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這個菜叫雪裡蕻,葉子乍一看跟胡蘿蔔葉長得有點兒相似,但是它們的葉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農村你們的爺爺奶奶輩最喜歡用它做鹹菜。」近日,在湖北省竹谿縣縣河鎮明家灣教學點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裡,學校教師正在給六年級的孩子們講解有關農作物的常識。校長吳新雲介紹,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利用校園周邊的閒置地塊開闢菜園作為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孩子們參與農業勞作的同時,觀察體驗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全過程。
明家灣教學點是竹谿縣落實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各中小學在創新勞動教育模式上不斷探索,讓「小菜園」為學生健康成長「加餐」。 「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小菜地,農村常見的蔬菜瓜果,這裡應有盡有。每周的勞動課,孩子們自告奮勇爭著跟隨責任老師參加勞動,給蔬菜澆水、拔草、收割,觀察它們的成長,寫好觀察日記。」明家灣教學點教師周亮說。 明家灣教學點共有8畝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校將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學校負責提供勞動工具及蔬菜肥料,班級師生負責種植和管理,全校師生共同享用新鮮蔬菜。4畝蔬菜基地每年大約收穫1500公斤蔬菜,能夠節約將近7000元的生活費,這些節約下來的費用用於改善師生夥食,加強學生飲食營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有些蔬菜成熟之後吃不完,我們還帶領孩子們將它們晾曬成乾菜,讓孩子們體會到動手的快樂。」周亮說。 同明家灣教學點一樣,竹谿縣15個鄉鎮營養餐學校大部分都建有面積不等的「小菜園」,各校均採取「農戶+學校租賃」和「學校勞動教育」形式。在蔬菜播種時,學校統籌規劃,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指導,確保蔬菜數量和質量。「小菜園」不僅為學校食堂解決了部分綠色蔬菜來源的問題,還保證了蔬菜安全。 此外,明溪縣還將「小菜園」建設與德育實踐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習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走進竹谿縣縣河鎮明家灣教學點,放眼望去,房前屋後均是一派生機盎然:菜園裡,嫩綠的大白菜長得挨挨擠擠,小蔥、蒜苗舒展著莖葉…… 該校六年級(1)班學生黃瑾文告訴記者,這些蔬菜都是他們的寶貝,每天都有同學去地裡澆水、除草,看看蔬菜長得怎麼樣。「我們把菜摘回來,食堂阿姨做給我們吃,吃著自己親手種的菜,特別有成就感,一點兒也捨不得浪費!」 「口頭上號召節約,現在的孩子很難感受到。引導他們到『小菜園』參與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多一些流汗的體驗,直觀感受萬物生長的不易,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現在不用叮囑,孩子們都會主動把盤子裡的飯菜吃完。」縣河鎮中心學校校長周國輝說。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看完請點個在看鼓勵一下辛勤的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