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竹谿縣在農作物種植中引導學生愛勞動懂節約——「小菜園」為學生健康成長「加餐」

2021-02-28 湖北省教育廳

「同學們,這個菜叫雪裡蕻,葉子乍一看跟胡蘿蔔葉長得有點兒相似,但是它們的葉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農村你們的爺爺奶奶輩最喜歡用它做鹹菜。」近日,在湖北省竹谿縣縣河鎮明家灣教學點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裡,學校教師正在給六年級的孩子們講解有關農作物的常識。校長吳新雲介紹,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利用校園周邊的閒置地塊開闢菜園作為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孩子們參與農業勞作的同時,觀察體驗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全過程。

      明家灣教學點是竹谿縣落實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各中小學在創新勞動教育模式上不斷探索,讓「小菜園」為學生健康成長「加餐」。      「我們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小菜地,農村常見的蔬菜瓜果,這裡應有盡有。每周的勞動課,孩子們自告奮勇爭著跟隨責任老師參加勞動,給蔬菜澆水、拔草、收割,觀察它們的成長,寫好觀察日記。」明家灣教學點教師周亮說。      明家灣教學點共有8畝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校將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學校負責提供勞動工具及蔬菜肥料,班級師生負責種植和管理,全校師生共同享用新鮮蔬菜。4畝蔬菜基地每年大約收穫1500公斤蔬菜,能夠節約將近7000元的生活費,這些節約下來的費用用於改善師生夥食,加強學生飲食營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有些蔬菜成熟之後吃不完,我們還帶領孩子們將它們晾曬成乾菜,讓孩子們體會到動手的快樂。」周亮說。      同明家灣教學點一樣,竹谿縣15個鄉鎮營養餐學校大部分都建有面積不等的「小菜園」,各校均採取「農戶+學校租賃」和「學校勞動教育」形式。在蔬菜播種時,學校統籌規劃,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指導,確保蔬菜數量和質量。「小菜園」不僅為學校食堂解決了部分綠色蔬菜來源的問題,還保證了蔬菜安全。      此外,明溪縣還將「小菜園」建設與德育實踐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習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走進竹谿縣縣河鎮明家灣教學點,放眼望去,房前屋後均是一派生機盎然:菜園裡,嫩綠的大白菜長得挨挨擠擠,小蔥、蒜苗舒展著莖葉……      該校六年級(1)班學生黃瑾文告訴記者,這些蔬菜都是他們的寶貝,每天都有同學去地裡澆水、除草,看看蔬菜長得怎麼樣。「我們把菜摘回來,食堂阿姨做給我們吃,吃著自己親手種的菜,特別有成就感,一點兒也捨不得浪費!」      「口頭上號召節約,現在的孩子很難感受到。引導他們到『小菜園』參與從播種到收穫的全過程,多一些流汗的體驗,直觀感受萬物生長的不易,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義。現在不用叮囑,孩子們都會主動把盤子裡的飯菜吃完。」縣河鎮中心學校校長周國輝說。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看完請點個鼓勵一下辛勤的小編↓↓↓

相關焦點

  • 小學生進菜園體驗耕種苦與樂,方懂糧食珍貴
    文源小學為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糧食安全話題、擁有家國情懷,特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設置了《走進菜園》課程,讓學生從農作物的播種、灌溉、管理和豐收的過程中,收穫知識,取得技能,明白農民伯伯的辛苦,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
  • 瀘水市幼兒園:開闢小菜園 良好習慣從學齡前開始
    」的教育特色,近年來,瀘水市幼兒園積極倡導「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改革新理念,利用教學樓上的空間,開發出一片特殊的「小菜園」,讓孩子們在種植和管理中體驗勞動和收穫的快樂。,走進菜園,四處瓜果飄香,綠意盎然,有綠油油的小青菜、紅彤彤的小西紅柿、又圓又大的西瓜。
  • 「小餐桌」促進「大文明」 鄭州師生共同打造勤儉節約「新食尚...
    開學以來,為大力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勤儉節約意識,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引領帶動社會文明新風尚。鄭州市各學校開展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樹立糧食安全觀,讓孩子們在餐桌上,勞動過程中,課堂學習中樹立節約意識,拒絕舌尖上的浪費,關心國家糧食安全。
  • @西安各學校「節約糧食」行為將納入學生考核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教育學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真正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現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 USANA葆嬰為愛「加餐」 助力貧困山區兒童健康成長
    USANA葆嬰作為一家專注健康事業的企業,多年來一直關注社會慈善,以實際行動,踐行愛的力量,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送去健康與溫暖。一日三餐中,肉、蛋、奶,這些本是再普通不過的食物,但是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也顯得有些許奢侈。每天只攝入兩頓食物,而且食物中缺乏蛋白質和微量元素,這使得身處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陷入了營養不良的困境。
  • 節糧愛糧成孩子們的新「食」尚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曉荷日前,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推行節約風尚。9月18日,記者走訪了解到,我省中小學校正通過開展宣傳教育,加大勞動實踐,推行光碟行動、小份菜、半份菜等方式引導師生勤儉節約,節糧愛糧正成為孩子們的新「食」尚。
  • 湖北省竹谿縣催生「臺灣名稱」商家店面
    湖北省竹谿縣催生「臺灣名稱」商家店面 2015年06月04日 09:5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中國臺灣網6月4日竹溪訊 近年來,湖北省竹谿縣臺辦幫助個體經營戶打出「臺灣名稱」商家店面,使門店耳目一新,營業額倍增有加,更讓回鄉定居老臺胞、來旅遊觀光的臺灣客商倍感在竹溪「兩岸一家親,兩岸是一家」的思鄉情懷。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從學生做起
    省教育廳副廳長王光亞在啟動儀式上提出倡議,全省教育系統要把反對餐飲浪費、節約糧食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引導師生認識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推動廣大師生養成節約習慣,改變鋪張陋習,讓浪費可恥、節約為榮在全省教育系統蔚然成風。
  • 學生校外「加餐」,不必要攀比
    調查發現,南京小學生校外「加餐」已經成風,小學外「第二課堂」愈演愈烈,不少家長「痛並無奈著」。(3月15日《揚子晚報》)    南京一所「名小」到底是什麼樣的小學?如今,不能設重點學校,相信這「名小」是民間的稱呼了,在理論上和教育局的文件上是找不到的。今後,取消擇校,隨機錄取,不可能有「名小」,只有就近入學的學校。    新聞中所說的「學霸」,是否「神童」?
  • 學生走進大杜社糧庫體驗虛擬種植
    虛擬種植水稻、DIY愛糧主題胸章壓印、手工製作花生漿……副中心學子近距離走進糧倉,體驗糧食知識文化魅力,更加懂得珍惜糧食。愛糧節糧,你我同行——近日,區教委聯合六藝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組織永樂店中心小學60餘名學生以及教師研修中心多位教師,共同走進全區首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京糧潞河糧食收儲有限公司大杜社糧庫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從小培養愛糧節糧的公民意識,弘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 西安將節約糧食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8月18日,西安市教育局印發《西安市教育系統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工作方案》,為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品德,開展多種節糧活動。方案明確指出,各區縣、開發區要將學校開展節糧教育的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將學生日常節糧行為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提到,要突出節糧活動的全員參與性,培養學生勤儉節約品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通過多種形式的種植體驗和食物製作等勞動實踐,增強勤儉節約的自覺性。
  • 遂寧南埡小學「第一課」從「節約糧食」學起
    9月2日,遂寧市船山區桂花鎮南埡小學校,開學第一課的鈴聲剛落下,學生們的朗朗讀詩聲就響起。「我們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節約糧食,光碟行動』,幫助學生們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南埡小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南埡小學校組織全體學生觀看了《節約糧食》的紀錄片。
  • 節約糧食,大渡口師生從新學期第一餐開始!
    「出招」,積極引導廣大師生節約糧食,踐行「光碟行動」。,陪餐老師在不斷提醒學生,要按需取餐,不夠吃可以再次添加飯菜。」的黑板報,引導同學們以「光碟」為榮,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據大渡口區育才小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培養學生養成節約習慣,學校實行營養配餐制,根據學生成長所需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
  • 營養餐計劃實施5年效果顯著 學生飯碗裡的教育關懷受歡迎
    禪林小學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學生就餐經歷了自己帶飯、學校蒸飯、蛋奶模式、學校食堂供餐等方式的轉變。2012年春,國家啟動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那時每天上午10點左右,有煮熟的雞蛋、熱水溫過的學生飲用奶送到孩子們手中,全校800多名農村娃娃吃到課間營養加餐,臉上綻開了幸福的花朵。
  • 鄉村基層學校引導學生理解食育文化 讓孩子們在廚房學會節約糧食
    這幾日,西安市鄠邑區玉蟬中心學校北斑分校所在區域遇上停電,便組織了一場場生動的「食育文化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節約糧食的習慣。從廚房到餐桌,大鐵鍋前就是孩子們吸收知識的課堂。老師們給學生普及食育文化的內涵,告訴孩子們食育就是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
  • 「小習慣」培養「大文明」——青海西寧開學季加強「節約意識」教育見聞
    新華社西寧9月8日電題:「小習慣」培養「大文明」——青海西寧開學季加強「節約意識」教育見聞新華社記者張子琪爭當「光碟小達人」、食堂設置志願崗、取餐先要「半份飯」……秋季新學期開學以來,西寧市各大中小學、幼兒園通過主題班會、籤訂承諾書、「小手牽大手」等一系列措施,培養孩子勤儉節約
  • 幹農活、餐前背《憫農》、發嘉獎卡……鼓勵學生節約糧食,這些學校這樣做
    該校還培訓了一批「食堂小管家」,並實施蹲班管理,兩個「食堂小管家」管理一個班級,一人負責就餐紀律,一人負責檢查餐桌上的剩菜剩飯。另外,該校全體班主任在班級區域陪餐,老師們必須帶頭「光碟」,給學生做好榜樣。該校還開闢了一塊勞動教育基地,每個班在該基地裡有一塊「責任田」。
  • 學生來勞作?報紙當食材?浙旅院告訴你節約糧食還能這麼做
    原來包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的,輪作非常快。種植後期它會慢慢膨大,所以每株幼苗之間一般最少要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旅遊外語學院學生葉展鵬說。10月15日上午,該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蕭山校區北面的農地裡舉行。該校旅遊外語學院的40名學生代表在現場學習了包菜的種植要點,並實踐參與了養護工作。
  • 高校吹起「節約風」學生紛紛爭做「光碟族」
    「米飯先吃,不夠再加。」「菜品可以來半份。」......9月17日,記者採訪本市多所高校發現,雖然剛開學不久,但「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已漸成高校師生和食堂的行動共識。高校食堂會根據就餐人數的周期性變化,推出靈活多樣的節約新招,節儉在校園中蔚然成風,學生紛紛爭當「節約達人」。
  • 珍惜糧食,傳承美德——南潯實驗幼兒園朝陽園區大班開展「愛糧節糧」主題教育活動
    南潯實驗幼兒園朝陽園區有個小菜園,根據季節小菜園會種植不同的農作物,中大班的孩子會一起參與種植、管理,收穫豐收的喜悅,近日,鎮人大代表朱佩紅老師和陸亞萍老師走進南潯實驗幼兒園朝陽園區,和大班幼兒一起開展「愛糧節糧」主題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