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組織架構的重大變革的啟發,讓你知道如何調整你的公司

2020-12-27 聚富財經

前陣子,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紛紛進入了重大的人事變革時期。9月10號教師節當天馬雲宣布明年教師節交權於下一任董事長,而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在三日後宣布,要對內部組織架構進行「大手術」,新增多個部門來安置80後。

而就在最近騰訊的一場內部漩渦正在慢慢匯聚,在這場漩渦誰還能停留在當中誰就是最後贏家,被甩出去的就再也回不來了。據一些騰訊公司內部的員工說,騰訊目前正在蠢蠢欲動,準備進行一場規模巨大的組織架構調整。也因此,今年新招的很多應屆畢業生都轉去了微視,騰訊公司已經關閉了人事錄用通道。

那麼,連騰訊運轉到如此規模的公司都為了發展擯棄舊俗,積極適應時代調整公司結構,那麼你的公司組織架構有問題嗎?初創公司又如何架構組織呢?

早期公司其實架構、部門什麼的都是一種說法,實際上大家都只有一件事可以追求,就是高效。高效地達成你的企劃。你創業公司如果再比大公司速度慢,主要是決策速度,那就是等死。

現在很多初創公司喜歡從大型公司找若干高管級別人員負責從市場、業務、產品和運營的各個業務。幾個板塊的負責人都很優秀,都想在初創公司成就一番事業。公司組織架構定義雖然是明確的,可是公司運轉起來之後,各個板塊的負責人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大家都是大企業出身卻背景各不相同,屬於每個人都可以用理論體系和以往的豐富經驗壓死對方的那種類型,溝通協作障礙很大,效率極低。

企業最終要做到的是決策扁平,而不是結構扁平,並且要絕對的權責分明。

結構扁平並不是達成決策扁平的充分或必要條件,它倆不是很相關,適合你自己的高效體系就是好的。

小公司死,是因為決策錯誤,不是結構錯誤。

小公司活,變成了大公司,這時結構上的扁平幾乎是不可能維持的。閾值在20人吧。那這時管理的重點就應放在避免因層級的增多而讓組織喪失正確、有效、快速決策的能力。

個人認為,公司組織架構的噩夢往往不是沒有組織和崗位的定義,而是起源於以下原因:

1. 團隊個體太優秀。優秀人才進入初創企業的初心往往都是成就一番事業,實現在一般成熟企業不能達到的職位和職能。這種想法就造成了個體之間配合度不高。說白了,在大型企業可以接受當個部門主管,轉戰初創公司,風險增加了,團隊變小,前景不明朗,當然預期收益也增加了。再加上初期業務量不大,自然不滿足於在一個單一板塊扮演螺絲釘,希望能夠整合統領更多部門和資源。

2. CEO思路不清晰。CEO往往在沒想清楚公司整體戰略之前,在各個板塊都放了勢均力敵的負責人,企圖打平衡戰。這是很低效的做法。沒想清楚一個初創公司是靠產品驅動還是運營驅動就談團隊協作本來就是個扯淡的事情。無論大型公司還是初創企業,公司的立足點都是明確的。如果是產品驅動,就要布局產品主導,運營跟進的戰略以及組織體系,適當把運營的負責人資歷調低,更有利於配合產品的輸出。反之,如果是運營驅動,就要由運營帶領和指導產品開發,產品經理是配合運營經理工作的。

以上,你明白公司的組織架構應該如何調整了嗎?正確的組織架構說不定也能讓你的公司成為下一個騰訊哦!

相關焦點

  • 華為、騰訊、阿里、小米、百度3年組織架構調整最全梳理
    中年危機下,騰訊提早一年的變革 先從本次的話題的引子——騰訊說起。 馬化騰曾在2015年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中明確表示,騰訊每隔7年便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調整。這麼看來,這次騰訊的組織架構調整提早了一年。
  • 「ABC」時代,網際網路大公司需要什麼樣的組織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9月之內,網際網路行業內的人事、組織調整動作頻頻,除騰訊之外,雷軍也宣布對小米公司架構進行系統調整,而在與騰訊更有對標價值的阿里,馬雲將退休、CEO張勇接棒的消息,也富有組織變革的實質性意義。組織架構變革,是企業轉型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標誌,當下組織變革的流行,則是網際網路行業的時代特性決定的。
  • 騰訊雲:組織架構調整告一段落,接下來怎麼打仗?
    去年9月,騰訊進行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此後CSIG成為騰訊To B戰略的對外窗口。在距今近8個月的時間內,CSIG分步驟進行調整。邱躍鵬告訴AI財經社記者,「總體來講,組織調整已經告一段。我們已經初步構築了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形態。
  • 12張圖看全阿里、騰訊的組織架構發展史
    第二次架構調整——2012年馬化騰層提出這樣的疑問:「當團隊規模變大後,很容易會滋生出一些大企業毛病。到底我們如何能夠克服大企業病,打造一個世界級的網際網路企業?」為了便於公司相關業務協調,減少部門間相互扯皮和惡性競爭的情況,騰訊做出了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以便於更好地應對用戶的新需求,以及新技術、新業務模式層出不窮的挑戰。為了便於公司協調業務,減少部門間相互扯皮與惡性競爭的狀況,騰訊做出了第二次重大組織架構調整,即 BG(事業群)化。
  • 騰訊架構大調整 與阿里爭奪雲市場
    騰訊公司的組織架構在時隔6年後迎來新一輪的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成立六大事業群: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 騰訊調整組織架構:新增雲和智慧產業事業群 突出To B業務
    【TechWeb】9月30日消息,今日騰訊官方宣布,公司組織架構進行新一輪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成立的雲服務與智慧產業,均是騰訊ToB業務的重要布局。2017年12月,騰訊2017年度員工大會上,馬化騰曾表態,「在管理方面,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內部的組織架構,現在的騰訊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組織架構上進行從內到外系統性地梳理。」這意味著,騰訊內部醞釀此次架構調整或由來已久。
  • 公司組織架構與業務流程的關聯,你知道多少?
    你遇到過公司組織架構經常變化嗎?你經歷過公司業務流程雜亂無沉澱嗎?你曾經就職的公司有經歷過一件簡單的業務要經過繁瑣的冗餘籤批流程嗎?你曾經的經歷,你有真正想過具體的原因嗎?你知道背後隱藏的原因和問題嗎?
  • 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公司都在調整組織構架,以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
    無獨有偶,2018年 9 月 13 日,雷軍則通過內部郵件的方式,宣布了小米集團最新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同時將電視部、生態鏈部等四個業務部重組成十個新的業務部。小米也好,騰訊也好,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大部分源自對未來的焦慮,更是一個典型的反慣性行為。一、騰訊提早一年的變革:先從本次的話題的引子——騰訊說起。
  • 組織架構,企業的作戰地圖
    我們理解了組織架構圖就是企業的作戰地圖,但更知道組織架構圖還只是表像的東西。它的作用是支持企業持續、高效的發展。如何才能具備支持和落地的能力呢?組織能力的建構組織能力的作用是什麼?如何打造組織能力?中歐商學院楊國安教授的楊三角理論給做了分析。
  • 騰訊如何升級組織、人才與文化?(附PPT)
    2005年,是騰訊上市之後的第一年,我們經歷了公司第一次重大的組織變革:將職能式的組織變成了一個BU制的組織,叫做業務單元。這時,原有一個BU已經無法承載所有移動網際網路化的需求,而且內部也會造成非常多的困擾和矛盾,所以我們做了第二次的變革,讓所有的業務升級之後,既能夠做PC業務,也做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去年9月30日,騰訊再一次進行了重大的組織變革,「930變革」。在當時那個階段,我們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首先是在內容領域,我們面臨的是一個不同維度的挑戰。
  • 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
    生態型組織騰訊的組織被總裁Martin稱為「內部生態」, 非常看重自下而上的活力。你可以把騰訊想像為成千上萬個創業團隊,在公司的平臺上創業。其實決定騰訊命運的幾次重大產品創新,從QQ空間、微信到騰訊會議,都不是高層決策,而是來自中基層的自主突破。
  • 百度組織架構再調整,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事業群組
    在18日獲得改革先鋒稱號後,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在百度內部宣布了最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將智能雲事業部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同時承載AI to B以及雲業務的發展。這次調整背後,李彥宏強調的關鍵點是,加速推進百度在B端業務以及雲計算上的進程。
  • 小米為什麼又調整了組織架構?
    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小米選擇了繼續內部組織優化變革。上市後的小米進行了自己的第四次組織架構調整——第一次發生在 2018 年 9 月 13 日,雷軍的一封公開信宣布那一次涉及內部近十位高管和多條業務線的重大組織改革。
  • 瘋狂的架構 - 國內六大著名科技公司組織結構圖一覽
    摘自:http://www.ipc.me如果把那些大名鼎鼎的科技公司的複雜的業務架構用漫畫的方式來呈現,會是什麼樣子?去年6月,Web設計師Manu Cornet在自己的博客上,畫了一組美國科技公司的組織結構圖。
  • 華為公司研發體系組織設置和變革歷程
    組織架構,有時也叫組織結構、組織機構,無論叫什麼,做的工作實際上都一樣。就是把人員合理地組織、分工,提高生產效率,更好地響應客戶需求,給客戶提供高質量、優成本的快速交付。那麼如何設置組織架構呢?外部環境、客戶的流程在不斷變化,我們自己的組織在不斷發展,所以我們的組織架構也要不斷地動態調整。今天我們來看看華為最重要的職能體系——研發體系的組織架構是如何圍繞客戶界面設置,如何動態優化和調整的。
  • 華為、聯想、騰訊和阿里巴巴公司組織架構圖曝光
    華為、聯想、騰訊和阿里巴巴公司組織架構圖曝光業界 俺們這些平頭百姓對網際網路和科技界的這些大公司都是心存疑慮,感覺是極其神秘。這些公司到底是怎樣的呢?看網友對其組織架構的卡通畫法,可以很簡單地了解每個公司的特點。
  • [公告]華發股份: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
    [公告]華發股份: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 時間:2017年05月12日 17:00:49&nbsp中財網 股票代碼:600325 股票簡稱:華發股份 公告編號:2017-061 珠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調整公司組織架構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局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
  • 蘋果:如何讓組織架構為創新而生?
    今天,當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時,誰能通過內部的組織架構匹配合適的人到崗位上,適應業務的發展,誰就能快速響應變化來應對企業內外部的衝擊。如何根據公司情況設計組織架構,這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應該思考的課題。希望蘋果的案例能給你帶來啟發。
  • 2019年10餘家房企調整組織架構 萬科、保利、碧桂園紛紛變陣
    據樂居財經統計,2019年以來,涉及調整組織架構的房企至少有10家。其中除了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龍頭房企之外,還包含了旭輝、陽光城、中梁、融信、藍光發展、正榮、和昌等不同規模梯隊的企業。他們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調整方案,能呈現出怎樣的效果,還要待時間驗證。
  • 雲出騰訊:不能說騰訊是一家完全沒有To B經驗的公司
    來源:中國企業家騰訊930變革後的200多天裡,騰訊雲乃至整個CSIG,從組織協同到業務流程,再到人,變化無處不在。在得知熊貓直播即將破產的那一刻,湯道生就知道,如果騰訊雲繼續為它提供服務,成本大概率是收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