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誰寄錦書來

2021-02-13 唐詩宋詞古詩詞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信了?或者說,你有多久沒有收到過信了?

也許,很多人連信是什麼都忘記了,書信,好像已經遠離我們的生活,漸漸地被封存在歲月中,變作歷史的標本。在通訊,交通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再遠的距離也不是距離,然而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又似乎更難跨越了。

曾經,我們的祖先過著極簡極慢,卻充滿詩意的生活。距離產生的,除了綿綿的思念,還有書信。

書信,不僅是幾頁紙張,更透著生活的溫度,熾熱的情感,說不盡,訴不完,它如此輕盈,卻又非常有質感,有厚度。

信在古時還有著美麗的別名「尺素」,「錦書」等等,而信也在人們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漢·佚名《飲馬長城窟》

古人的信是寫在白絹上的,相當鄭重,富有儀式感,而他們相信,魚和雁是可以傳信的。魚腹中藏信,更是具有浪漫的色彩!有朋友送來兩條鯉魚,也算是厚禮了。詩人叫兒子烹煮,剖開魚腹,卻有一封書信。兒子念出信中的內容,先是叮囑詩人要注意身體,多吃飯,照顧好自己,後面的則是訴說思念之情:好朋友啊,我們不能忘了彼此啊。

將尺素藏於魚腹,就如同濃濃的情感深藏於心中,它是如此熾熱,美好,真誠,展開來看,那是友人的一片真心。

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

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

——唐·李治《結素魚貽友人》

寫在絹布上的信如同未化的雪,將它折成雙鯉魚的形狀。如果要知道心中所思所想,看那信裡所寫的字字句句,那是從心裡掏出來的啊。

古代條件落後,無論是出門在外的人與家人聯絡,還是朋友,情人之間,一旦不能朝夕相見,書信,便成了聯繫的唯一方式。對於書信,人們是很珍重的,正所謂見字如面,薄薄的幾頁紙,卻能讓人喜,讓人愁,讓人牽腸掛肚。

雨中鵲語喧江樹,風處蛛絲揚水潯。

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萬金。

——唐·李紳《端州江亭得家書》

雨天,卻有喜鵲在江邊的樹上歡叫,迎風處有蜘蛛在戲水。詩人開啟書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到底有什麼事如此高興呢?是家裡來信了啊,幾行書信卻抵得過黃金萬兩。可見家在詩人的心裡是最重要的,是他永遠的依靠和溫暖。無論走得多遠,只要收到家人平安的書信,那便是最大的幸福。

漂泊的遊子,怎能不日夜思鄉?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藉《秋思》

秋天到了,詩人更加想家。提筆給家人寫信,只覺千頭萬緒,想說的太多了。害怕倉促之間沒有說完想要說的話,送信的人都快走了,他卻還把寫好的信打開,再加幾句話上去。而心中的思念,是千言萬語也說不盡的啊!

書信,可以報平安,互訴思念,戰火紛飛的年代,更是緊緊牽繫著每個人的心。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杜甫《春望》

詩聖杜甫歷經坎坷,又逢戰亂。雖然正值春天,卻滿是傷情,入目的景色讓人心驚,哪裡還有心情觀賞?戰火一直未停,家信就像金子一般可貴。親人之間互相擔憂,牽掛,如何得心安?頭上的白髮越搔越少,簡直沒法簪上了。詩人內心的焦急,迷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與憂心,得不到音訊的無助和恐懼,讓山河破碎的春天更加難熬。

一封家書,能帶給人無盡的溫暖和力量。而朋友之間,書信往來,也是因為一份難得的惺惺相惜。

心緒萬端書兩紙,欲封重讀意遲遲。

五聲宮漏初鳴後,一點窗燈欲滅時。

——唐·白居易《禁中夜作書與元九》

白居易與元稹的情誼,那是沒得二話。兩人相互欣賞,即使分隔兩地,也往往書信往來,從未生疏過。人生能得一知己,足矣。

而白居易在夜裡給元稹寫信,都打算封口了,卻又把信取出來重新讀一遍,總覺得還沒有寫完,簡直和考試一樣認真啊。直到五更天了,聽到雞叫了,燭火都要燃盡了,他的信還沒有寫好!寫信寫了一夜?對於才華洋溢的白居易來說,字不難寫,可是那份感情不是一封書信就能訴說得盡的。詩人心緒沉沉,思緒萬千,對友人的思念也是那樣深沉。

友情尚如此,而陷入愛情中的人,就更受著煎熬了。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這是才女李清照在夫君赴外地上任後,寫下的詞。已是秋天,藕花敗,香氣消減,竹蓆透著秋涼。她一個人只是無聊,解開羅衣,躺在床 上,心中所思為何?那漂浮的雲彩中,可有書信寄來?看雁群排成了人字,月光映照著西樓,落花飄零,水自東流。相思讓人惆悵而多愁,卻無法可排解,剛剛鬆開皺起的眉,心事卻又浮上心頭。也許她天天盼著,那信何時才得寄來?也只有書信,可以暫解相思之苦。

怕就怕,心中的感情已濃到極致,可是有緣無份,想要寄信都不可能。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雲。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西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陷入相思,心中苦楚無處可訴。再好的風景也透著清愁,皎潔月光更讓人唏噓感傷。秋風吹殘了綠樹,卻吹不盡心頭的思念,獨自登上西樓,望向遠方,好像要找到那個人的所在。可是又如何尋得呢?想要寄去書信,山水迢迢,他在哪裡,信又將寄到哪裡呢?

信,像春天一樣,能驅走人心頭的孤獨與寒冷,傳遞著不變的情意。魚雁往返間,有多少的故事,多少的悲歡離合,多少的等待和守望呢?那薄薄的一封信,是厚重的思念,是一顆和信一起寄去的不變的心。寫一封信,讀一封信,匆匆多少亦苦亦甜的日子?不覺時光就老了!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本文首發古詩詞日曆(gushicirl),轉載請註明。

現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後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回復喔)。

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相關焦點

  • 雲中誰寄錦書來?是你!少年!
    為他的希望畫出想像從你的愛心薦書開始雲中誰寄錦書來原來是你!少年     年少的你,寫下溫暖的寄語一句句,向著他的方向     遠方的他,期盼雲中錦書一封封來,新學期新希望經走訪調研,鄉村小學大部分缺乏能夠滿足學生閱讀需求的課外書籍,有的學校圖書數量少、種類單一;有的學校圖書老舊、範圍超綱,不適合小學生閱讀;還有的學校好書有限,因被學生翻閱次數過多
  • 紅樓夢中的卐字,雲中誰寄錦書來,萬物歸成一場夢
    《紅樓夢》中只因萬兒的母親在生她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得了一匹錦,上面是五色富貴不斷頭'卍'字的花樣,故而將自己的女兒命名為萬兒。寄託了無數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佛祖保佑,福澤四海,錦繡前程,萬古留名。
  • 首部講述中國郵政百年風雲長篇小說《國脈:誰寄錦書來》首發式暨...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6月13日,首部講述中國郵政百年風雲的長篇小說《國脈:誰寄錦書來》首發式暨研討會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舉行。《國脈:誰寄錦書來》小說名,語出周恩來同志為郵政人題詞:「傳郵萬裡,國脈所系」。
  • 《國脈:誰寄錦書來》新書分享會走進遵義 作者汪一洋講述創作背後...
    9月8日,榮獲貴州省第十五屆「五個一工程」獎、第三屆孔學堂·國學圖書博覽會「30本最受讀者歡迎國學圖書」《國脈:誰寄錦書來》在遵作新書分享會,作者汪一洋現場與讀者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國脈:誰寄錦書來》作者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右二為汪一洋)《國脈:誰寄錦書來》是首部講述中國郵政百年風雲的長篇小說,揭示了鮮為人知的郵政史,抒寫了郵政人的家國情懷,為百年中國郵政譜寫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撓、奮發向上的壯麗凱歌。
  • 「雲中」誰寄心意來——陽光學院舉辦「雲中送暖」直播活動為畢業...
    「雲中」誰寄心意來——陽光學院舉辦「雲中送暖」直播活動為畢業生送祝福    陽光學院    2020-06-01 大 中 小
  • 【雲中誰寄錦書來】值了!
    「鞍攀路」「鞍心路」「新攀路」和「攀紅路」這四條新修的穿村通寨產業路,我每天都要來來去去踩踏個幾遍,經常會遇到開三輪、騎摩託的老鄉熱情地打招呼。因為這幾條硬化水泥路,鄰裡之間走動多了,村內外交流方便多了,遇到急事險事安心多了,村裡的百貨店也開起來了。
  • 雲中誰寄錦書來?揭秘古人寄信的那些保密「小心機」
    於是他站在道路邊等著來往的車輛,挨個問:「誰將西歸?懷之好音。(哪位朋友西歸故鄉?請為我帶信回家)」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有句云:「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在遠方服役的丈夫託人為妻子寄來書信(因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雙鯉魚」為書信的代稱),妻子驚喜激動,趕緊「長跪讀素書」。
  • 雲中誰寄錦書來?煙臺高校向學生快遞16萬冊教材
    煙大為2萬學生免費寄10萬冊教材 近日,為方便學生在線學習,進一步保障本科生線上教學質量,按照疫情防控期間的有關要求,煙臺大學研究決定向本學期有教材需求的全體學生寄送紙質版教材。此前,學校教務處已組織收集了各大出版社的電子教材資源,供全體教師和學生使用。
  • 情寄錦時~全文/免費
    情寄錦時 寧希程錦時最新章節 情寄錦時 寧希程錦時最新閱讀
  • 古詩詞中常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鴻雁真能傳書嗎?
    問題:古有鴻雁傳書的典故,鴻雁真能為詩人傳達思鄉之情嗎?前言在古詩詞中常常見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估計大家隨口就能說出幾個: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詩經的鴻雁,並沒有傳書的意思。最早寫」鴻雁書信「的詩歌,不太清楚是哪一首。傳說中的」蘇李詩「中,有一首李陵的《與蘇武詩》寫到:有鳥西南飛,熠煬似蒼鷹。朝發天地隅,暮宿日南陵。欲寄一言書,託之箋彩繒。
  • 雲中誰寄錦書來—第一封:我的寶貝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突發奇想,要用寫信的方式來記錄你生活的點滴。你的出現,讓我更加勇敢寶貝你知道嗎?在剛剛知道有你存在的時候,爸爸媽媽心裡都是五味雜陳,有真真切切的喜悅,有初為父母的不安,有對未來的規劃,也有對你的期許和祝福!
  • 誰說過去的方式太老土 鄭愷手寫情書感動觀眾
    現在也許有的人覺得手寫情書太老土,從前的書信也變成了郵件和微信語音,但這樣就再也沒有『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期盼,也沒有見字如面的欣喜若狂。時光在變快,生活在變快,慢下來的書信卻成為最難得的情語。」
  • 情寄錦時寧希程錦時(完整)全文
    情寄錦時寧希程錦時(完整)全文免費!
  •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沉醉在唐詩宋詞的清韻墨香裡,或許感覺不到季節的變換,只是,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清泉曳竹、橙黃橘綠,玉字珠璣、鎏金絕句,拋來了一串串無盡的情思。「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 《夜雨寄北》,寄與誰人?
    起因是某博主發文問:「李商隱是誰?抄襲了霹靂的《夜雨寄北》。」經人指正後又說:「對不起,不知道李商隱是個冷門詩人。」這一下子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把「冷門詩人李商隱」送上了熱搜。唐朝詩人李商隱七言絕句《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此詩到底是寄給誰的?最為引人關注和撲朔迷離,多年來眾人各執一詞,議論紛紛。
  • 「雲中錦書——給服刑人員寄一封信」活動還有4天就結束了!想留言...
    8月13日,「山東監獄」微信公眾號刊發了「雲中錦書——給服刑人員寄一封信」活動頁面(「山東監獄」微信公眾號可以給服刑人員留言寫信啦!趕緊來了解),短短5天時間裡,已收到服刑人員親屬留言信300餘封,飽含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大家紛紛為山東監獄這種創新、暖心、便民的做法點讚,表示這個活動為疫情常態化防控條件下做好親情幫教工作開闢了新路徑。 目前,第一批信件已經成功轉交給服刑人員,他們在驚喜之餘,表達了對監獄幹警的感謝與感恩之情,同時表示一定要努力改造,絕不辜負監獄關懷和家人期待。
  • 寄書
    去年歲末我出了一本小書,拿到樣書後即分寄給親朋好友。第二天早上竟有北京朋友發來微信:「元旦清晨,忽然聽到門鈴,連忙開門,原來是快遞送來你的大作!」同在這天下午,在京朋友差不多都回了話。第四天,上海的同學朋友,也陸續用微信或電話告知,稱已看到拙著。朋友朱兄點評:「這次開了個好頭,收到者,立即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