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家做飯成了生活常態,不少人的廚藝因此突飛猛進。放眼望去,朋友圈曬出的都是各種美食:糖醋排骨、可樂雞翅、自製酥脆油條、電飯鍋蛋糕、自製燒烤火鍋、自製奶茶、自製鹹菜……讓人看了垂涎欲滴、躍躍欲試!
小編要提醒您,其實一些看上去誘人的美食中也藏著腸道健康「殺手」!
要知道,腸道參與著人體多種生理活動,包括免疫系統功能、炎症、維生素生成、養分吸收、信號傳遞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利用等。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幫手就是腸道菌群,如果我們在餐桌上肆無忌憚地大吃大喝,就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給細菌和病毒乘虛而入的機會,輕則出現腹痛、腹瀉、便秘、口臭、消化不良等問題,重則可能誘發腸癌、老年痴呆等可怕的疾病!
1
高脂食物
高脂食物是指含甘油三酯、膽固醇比例較高的食物。簡單來說,含油量高的食物都屬於高脂食物,餐桌上常見到的帶有炸、酥、脆、煎、辣、肥、煸等字樣的菜餚,油脂大多都是偏高的,比如自製的酥脆油條、炸春卷、煎餃等等,這些高脂食物要少吃。
高脂飲食後,脂類代謝過程中的一些副產物會損害大腸黏膜,長此以往容易導致黏膜炎症,破壞腸道菌群賴以生存的微環境,使腸道菌群失調,出現腹瀉或者便秘等問題。
2
高糖食物
高糖食物不僅包括加入太多糖分的甜食,比如糖醋排骨、巧克力、含糖飲料等,也包括以澱粉為主要成分的食品,比如膨化食品、餅乾、蛋糕、麵包等。
這段時間,相信很多人都嘗試做過「電飯鍋蛋糕」,它簡單好做,有些人還會加上一層厚厚的奶油和水果,做成升級版的蛋糕,但是千萬不能忽視裡面的糖分,這類高糖食物吃多了,不僅影響血糖,還會損傷腸道。
有研究發現,兩天的高糖飲食可能就會引起明顯的腸道菌群失調。高糖飲食會滋養有害菌的生長,引起體內炎症水平的升高,殺死更多的有益菌。這樣則會讓有益菌的佔比減少,從而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如果不及時幹預,可能會引發身體的多種疾病,出現肥胖、胰島素抵抗、代謝異常、免疫系統失常等問題。
3
高鹽食物
很多人都會在家自製鹹肉和醃菜,但自製醃製品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食品在醃製的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無可避免地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超標會誘發腸癌、胃癌等,建議大家儘量少食用醃製品,如果食用,要選擇醃製了一個月以上的醃菜,這時候的亞硝酸鹽含量才會降到很低的水平。
高鹽的食物除了以上所說的醃製食品,還有一些鹹味濃的食物,如漢堡包、午餐肉、熱狗等含鹽量也很高。
長期攝入高鹽會導致胃腸黏膜保護層受傷,增加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風險,從而引起慢性腸胃病,甚至可能誘發癌變。
另外高鹽食物可能會改變腸道菌群結構,導致一些潛在致病菌數量增加,益生菌數量減少,引起腸道菌群紊亂,影響人體正常代謝並誘發各種問題。
除了太油、太葷、太鹹、太甜等飲食習慣會悄悄傷害腸道外,生冷辛辣的食物和酒精也會刺激胃腸道,容易加重胃腸黏膜高度充血,引起腹痛、腹瀉、肛門灼燒刺痛等。
想要腸道健康,不僅要避開餐桌上的這幾大「殺手」,還要注意日常調理。
1
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減少腸道負擔;多吃一些不同種類的食物,均衡飲食;保持腸道菌群的豐富來源,避免腸道菌群太單一;不暴飲暴食,吃個七分飽,即剛剛感到不餓即可。
2
每天進行適度的鍛鍊
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如中等強度的快步走、騎車、遊泳、慢跑等,可以增強腸道蠕動功能,提升腸道菌群健康,有助於預防和緩解腸道疾病。
3
補充乳酸菌
以乳酸菌為代表的益生菌,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益菌,有助於維持長期的腸道微生態健康,對於腹痛、腹瀉、便秘等有長效的調節作用。
我們可以藉助能促進腸道健康的有益菌,如乳酸菌,來促進益生菌的生長。
當乳酸菌進入腸道後,附著於腸道黏膜,能抑制腸道致病菌,促進有益菌的生長,同時選擇性殺死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