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高糖飲食竟會損害腸道?

2021-01-17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近期的新聞報導指出:廣東惠陽三和醫院血透室有一位透析患者,大家總愛打趣稱他為「可樂哥」,因把可樂當水喝,一天最少喝兩三瓶。年僅24歲的他,就患上尿毒症,如今已持續透析近10年。醫生提醒:喝飲料要適度。

其實,無論是高糖飲料,還是高糖飲食都會帶來許多健康危害。比如,餵食高糖飲食的小鼠會患上更嚴重的結腸炎,這是一種炎症性腸病(IBD)。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和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在研究餵食高糖飲食的小鼠的大腸時發現了更多的細菌,這些細菌可以破壞腸道的保護性粘液層。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0月2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ietary simple sugars alter microbial ecology in the gut and promote colitis in mice」。

論文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病理學教授Hasan Zaki博士說,「結腸炎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健康問題。」

結腸炎會導致持續腹瀉、腹痛和直腸出血。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患有IBD(包括克羅恩病)的美國成年人數量從1999年的200萬躍升至2015年的300萬。Zaki說,此外,結腸炎也開始出現在兒童身上。

由於這種疾病在西方國家的發病率高,科學家們將西式飲食--富含脂肪、高糖和動物蛋白---視為一種可能的危險因素。他說,雖然高脂肪飲食已被發現觸發IBD,但是糖的作用一直更有爭議。

這些研究人員連續7天給小鼠餵食了一種含有10%濃度的膳食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水溶液。他們發現,如果先給小鼠餵食糖,那麼遺傳上容易患結腸炎的小鼠,或者攝入一種誘髮結腸炎化學物的小鼠,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放大的照片顯示了對照組小鼠(左圖)和連續7天餵食高糖飲食的小鼠(右圖)的結腸切片。在餵食葡萄糖的小鼠中,將結腸上皮內壁(底部)與糞便(上面)分離開來的保護性粘液變得更薄。圖片來自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基因測序技術確定了小鼠在接受糖餵食前後的大腸中的細菌類型和豐度。在連續7天接受糖餵食後,那些接受餵食蔗糖、果糖特別是葡萄糖的小鼠的腸道內的微生物群體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

產生粘液降解酶的細菌,比如Akkermansia,大量存在,而其他一些通常在腸道中發現的被認為是好細菌的,比如乳酸菌,變得不太豐富。

這些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大腸內壁的粘液層變薄的證據,以及其他細菌感染的跡象。他們解釋道,「粘液層保護腸道黏膜組織免受腸道菌群的滲透。因此,在餵食葡萄糖的小鼠中,豐度較高的粘液降解細菌,包括Akkermansia muciniphila和脆弱擬桿菌(Bacteroides fragilis),是腸道粘液屏障的潛在風險。上皮屏障的破壞是腸道炎症的關鍵啟動事件。」

雖然葡萄糖的影響最大,但是「這三種簡單的糖都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腸道菌群的組成」。以前的研究表明,人類和小鼠的腸道菌群可以隨著飲食的改變而迅速改變。Zaki 說,「我們的研究清楚地表明,你必須注意你的食物。」

在發現餵食糖的小鼠的腸道菌群發生變化後,這些研究人員將來自餵食糖的小鼠的糞便餵給其他小鼠。後者患上更嚴重的結腸炎,這表明葡萄糖誘導的結腸炎易感性可以隨著受影響動物的破壞性腸道菌群一起傳播。

Zaki說,他如今計劃研究高糖攝入是否以及如何影響其他炎症性疾病的產生,比如肥胖、脂肪肝疾病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參考資料:

1.Shahanshah Khan et al. Dietary simple sugars alter microbial ecology in the gut and promote colitis in mic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y6218.

2.廣東小夥每天喝 3 瓶可樂尿毒症晚期,已透析近 10 年

https://www.sohu.com/a/429174232_505755

3.High-sugar diet can damage the gut, intensifying risk for coliti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high-sugar-diet-gut-colitis.html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兩天高糖飲食即可改變腸道微生物,引發結腸炎
    2019年8月,《Scientific Reports》上一則研究指出,即使僅維持兩天高糖飲食,也會迅速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組成,增加結腸炎的易感性。表明高糖飲食在炎症性腸病患者炎症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 哺乳期高糖飲食會損害孩子認知
    哺乳期高糖飲食會損害孩子認知美國洛杉磯兒童醫院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這所醫院糖尿病和肥胖項目研究人員通過之前研究發現,女性產後頭幾個月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增重風險,還可能使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在進一步研究中,研究人員請88名女性在哺乳第一個月報告每天攝入的果汁等含糖飲料數量,兩年後使用貝利嬰幼兒發育量表評估她們孩子的發育水平。結果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入含糖飲料越多,孩子兩歲時認知能力得分越低。
  • 哺乳期高糖飲食損害幼兒認知能力發展
    摘要:近日,有研究稱哺乳期母親攝取高糖食物會影響嬰兒大腦發育,損害認知能力發展。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不久前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此前,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產後多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肥胖風險,還可能使新生兒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
  • Science子刊:糞腸球菌對醇類消毒劑耐藥
    腸球菌是人類腸道細菌中正常的一部分,它們通常不會導致健康問題。但是,有些菌種在醫院環境中更為流行,它們可能導致非常難於治療的感染。一種特別危險的腸球菌是對萬古黴素產生耐藥性的菌種,它們稱為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ce enterococci, VRE)。而萬古黴素可以說是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
  • 哺乳期高糖飲食影響孩子認知能力
    【新華社微特稿】都知道母乳有益寶寶健康,哺乳期飲食則會影響母乳質量。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洛杉磯兒童醫院糖尿病和肥胖項目研究人員先前研究發現,女性產後頭幾個月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增重風險,還可能使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請88名女性在哺乳第一個月報告每天攝入的果汁等含糖飲料數量,兩年後使用貝利嬰幼兒發育量表評估她們孩子的發育水平。結果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入含糖飲料越多,孩子兩歲時認知能力得分越低。
  • 哺乳期高糖飲食影響孩子認知
    都知道母乳有益寶寶健康,哺乳期飲食則會影響母乳質量。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研究報告在最新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月刊上刊載。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筆者在這裡梳理了這些突破性進展,就讓我們來領略一下吧!1.《Nature Materials》重大突破:追根溯源!原子角度揭示金屬硬化機理人們對金屬硬化的理論解釋是位錯密度的增加導致加工硬化。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當然2020年還沒有結束,一直到2021年3月左右,web of science資料庫才會完整的收錄全2020年所有引用。但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一些影響因子比較穩定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判斷期刊的後續走勢。作為比較的PLoS Pathogens2020年即時IF為0.973。
  • Science子刊:1歲菌群被"修正",剖腹產兒也不易哮喘
    Science子刊這些發現提示,幫助剖腹產嬰兒在1歲時恢復正常的腸道菌群發育和成熟,或有助於減少之後的哮喘風險。2020-11-11,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9929Nature子刊
  • Science:揭示腸道菌群參與腸道晝夜節律的設定
    2019年10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小鼠小腸中的微生物參與腸道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也譯作生物鐘)的設定。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果糖也會破壞腸道屏障 除了葡萄糖以外,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存在於水果中的天然果糖,如果攝入過多,也會損害腸道健康。 少吃米麵糖,生酮飲食和腸道健康 小到減肥,大到預防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低碳水、高脂肪的生酮飲食慢慢被更多人知道,很多人從中獲益。 高糖飲食與結腸炎的相關性,基本上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但是,『脂肪』的爭議非常大。
  • 哺乳期高糖飲食或影響嬰兒認知 但它不是決定性因素
    【哺乳期高糖飲食或影響嬰兒認知 但它不是決定性因素】《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不久前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 此前,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產後多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肥胖風險,還可能使新生兒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
  • 當心餐桌上的三大腸道健康「殺手」!日常調理腸道,這三招你一定需要!
    高脂飲食後,脂類代謝過程中的一些副產物會損害大腸黏膜,長此以往容易導致黏膜炎症,破壞腸道菌群賴以生存的微環境,使腸道菌群失調,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等問題。2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不僅包括加入太多糖分的甜食,比如糖醋排骨、巧克力、含糖飲料等,也包括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食品,比如膨化食品、餅乾、蛋糕、麵包等。
  • 王娟等Science子刊發文,深剖自閉症菌群代謝特徵
    、自身免疫、線粒體功能和自噬是可能的聯繫機制;⑤ 未來或可針對潛在的生物學共性來減輕腸道炎症和改善腸道屏障,從而延緩或預防PD的發生。2020-10-13, doi: 10.1007/s00125-020-05295-1Nature子刊
  • 哺乳期高糖飲食影響嬰兒認知 但它不是決定性因素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不久前刊載的一篇研究報告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取高糖飲料會損害孩子幼年認知能力發展。此前,研究團隊發現,女性產後多喝高糖飲料不僅會增加自身肥胖風險,還可能使新生兒經母乳攝入過多糖分。這一次,研究團隊探究了母親高糖飲食與幼兒認知的關係,結果顯示,母親哺乳期攝入含糖飲料越多,孩子兩歲時認知能力得分越低。
  • 高血糖會導致腸漏和腸道菌群失調
    其次,他們認為,可能是過量的脂肪本身影響了腸道屏障功能。此前的研究表明,給小鼠餵食高脂高糖飲食會導致體重增加,並增加腸道通透性和腸道細菌易位。然而,當研究人員通過限制瘦素抵抗小鼠的食物攝入來誘導體重減輕時,它們的腸道屏障功能並沒有得到改善,表明過量的身體脂肪本身並不是對腸道產生影響的原因。
  • 飲食可通過翻譯後修飾影響小鼠腸道微生物蛋白質組
    飲食可通過翻譯後修飾影響小鼠腸道微生物蛋白質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5:26:37 美國哈佛大學Wendy S.
  •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Science子刊:明尼蘇達大學完成3D列印心臟瓣膜模型,模擬患者真實感受 2020-09-02 0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 子刊封面:機器狗「絕影」陌生環境中摸...
    2020 年 10 月,瑞士 ANYbotics 公司設計的機器狗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機器人頂刊 Science Robotics 封面。來源:雷鋒網 作者:付靜引用來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9/eabb2174http://www.cse.zju.edu.cn/redir.php?
  • 年紀大,腸道老化,大便難解?飲食上做到「3多1少」,輕鬆排便
    尤其是平時愛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油膩食物、辛辣刺激類食物的人,他們的腸道遭受了不少「折磨」,更容易退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腸道也會慢慢老化,蠕動功能下降,腸道內積存了越來越多的毒素和垃圾,便秘問題「窮追不捨」。其實便秘之所以會找上我們,主要還是跟飲食習慣有關,通過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很大程度上改善便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