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外地人,我最喜歡的泉州美食還是——薑母鴨。薑母鴨原系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後傳至明間,遂成為一道名菜。薑母鴨有滋陰降火功效,適用於秋冬季食用。
在泉州,一到中午就可以看到店裡小哥忙著翻炒薑母鴨的身影;而門口,已經排了好多人了,點餐的小哥應接不暇。「一份薑母鴨在加一份青菜」,這就是很多泉州人的午餐。
薑母鴨最要緊的是那鍋湯——先以黑麻油翻炒老薑和鴨肉至熟,再用米酒和中藥材熬煮。中藥材其實是可有可無的龍套;主角自然是鴨肉塊,以紅面番鴨為尊,此鴨體型大,肉質豐厚,較耐燉煮,酒和麻油又令它久煮不柴,且越煮越香越甘。
做法:
1.將老鴨剁成塊,在鍋中將水燒熱放入料酒和生薑,之後放入鴨肉進行焯水。
2.在焯水的同時,將生薑洗淨切片。
3.熱鍋倒油,將生薑倒入鍋中炒至金黃,之後將鴨肉放入翻炒。
4.在鍋中倒入醬油、糖翻炒至鴨肉上色,之後倒入料酒翻炒均勻。
5.炒好後將生薑放入砂鍋底,倒入鴨肉,加開水沒過鴨肉。大火煮至沸騰後轉小火慢燉1小時左右,起鍋前加少許麻油提香。
鴨肉和生薑的混合味,香氣襲人到驚心動魄,姜的香味已經融入滲透到了鴨肉裡,每一塊鴨肉都散發著誘人色澤,焦香入味。
看到這油汪汪的皮焦肉酥怎麼淡定得了呢?就算你平常不愛吃鴨肉和生薑,在薑母鴨面前,鴨肉吃不夠,生薑都想吃完。吃完之後通體溫暖,精神氣都上來了,剩的湯汁濃鬱鮮美,用來下面或拌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