武漢長江三橋10年內大修24次 官方歸咎於超載

2020-12-23 鄭州教育信息網

CFP供圖

    大橋「屢修屢壞」被疑「豆腐渣」工程、「橋脆脆」

    專家稱都是盲目使用新工藝惹的禍,背後或有利益糾葛

    斥資11億元的武漢長江三橋——白沙洲大橋近日再度封閉維修,這已是該橋建成10年以來的第24次維修,而此次維修距離上次大修還不到一年時間。在上次維修時,相關部門曾信誓旦旦地保證:「至少能管6年」。可這一次,他們又「食言」了。

    這也引發了全社會的強烈質疑:10年24次大修背後有無貓膩?長江三橋是「豆腐渣工程」?

    記者連日來赴武漢實地調查,相關部門和施工單位對大橋的頻繁維修也各有說法。相關橋梁專家則表示,長江三橋出現目前的尷尬,都是在沒有實驗的前提下盲目上馬「新工藝」、「新材料」的惡果。目前,就橋梁施工的質量責任,武漢市政府已經展開對大橋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調查。

    為探個究竟,日前記者徒步上了長江三橋。

    現場直擊:

    維修致武漢三環線癱瘓

    記者看到,橋面雙向都在進行封閉施工,原本單邊3車道,如今只剩下單邊2車道可供通行。在長約3000多米的橋面上,隨處可見斑斑傷痕,橋中間的1000米內有十多個碗口大的「傷疤」正在修復;橋面瀝青裂開了一些近5釐米長的口子。

    十多名工人正在冒雨施工,在「重傷」地段,施工方搭起了多個防雨棚。工人趙師傅說,先對「受傷」部位打入鋼筋加固,然後再用瀝青覆蓋,「看起來就像新的一樣了」。

    根據施工方發布的封閉施工公告,「白沙洲大橋橋面出現破損,已嚴重影響過往車輛正常通行。」此次維修將分3階段進行,每階段12天,加上前期準備的3天、工程收尾的1天,共40天。

    由於單邊各封閉一個車道,在距離大橋尚有200米的武漢三環路段,塞車的跡象便已凸顯。上了白沙洲大橋的車,更是像蝸牛般緩慢爬行。三環線上的車龍長達2公裡。

    據負責白沙洲大橋交通管制的武漢市交管局中環大隊負責人介紹,白沙洲大橋日均流量約為8萬輛;封閉施工後,原先從三環線走白沙洲大橋過長江的貨運車輛只能繞道。「大橋封閉後,武昌出城車輛改道走雄楚大道,導致中山路流量增大。三橋一維修,三環線就癱瘓了。」

    為疏導車流,該隊加調15名警察,30名交通協管員,24小時不間斷對大橋實行監控,在大橋兩端上橋處及施工段設崗引導車流。

    民間質疑:

   「天價橋」成「豆腐渣」?

    這已是這座投資11億元的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10年間的第24次維修了。上次維修時,面對市民的質疑,有關方面曾信誓旦旦地保證「至少要管6年」。然而,官方最後還是「食言」了,大橋斥巨資維修後不到3個月,便陸續出現質量問題。

   「要說白沙洲大橋修了多少次,數都數不清,24次?肯定不止,30次都有了。」中環交通大隊一位負責人無奈地說。

     白沙洲大橋是三環線的主動脈,南岸連接武黃高速公路,北岸連接318國道,承擔分流過境車輛的「重任」,主城區內只有該橋能24小時通行客貨車。該橋平時每日實際通車8萬輛,遠遠超過當初設計的5萬輛,超負荷運行已有4年。

     連日來,武漢長江三橋「屢修屢壞」的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對武漢三橋淪為「豆腐渣」的質疑不斷。

   「如今建築技術在進步,建橋投入的錢越來越多,一座投入11億元建的橋,一建成就成了『嶄新的破橋』,施工單位應不應擔責?修繕如此頻繁,為什麼每次維修都沒有『保質期』?在『修不好』的表象背後,是不是有瀆職與貪腐如影隨形?」網友「悽悽慘慘悽悽」說。

   「白沙洲大橋是武漢長江『第三』橋,與1958年建成的長江『第一』橋相距數公裡,長江一橋52年來才大修過一次。難道是今天的建材質量不好,或者說現在的建築師智商太低?」網友「如鯁在喉」說。 責編:林果 | 列印

相關焦點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南京長江大橋名字不變,南京長江二橋改名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三橋改名大勝關大橋,其他通道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五條過江通道改名南京市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方案為:南京長江大橋因為在全國都有影響力,而且標識性很強,命名維持現狀。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大橋還是老名字
    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此前橋梁一直按數字命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一、二、三、四排下去,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長江三橋更名為大勝關大橋,是因為三橋所處的大勝關,可謂千古名關,自古以來為南京區域的江防要塞、交通驛站和中轉港口。朱元璋曾在此設伏,擊敗了陳友諒數十萬軍隊的進攻,於是改名大勝港並在此設關,即大勝關。南京長江四橋緊鄰棲霞山,棲霞山古稱攝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其中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駐蹕棲霞山。
  • 長江橋隧如何命名更名?《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增加相關規定
    但同時,如何確保長江橋梁隧道的安全,是百姓關注的熱點、《條例》立法的焦點,更是市政府工作的重點。在回答媒體關於「對於超載、超限的車輛,《條例》有哪些管理規定」的問題時,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法制委副主任委員夏德智指出,「五超」(超載、超寬、超高、超長、禁止及限制物品)車輛在隧道內通行,極大影響隧道通行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此前橋梁一直按數字命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一、二、三、四排下去,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12月20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交通部門公布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的改名方案,其中,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都改了。
  • 武漢造橋,天下第一
    不好意思,那也是武漢造。重慶的第一座大橋白沙沱長江大橋1960年才建成,而且是由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的原班人馬轉戰重慶建成的。61年過去了,風雨中屹立不倒,武漢長江大橋歷經76次撞擊但並沒有傷筋動骨。橋墩可承受6萬噸壓力,可抵禦每秒10萬立方米流量,穩定性仍舊良好。
  • 武漢打掉長江流域一非法捕魚團夥
    新華社武漢8月24日電(記者馮國棟)武漢警方24日通報破獲一起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件,抓獲涉案人員10名,扣押運輸車輛5臺、船隻1艘、漁網200餘米,查獲非法漁獲1000餘公斤。這些不法分子使用攔河罾網、「迷魂陣」漁網等工具,在長江水域武漢和黃岡交界處水域毀滅性捕撈,一晚能捕1000多公斤。7月份以來,武漢警方成立整治專班,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打擊長江流域武漢段非法捕撈違法犯罪。8月初,整治專班接到舉報,有人在長江支流沙河非法捕撈。
  • 天河機場再升級、植樹造林「超標」,2019年武漢這些民生承諾兌現了
    天河機場T3航站樓 記者胡九思 攝一年進展:第一跑道成功大修,T1航站樓成功改造「天河機場第一跑道大修於2019年3月14日開工建設,6月25日通過驗收。」湖北空管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跑道維修後,減少了著陸航空器佔用跑道的時間,顯著提高了運行效率。
  • 雙龍街收費站年初一起說「拜拜」?省政府:再研究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今天上午省政府將專門召開會議討論研究,如果不出意外,該收費站年前拆除,初七(2月6日)24:00後,與其它收費站合併,「移」至外圍,小車只收費5元。相關負責人稱,一旦定下就會開發布會宣布。
  • 【通車進入倒計時】矮塔中的雄偉匠心——走近即將通車的蕪湖長江...
    【通車進入倒計時】矮塔中的雄偉匠心——走近即將通車的蕪湖長江三橋 2020-06-24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橋飛架——記「萬裡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
    1950年,時任鐵道部部長的滕代遠剛剛接手主持全國鐵路工作不久,就根據中央指示,著手籌劃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並進行初步勘探調查。  1954年1月21日,周恩來主持召開政務院203次會議,聽取滕代遠關於籌建武漢長江大橋的情況報告,討論通過了《關於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決議》。
  • 《長江日報》5年14次跟蹤探訪並推出70多個整版報導10個貧困戶片段...
    這是《長江日報》第14次跟蹤探訪這10戶家庭。從2015年10月第一次進村入戶探訪,5年來,該報共推出70多個整版的特別主題報導,全程見證、記錄武漢「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攻堅戰的恢宏畫卷。  10餘部門成立特別報導組  故事要從2015年說起。
  • 2021年考研本月24日開始預報名
    202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工作即將展開,為方便考生快捷、準確報考,此次報名我省在繼續實行網上報名、網上繳費的基礎上,全面實行網上確認。網上報名仍採取預報名和正式報名兩段進行。網上預報名時間:2020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網上報名時間:2020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
  • 武漢長江大橋的60歲生日,沒什麼「新聞」
    截至中午12點,共有約100人通過這裡上橋觀光,因為天氣有些冷,人數僅為高峰期的1/10。武昌橋頭堡正在維護,暫停開放。武昌橋頭的建橋紀念碑,日夜守望著飛架龜蛇的大橋,凝視著浩浩江水和走向繁榮的江城。68歲的胡女士看著碑上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橋記」,追憶著通車時與父母上橋參觀的激情歲月。
  • 新一輪降雨來臨,長江武漢段水位上漲,武金堤24小時巡查
    7月10日23時,長江漢口站水位上漲至28.18米,已超過警戒水位27.3米接近1米,離保證水位29.73米也只差1.55米。7月10日的白沙洲已完全淹沒然而,從7月11日開始,新一輪降雨也即將來臨。面對今年的汛期,武漢各級部門都已開始24小時巡防。
  • 長江青年城:長江新城門戶,國家級眾創空間,武漢的希望之星
    自2017年武漢啟動實施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以來,武漢新增留漢大學生已超100萬人。由卓爾控股和小米科技共同打造的長江青年城,作為武漢最大的大學生保障房項目——長江青年城,已成為年輕人居住、學習、成長、創業的服務平臺。已有150多個創業團隊入駐青年城眾創空間,行業涉及人工智慧、電子商務、新媒體、信息技術、智能製造、文化創意等領域。
  • 南京長江大橋封閉27個月大修:橋面全拆全換-南京,長江大橋,封閉...
    記者注意到,兩次批覆中,項目投資預算從10.9億元進一步增加到11.1億元左右。全程封閉27個月,耗資超過11億元,這次大橋大修究竟怎麼修?交通部門昨天給予了詳細解釋。不過,備受關注的工程開工時間至今尚未最終敲定,「現在只能說力爭10月開工。」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 長江隧道明起連續15天禁止夜間通行
    記者從南京交警四大隊獲悉,今年下半年長江隧道夜間封閉即將到來,因封閉管養需要,12月5日—12月19日,每天0點—5點長江隧道封閉,無法通行。交警四大隊人士提醒,長江隧道封閉期間,揚子江隧道仍24小時通行,本地19座(含)以下客車、固定線路公交車夜間均可從揚子江隧道過江。其他車輛還可從長江三橋等過江通道繞行。
  • 武漢花4億重回路橋計次收費 不為交通為還債
    武漢城市路橋年票制,在8年前行之後,仿佛是劃了一個圓圈,最終又從終點回到了起點:按次收費,原小轎車每年統一980元的年票取消。6月10日下午,在武漢市物價局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武漢市官方宣布,汽車通過全市貸款建設的「六橋—隧—路」年內將實行計次收費,每次8元;年優惠套票2460元。
  • 洪峰過境第二夜,熱鬧的武漢長江大橋底
    點點燈光灑在江面,武漢長江大橋橋底的觀景平臺貼近江面,水流速度很快,波紋清晰。滾滾火車從頭頂駛過,並未影響市民觀江景的興致。13日深夜11點,武漢長江大橋橋底人頭攢動,小販雲集,聲音嘈雜喧鬧,人們在「橋頭堡」看江、消夏。
  • 淳安宗譜:東亭三橋範氏宗譜
    東亭三橋《範氏宗譜》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範仲孔修,三橋崇德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