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發布:生態系統結構...

2020-12-14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6日訊(記者 郭靜原)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許多特殊的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原特有動植物提供了廣袤的棲息地,並在調節氣候、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對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安全具有獨特的屏障作用。然而,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西藏出現了冰川退縮、凍土消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現象,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

  10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有關情況發布會,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汪海洲表示,截至2014年底,西藏已新建灌溉人工飼草(料)基地6.17萬公頃、對590萬公頃天然草原實行了圍欄保護;建設了「一江兩河」等四類防護林體系;建立了芒康滇金絲猴、類烏齊馬鹿、雅江河谷黑頸鶴保護區;治理各類沙化土地15.09萬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4萬公頃;推廣農村家庭沼氣21.1萬戶,約95萬農牧民用上了清潔能源。

  汪海洲說,「自治區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紅線、高壓線,嚴禁『三高』項目進入西藏,嚴格執行礦產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同時,領導小組定期檢查相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將檢查結果與政績考核、經濟獎懲掛鈎,實現全過程監督檢查。」

  據了解,為切實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2009年2月18日國務院批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確定實施三大類10項工程。此次《評估》由中國科學院部署編寫,《評估》表明,《規劃》擬定的主要工程有序推進,部分重點工程已經取得了比較明顯的生態效益,高原生態系統結構整體穩定,生態屏障功能總體維持向好。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在會上介紹,近20年來,西藏嚴格執行國土空間管控,生態格局的變化率低於0.15%,生態系統結構得到明顯改善;防沙治沙工程實施後,沙化土地面積減少10.71萬公頃,極重度沙化土地向重度或中度沙化轉化;同時,自退牧還草工程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以來,工程區內植被覆蓋度比工程區外高9.9%至22.5%,每公頃折合增加乾草產量約85.2公斤,有效增加農牧民收入。

  張亞平指出,西藏的新型清潔能源使用率已達65.6%,減輕了對林草生態系統的破壞,改善了當地生活衛生條件;天然林保護一期工程實施後,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增加0.9%,珍稀野生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種群數量增加顯著;此外,生態系統水源調節作用與防風固沙作用得到發揮,碳儲量增加2.56%,固碳功能穩中有升。

  張亞平說,「工程實施奠定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的主體構架,後續的工程實施將進一步改善高原生態系統結構,提升其生態服務功能。至2030年將能夠基本實現『有效保護、成功治理、穩定向好、生態安全』的《規劃》目標。」

(責任編輯:王炬鵬)

相關焦點

  •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簡本)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材料二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簡本)為了保護好這一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好美麗生態家園,2009年2月18日國務院批准了《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2008-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保護與建設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以草甸-草原-荒漠生態系統為主體的屏障區,藏南及喜馬拉雅中段以灌叢-草原生態系統為主體的屏障區,藏東南和藏東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體的屏障區這三個生態安全屏障區,其目標是確保西藏生態系統穩定性和良性環境狀態
  • 《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工程(2008-2014年)建設成效評估...
    Information Office Engineering Performance Assessmentfor the「Planning for Ecological Safety Barrier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in Tibet(2008
  • 黃山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成效顯著
    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在線報導,近年來,黃山區著力加強太平湖溼地公園建設,太平湖的保護與修復成效顯著,太平湖生態系統持續優化。  太平湖是我省湖水面積最大、湖水最深、跨度最長、生態最美、景色最佳的人工湖,具有涵養水源、調蓄洪峰、調節氣候、改善水質以及生態旅遊、發電、養殖和灌溉等多種功能。2007年11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覆同意安徽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開展試點建設工作。溼地公園總規劃面積98.5平方公裡,其中水域面積88.6平方公裡。2014年12月通過驗收批覆。太平湖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全省第一個國家級溼地公園。
  • 祁連山下好牧場 青海綜合施策保護草原生態成效顯著
    2014年至今,祁連縣依託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退牧還草等工程的實施,累計治理黑土灘約1.1萬公頃。通過治理,黑土灘草地植被蓋度從以前的10%提高到80%以上,牧草平均高度達到50釐米以上。  上世紀末,隨著牧區人口增長、牲畜增加,草畜矛盾趨於突出,青海省90%以上的草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 發改委:"十四五"將編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專項...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  記者:我們注意到,中國近年來一直在持續加大生態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力度,並且取得了很多顯著成效。我的問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又有哪些打算?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 吳曉:  謝謝。
  • 以重大生態工程為抓手 加速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實施重大生態工程是加速國家生態保護與恢復、推進「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對於遏制生態退化趨勢,提高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的《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在改變以往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生態工程布局模式,標誌著我國生態工程建設已由局部區域、專項工程建設進入全方位、全過程工程體系建設的新階段。
  • 「十四五」規劃建議發布,生態文明建設要點速看!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完善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積極參與和引領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保國際合作。《建議》提出,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外來物種管控。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 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顯示——能源發展實現歷史巨變 生態文明建設...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能源發展實現歷史巨變 節能降耗唱響時代旋律——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四》和《環境保護效果持續顯現 生態文明建設日益加強——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五》。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六、南方丘陵山地帶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河湖溼地保護修復、石漠化治理、損毀和退化土地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強森林資源管護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推進國家儲備林建設,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完整性;通過封山育林草等措施,減輕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程度;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土地綜合整治;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物、蘇鐵等極小種群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修復,開展有害生物災害防治。
  • 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2016年8月17日(此件公開發布)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十三五」規劃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實現「科學發展、富民興渝」的必由之路。
  •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指南》解讀
    《指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全面總結2016年以來三批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經驗和問題的基礎上,與國際國內生態保護修復先進理念和有關標準充分銜接,為科學開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供指引。
  • 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哪些明顯成效?
    用制度落實責任,通過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構建與權力相匹配的責任擔當或問責制度,落實黨委政府保護生態環境責任。  三是系統觀。要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遊,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  四是全球觀。
  • 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等4項鐵路工程建設...
    近日,國家鐵路局發布《鐵路工程環境保護設計規範》(TB 10501-2016)、《鐵路工程節能設計規範》(TB 10016-2016)、《鐵路工程設計防火規範》(TB 10063-2016)和《鐵路橋涵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TB 10092-2017)等4項鐵路工程建設標準英文譯本,為服務鐵路「走出去」和中外鐵路技術交流合作提供技術支撐
  • 甘州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完工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上...
    近年來,甘州區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先後實施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溼地保護治理工程、土地整治與汙染修復及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共計六大類20個子項目,目前,20個試點項目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完成投資11.79億元。
  • 廣州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綱要(2016—2020年)
    第三節 規劃目標 至2020年,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紅線和空間管控體系確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在全社會得到推行。實施嚴格的生態紅線管控制度,紅線內禁止城鎮建設、工農業生產和礦產資源開發等改變區域生態系統現狀的生產經營活動,市政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等需符合相應法律法規要求。其中,法定生態保護區內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所屬法定保護區域保護要求不一致的建設項目和生產活動,已經建成的無關建設項目應拆除或者關閉退出。生態系統重要區禁止新建、擴建工業項目,禁止新建露天採礦等生態破壞嚴重的項目,禁止新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
  • 廣西防城港市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防城港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防城港市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防城港市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為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加強我市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全市城鄉人居環境,制定本作戰方案
  • 唐宇文:「十四五」時期加快推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思考
    2015年確立並著手推進了環湖路建設、蓄滯洪區建設、河湖連通工程、生態廊道工程、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千億園區培育工程、安全飲水工程、鐵路工程建設、血吸蟲病綜合防控工程、城陵磯新港區建設等「十大標誌性工程」;2016年開始,推進了溝渠塘壩清淤增蓄、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河湖圍網養殖清理、河湖沿岸垃圾清理及重點工業汙染源排查「五大專項行動」;為促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全省還制定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考核評價暫行辦法
  • ...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發布會答記者問集錦
    ,穩步推進國土綠化、天然林資源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防護林、溼地保護恢復、瀕危野生動物植物拯救性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系統質量不斷改善。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強力推動河(湖)長制從「見河長」到「見行動」「見成效」,從「有名」到「有實」轉變,進一步壓實各級河(湖)長責任,強化部門聯動、健全制度體系,自覺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河湖保護治理更加科學、更加系統、更加可持續。
  • 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_2020年工程建設中的地質災害資料下載_築龍...
    2018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國辦發    2018年5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頒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
  • 生態數據分享:中國生態系統評估與生態安全格局資料庫
    UDU: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生態系統類型豐富多樣,幾乎擁有地球上所有陸生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