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裡那些獨特的詞句:原汁原味的翻譯,也許根本不存在吧.

2021-02-14 昭焯志

喜歡的話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體[人社教觀察筆記]關注,好玩有趣的人文,社會,教育小天地,就是這裡喔!



最近,筆者有關翻譯的工作不少,中文日文相互的口譯,英文日文相互的筆譯。

中文裡的「翻譯」,在日語的漢字裡也有同樣的字,「翻訳」,中文意為「筆譯」,而中文的「口譯」在日語裡則叫做「通訳」。光和日本人說,我來幫你翻譯,日本人會以為你要用筆記錄的。

筆者不是搞文字研究的,對於不同文化間的差異也沒有什麼興趣,想聽更專業的解釋,請看君不困的文章。

筆者只是借翻譯之名,聊聊日語裡一些獨特的詞句。

好歹筆者也是喜歡玩文字遊戲的,且就聽我說說和文字相關的一些話吧。

中文是一個相當封閉的體系,我是指和日語或者英語相比。

中文有個特點,就是必須用漢字來解釋外語,不能照搬。於是就有了「沙發」,「可樂」,「倫敦」這些神奇的詞。我說它們神奇,是因為我沒法向外國人解釋這些詞,為什麼「沙發」用的是「沙」而不是和英文發音更像的「搜」,而且「沙」會引起外國人的錯誤理解,以為會和沙子有關。

當然,有更神奇的,比如「啤」這個字,似乎這個字只有一種用法,就是在後面加個「酒」。我猜這是一種音譯,但我猜不出來怎麼硬生生地造出這麼一個字來。

英語原來也這麼幹。也把外語的詞套用英文的字母來翻譯,比如孔夫子,就被翻譯成了「Confucius」,也是很令人不可思議的。後來有了拼音,英語翻譯中文時,就似乎開始傾向於直接用拼音字母了。

至於英語,法語,德語等等這些臨近國家的語言,有相當多的字詞都互相借取,生抄硬搬,懶得翻譯。甚至被稱為「死語言」的拉丁語,很多詞也在別的語言裡流傳下來。

比如在英語中,眾所周知的「etc.」就是搬自拉丁語,「per capita」(人均)也是,「vice versa」(反之亦然)也是,個人簡歷的英語「CV」也是源自拉丁語的「curriculum vitae」。

日語也是如此。日語的文字其實照搬了古漢語,或者說具體一點,隋唐時期的漢文字。看日本的古籍,幾乎就是文言文,後來慢慢轉變,才變成現在這個模樣。

這簡單的「慢慢轉變」4個字,省略了太多歷史,不要太過較真。

古代,日本也流行詩詞(日語應該叫「俳句」),就像唐宋流行的詩詞一般。

雖然筆者有寫過介紹日本詩人的文章,然實在是翻譯的原因,可能表達不出十之二三。

小時候喜歡讀詩,唐詩,喜歡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可是任憑我再自負,也翻不出這「春江潮水連海平」的文字。

同樣的,即便用的是漢字,古代日語的文獻我也束手無策。

與「孤篇蓋全唐」相對應的日本的俳句實在是太難找了。紀有則(紀友則)可能是第一候選,即便他留存有60餘首作品,但有且僅有一首,空前絕後,能稱為所有詩的代表的詩,並且寫作背景等至今也是不甚詳明。

《久方の 光のどけき 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 花の散るらむ》(古今和歌集第84)

(祥和的陽光照耀著的春天的日子裡,為何惟有櫻花耐不住安靜,非要散在空中呢)

古代,尚且漢語和日語緊密相關,換做是現代的言語就更難解釋了。

往往現代人常用的那些流行詞彙還會帶有說話者情緒的意思。比如,筆者經常說的,「我勒個去的」。

有款聯網射擊類的電腦遊戲很火,叫《PUBG》,中文稱為「吃雞」。幾年前,實驗室的日本人晚輩就對我說,自從他玩了這個遊戲以後,學會了一句中文:CNM(某一句大家肯定知道的髒話)。我說他發音挺標準的。

日語並沒有那麼多髒話,不像我們喜歡把各地方言的髒話都混在一塊使用。

日本年輕人的流行語裡面有這個詞「ヤバイ」,直譯是「糟糕透了」,但,現在似乎同時有了另一個意思:「太棒了」。單單是學會這個詞並不管用,必須結合上下文,包括說話者的語氣表情動作,才能知道這個詞究竟該翻譯成什麼意思。

當然,問題不是如何翻譯「ヤバイ」,它要麼是「糟透了」,要麼是「太棒了」,無所謂,問題是把這個「ヤバイ」翻譯成其中任何一個都不對,因為「ヤバイ」就是一個擁有兩重意思的詞,而日本人用這個詞即便只用其中一個意思,但另一個隱藏的意思被忽略我就覺得不夠準確。

我很喜歡中文裡的「默契」。我就覺得很難用其他語言來描述這層深意。「默」也許是沉默的意思,而「契」,我只能想到契約,而「默契」,該怎麼解釋。

比如最常見的「暗黙の了解」,從字面上看,確實和中文的「默契」很像。但中國人不會搞錯的是,「默契」,並不是「沉默的契約」的意思,而「暗黙の了解」,除了有一點「默契」的含義以外,還有「沉默的契約」的意思,我會把它翻譯成「不成文的約定」。這就是翻譯的麻煩之處。

和「默契」更像的日語,應該是「阿吽の呼吸」,這個詞是完全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配合的,就像每天人需要呼吸一般自然的配合。只是我還是覺得不夠好,因為比起「阿吽の呼吸」,「暗黙の了解」更像「默契」。

漢語的對話中時常會出現「黃昏」一詞,雖然比起「傍晚」的出現頻率要少很多。日語裡也有「黃昏」,讀作「たそがれ」,即便這兩個詞確實都指夜晚來臨之前,但我似乎覺得不能直白地翻譯過去。

理由很簡單,日本人的日常談話中從來不會出現「たそがれ」這個詞,新聞也好,綜藝也好,幾乎不會出現這個詞,僅能在相當書卷氣的文章中找到。比起中國的「黃昏」,日本的「黃昏」出現的頻率要少很多很多。

也許「夕暮れ」更適合中文的「黃昏」,而「傍晚」則和日語的「夕方」對應。

但,總覺得「黃昏」不是「黃昏」讓人感覺很不順暢。

再進一步,從詞彙的互相對應繼續深究下去,深入到句子的翻譯的時候,問題就變得更大了。

不只是詞語要互相對應,句子也要結構完整,意義一致。

尤其是當某些成語,或者固定語句出現的時候,更是筆者作為翻譯者最喜歡的挑戰。

比如日語裡有這麼一句話:「待てば海路の日和あり」。這句話很浪漫主義,意思是「即便現在狀況不好,但是總能等到狀況好的時候」。「海路」指的是航線,而「日和」大概是好天氣的意思。

我會把這句話翻譯成「等著吧會有出航的風和日麗」。我想學過日語的人會了解到這句翻譯的。

但是日本人在翻譯漢語的時候,並不像我這麼的故弄玄虛。

日本人選擇直接照搬。

「馬耳東風」就是「馬耳東風」(讀作「ばじとうふう」),「一箭雙鵰」就是「一石二鳥」,而「有志者事竟成」,就是「志有る者は事竟に成る」。

我不喜歡看譯文。小時候讀中文翻譯的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讓我覺得很無奈,因為有些話讓我覺得讀著相當不順口,即便譯者是知名的川端康成研究專家(但是我不想指名道姓,不僅是因為故人已乘黃鶴去,更是因為若不是這位先生,我不可能喜歡上日本文學)。

誰讓我傳話給另一個人,我一定無法做到原汁原味,更別說是換成另一種語言。

我喜歡說「理解有誤」,但是翻譯並不是「理解有誤」。

最準確的理解,其實是不去理解。

最好的翻譯,就是不翻譯。

原作:草木

編輯&排版:君不困

(圖片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歡迎加入人社教觀察筆記大家庭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

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

再點擊關注公眾號,和我們做朋友喔

相關焦點

  • Malu分享|什麼是日語翻譯裡的「詞性轉換」?
    ★「道のり」 通常拿來表示抽象意義上的「道路」,值得一記。在日語裡,類似的中譯日時進行詞性變化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大家平時可以多讀讀原汁原味的日語,多感受,多積累,就會逐漸摸索出一些日語的特點。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 除了日語能力考試,日語翻譯資格考試,也許是你的奮鬥目標之一
    ② 而且有時一些中譯日的翻譯之所以不會,並非是相應的日語表達水平沒有達到,而是沒有找到兩者的銜接點。③ 舉個例子05年我曾經買過北語吳小璀老師出的一本小書叫《日語誰都會》,比如裡面「真為你高興」這句話,看到中文後,我並不知道日語怎麼表達,但看到書裡給的說法是「よかったですね」便恍然大悟了。
  • 做日語翻譯的那些趣事
    今晚給大家分享2個親身經歷的日語翻譯方面的故事。 (一)    其實,日語翻譯這個工作好不好做?要看你所在的單位,有的單位要求不嚴,有的要看你翻譯的對象,有的日本人就不嚴。        例如,小豬老師自己來說,第一次相對正式的翻譯,是一位來自大阪的關西人。關西人大部分比較隨和,對方還是一老頭。有著濃重的口音。
  •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7】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7】 2014年11月21日11:17  來源:滬江日語 就算他要結婚了也絲毫沒有影響粉絲們的那份喜愛吧。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周杰倫個人前十張專輯中那些被翻譯成日文的歌詞。 《依然範特西》《千裡之外》
  • 「吧」在日語中應該怎麼翻譯?
    同學們好,我是今川日語的美代老師,感謝你的持續關注。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吧」在日語中的翻譯。在日語學習的初級階段,有幾個文型都是翻譯成了「……吧」,很多同學也都沒有仔細分辨這個「吧」在句中表達的確切的語氣和含義,從而翻譯出現偏差。 其實漢語中的「吧」大概可以對應日語中以下三個句型。
  •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8】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8】 2014年11月21日11:17  來源:滬江日語 就算他要結婚了也絲毫沒有影響粉絲們的那份喜愛吧。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周杰倫個人前十張專輯中那些被翻譯成日文的歌詞。 《我很忙》《青花瓷》
  •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10】
    那些被翻譯成日語的周杰倫的歌【10】 2014年11月21日11:17  來源:滬江日語 就算他要結婚了也絲毫沒有影響粉絲們的那份喜愛吧。今天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周杰倫個人前十張專輯中那些被翻譯成日文的歌詞。 《跨時代》《說了再見》
  • 日語翻譯的幾個技巧
    1、拆解分析法日語中許多句子都是由一些從句或者眾多形容詞組合而成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往往句式結構較為複雜,在面對這樣的句子時,基礎尚淺的翻譯人員沒有辦法一次性翻譯出來,這時候就必須使用拆解法。所謂拆解法,就是將整個句子整體進行分析,然後進行逐步拆解,通過分析句子中主謂賓的方法,進行主次翻譯。
  • 日語翻譯社 | 日語資料共享
    有小朋友說讀不懂或讀不進去原版書,完全沒有必要逼自己讀不感興趣的東西呀,這樣就失去意義了,而且根本堅持不下去。看原版文本是為了學日語表達、提高語感,跟內容無關,並不是越晦澀難懂越有用。男生喜歡籃球就去搜日本的「虎撲」,女士對減肥感興趣,就去搜相關的內容來讀,不費勁兒,還事半功倍。
  • 當日語翻譯是怎樣一種體驗?(升級版)
    但是純翻譯肯定不行的啦,除了是他隨身翻譯,自己還擔當樣品管理。因為現在懂日語的很多,沒有別的一技之長根本別想混好。らんい   在日企做了十年的營業擔當,日常的工作主要是跟日本客戶郵件交流,之前大學書本上是不會教全你各種郵件、生產、貿易術語的,全靠工作中的看聽記。
  • 初學日語,拒絕誤區!
    太多才接觸到日語的人,總會遇到的一部分狀況。比方:ははは新しい服を作っています。每屆總會有重生翻譯成「哈哈哈…」而與這種同病不同源的狀況每天都發作在日語新入生身上。不過,先別忙著畏縮,看完下面這些小倡議,說不定那些艱難就會迎刃而解了呢~1切忌自覺跟風學發音經常上網找日語學習攻略的同窗應該不難發現一部分分享本人自學辦法的人有著這樣的觀念:猛看日本綜藝節目,程度從五十音到立馬過了N2。
  • 【教育悟語】逆反也許根本不存在
    當自己從事教育時,才慢慢理解家長眼中的所謂「逆反」,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我認為逆反其實根本不存在,或者逆反的根源在於家長而非孩子。      逆反的表現其實是家長與孩子之間一些不應有的矛盾衝突,而這正體現了孩子開始真正的成長與發展。這些矛盾主要有:      孩子從小萬事都有家長作主,一切都聽從家長的決定和安排,甚至絕大部分事情都要主動問家長如何決定和處理。
  • 日語裡的秋天
    總而言之,假期裡玩耍的同時,不妨花費幾分鐘來和小編一起學一學,日語裡那些關於「秋天」的表達吧。用日語來說就是「一葉落ちて天下の秋を知る。」 除了金色的落葉,秋天的「楓葉」自然也是一道獨特的美景。「楓葉」在日語裡即是「紅葉(もみじ)」,而用「 楓(かえで)」來表示「楓樹」 。
  • 日語中,那些被我們認可並成為主流的錯誤翻譯……
    在翻譯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大家有沒有想過,有些東西傳播過來時,說不定在最初的翻譯過程中就已經出了錯,然後一直「騙」了我們這些年。之前,我們說過那些英文翻譯中的「以訛傳訛」。「寬吻犀」;甚至賓拉登真名叫作「Osama(奧薩馬)」,而「拉登」只是他太爺爺的名字……關於英文翻譯中的這些錯誤,更詳細的內容可以看看我們之前的推文——「根本沒人說過『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日語在線翻譯 翻譯APPTOP10
    近日,很多學習日語的同學向萬行老師求助日語在線翻譯的問題:自己查找日語字典太耗時也經常堅持不下去,有些在線日語翻譯又擔心翻譯的不準確。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日語翻譯?
    日語同聲傳譯需要「閃電般的思維」,由於同聲傳譯要求同步,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整個過程都應該專注力都要高度的集中,不允許有絲毫的走神和放鬆。 要想從事日語同聲傳譯這個職業,有五種能力是必須具備的:一是日語的運用能力,必須有很好的日語基礎,否則一切免談。二是漢語的運用能力。同聲翻譯在兩種語言間來回切換,如果對漢語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自如地遊走在兩個語言系統之間。
  • 林少華對談李繼宏:不存在100%對等的翻譯
    活動現場100%對等的翻譯是不存在的一直以來,有讀者評價林少華的譯作往往帶有「林氏味道」。林少華回應說,無論把西語翻譯成漢語,還是把日語翻譯成漢語,都不存在100%這個說法。他表示:「文藝青年往往追求100%,心情可以理解,但客觀上只能叫人失望。」
  • 日語在線翻譯 APPTOP10
    近日,很多學習日語的同學向萬行老師求助日語在線翻譯的問題:自己查找日語字典太耗時也經常堅持不下去
  • 日語翻譯時遇到瓶頸怎麼辦?4個技巧幫你忙
    現在的我也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是在做翻譯的時候沒有方法,短句可以理解,當句子一旦變長,有時候甚至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是什麼意思,這樣一來肯定沒有辦法提升,所以我找了學習資料,並將步驟概括總結,希望對我有用的方法對你也適用。
  • 杭州專業日語高考培訓中心
    一、你的腦子裡會多出一種思考問題的思維,就像你學會了一定程度的英語後在遇到某些特定的情況時會進入英語的思考模式一樣,所以多學一門語言,等於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口,使你的思維更加寬闊;二、日語中有很多詞彙能夠很準確又精煉地把現代漢語有時要講很多話才能表達清楚的意思表達出來,舉個例子,現代漢語要表達「天氣炎熱,柏油馬路仿佛融化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