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打卡 | 發現行星運行規律的天文學家是?

2021-02-20 公務員學習

【第一題】常識判斷

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下列哪一機關或者單位實施行政許可?

A.所屬事業單位

B.其他行政機關

C.其他國家機關

D.其他行政機關和所屬事業單位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許可法。
第二步,《行政許可法》第24條規定: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範圍內,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可以委託其他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B項正確,行政許可只能委託行政機關進行。
因此,選擇B選項。

【第二題】判斷推理

防禦中的攻勢行動是指在有利的時機和態勢下,防禦部隊採取的進攻性行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軍事行動不屬於防禦中的攻勢行動的是:

A.對突入陣地之敵實施衝擊,消滅突入之敵,改善或恢復防禦態勢

B.防禦的軍隊對小股進攻之敵實施主動攻擊,擊退敵人的進攻

C.直接抗擊敵人衝擊的分隊,對衝擊受挫滯留於陣地前沿之敵實施主動攻擊,以出擊消滅敵人,穩定防禦態勢

D.被包圍的部隊組織精幹小分隊,跳出包圍圈,插到敵人側後襲擾敵人,鉗制圍攻之敵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根據提問方式,本題屬於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1)在有利的時機和態勢下;
(2)進攻性行動。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敵人突入陣地,防禦部隊實施衝擊,屬於進攻型行動,符合定義;
B項,「小股進攻之敵」,說明敵軍人數少,屬於「在有利的時機和態勢下」,防禦部隊主動攻擊,屬於「進攻性行動」,符合定義;
C項,「滯留於陣地前沿之敵」,說明敵軍戰鬥力較弱,屬於「在有利的時機和態勢下」,防禦部隊主動攻擊,屬於「進攻性行動」,符合定義;
D項,被包圍的部隊,並不明確是否屬於防禦部隊,並且被包圍,說明並不處於有利的時機和態勢,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D選項。

【第三題】常識判斷

發現行星運行規律的天文學家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克卜勒

D.張衡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星運動定律。
第二步,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即克卜勒定律,由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提出。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哥白尼,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提出了日心說並完成著作《天體運行論》。B項:伽利略,義大利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並發明了天文望遠鏡。D項:張衡,中國東漢時期著名天文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並創作出《二京賦》《歸田賦》等。

【第四題】言語理解

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渴望享受清潔的空氣和清澈的水源。越來越多的人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地球生物圈的危機實際上就是人類的危機,而且與人類生死攸關。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人類已經到了非反躬自問不可的時候了

B.人類應該植樹造林

C.人類應該痛改前非

D.人類應該正視自身的問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橫線位於文段末尾,根據表示因果關係結論性的關聯詞「因此」可知,橫線處是對上文的總結。上文先講今天人們渴望有好的生存環境,接著講地球生物圈危機與人類危機的密切關係。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人類要想有理想的生存環境,自己就不要破壞生物圈。
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表述的是一種警醒,符合上述語境。因此,選擇A選項。

B項「植樹造林」表述範圍狹窄,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體現在多方面,只靠植樹造林並不能消除所有不良影響。C項、D項都只著眼於人類自身已存在的問題,但文段更多地體現在對人類的警醒。


【第五題】數量關係

某三年制普通初中連續六年的在校生人數分別為:X1,X2,X3,X4,X5,X6。假設該校所有學生都能順利畢業,那麼前三年的入學學生總數與後三年的入學學生總數之差為:

A.(X1+X2+X3)-(X4+X5+X6)

B.X1-X4

C.X3-X6

D.(X3-X1)-(X6-X4)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標記量化關係「三年制」、「連續」、「之差」。第二步,根據「三年制」,假設三年為2011~2013年,入學人數和在校人數如下表:
故前三年入學人數之和為第三年在校人數X3。同理,後三年入學人數之和為第六年在校人數X6。第三步,前三年與後三年的入學學生總數「之差」為X3-X6。因此,選擇C選項。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推算出「HD 106906 b」行星運行軌道
    2005年起,天文學者利用位於智利阿他加馬沙漠中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的麥哲倫望遠鏡對恆星「HD 106906」進行了長達8年的跟蹤觀測,並於2013年12月4日正式提出了「HD 106906 b」行星的相關天文細節。隨後研究團隊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相關觀測數據證實了這一發現。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行星,運行軌道怪異,連天文學家也沒見過
    其實,在宇宙中行星本身並不發光,天文學家們在宇宙中通過望遠鏡來尋找行星,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一般來說,行星的軌道都是呈現橢圓形狀,而且都是相對移動的,普遍都沿著黃道運行。所謂的「黃道」,簡單來說就是行星的軌道,這個詞早在我國古代,就被古代的天文學家給發明了出來,據說首次出現,是我國唐朝著名天文學家李淳風的記載上,他還發明了一個「渾天黃道儀」,用來觀測太陽系中的行星位置。
  •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地球大小的流浪行星 2020-11-09 09: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相當於地球質量的「流浪行星」
    宇宙中的某些行星會脫離恆星系的引力束縛,離家出走。天文學家把這些漂流者稱為"離群流浪行星"。現在,一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質量和火星或地球差不多的流浪行星。在深空中找到一個不發光的天體是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但目前有兩個天文組織正深耕這一領域。
  • 克卜勒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約翰尼斯·克卜勒(Johanns Ke-pler,1571—1630),傑出的德國天文學家,他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分別是軌道定律、面積定律和周期定律,這三大定律可分別描述為:所有行星分別是在大小不同的橢圓軌道上運行;在同樣的時間裡行星向徑在軌道平面上所掃過的面積相等;行星公轉周期的平方與它同太陽距離的立方成正比。
  • 天文學家發現迄今距恆星最遠的孤獨行星
    近日,天文學家幫一顆孤獨漂泊在宇宙中的行星找到了「媽媽」——它的「媽媽」是距其約1萬億公裡的一顆恆星。 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官網消息,這顆行星是一個編號為2MASS J2126-8140的氣態巨行星,它環繞寄主星的軌道直徑相當於冥王星繞日軌道的140倍,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當於100萬地球年。
  • 天文學家發現 最大環「雙日」行星
    據新華社華盛頓6月13日電 藉助美國航天局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美國天文學家13日宣布發現了迄今最大的環雙星行星。站在這顆行星上,人們可以看到兩個太陽的奇觀。 最出名的環雙星行星也許是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塔圖因」星,它繞著一個雙恆星系統運轉,是天行者家族的故鄉行星,其上能同時看到兩個落日的景象是電影著名場景之一。
  • 古柏帶常現天體排成直線運行,天文學家模擬得出有巨行星隱藏其內
    天文學家在觀測古柏帶(即柯伊柏帶)區域時,發現了幾種奇怪的現象:現象一,柯伊伯帶有十幾個天體經常排成縱一字型沿各自的軌道圍繞著太陽旋轉。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太陽系有九星連珠的現象,即冥王星還屬於九大行星之一的時候,太陽系九顆行星在某一特定時間會同時運行到太陽的同測,並排成縱一字形。這種奇異的天文現象,可謂是千年難遇,但卻真實存在,只是不會那麼輕易地發生。而天文學家在最近幾年卻觀測到,柯伊伯帶有十幾個天體經常發生連珠的現象,且周期性非常之短,有時候在一個地球年裡可以發生幾十次連珠的現象,這種現象令科學家們困惑不已。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天文學家發現這顆行星,恰是地球的39倍大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行星,作為宇宙中我們最熟悉的天體之一,通過多年來天文學家們對它的研究,目前已知的行星一共分為2大類,分別是巖石行星和氣態行星,不過日前天文學家們的一次重大發現天文學家將它命名為「TOI-849b」,天文學家認為,因為它距離恆星很近,所以可能是它在不斷靠近恆星的過程中,與原本處於恆星周圍的行星發生了碰撞。因為根據目前對於恆星系統的研究,基本上恆星的內側行星,都是由巖石行星組成的,很少有距離最近的行星是氣態行星的情況,可以說,「TOI-849b」的發現,也顛覆了對於恆星系統形成的認知。
  • 圍繞矮恆星運行的行星有望幫助發現地外生命
    網易科技訊 5月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矮恆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非常常見,它們存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是由於此類天體通常黯淡無光,因此較難被儀器探測發現。然而,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對這麼一顆黯淡且體積很小的天體卻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鎖定了環繞該恆星軌道的宜居範圍(對於液態水來說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的溫度區間),然後從中找到了3顆行星,藉助的儀器是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TRAPPIST望遠鏡,這也是該矮恆星名稱的來源。這是人類首次發現有行星圍繞「超低溫」矮恆星運行,此次發現有望為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線索。
  • 發現π行星:天文學和數學的美妙契合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奇妙的星球,和地球大小差不多,每3.14天繞主恆星一圈,這數字會讓人想起什麼?通用數學常數π。2017年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2任務收集的數據發現π行星的信號。經過今年SPECULOOS地面望遠鏡網絡確認,研究小組證實這是一顆行星繞恆星運行的信號,且發現這顆行星似乎以每3.14天、π周期規律繞著主恆星旋轉。研究人員估計,編號為K2-315b的π行星半徑約為地球半徑0.95,大小與地球差不多,每3.14天繞行大小約太陽五分之一、溫度較低的低質量恆星,速度高達每秒81公裡。
  • 行星為何繞太陽公轉?來看看天文學家是如何回答的
    古時候,天文學家們認為所有的天體——太陽,月亮,行星,恆星——都圍繞地球運動,像是鑲嵌在一層層的透明球殼裡。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他們發現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在內,實際上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科學家們不僅發現了行星繞太陽運動,他們也知道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 17歲的NASA實習生發現了一顆繞雙星系統運行的新行星
    他不僅在高三時被接受為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實習生,而且在實習僅三天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了一顆甚至沒人知道的行星,這使他一舉成名。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新發現的新世界不同於天文學家見過的任何世界:這是一顆圍繞雙星系統運行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圍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這代表宇宙是被定製的?
    天文學家發現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難道宇宙真是被「創造」出來的嗎?各位熟悉的科幻巨著《三體》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大意說的是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有一顆行星,圍繞著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運行!這是一個間斷宜居的行星,因為它在圍繞比鄰星公轉的哦過程中會被另外兩顆恆星的引力隨機捕獲,因此行星上出現的條件是隨機的,有時是宜居的,也有如三日凌空的如地獄般的景象,更有被拋到如冥王星般距離的遙遠為止,直接將整顆行星冰凍的距離!
  • 天文學家發現質量為木星三倍的系外巨行星 它的軌道很是怪異
    天文學家新發現了一顆質量為木星三倍的系外巨行星,但它竟然在一條長長的蛋形軌道上繞恆星運轉。科學家表示,若將這顆名為 HR 5183 b 的行星放入我們所在的這個太陽系,它將擁有一個高度橢圓形的軌道,並小行星帶一路掃到海王星的位置。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奇特小行星:被第九大行星拆散
    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中兩顆遙遠的小行星,它們可能是在數百萬年前被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分離,然後被推入其現在的軌道上來的,在此之前它們可能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最近的研究表明,至少存在一個、比地球繞太陽的距離大幾百個天文單位(AU)的行星,可以更好的解釋它們的性質——例如在2016年提出的第九大行星假說。新的調查可以幫助描繪極端外海王星天體,甚至幫助確認或推翻難以捉摸的行星的存在。
  • 高考知識物理考題: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高考知識物理考題:關於行星運動的規律,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A.克卜勒在牛頓定律的基礎上,導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B.克卜勒在天文觀測數據的基礎上,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C.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找出了行星按照這些規律運動的原因D.克卜勒總結出了行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團隊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這是一顆人類目前發現的極少數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天文期刊》上。
  • 天文學家的這些發現讓人振奮!
    這些恆星也像太陽那樣,它們的周圍也有可能存在自己的行星。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3100個恆星系統中發現了將近4200顆的系外行星。那麼,這些系外行星中有哪些像地球一樣存在生命呢?遺憾的是,目前的天文望遠鏡還不足以觀測到系外行星的表面,因為系外行星太遠太小了,而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又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