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佩玲
「一帶一路」建設為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甘肅帶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古絲綢之路穿越甘肅長廊,是兩千多年來東西方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是亞歐各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友誼橋梁,也是中西文明相互吸引、相互借鑑、相互滋潤的文明之路。作為古絲綢之路重鎮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蘭州,如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發揮重要的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呢?這裡就蘭州的文旅融合和文化建構談一點自己的思考。
一、蘭州城市形象的文化建構與文旅賦能。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文化體驗和文化消費,同時,旅遊的過程也是文化傳播、文化體認的過程。蘭州是全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不僅如此,蘭州作為黃河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之都」,還有作為多民族文化匯聚之城的文化多樣性、作為移民城市的天然的開放性、作為現代工業城市的工業文明積澱,等等 。
那麼,蘭州的城市形象到底是什麼呢?提到蘭州會讓人首先聯想到什麼?我想大多數人會說:黃河、《讀者》、牛肉麵。「中國西北遊,出發在蘭州」,就給人一種蘭州是一個過站的感覺,是西北遊的出發地、集散地,後來,這句話被改成「中國西北遊,相約在蘭州」就好了許多,至少多了一層意思,蘭州是旅遊的目的地。
2013年,「黃河之都,金城蘭州」城市形象標誌語發布,同時發布的還有蘭州城市形象標誌:手寫體的「中國·蘭州」是力與美、熱情與能力的結合體;藍、黃、綠三色筆觸,構成了「蘭」字造型,藍天、黃河和綠地,既象徵天地人的和諧,又是蘭州兩山夾一河地貌的奔放寫意;「黃河母親」人文雕塑嵌入三色筆觸,並連結馬家窯彩陶紋飾,厚重的歷史、多彩的文化、奮發超越的現代形象、奔放的激情,使得現代與傳統相互包容,喧囂與寧靜相得益彰。可以說,這是蘭州人對蘭州城市精神、城市形象的文化自覺。儘管如此,這仍然是蘭州城市形象文化建構的一個開始,因為吸引遠方人們嚮往、喜歡蘭州的理由還不豐滿,體系化的蘭州形象建構、符號建構還未完成,蘭州的形象營銷還遠遠不夠。因此,需要進一步挖掘蘭州的黃河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等內涵,賦能文化旅遊和創意城市建設。
二、推進蘭州文旅融合的實現路徑。如何使蘭州真正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樞紐地和溝通橋梁作用,實現向東——向西的匯聚和吸附。如何讓蘭州成為大眾心目中的「詩與遠方」?最核心的還是用文化做底色,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著力打好絲綢之路牌、黃河文化牌、工業文化牌、移民文化牌、民間民俗文化牌、現代文化牌——《讀者》牌等。徹底突破「蘭州市」的空間布局,樹立「大蘭州」的發展思維,一是「省市同城化」的文旅資源要素整合,大力支持在蘭省屬文化旅遊相關產業發展;二是蘭州、白銀、臨夏的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三是蘭州、西寧、銀川等省會城市形成協作聯盟,著力推進「甘、青、寧」西部旅遊大環線和新陸海大通道等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國際旅遊樞紐站平臺建設等。充分發揮文化旅遊的對話、融通作用,不斷提升蘭州的國際化水平,不斷增強蘭州的文化力、創意力、吸附力、輻射力和營銷力。
——打好絲綢之路文化旅遊牌。充分挖掘蘭州作為古絲綢之路重鎮所沉澱的絲綢之路多元文明的基因,整合歷史文化碎片和文化記憶,發揮對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人群的吸引,從而增進對話與交流,實現文化的融通和「人心相通」,最終實現「五通」。通過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為代表的 「一會一節」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蘭州新區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博覽城、絲綢之路大數據產業園、蘭州文化創意產業基地等建設,打造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文化旅遊和民族文化等重點方向的教育培訓,實現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內城市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與全國各口岸的大通關合作邁向新階段,形成蘭州自由貿易區。
——打好黃河文化旅遊牌。蘭州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自古形成了多民族文化融合交匯、相互吸收、多元一體的特色地域文化。黃河穿城而過,給了蘭州這座城市特殊的氣質。因此,挖掘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賦予「黃河之都」獨特的風情與魅力,對於蘭州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甘肅省《新時代甘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文化制高點實施方案》提出,實施黃河文化工程,創建國家黃河文化保護創新(蘭州)中心,把蘭州建設成為黃河文化展示區和文旅產業集聚區。「黃河之都」的文化旅遊業將由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打好工業文化旅遊牌。就蘭州城市的文化底色來說,是遊牧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交織而成,工業文明的色彩最為濃厚。奠定了中國工業基礎的「一五」期間的156個重點項目十多個落戶蘭州,極大地影響了蘭州的城市格局,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工業遺產見證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社會變革,記錄了普通勞動者難以忘懷的人生,凝聚了幾代人的情感和記憶,成為社會認同和歸屬感的基礎。工業色彩是蘭州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色之一,因此,將「前工業文明」的遺存打造到城市文化格局中會形成城市的文化記憶,避免大城市「千人一面」的問題。利用工業舊廠房修建大型電商倉庫、智能化物流園、休閒娛樂設施、創意工場和創意產業園,在工業遺址上建設工業遺產博物館和懷舊車站等工業旅遊體驗空間,對於蘭州這樣一個有著上百年工業歷史的城市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打好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牌。蘭州自古是一個多民族文化融匯的城市。內涵豐富、多姿多彩的民間民俗文化沉澱了蘭州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已然成為蘭州人的精神家園。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大力發展民族風情旅遊、民俗旅遊、民族民間民俗手工藝博覽、會展等,以建設絲綢之路非遺文化博覽中心為依託,打造「一帶一路」民族民俗文化旅遊品牌。通過甘肅多彩的民族民間民俗文化吸引絲綢之路沿線的中亞、西亞國家的人們對絲路重鎮蘭州的關注,吸引國內中東部遊客來體驗、旅遊。
——打好移民文化旅遊牌。移民文化的發掘和文化認同的打造,會提升蘭州的對外吸附力和凝聚力。作為移民城市的蘭州,是一個容易被「五湖四海」認同的城市,因為蘭州匯聚了「五湖四海」的文化。挖掘並建構蘭州的會館文化、商會文化等移民文化,喚起移民的文化認同以及移民輸出地的文化認同感和親近感,從而通過移民文化旅遊營銷蘭州。
——打好現代文化旅遊牌。蘭州是享譽海內外的期刊品牌《讀者》的故鄉。創刊於1981年的《讀者》雜誌,39年來,累計發行20多億冊,參與了國人文化價值觀的建構、民族靈魂的重鑄,陪伴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已經成為人們的心靈伴侶,沉澱了大眾記憶和情懷。因此,充分發揮「讀者」品牌的文化影響力,支持讀者品牌開發戰略,加快建設「讀者印象精品街區」和文化空間「讀者小站」、「讀者書房」等,為數以萬計的《讀者》的讀者提供精神朝聖和文化體驗之旅,是蘭州文化旅遊的題中之意。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讀者」品牌的對外營銷,帶動蘭州的城市營銷。
(作者單位:讀者出版集團運營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