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ZAKER南京APP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潘榮 記者 趙丹丹)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總不能一直這樣一二三四五排下去,而且外地人來後常常傻傻分不清楚。12 月 20 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改名方案。南京長江大橋名字不變,南京長江二橋改名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三橋改名大勝關大橋,其他通道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五條過江通道改名
南京市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方案為:
南京長江大橋因為在全國都有影響力,而且標識性很強,命名維持現狀。
南京長江第二大橋,更名為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簡稱為八卦洲大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更名為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簡稱為大勝關大橋。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簡稱為棲霞山大橋。
南京長江隧道,更名為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簡稱為應天大街隧道。
南京揚子江隧道,更名為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簡稱為定淮門隧道。
此外,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因為所在位置就是天后村。
之前名字缺少文化內涵,沒有標識性
為啥改名?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員表示。隨著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和國家級江北新區的發展,過江通道的規劃與建設備受社會關注。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公示稿),南京共規划過江通道 25 處,計 28 條,其中:道路過江通道 15 條,鐵路與軌道過江通道 13 條(含複合通道 3 處 6 條)。
目前,南京已建成道路過江通道包括橋梁四座,隧道兩座。橋梁按修建順序以數字命名,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現有過江通道命名一是缺乏歷史文化內涵,與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不相匹配。二是數字與位置難以形成清晰的名稱記憶。三是後續過江通道命名很難延續現有命名慣例。相關人員還表示,外地人來南京常常分不清楚。
而當前已開工的四條過江通道正加快建設工作,有待於及早確定有廣泛共識的命名方案。
此前徵求意見,7 成市民贊同
相關人員說,為更好的服務市民出行,增強過江通道命名的方位性和標識性,傳承南京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根據國家、江蘇省、南京市地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條例,參考重慶、武漢等國內同類城市經驗,結合南京已建、在建、待建跨江大橋、過江隧道、銜接道路實際情況及市政府相關精神,南京組織開展《長江(南京段)道路過江通道及銜接道路命名規劃》研究工作,並針對已通車運營的 6 條道路過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2019 年 8 月 23 日,南京交通局官方網站上對已通車過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進行了公示和民眾意見徵集。在為期 8 個自然日的公示期內,共收到通過電話、郵件、信件等發來的各類意見共計 144 條,其中持贊同態度的佔比約 70%。
民眾對公示方案提出的意見主要集中在 " 建議公示方案擬更名名稱中增加『 南京』兩字,去掉『公路』兩字 " 等幾個方面。在充分吸納、分析市民意見後,繼續深化方案,並於 9 月 30 日會同市民政局(地名辦)共同組織召開了市民聽證及專家評審會。方案穩定後,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明確地名命名更名審批流程的通知》履行相關流程、完善相關手續,並報請市政府批准。
會慢慢過渡,暫時新老名字都掛
往後橋梁如何命名?相關人員表示,對於正在建設中的過江通道,將由建設單位向市交通運輸局提出申請,市交通運輸局在批准前徵求市民政局 ( 地名辦 ) 意見,報請市政府批准,批准後報市民政局 ( 地名辦 ) 備案。
對於規劃中的過江通道,建設單位將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前,根據《南京長江橋梁隧道條例》中第十七條橋梁隧道命名更名及報送流程的條款履行相應的程序,進行命名。
對於已通車的過江通道,下一步將啟動標誌標牌更換工作,考慮到市民對新老名字的銜接適應問題,近期將在標誌標牌上採用新老命名並軌的形式來進行過渡,在標誌標牌上顯示如:八卦洲大橋(南京二橋)。待市民熟悉新名稱後,僅留存新名稱。將同步做好與百度、高德地圖等導航軟體的對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