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美國超市Costco(好市多)在上海閔行開業,由於人流量太大,開業僅5小時不得不暫停營業,同時刷爆了微博、微信、知乎和資本圈。能同時吸引了這些不同群體目光的公司,上一次還是華為。
究竟是什麼情況?
主要還是因為Costco價格低。據悉,市場上炒到3000多的茅臺只要1498元,比茅臺官方的零售價1499還低1元。如果買到轉手賣出去,淨賺1500多元。
管中窺豹,可以看出號稱「量大、質優、價格低」Costco,絕非虛言。據官方透露,Costco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
妥妥的價格屠夫,而我們民眾,最喜歡的就是價格屠夫,難怪擠爆了上海灘。
更可怕的是,閔行本身就不是傳統的商業繁華地段,這也是Costco的選址宗旨:根本不要商業繁華地段,我來了,這裡就是繁華地段,霸氣側漏。
更牛的是,1986年上市的Costco,截止目前,股價漲了386倍,這曲線絕對比林志玲還吸引中國股民。股神巴菲特曾經說Costco是芒格「到死都不會賣」的神奇超市,芒格原話是,Costco是他都想帶進棺材的企業。
Costco憑什麼?初善君急不可耐的要看它的財報了。
1
低價是Costco(好市多)最典型的特徵,有多低呢?
Costco的毛利率基本維持在13%左右,同期沃爾瑪的毛利率是25%左右,永輝等中國超市的毛利率是20%左右。Costco的毛利率基本低10個百分點。按照它2018年接近1萬億的銷售額,少賺了一千億的毛利啊。
毛利率這麼低不是因為競爭力不強,恰恰相反,是因為主動選擇低毛利成就了極強的競爭力。低毛利是主動選擇,那麼需要配套什麼呢?
一是精簡SKU。百貨超市百貨超市,基本是你想要的基本都能買到,SKU高達數萬甚至數十萬個,琳琅滿目,但是Costco只聚焦高頻、剛需商品,SKU約3800個。這麼做的好處就是爆款爆量,提高銷量和周轉率。同時大批量的採購,增強議價能力。
下圖是主要公司的存貨周轉率,Costco過去三年約為11.5次左右,而高周轉的鼻祖沃爾瑪約為8.5次左右,永輝超市約在8.1次附近。初善君之前無數次說過,零售業裡,存貨周轉率是最重要的,Costco算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二是精簡裝修。Costco店面大多是倉儲式極簡裝修、棧板式陳列、卡通式大包裝、買地自建門店(倉庫)等措施,控制成本。
(擠爆了人群中依稀可見極簡的裝修風格)
2
當然,毛利率比別人低10個點還是很難盈利,畢竟主要商超的淨利率只有2%左右,你比別人低10個點,即使不虧損8個點,也不能維持盈利啊。
下面就是Costco的第二套殺手鐧——會員制。
想進Costco購物,你必須先支付一定額度的會員費。據悉,Costco已經在5月份開始辦理會員卡,目前在中國推出兩種會籍,分別是:金星會員,主卡年費299元;企業會員,主卡年費299元。
只要299元。
下圖是Costco會員費收入和淨利潤的對比,2018年財年,Costco會員費收入214億元,淨利潤214億元,其他年份差異也不大。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會員費收入幾乎等於淨利潤。這告訴我們:Costco的傳統賣貨業務幾乎不賺錢,靠收會員費賺取利潤。
2018年財年,Costco會員費收入214億元,按照實際總持卡人數達9400萬,人均會員費227元人民幣。
這麼看的話Costco在國內的會員費定價也不低,但是對於大部分上海市民來說,299元一點也不貴。
這麼看的話,賣貨只是幌子,本質是賺會員費。
3
由此我們得知,以低價為吸引力,通過提高坪效、加強周轉,控制費用,保證賣貨盈虧平衡,然後通過會員制收取會員費,從而實現穩定盈利。
銷售淨利率來看,2%左右淨利率基本與沃爾瑪持平(沃爾瑪下滑明顯),也有國內主要超市持平。但是從ROE來看,25%左右的ROE明顯高於10%左右沃爾瑪和國內超市。真是神奇的存在。
據公司公告,截止2018年財報年底,公司共擁有762家門店,是僅次於沃爾瑪的全美第二大零售商。
從生產流通環節來看,受益最多最大的肯定是消費者,上遊供應商也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獲利,只是減少了流通環節的摩擦成本,這麼看,Costco算是創造了全贏的局面,難怪股價可以漲386倍。
每一次流通環節的變革,都能帶來巨無霸企業,而最受益的永遠是消費者,所以初善君只是希望在傳統零售業退出中國的今天,Costco倒是可以進來,讓大家學習一下什麼是新零售:讓消費者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