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創作時,平水韻裡平仄通用的字為什麼不可以亂用?

2020-12-16 老街味道

前言

老街遇到這個問題是:請問平水韻中平仄通用的字有哪些?......

在作詩填詞時,如果搞不清楚平仄兩音的字,很容易落韻。特別是現在好多朋友喜歡用網絡軟體檢查格律,而目前的網絡軟體還不能區分同字不同意義的問題。

平水韻是宋朝人根據前人的韻書改編而成,是詩人用來作詩的官方標準韻書,唐宋人作詞也是採用的詩韻,其中有不少字多音多義。題主問的平仄通用可以分成2種。平仄不同意義相同,平仄不同意義不同。

一、平仄不同意義相同

這一類字按照王力先生的研究,早先大多是讀平聲,在唐朝後期的口語中漸漸地有了仄聲(去聲居多),成為多音字,但是意義不變。常用的如:看、過、聽、望、嘆、忘、醒等等字, 詩例如下:

1、看

《無題》[唐] 李商隱詩中,看,為平聲。這種平聲的使用非常多,特別時作為韻腳使用時,近體詩肯定是平聲,仄韻的古體詩」看「作韻腳也是平聲居多。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道中看華山有詩》[唐] 韓常侍詩中,看,為仄聲。看不作為韻腳詩,使用仄聲還是比較多的。

野麋蒙象暫如犀,心不驚鷗角駭雞。一路好山無伴看,斷腸煙景寄猿啼。

2、過

[唐] 劉禹錫的詩中,過,是仄聲。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曲江》[唐] 李商隱詩中,過,是平聲,押五歌韻。望斷平時翠輦過,中仄平平仄仄平。過,作為過去的意思,是平仄兩用意思相同的。這首詩裡還要注意的是,望,也是平仄兩用意義相同的字。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楊康的兒子取名為楊過,這個過應該發什麼音呢?書中說起名」過「,是避免犯過錯的意思,楊過,字改之,是金庸先生借用了宋朝著名詞人劉過(字改之)的名字。

古人起名字很注意平仄音韻協調,楊過:平仄,作為過失的意思,這個過字是四聲,就是古韻裡的去聲。

3、醒

《定風波》[宋] 蘇軾, 醒,仄聲。料峭春風吹酒醒,仄仄平平平仄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龍池》[唐] 李商隱 ,醒,平聲。這種平聲的用法也多不勝舉。薛王沉醉壽王醒,平平仄仄仄平平。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二、平仄不同意義不同

這一類字有平仄多音,但是平仄的意義不同,例如:中、從、供、吹、騎、重等。

1、中

杜甫《秋興八首》中,平聲,表示在....裡面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月夜,石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瀋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春宵有感八首》[宋] 白玉。百花俱中酒,中平平仄仄,中,仄聲,動詞。中酒:醉酒;中箭、中槍,都是被擊中意思,去聲。

春夜常如歲,何妨秉燭嬉。百花俱中酒,萬竹自吟詩。

2、吹

《題揚州禪智寺》[唐] 杜牧,。歌吹是揚州,中仄仄平平。吹,仄聲 。鼓吹聲。

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斜陽下小樓。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定風波》[宋] 蘇軾, 吹,平聲,動詞。料峭春風吹酒醒,仄仄平平平仄仄。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結語

古詩詞中的多音字非常多,平仄不同意義相同的字就如同麻將牌裡的混子,用起來就隨意得多。

平時作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些平仄不同意義不同的字,如果用錯了就是出律。使用網絡檢查格律的時候,軟體會提示有多音字,這時候就要靠自己來判斷了。

@老街味道

什麼叫平水韻?作詩一定要用平水韻嗎?

告訴您一個最基礎的古詩小秘密 作詩犯了這個錯就可以斷定是外行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上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下

相關焦點

  • 格律詩第七講:平水韻和新韻之爭,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近體詩?
    我們已經完成了格律詩的基本平仄規則,絕句和律詩的基礎平仄格式的推導講解,並在上一講理清了律詩的對仗知識和押韻的基礎知識,那麼這一講我們繼續深入講押韻關於平水韻、新韻的選擇和使用範圍,以及如何使用平水韻寫詩。奉上前六講連結,歡迎有心的朋友查看,再跟上繼續。
  • 詭神詩話:《平水韻》並未收錄的字,該如何判斷平仄?
    今天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按《平水韻》作格律詩,遇到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可用嗎?」,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個問題的思考方向不錯,但提法有點問題,「韻書中沒有的字,但合平仄」,既然韻書裡沒有,那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平仄?
  • 平水韻表中平仄兩用而意義相同的字
  • 評析現代詩歌網之《平仄可通用字總表》
    "平仄可通用"就是說,這些字無論放在詩詞裡的任何地方都既可作平聲用又可作仄聲用,是沒有什麼前提條件的。因為凡是平仄可通用的字,都是由於舊讀的不同造成的,而不同的讀音所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這種通用是不會造理解上的障礙和混亂的。可表中所列平仄可通用的九十個字中,真正能平仄通用的只有"望、撞、漫、聽、任、瑩、患、巉"等,其它的都屬於不可平仄通用的另一種兼韻字。
  • 《平水韻》的意義和使用方法
    而現代人讀詩的本能開口就是普通話,肯定有些字的發音和古時完全不同了,導致了「即使不押韻也能被稱作詩」的錯誤認知。 第二,平仄誤差。 平水韻的「平上去入」平仄區分法與普通話平仄劃分是有區別的。平為平聲,上去入則為仄聲,而普通話是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上
    對於那些在古詩詞中同音不同義、同義不同音的這些字,一般只鑑賞而不創作詩詞的人對於這個問題一般注意不到,但是喜歡寫作詩詞的朋友可萬萬馬虎不得。讀詩與寫詩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讀詩時這個問題可以稀裡糊塗地混過去,給學生或觀眾讀者做詩詞鑑賞時可以完全不提,但是寫詩的人卻不能不知道,否則就會鬧笑話。
  • 是否可以改革詩詞格律裡面的平仄和押韻要求?
    詩韻是要改革,因為古代的韻,不管平水韻、切韻,還是詞韻,明顯不符合漢字的發音了。如古代四聲為平上去入,現代四聲為一二三四,沒有了入聲。所以,現在的人搞出了新韻,不過沒人買帳。歷史上,韓愈說:我要以文為詩,東坡說:我要以文為詞,普通人只有膜拜的份。沒辦法,不僅僅在於他們是大V,還在於他們是先進文化的代表,代表了詩歌的發展方向。
  • 詩詞創作並不難,如果押韻中如果找不到合適的韻字,你可以這樣辦
    喜歡詩詞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下哦在詩詞圈,我曾經經常聽到有人說「不以律害意」,還有說格律,限制了詩詞的創作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平仄完全符合格體、沒有拗字的詩,在整個唐詩三百首裡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其實,格律上是有很多變通之處的,不論是平仄、押韻、對仗或者其他方面,都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都有變通之法。例如,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借韻。
  • 平水韻平仄字音·回復網友劉國軍所提出異議看法的文化藝術探索
    謝謝國軍詩友的評點,我又看了幾遍,這六首絕句沒有一個字是出平仄格律的,也沒有一個字是出韻的。平水韻是個好東西,可裡邊的字,有部分不是當代的精準字韻,比如「看」是仄聲,在平水韻裡確是平聲,再比如「一」是平聲,在平水韻裡確是入聲。這樣的字例還有一些,不一一例舉。
  • 不懂詩詞格律韻字就不要寫詩詞,這種觀點對不對的文化誦讀
    不懂詩詞格律呢,也可以寫詩啊,只是不入流的詩啊。有很多朋友寫的詩,無論是用哪種平仄格律衡量都不合格。那麼為什麼不懂詩詞格律?還有激情去寫詩呢?這就要追逆到中華民族的詩源。在古老的中華民族中,雖然有很多人不會寫詩,但是他們十分喜愛詩歌,詩詞。
  • 平水韻怪象全解析,為你揭開韻書的神秘面紗
    跟我學寫詩第九章平水韻怪象全解析整理編輯:詩詞軒平水韻,作為一本格律詩詞寫作教科類書籍,歷來被無數詩詞寫作者奉為準繩。近代,雖有《中華新韻》一書欲以革新,但是大多數的詩詞寫作者仍然喜歡使用《平水韻》一書,作為格律依據。其實,是應該沿用《平水韻》一書,還是使用《中華新韻》一書,作為格律詩詞創作的依據。這純屬個人喜好,不必強求。但是,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公民,一味泥古自然不妥,而徹底革新也可能會導致文化的缺失,乃至斷層。
  • 怎樣掌握平水韻和格律
    我剛剛學詩詞,也是不用平水韻的,甚至不知道有平水韻這回事。後來有一天終於讓我看見平水韻表了,也覺得平水韻太讓我抗拒,覺得一個韻部字太少,湊句壓韻大受限制,再說同一個韻部中間有些字,以今聲讀來,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簡直讓人從潛意識裡抗拒。
  • 對聯創作實戰之「平仄」運用
    年關已近,很多朋友會開始考慮自己創作春聯,創作春聯時「平仄」是困惑很多人的主要問題。那麼,什麼是平仄?對聯有什麼平仄要求?且聽六甲番人簡要介紹一二。一、什麼是平仄?平仄,是漢語詩詞對聯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平聲,「仄」指曲折,是指除了平聲之外的其它聲調。
  • 平水韻中平仄兩用的27個韻字(上)
    平水韻中平仄兩用的27個韻字(上)
  • 用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作詩填詞難嗎?唐詩為什麼符合宋朝的平水韻?
    所以我們會看到上面西晉張華和唐朝錢起的兩首詩,竟然符合千百年後的宋朝平水韻韻部。也有更多的唐韻韻部被合併成了平水韻的一個韻部,例如【支、脂、之】在唐韻裡是可以「同用」的三個不同韻部,平水韻【四支】合併了唐韻的【支、脂、之】。同理,唐韻裡的【庚、耕、清】可以「同用」,平水韻把這3個韻部合併成了一個【八庚】。
  • 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細嚼慢咽學詩詞(一)
    平仄 所謂格律,就是寫詩詞的規律和規矩。格律詩詞講平仄,是格律詩詞的特點之一。不講平仄就不叫格律詩詞了。古風不講平仄,騷體詩不講平仄,漢樂府也不講平仄,現代新詩也不講平仄。但是,由于格律詩詞講平仄,它的音樂性就是其它不講平仄的詩所不具備的。當然,也不否定其它詩體也有其內在的音樂性。既然我們要學習格律詩詞,那就必須掌握平仄及其規律。
  • 使用平水韻的五大難點
    很多人在寫詩詞時都很注意用韻,常寫詩的人都有韻書,一般使用的一是平水韻和詞林正韻;二是中華新韻。不論用哪種韻,其實都可以寫出意興飄逸、清幽寧靜的作品,對韻來說並沒有孰輕孰重、高低貴賤之分。一看就知道,按現在的讀音,「園」字用錯了,出韻了。可在韻書上明明「村」、「園」、「孫」等韻字都是平水韻十三元裡的字,怎麼就不能用呢,我不知道「園」字唐代讀什麼音,也許《豐收》這首詩讓唐代人一讀就順口了,就入韻了。其實這就是因為「園」字的古代讀音和現在讀音在韻母上的差別太大。
  • 平仄有什麼作用,為什麼有時候按平仄填寫的詩詞卻讀起來拗口?
    平仄是如何規範詩詞發音的?為什麼說拗口問題與平仄關係不大?平仄如何產生平仄的產生是漢字音韻學的重大變革。中國音韻學和古詩的發展比起來,是不長的。相對於今天的普通話發音來說的話,大致上一二聲發音的字是陰平、陽平,三聲發音的字是上聲,四聲發音的字是去聲。而入聲字在今天的普通話中派入了三聲(平、上、去),入一二聲的為平,入三四聲的為仄,成為古今漢字最大的平仄差異。平仄為何產生,它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下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上》上篇中主要講了兩個部分:一、平聲不同韻部 意義相同;二、仄聲不同韻部 意義相同。今天說一下另外幾種情況。四、平仄不同,意義不同這種字是我們在創作中很容易犯錯誤的字,如果入聲字是第一個難關的話,這種字就是第二個難關,因為不同的意義而不同平仄,造成不合律,而且這也是網絡軟體檢測不出來的,關於網絡檢測格律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
  • 張海鷗:舊體詩詞的韻與命
    從此,舊體詩的創作才在平水韻之外又有了一個切近於今日語音實際的韻部」[4]。1965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依照《中華新韻》編寫的《詩韻新編》,此後又於1978、1984年兩度修訂重印。此書對詩詞創作影響較大,並受到一些好評,如嶽麓詩社就明確主張「寫作舊體詩詞,自不能不注意聲韻,但不必拘守舊韻書,……如《詩韻新編》等新韻書,皆可採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