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黑色眼睛,身在黑夜,未曾尋找光明

2020-12-17 騰訊網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兩句來自顧城的詩,無人不知。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不僅是兩句詩,而且是一整首詩---這首《一代人》,只有這兩句話。

顧城給世人留下了許多經典,也留下了令人扼腕嘆息的遺憾。

1993年10月8日,顧城於紐西蘭激流島因為離婚與其妻謝燁發生衝突,用斧頭砍妻子謝燁,謝燁受傷倒地,過程成謎,顧城在崩潰之中倉促留下四封遺書,隨即上吊於樹上自殺,其妻於其死後數小時不治。

顯而易見的是,顧城未能用自己黑色的眼睛,去尋求光明。

為什麼會這樣?有人評價顧城,水晶般純粹與透明的存在。他是一個脫離了人間煙火的詩人。不過脫離了人間煙火的人,又如何與人間的人相處?如何與人間的妻子、兒子、父母相處?

著名作家舒婷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顧城的一輩子都在為錢發愁》,文章寫了顧城隱居大洋洲的一些事情:顧、謝夫妻二人養雞為生,卻被當地人阻止,生活儉樸,給孩子買玩具都鬧不愉快。總體來說,貧窮時代無數不幸的家庭和不幸的人生,沒有太多區別。

可以被有些人認為以缺錢為理由去猜測顧城之死是褻瀆,他們不願意相信一個水晶般的人會為柴米油鹽發愁,但一廂情願與事實永遠是不同的。

作家王小波在《黃金時代》裡,曾經以挑大糞的故事來記錄知識分子的苦難。然而事實卻是,大糞總需要人挑。顧城作為一個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人,到底時花錢僱人挑大糞還是自己挑,真的會成為問題。

邏輯清晰,如果顧城的稿費夠多,如果生活富足,顧城斷然不會選擇自殺。

然後我講一下,《顧城的一輩子都在為錢發愁》的作者舒婷何許人也。

她是中國當代女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福建省文聯、作協副主席、廈門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此外,她取得了幾乎所有官方能夠給一位作家的全部榮譽、職位和待遇。

80後們初中時學過一首現代詩《致橡樹》,作者就是舒婷。舒婷,則是那個時代文人中,不缺錢的代表。她在成名前,只讀到中學。

北大詩歌四才子

十幾天前一條《詩人老木逝世》的新聞,在某些媒體的角落裡划過時,我才知道原來老木很早前就流落法國街頭,精神失常。

顧城所在那個年代,有「北大詩歌四大才子」的說法,他們分別時:海子、駱一禾、老木、西川。考慮到北大在我國的地位,如果倒回個二三百年,這四個人或許是唐伯虎、祝枝山這樣的才子。

詩人無限浪漫的才情,讓他們只願意欣賞詩和遠方,不願意面對眼前的苟且,只想知道世界的美,卻不想知道誰在受罪,就像崔健唱的《假行僧》。

唐伯虎最後也是避世的結局,好在沒有像海子那樣,也沒有像顧城,但他們都是假行僧,嘴上、筆下說得好好的----從黑暗出發,去看到光明,自己卻先跑掉了。

努力賺錢的魯迅先生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

這是一句魯迅關於珍惜時間的名言,我們可以看到魯迅把「財」看得有多麼重要。事實上魯迅先生一直都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理想需要現實的支撐才能夠實現。他生前多次為了追求高薪而換工作,也曾經為了稿費與出版社打官司,魯迅先生的年薪在當時的北京可以輕鬆買房。

所處「黑暗」,難道能比魯迅所在的時代更加黑暗嗎?一個外國入侵的時代,一個萬民流離失所的社會,魯迅用自己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著作等身」的李敖先生曾經說過,自己絕對不能接受自己為理想吶喊的同時生活困頓,因此他不惜僱傭吊車偷拍官員家中違章建築狀況以敲詐錢財。

關於挑大糞

顧城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確實面對了非常複雜的社會變換。

王小波的時代四部曲,基本上就是圍繞黑夜來寫的。他對於那個時代讓知識分子去田地裡幹活、去挑大糞的事情,進行了無情的諷刺,這本來並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他的小說中,對於自殺和自暴自棄者的讚許,絕對不是積極的。

他們不明白的是,只要是人類就難要吃飯,要排洩,為什麼知識分子不能挑大糞,為什麼詩人遇到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失戀,就要自殺?

很顯然,所謂的像水晶一樣純粹,像白雲一樣純潔浪漫,只是朋友們寄託哀悼的想像,其本質還是生存能力的問題,是精神韌性和硬度的問題。

除了黑色的雙眼,還需要活著,才能夠更好的尋找光明。

有人6歲時尿了褲子,80歲時還需要嘲笑嗎?

金燦榮對部分當代文學家的批判主義進行過如下批判:

我們6歲的時候尿過褲子,有些人在我們80歲的時候還揪著不放,這些人靠這個為精神寄託活著。

國家和社會都是一步步走過的,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整個民族都曾經有過失望、迷茫,何況是個人:

梁啓超曾經為了鼓勵民眾學習西方,就算自己的腎被西醫誤切,最後性命都保不住了,還心心念念不讓聲張;蔡元培、魯迅等等一大批思想家都曾經主張拋棄大多數傳統,連漢字都要廢了;

當然,也有義和團員,他們只要傳統,把家中藏有火柴的人當做崇洋媚外的敵人。

當百年歲月悠悠而過,我們像上帝一樣看著先人們曾經像無頭蒼蠅一樣尋找出路的窘迫,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他們的錯誤。

走錯了,就會死嗎,就要死嗎?

就像世界的白晝循環一樣,人間也是在光明和黑暗間徘徊。在不知道前路在何方的時候,那些曾經瘋狂崇拜西方的人,那些曾經的義和團員們,都為自己努力過,值得我們尊敬。

一味的嘆息,批判,而拒絕去做點什麼,才是真正的沒有意義的人生,才是唯一的負能量。詩人們

寫著冠冕堂皇的詩歌,影響著整個世界甚至歷史,他們自己卻是局外人。

就像顧城那樣,他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詩中的「我」,絕對不是他顧城。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有學者在研究蘇聯歷史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蘇聯戰士們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他們捨生忘死的與敵人鬥爭,在秋天的時候,又積極的幫助農民收割莊稼,田野上常常有他們爽朗的勞作歌聲。

然而戰爭結束後,他們卻不願意退出軍隊參與社會勞動。戰爭時的浪漫情懷,一旦變成平庸的生活,曾經拋頭顱、灑熱血,也樂于田間勞作的軍人們的精神開始萎靡。

人憑一時之勇,可以在槍林彈雨中忘死逆行,人借一身才情,可以在奮筆疾書時針砭時弊。但是當狂風暴雨以後,當激情燃燒只剩下灰燼以後,人還要生活,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都是這樣活下來的,勇敢的活下來。

人要真正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要真正的關心糧食和蔬菜。胸懷寬廣,熱愛生活,而不能只是說出來,寫出來。

相關焦點

  • 顧城的黑色眼睛,生在黑夜裡,未曾尋找光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兩句來自顧城的詩,無人不知。很多人卻並不知道,這不僅是兩句詩,而且是一整首詩---這首《一代人》,只有這兩句話。顯而易見的是,顧城未能用自己黑色的眼睛,去尋求光明。為什麼會這樣?有人評價顧城,水晶般純粹與透明的存在。他是一個脫離了人間煙火的詩人。不過脫離了人間煙火的人,又如何與人間的人相處?如何與人間的妻子、兒子、父母相處?
  • 顧城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上初中時,語文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幾首朦朧詩,其中顧城的《一代人》真的驚豔。先不論顧城生活中是一個多麼偏激的人,他的詩總是短短篇幅、擁有童話美,卻給人很深的感觸。
  • 顧城: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1979年,顧城在北京所寫的一首詩詩的內容不多,只有兩句。後來這兩句詩被作為新時期朦朧詩的代表作之一。因為它抒發了一代人的心聲,寄託著一代人的理想與志向,雖然社會歷經了黑夜,但是人們對光明的渴望與執著從未停歇。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在人群中,他尋找著,尋找美和秩序,尋找一種和諧的存在,尋找一盞溫暖的燈。>沒有一顆留在遠處的心他只有,許許多多漿果一樣的夢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我在希望在想但不知為什麼我沒有領到蠟筆沒有得到一個彩色的時刻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創痛只有撕碎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讓它們去尋找蝴蝶
  • 顧城的詩歌《一代人》賞析
    《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的詩歌《一代人》語言簡潔精煉,內涵豐富深刻,既有凝重的批判性,又富有濃烈的抒情性。「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詩人用「黑夜」象徵了「一代人」所處社會環境的惡劣、黑暗(指「文革」),詩人用「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控訴、痛斥了「黑夜」對「一代人」心靈的殆害。「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抒發了黑夜中的「我」(即「一代人」)對「光明」強烈的渴望、熱愛和追尋!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詩,應當是那句打動千萬人的——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這麼出名,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提它的作者
    與這兩位相比,另一位同樣是自殺而亡的詩人,卻讓很多人不願提起,他就是顧城。有人說「天才和瘋子只是一線之隔」,這話用在顧城身上再合適不過了。1956年出生於北京的顧城從小家境不錯,父親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算得上是出身書香門第。12歲他輟學了,而後一直在家場工作,養豬、耕地的他讓人很難將他與詩聯繫到一起。回到北京後不久,23歲的他便寫下了《一代人》。
  • 顧城的這些詩,哪句最美?
    看來這個時代的詩意遠遠沒有死去,今天小編再和大家分享一些顧城的詩句,希望詩歌的狂與美都長存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顧城相比較海子多了一絲溫暖與哲思,他的詩很多都給人以啟迪與希望。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些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 【閱獨】顧城《門前》
    【編者按】顧城是從文革中泅遊過來的詩人,如同從沼澤歸來的麋鹿一般,他不會再為遍地鮮花的大地所迷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幸福的青鳥,殊不知幸福得來從不費功夫。文化君今日推薦顧城的一首童話詩《門前》,它輕輕地抹去了遙遠未來的光環,只在心和景交接的一剎那,便把世間的美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願您與我一同品鑑。
  • 《顧城的詩,顧城的畫》每個人都在書寫童年
    《顧城的詩,顧城的畫》是由顧城寫的,整體讀下來非常具有孩子氣的感覺,能從中讀出純真的東西來。其實,看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淺薄。因為,一句非常有名的話,我看了才知道出自顧城之口。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 顧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朦朧派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這首詩流傳很廣,寄託了一代人的理想,顧城當然也在其中。經歷了「黑夜」之後,「光明」一定會到來。可對於顧城自己來說,他人生中的「光明」一直沒能等到。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大白腿,這就是道
    賈島在詩裡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這句詩有點儒家「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的味道,還有點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味道。其實,如果把這句詩稍微改一下,就是道家的味道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大白腿。」
  • 大詩人顧城,為何殘忍殺妻?21年後,情人臨終留下一句奇怪遺言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短短的兩行詩句,給過多少人力量我無從知曉,但它確實給我以鼓舞,這是我不能去否認的。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意象,在他的筆下卻與眾不同的生了花。「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細膩的感情使我連目光都不敢與你相交。
  • 13歲來廣饒、37歲時自殺……顧城給廣北農場寫下的詩
    廣物志第17篇廣饒記憶:顧城給廣北農場寫下的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的一雙烏黑的大眼睛裡,寫滿了憂傷。現在,我們只能通過他留下的詩歌尋找廣饒廣北農場的影子,那一段生活在他的夢幻世界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即便他不說,即便他不想說。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廣饒廣北農場,是一顆共和國歷史上火紅的明星。
  • 12句顧城的名言,語文老師喜歡看,寫作文真好用
    (顧城)適用於「明亮」、「發光」、「奉獻」等主題。比如,寫「發光」主題時,可以像李寨主這麼用:「一個人,必須有太陽。無人為你照亮前方,就自己發光。只要這樣,人生才會更加溫暖,前方也會更加明亮。」3.路也許很窄,但總是會有。(顧城)適用於「樂觀」、「相信未來」等主題。
  • 顧城——一位優秀的詩人,體會他詩中的含義
    顧城,原籍上海,於1956年9月生於北京,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中表現出一種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生活。王安憶說「在顧城的詩從中,讓人體會到親切的愛撫,美麗的遐思,天真的許諾,在人格化的對象交流中,我們何止感受到人性中一種純潔的體貼溫暖,我們更享受到一種有別於大千世界嘈雜而經自然本性過濾,完全淨化,完全透明了的審美愉悅」呂剛說「他的詩固然離紛紜複雜的社會人生的表象遠了一些,但他貼近的是安靜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狀態。
  • 顧城最美的幾句詩,你讀了嗎?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現代詩人顧城的幾句詩句,這幾句詩句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美的。詩人顧城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間,是隱居在南半球的一個小島上,過著隱居毫無拘束的生活。對詩人的生平在這裡不做概述,重要的是欣賞他那美妙的詩句。
  • 顧城經典十二句詩:一顧傾人,再顧傾城
    1、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星月的來由》
  • 顧城經典詩文賞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英兒》是顧城絕筆之作。紀錄著愛的超越與毀滅,我們能從這種紀錄中讀到生命深處難以抹去的愛與恨的兩大本能。讀後感:是瑣碎的現實生活負了顧城縹緲自由的詩魂;但對於直接參與了顧城真實生命的謝燁和英兒來說,終是詩魂負生活。
  • 著名詩人顧城曾經在武夷路上住過……
    「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我需要,最狂的風,和最靜的海。」顧城的目的是和謝燁結婚,並把她帶回北京。詩人張毅偉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不止一次看到顧城坐在天井裡用木搓板洗衣服,一日三餐非常簡單,總是麵條,加上排骨青菜。只有謝燁來陪伴的時候,才會由謝燁把青菜切成一段一段。如果沒有肉,顧城乾脆就用醬油拌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