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必須學啊!那個也得學啊!」這屆家長和孩子,太難了

2021-02-08 三寶媽媽心經

作為三個娃的寶媽,我每天都要被各種教育培訓轟炸無數回(資訊時代,真心沒有隱私可言)。

昨天是英語,前天是體能,大前天是鋼琴,他們對我孩子的年齡瞭若指掌,上來就是:

「您家孩子這個年齡,應該開始XX啟蒙了哦!……

不小了,再學晚了就沒有優勢了……

你看那些XXX名人,都是從三四歲就開始學習的哦!……

這是未來孩子必須掌握的技能,不儘早學習就該被時代淘汰了哦!……」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我們這代父母內心的一個魔咒,嘴上嗤之以鼻心裡卻永遠恐慌:

「會不會耽誤了孩子,

是不是真的應該開始學XXX了,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XXX了……」

我們的起跑線越拉越靠前,越拉越激進:

挑個好小學已經是下手晚了,幼兒園就得選雙語的,

幼兒園才開始啟蒙就太遲了,半歲以後就得報早教全面發展了,

早教那都是出生以後的事情了,肚子裡就應該胎教了,

據說在香港還有一種說法,叫做「贏在S精前」,據說是因為很多優質小學喜歡收3-4月以前出生的孩子,9月入學的時候孩子已經6歲半了,理解能力和溝通學習能力都要明顯優於那些七八月出生的寶寶,於是父母都要精打細算,算好日子去受孕。

………………感覺再發展下去,就應該是擇偶的時候先做個智商+基因測試,剝奪那些非精英人群的生育權。

不知道在天上挑爸爸媽媽的小天使們遠遠的感受到父母腦袋裡轉的瘋狂想法,會不會嚇得落荒而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天性,誰看到別人家的學霸不眼紅啊,誰不希望自己孩子出類拔萃帶出去熠熠生光啊。但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璞玉,誰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打磨方式才能最好的展現他們的光彩。

於是各種特長班補習班應運而生,每個班都有讓你非學不可的理由,孩子得有點藝術細胞吧,孩子得加強體育鍛鍊吧,孩子得從小學外語吧,孩子得與時俱進學學編程吧……

不學藝術?!大家都會唱歌跳舞彈琴就你不會,孩子會不會自卑?

不學運動?!中考高考體育都算成績了你現在不開始練習以後更沒法達標了!

不學外語?!外語都必備學科多少年了,你就靠學校那點內容孩子怎麼夠用?

不學變成?!不會編程的孩子沒有未來,一定會被時代淘汰,國外孩子都學編程!

這屆父母太難了,動不動就被恐嚇自己分分鐘毀了孩子的未來!

這屆孩子太難了,除了撒歡玩耍之外就沒有他們不該學的!

關鍵這個世界上,到底有哪些知識是非學不可的?

上午我和朋友針對目前大熱的編程展開了討論,朋友很認可編程課程的內容及學習的必要性,我卻始終get不到非學不可的這個點。

說到底,編程是一種加工製作方式,用來實現很多我們目前習慣用的軟體功能,再進一步發展,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編寫出能為自己服務的程序,比如我以前看到過一個段子,一個IT公司的大牛,為了省掉去衝咖啡等待的時間,自己編寫了一個程序,他在電腦這邊輸入指令,那邊的咖啡機就自動開始給他泡咖啡了,等他起身走到咖啡機旁邊,咖啡剛好八分滿。

聽起來是很厲害很讓人佩服,但是我是不是一定要學會也做到能讓咖啡機自己幫我衝咖啡?有人編寫了外賣軟體,我只需要上去會點外賣就行了,我用不用非得理解它到底是咋寫的?有人又開發了美顏軟體,我只要能把自己修的漂亮就行了,用不用非得搞清楚後臺的那些事兒?

會編程,等於會製造工具,但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難道不應該是如何使用工具麼?

資訊時代確實來臨了,我們需要與時俱進的掌握跟這個時代相關的知識,比如設備的操作

軟體的應用、信息的搜集和篩選,這些難道不是比編程更具有現實意義的本領麼?

確實,對於編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事相關行業的人也會越來越多,但並不表明,必須所有人都要掌握這門技術,設計軟體的需求是根據人的需求來確定的,永遠都是使用的人是多數,開發的技術人員是少數。

朋友則例舉了現在很多國外都將編程設置成為了必修課,中國教育這方面的缺口很大,而且編程確實可以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早點學對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鍛鍊還是很有好處的。

我也承認,學習編程對孩子的邏輯、計算、推理、統籌、規劃、想像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促進作用,但是你要是告訴我這東西不學孩子就要被淘汰了,則很難擺出讓我信服的依據來。

有哪些學科是我們「非學不可」的?語文算一個,起碼要認字,文盲在當今社會上確實寸步難行。數學算一個,好歹我拿100元去買兩個蘿蔔得知道要人家找回我98元。其他的,基礎的物理化學等科學理論算一個,怎麼也需要知道電不能亂摸藥不能亂吃。

至於其他的,比如已經納入三大主科的外語,拋掉中考高考的因素,從生活應用的角度來說,我可不可以不會?完全可以對吧,對我的生活質量也沒什麼影響。

比如彈琴,比如美術,比如籃球攝影編程等等等等,這些都是錦上添花的東西,是為了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更豐富,更廣博,或是讓我有一樣與眾不同的能力,在擇業的時候可以多一些選擇,它們各有各的好處,但並不是我每一樣都要去學。

作為一個從孩童年代長到成年人的過來人講,我們這代人,多數沒什麼特長,我們也會覺得沒有特長這件事,是一種遺憾。

我們經常會想,如果我們會畫畫,或者我們會一種樂器,我們的人生會不會更精彩一點,更快樂一點,這是我們對特長班情有獨鐘的心結。

我們希望孩子會的多一些,選擇多一些,人生更豐富一些,這些都沒錯,但我們的初心應該是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而不是從功利的計算投資回報來選擇。

我自認已經是個對報班這件事熱情滿滿的家長,每一個特色班的介紹我都會認認真真的去看,關於各種特長能培養孩子哪些能力也都認認真真的去了解,但每當看到這種「再不學XX就晚了!」「未來的孩子拼的是這種能力!」等宣傳語我還是發自內心的覺得不適。

教育的初衷,是帶著孩子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掌握生存能力,尋找自己喜好的事業並為之努力奮鬥,而不應該是盲目的,跟風的,焦慮的……

關於孩子的特長班選擇,是作為家長最喜歡討論的一件事,每次聽到別的孩子在學什麼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就會迅速盤算一下自己的孩子要不要,應不應該也學一下。

在父母都這樣盲從的情況下,孩子就成了無辜的犧牲品,我見過很多孩子,一個周末,要上樂器、美術、口才、英語等五六個班,然後往往一上了小學,或者小學三年級以後,學習任務重了,家長又會果斷的將這些「不務正業」的特長班都停掉,一心一意的應試去了。

家裡的小侄女學了七年古箏,到了初中之後我再沒看到她摸過一下,當初學的時候就是家長的選擇而不是她的愛好(媽媽喜歡古箏,但她自己其實是想學畫畫的,而且極有天賦),當她放棄的時候也全然不覺得可惜。

我卻替她可惜,可惜她那麼多年的時光,可惜她沒能在最擅長的領域內獲得專業的指導,明明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卻全都坍塌在家長的願望上。

所以,在孩子選班這件事上,首先我們要聽的是孩子的聲音,不要管外面的宣傳有多重要,有多必要,一定要先看看孩子是否擅長,是否喜歡,3-5歲,其實應該是孩子廣泛接觸,逐步選擇重點的過程,不必這麼早讓孩子確定下來到底要學什麼必須學什麼,在這個過程中,熟悉孩子的性格和偏好,最終選擇1-2項特長足夠了。

而選擇了之後,更多的則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堅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肯定會有倦怠期,有瓶頸期,此時才應該是家長的督促和鼓勵發揮最大價值的時刻,一起走過低谷,一直堅持學習,既然是特長,就真正的讓孩子在這個領域內系統而長線的學,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PS:我並不排斥任何特長班(除了量子閱讀那種騙錢的),只要是正規的學習項目,對孩子都一定是有所收穫的,包括我和朋友針對編程的探討,也同樣不是因為我反對編程,覺得它完全不值得學習,甚至連我也認可它的很多優勢和好處(前段時間有個不錯的編程試聽課我還給大家做了推薦)。只是報班這件事,真的不必太跟風,讓孩子多試試,多接觸接觸,找到最適合孩子的那個,才是最應該學習的那個,你說對麼?

相關焦點

  • 萌娃寫不出作業安慰親爹,「沒事,沒事」,這屆孩子太難帶了
    眼看開學被提到了日程,家長一邊歡欣,一邊忐忑,擔心孩子開了學跟不上,現出原形,於是催作業催得更緊了。最近看了幾段小朋友寫作業的視頻,失笑之餘又覺得,孩子和父母都太難了。視頻裡的小孩目測小學一年級,開口卑微,先下手為強:爸爸,別吼我了。伸手不打求饒人,爸爸從善如流地回:不吼你,寫六。
  • 四年級數學題難倒孩子,家長一看:我也不會啊,這難出新高度了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令家長們頭疼的一件事就是輔導作業了,現在的孩子們所學習的知識量大,遠比家長們那個年紀要學得多得多,而且有的小學生的題就特別的難,讓家長輔導作業有時候也輔導不過來。首先帶來的就是孩子對於學習的壓力,每天高難度的學習,孩子們根本就消化不動這些知識,但是還要應對老師布置的作業。其次,孩子們會逐漸的失去對學習或者是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為覺得學科太難,自己學不會而喪失對學習的信心。
  • 要想孩子英語學得好,這個理論家長必須要知道!
    對於我們中國的孩子學習英語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家長掌握了這一理論,就好比掌握了開啟孩子英語學習大門的鑰匙。絕對實用又高效!簡單來說,這個理論就是教我們怎麼真正地學會第二門語言。真正學會到什麼程度呢?就跟我們說漢語那麼溜兒。
  • 這世上有多少被「為你好」折磨得不好的孩子啊
    但只要有一個方面特別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方面(成績,工作,錢)達到優秀,別的方面被人說的機率就會大幅下降的樣子……必須先讓自己的一部分滿足世俗的眼光,這樣就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看來成績好的話基本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 奇聞軼事:孩子想學畫交錢就行,為啥還得面試家長?
    我今年暑假開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得到不少同行和家長的肯定,分享出來給某些家長看看,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結合這十多年的開班經歷,也加上和別的班以及同行或者網友的交流,我前幾天修改了招生簡章,兩個改動,第一是新報名學生家長必須到場,我要面試孩子和家長,達不到要求的不收。第二是又提高了學費,和那些暑假搞促銷的截然相反,不降反升。
  • 你每年要學多少學分啊,要學多少種啊
    我畢業已經7年多了,當時真是不願意學醫學及相關的專業,可是沒辦法高考不理想,沒什麼選擇,最後還是選了藥學,心想就是不學醫。對醫生沒有偏見,主要是怕學藝不精耽誤病人。本來也是不想去醫院工作的,可是命運啊,你他媽真不是東西,我不想幹嘛,就偏偏要幹嘛,無奈之下還是進了醫院。後來工作了,結婚了,感覺讀了這麼多年書實在是有點厭倦了,就想上了班,就踏踏實實工作,老老實實過生日子,可是進了醫院才知道,什麼叫活到老學到老,各種資格證,考的我是焦頭爛額,忙活了兩年也不錯考了個執業藥師,心想就這樣吧,有個證書混日子吧。沒想到還真是不行。
  • 學校要求家長在校門輪值站崗指揮交通,網友:這屆家長太難了
    現在做家長的實在是太難了要修煉十八般武藝不說還得三天兩頭為孩子操碎心這不,就有一位家長為在校門口執勤一事傷透了腦筋...對於學校的岀發點家長們是認可的,主要是為了孩子們的安全,但這事能不能岀於自願啊?要是向老師請假老師會說:「要配合學校安排,人家班都按時執勤了,不去的話還拉了孩子班的後腿,實在不便就和別人家長換吧。」我實在不明白,難道這個執勤是家長該做的嗎?我的孩子在學校讀書,我就該去維持交通嗎?學校或相關部門就沒有別的解決辦法?每天上學、放學,馬路上都是家長在維持交通,一來不安全,二來還堵塞交通。不可能每個家長都有時間去指揮交通吧?
  • 對啊,我為什麼要學鋼琴呢?
    就在前幾天,我的一位學員問我:「老師,你為什麼要學鋼琴?」「對啊,我為什麼要學鋼琴呢?」我從業鋼琴老師的幾年裡,經常會聽到有學員說:「我好喜歡鋼琴啊!」回想起從前我剛開始學鋼琴,每天一覺醒來,睜開雙眼就會一直在內心問自己:「你為什麼喜歡鋼琴?」我還記得我第一次看見鋼琴,那時候我還在上幼兒園,看著老師坐在教室裡的鋼琴前面,動動手指,就傳出輕快的樂曲。下課時間,我總會偷偷溜到鋼琴旁,伸著手想去觸摸琴鍵,可惜就像女孩的手,明明近在眼前,卻總感覺遠在天邊……是的,這就是我從記事起鋼琴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 這個媽媽,孩子是不是你親生的啊?
    喜歡直播 愛美喜歡打扮 被同學欺負每天都有很多家長來找我諮詢,有的媽媽特別心疼孩子,生怕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和不開心。孩子有早熟的跡象,如何是好?雲朵老師:孩子愛說話跟早熟有神馬關係?你說詳細一點孩子媽媽:孩子喜歡拍視頻看快手,學吃貨吃東西,有時候拍視頻有些動作比較野性,我和孩子爸爸都很傳統,看不慣。身邊很多人和我反映孩子早熟,又長的漂亮,要小心。今天老師這麼一說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 孩子一年級,該不該報英語機構?我的答案是必須報,還得狠狠學。
    很多家長很迷茫,現在很多學校都是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英語,那自家孩子才上一年級,到底要不要報呢?我的答案是報、必須報、而且報得越早越好,有條件3歲就報,再晚也不能拖到一年級後。首先,大家也知道很多學校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但是還有很多學校,包括培優的私立學校,都是1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了,那麼這些三年級的孩子,恕我直言,一開始就不在一條水平線上了。
  • 英語必須學,其他選著學 這屆家長得了「英語恐慌症」
    那天女兒過三歲生日,吹蠟燭的時候,她和孩子爸爸給她用英語唱了生日快樂歌,唱了幾遍過後,女兒竟然自己就能唱得七七八八,還很高興的不斷重複,總是說自己喜歡說英語。  「孩子兩三歲這個年齡,學東西太快了,很多都是按照她自己的喜好,一些東西她是自然而然學會的,並不是應試教育的灌輸式。所以,我覺得這麼好的學習時期,如果浪費掉,太可惜了。」
  • 《天乩》因為吉他,一個學得快,一個學不會,有點意思啊
    這部劇中有很多優美的場景,讓人看了之後忍不住想要多看一眼,劇情也是很有意思的,不管是小白在是蛇的時候,還是她已經幻化成人形之後,許宣的寵溺真的是羨慕死別人啊,雖然後來他們的愛情故事讓很多人都為他流淚,值得高興的是最後的結局還是很圓滿的,這讓很多受傷的心得到了些許的安慰,那麼這麼有意思的電視劇幕後的故事也一定十分的精彩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走進這部劇的幕後故事,看一看不一樣的精彩!
  • 一年級的數學看圖填空題被打叉 家長:我感覺孩子做得對啊
    人們開玩笑地說檢查輔導作業,已經成為了引發孩子與家長之間矛盾的重要導火索之一。帶著讀了N遍的拼音,一讀還是錯,讓家長頭痛不已。有人數學可能稍微好一點,其實也不見得。還記得那個讓人好氣又好笑的短視頻嗎?洗衣機高1釐米,5米長的鑰匙,15米長的鉛筆!這些內容大家是不是覺得耳熟能詳?乘法口訣背成:九九四十五。記得視頻中孩子爸爸氣得差點跺腳的尷尬場景嗎?
  • 孩子學寫字也有「最佳年齡」,家長牢記這5點,孩子學得快寫得好
    一、學寫字需要具備一些條件當然,每個孩子的發育過程都是不同的,並不是說必須到了5歲才開始學寫字,也不是到了5歲就一定適合學習寫字。搭積木、做手工、塗鴉繪畫以及做一些簡單的家務,都可以練習手部力量,為孩子學寫字打好基礎。3、空間概念的發展上學後家長們常會發現,自家孩子會寫的字不少,可是寫出的字很不好看,怎麼練習都很難提升。其實這不是孩子「不認真寫」,可能是孩子的空間感不強導致的。
  • 是不是醫學生一生病,家長就說,你也是學醫的,這都不知道嗎?
    我是學臨床醫學的,但是畢業從事兩三年醫學相關工作,就脫離醫生圈了。這十幾年,我根本不敢生病,哪怕是育兒,學醫這件事兒都會被說事兒。我照顧不好自己,家長說,你一個學醫的,都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嗎?我照顧不好孩子,又被說,你學醫的,不知道怎麼養孩子嗎?
  • 「額外收費,必須得學」!幼兒園...
    9月開學季,不管是上初高中的大孩子,還是上幼兒園的小寶寶,都走進了校園,開始新學期的學習了。但是哈爾濱市民郝冬秋的孩子今年才四周歲,卻提前結束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郝冬秋說這個「結束」,是被迫的。學習生活「被迫」結束,因為課本費?「額外收費,必須得學」!幼兒園如此收費,到底合不合理?
  • 孩子不想學就不學,那還要家長做什麼?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99%的孩子是需要來自家長的教育的,有些心大的父母覺得學習上尊重孩子的意見,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我們只需遠遠觀望,靜待花開。可是不別忘了,靜待花開也需要辛勤的耕耘,不加管理再好的花圃也會雜草重生。那才是真的害了孩子。1.
  • 孩子不會聽寫單詞,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只會讓孩子永遠學不會
    有時和我們說話,他會彈出一些簡單的英語單詞 聽,說,讀這三個項目沒有什麼問題,但一旦他得到聽寫,他就變得沮喪,經常20個單詞聽寫只有4到5個 聽,說,讀,寫是英語學習的基本能力,肯定不能這樣下去,為了讓孩子的單詞聽寫能力進步,我開始幫助他,原來每天半小時的英語學習時間,增加到1小時,老師讓聽寫一次單詞,我讓他聽寫三次 孩子在聽寫上變得越來越不自信,他不相信他能把所有的聽寫都做對
  • 這屆家長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難了!
    新聞一出就引起了女同胞的討論,有人說這是在重複年齡恐慌;有人反問說,這個年齡段也是學業、事業和愛好發展的最佳年齡,這種矛盾要怎麼處理?有些人暫時沒有要孩子,典型的心聲是壓力大,太麻煩,沒精力。其實這種觀點未嘗不是正確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爸媽帶娃的經歷,除了基本的拼錢以外,還要學會各項技能,簡直就是十八般武藝,樣樣齊全。
  • 孩子不愛學、不會學,大部分原因是家長進入了陪讀誤區
    這些話,這個場景,這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是不是像極了我們自己?其實蔡根花寶貝犯了大多數家長都會犯的一個陪讀誤區,就是打、罵、吼。打、罵、吼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家長在陪讀的過程中,出現了打、罵、吼的行為,孩子會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