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2020-12-19 鳳凰網房產

來源: ZAKER南京APP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潘榮 記者 趙丹丹)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總不能一直這樣一二三四五排下去,而且外地人來後常常傻傻分不清楚。12 月 20 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改名方案。南京長江大橋名字不變,南京長江二橋改名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三橋改名大勝關大橋,其他通道也有了自己的名字。

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五條過江通道改名

南京市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方案為:

南京長江大橋因為在全國都有影響力,而且標識性很強,命名維持現狀。

南京長江第二大橋,更名為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簡稱為八卦洲大橋。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更名為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簡稱為大勝關大橋。

南京長江第四大橋,更名為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簡稱為棲霞山大橋。

南京長江隧道,更名為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簡稱為應天大街隧道。

南京揚子江隧道,更名為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簡稱為定淮門隧道。

此外,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因為所在位置就是天后村。

之前名字缺少文化內涵,沒有標識性

為啥改名?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員表示。隨著南京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和國家級江北新區的發展,過江通道的規劃與建設備受社會關注。根據《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公示稿),南京共規划過江通道 25 處,計 28 條,其中:道路過江通道 15 條,鐵路與軌道過江通道 13 條(含複合通道 3 處 6 條)。

目前,南京已建成道路過江通道包括橋梁四座,隧道兩座。橋梁按修建順序以數字命名,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現有過江通道命名一是缺乏歷史文化內涵,與南京市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不相匹配。二是數字與位置難以形成清晰的名稱記憶。三是後續過江通道命名很難延續現有命名慣例。相關人員還表示,外地人來南京常常分不清楚。

而當前已開工的四條過江通道正加快建設工作,有待於及早確定有廣泛共識的命名方案。

此前徵求意見,7 成市民贊同

相關人員說,為更好的服務市民出行,增強過江通道命名的方位性和標識性,傳承南京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根據國家、江蘇省、南京市地名管理相關法律、法規、條例,參考重慶、武漢等國內同類城市經驗,結合南京已建、在建、待建跨江大橋、過江隧道、銜接道路實際情況及市政府相關精神,南京組織開展《長江(南京段)道路過江通道及銜接道路命名規劃》研究工作,並針對已通車運營的 6 條道路過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2019 年 8 月 23 日,南京交通局官方網站上對已通車過江通道研究命名更名方案進行了公示和民眾意見徵集。在為期 8 個自然日的公示期內,共收到通過電話、郵件、信件等發來的各類意見共計 144 條,其中持贊同態度的佔比約 70%。

民眾對公示方案提出的意見主要集中在 " 建議公示方案擬更名名稱中增加『 南京』兩字,去掉『公路』兩字 " 等幾個方面。在充分吸納、分析市民意見後,繼續深化方案,並於 9 月 30 日會同市民政局(地名辦)共同組織召開了市民聽證及專家評審會。方案穩定後,按照《市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明確地名命名更名審批流程的通知》履行相關流程、完善相關手續,並報請市政府批准。

會慢慢過渡,暫時新老名字都掛

往後橋梁如何命名?相關人員表示,對於正在建設中的過江通道,將由建設單位向市交通運輸局提出申請,市交通運輸局在批准前徵求市民政局 ( 地名辦 ) 意見,報請市政府批准,批准後報市民政局 ( 地名辦 ) 備案。

對於規劃中的過江通道,建設單位將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前,根據《南京長江橋梁隧道條例》中第十七條橋梁隧道命名更名及報送流程的條款履行相應的程序,進行命名。

對於已通車的過江通道,下一步將啟動標誌標牌更換工作,考慮到市民對新老名字的銜接適應問題,近期將在標誌標牌上採用新老命名並軌的形式來進行過渡,在標誌標牌上顯示如:八卦洲大橋(南京二橋)。待市民熟悉新名稱後,僅留存新名稱。將同步做好與百度、高德地圖等導航軟體的對接工作。

相關焦點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大橋還是老名字
    結合長江三橋的更名,現跨秦淮新河的既有橋梁也完成了命名程序,命名為天后大橋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此前橋梁一直按數字命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一、二、三、四排下去,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12月20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交通部門公布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的改名方案,其中,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都改了。為啥叫這名依據地理位置、歷史文化取名據介紹,南京長江二橋更名為八卦洲大橋,是因為長江二橋穿越八卦洲。八卦洲為長江第三大洲島,曾名為草鞋洲。
  • 南京長江二橋三橋四橋改名了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南京過江通道越來越多,此前橋梁一直按數字命名,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一、二、三、四排下去,隧道以長江、揚子江命名。12月20日,南京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交通部門公布了南京已通車過江通道的改名方案,其中,南京長江大橋不改名,其他都改了。
  • 南京長江二橋改名八卦洲大橋、長江隧道改稱應天大街隧道……你...
    南京長江二橋要改名八卦洲長江公路大橋,長江隧道要改稱應天大街長江隧道,你同意嗎?近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市地名辦就關於已通車過江通道命名更名徵求意見。公示中說,南京市自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以來,已陸續建成六條道路過江通道,包括橋梁四座,隧道兩條,另有多條道路過江通道在建。已建成的跨江橋梁二橋、三橋、四橋均未正式申報命名,該使用名存在方位、次序的紊亂,且缺乏指位性、文化性及地域特色。近年來,有關社會民眾及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和提案,要求予以更名。
  • 南京為五大過江通道改名
    八卦洲長江公路大橋、大勝關長江公路大橋、定淮門長江隧道……猜猜這些是哪座過江通道?記者從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獲悉,南京要為已經建成通車的過江通道改名。新的命名不再以建成順序排列,而是以過江通道穿越的洲名或者附近的地名、銜接的道路來命名。
  • 南京5條通車過江橋隧要更名,方案在這裡!
    南京5條過江橋隧要改名!涉及二橋、三橋、四橋、揚子江隧道、長江隧道!未來,那些熟悉的名字你將再也見不到了!南京市交通運輸局網站截圖公示內容《公示》中提到,南京市目前已建成通車6條過江橋隧,但其中的跨江橋梁二橋、三橋、四橋均未正式申報命名,該使用名存在方位、次序的紊亂,且缺乏指位性、文化性及地域特色。
  • 42年前的今天,武漢江漢二橋通車
    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據此進行技術勘測和編制施工設計文件,成立江漢二橋建設工程指揮部。1974年初,鐵道部大橋工程局三橋處(中鐵廣州局二公司的前身)開始動工興建。1978年4月,江漢二橋建成。 對於江漢一橋至五橋以及長江三橋,武漢市2000年曾向社會進行徵集個性化名稱,最終分別命名為江漢橋、知音橋、晴川橋、月湖橋、長豐橋和白沙洲大橋。 歷史上著名的「高山流水」的傳說就發生在包括漢陽區、蔡甸區在內的大漢陽地區(歷史上是一家),因此知音文化就成為這兩個區的一張名片。
  • 南京國慶中秋假期出行指南發布!這些路段易擁堵
    長江隧道全線長江三橋二橋高速由南向北方向,過收費站至南汊橋上橋口,由北向南方向,南汊橋上橋口和北汊橋上橋口從四橋、揚子江隧道及長江遂道通行三橋高速從揚子江隧道、長江遂道、長江四橋繞行四橋高速寧揚高速往四橋回城方向
  • 長江橋隧如何命名更名?《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增加相關規定
    「為更好保障南京市內跨越長江的橋梁和隧道完好、安全和暢通,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於今年對《條例》進行了全面修訂。」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介紹。橋隧命名更名:已通行的「四橋兩隧」命名更名方案8月已公示,正修改完善《條例》中增加的關於長江橋梁隧道命名更名及具體流程的規定,也引起了現場新聞媒體的關注。
  • 盤點:南京這29座橋,哪一個才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橋?
    該橋位於集慶門西南長虹路上,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曾名賽工橋、賽公橋。清康熙年間重建,賽虹橋至今仍能負載8噸。其寬度在南京古橋史上罕見。賽工橋之名,源自朱元璋築南京城時的一些傳說和筆記。後引用唐杜牧《阿房宮賦》「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之句,將賽工橋改名為「賽虹橋」。
  • 南京交警發布綜合提醒 違法佔用應急車道將被拍
    當長江二橋發生擁堵時,市內將封閉柳塘立交駛往二橋方向的匝道,封閉東楊坊立交駛往二橋方向的匝道,勸導車輛由312國道經四橋過江;繞城公路馬群樞紐處設立分流點,指揮車輛選擇其他道路通行;麒麟樞紐處設立標誌引導車輛從長江四橋繞行。
  • 萬州長江二橋至密溪溝預計10月可通車!
    10多年來,「生態江南、宜居江南」戰略快速推進,長江三橋、長江四橋、南濱路上下延伸段等基礎設施建設順利實施,三峽移民紀念館、南濱公園、南山公園等公建項目相繼完工,密溪溝生態旅遊休閒區、聯合壩片區規劃落地,江南新區「一心兩翼」的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交出了一張靚麗成績單。
  • 南京的發展之路,就從連接江南和江北的跨江大橋收費站都裁撤開始
    連接江南和江北的過江通道中,有長江大橋,二橋,三橋,四橋,長江隧道,揚子江隧道,作為過江主力的大橋和楊子江隧道不用說,每天的通行壓力非常大,沒有一天不堵車的。
  • 南京長江五橋樹起擁江發展新坐標
    近日,全國交通重大工程南京長江第五大橋通過交工驗收,計劃年底通車,將有效緩解過江交通壓力,極大便利市民出行。12月7日,部分中央新聞媒體、全國性行業類新聞媒體記者齊聚江蘇南京,實地領略南京長江第五大橋的風採,發掘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生動故事,敬請關注。
  •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多項技術國際領先
    12月24日,世界首座輕型鋼混結構斜拉橋——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五橋)正式通車。大橋採用「橋+隧」設計,在鋼混組合、隧道設計、數位化建設等方面均有全國甚至世界首創的創新。」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主任武煥陵介紹,南京長江二橋索塔為混凝土結構,長江三橋索塔為全鋼結構,南京長江第五大橋集兩者所長,既有鋼塔的耐久性,同時又造價適中,這一組合背後是一系列技術創新。作為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跨江大橋全長2100米,主橋橋面總寬54.4米,建成後將是長江上最寬的橋梁。
  • 關注南京揚子江隧道通行
    這幾天我們持續關注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封閉帶來的交通影響。
  • 你不知道的大勝關, 還有大橋改名了!
    去年底,因南京長江三橋改名為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這座橋的名字也隨即從大勝關大橋改為了天后大橋,只不過橋上掛著的字樣遲遲沒改,這也造成了「車行在這座大勝關大橋上,路牌指著另一座大勝關大橋」的情況,讓不少車主為此犯迷糊。
  • 天塹再添通途——南京長江第五大橋本月底將通車
    ↑南京長江第五大橋鳥瞰圖 南京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供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這句話最早用來形容南京長江大橋。如今,天塹再添通途——南京長江第五大橋即將於本月底通車。目前,南京五橋隧道部分即將具備通車條件,主橋已經通過了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組織的交工驗收,正準備通車。南京五橋位於南京長江三橋下遊約5公裡處,南京長江大橋上遊約13公裡處。項目北起南京市浦口區五裡橋,以三塔斜拉橋形式跨越長江主江,途經梅子洲落地,在長江夾江以隧道形式順接建鄴區江山大街隧道,路線全長10.335公裡。
  • 《南京市長江橋梁隧道條例》11月1日將正式實施
    紫金山記者了解到,條例實施後,長江橋梁隧道命名更名將「統一規劃」,已通行的的「四橋兩隧」更名正修改完善,待成熟後報請市政府批准。近年來,南京市「擁江發展"戰略深入推進,過江交通需求飛速增長。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長江大橋、長江隧道等6條過江通道,同時還有多條過江通道處於在建或前期研究階段。「天塹變通途」,既利於城市發展,更便於百姓出行。
  • 「新華日報」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明起通車
    昨日,隨著312國道龍華到張店改擴建工程、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油坊橋互通、浦儀公路上壩夾江大橋、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具備通車條件,與八卦洲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江北大道形成南京繞城公路環線。圖為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油坊橋互通主線。
  • 長江五橋!明天見!
    長江五橋 長江五橋位於長江三橋下遊約5公裡處,長江大橋上遊約13公裡處,是南京第7條過江通道。這是世界上首座採用粗骨料活性粉末橋面板結構的組合梁斜拉橋,也是世界上跨徑最大的鋼混組合索塔斜拉橋。 長江五橋採用斜拉橋形式跨越主江、盾構隧道下穿夾江的方式建設,全長約10公裡,是全市「高快速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