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顧城,為何殘忍殺妻?21年後,情人臨終留下一句奇怪遺言

2020-12-17 酣夢張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短短的兩行詩句,給過多少人力量我無從知曉,但它確實給我以鼓舞,這是我不能去否認的。簡簡單單的十幾個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意象,在他的筆下卻與眾不同的生了花。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細膩的感情使我連目光都不敢與你相交。「蟈蟈、雲彩、風箏、蟈蟈、幽藍的花」這些原本就美好的字眼在他的筆下更是被賦予了生命。他便是有著一副人畜無害純真面孔,自稱「長不大的孩子」的童話詩人——顧城。

看了以上這些描述後,很難將「拋妻棄子、家暴出軌殺妻、公然養包養情婦小妾」這些殘暴邪惡加之於身。

與所有美好的愛情一樣,顧城和妻子謝燁在火車上邂逅,23歲的青年詩人當時已與舒婷、北島、海子並稱「四大詩人,」在文藝女青年的心目中是偶像的存在。而21歲的才女謝燁剛巧也是個文學愛好者,同樣也喜歡寫詩和散文。有了這浪漫而又美好的相遇,一路上兩人一起談天說地、聊人生、聊理想和詩歌,臨別之際顧城給謝燁留了自己的住址。

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又得到了偶像的青睞,幾番通信之後,謝姐向家人編了個藉口便義無反顧的奔向了顧城。她怎麼也不會想到日後自己會遭受顧城的百般羞辱,以至於最後會丟棄尊嚴和生命。

對於這份戀情,謝家人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顧城突然上謝家求婚,這時謝燁的母親謝小娥才知道這段戀情。不過,顧城的求婚並不順利,因為謝燁的父母認為顧城並非良人。雖然他才華橫溢,但那微薄的收入是不足以讓女兒過上安穩的生活的。謝燁父母的反對沒讓顧城退縮,倒是激起了顧城的擰勁兒,他搬來一口棺材放到謝家門口,自己躺了進去,要是謝家不同意他便一直躺下去。

惡狗怕蠻棍,好女怕纏郎。雖然顧城此舉打動了謝燁,謝燁的母親卻開始懷疑顧城是不是有精神病,他的行為是個正常人都做不出來。古城進行了檢查,精神科醫生也出了報告,證明顧城很正常,沒有謝小娥懷疑的精神疾病。二老終究拗不過女兒,謝燁的父母只能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經過四年的戀愛後,二人正式結為了夫妻,開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幸福總是短暫的,只有短短的三年,三年後一個女子打破了二人幸福生活,讓他們一步步走向了萬劫不復。

這個女子便是英兒,與顧城謝燁結識於一次詩會。那時的英兒還是一個北大中文系的學生,一篇北島詩歌的論文被導師賞識後,才帶她參加了詩會。勇於挺身而出說「不」的女性總是可以讓人另眼相看,英兒在朦朧詩被惡意抨擊後的挺身而出,吸引了顧城的目光,同時也引起了日後與其長相廝守的劉湛秋的注意。

兩個有了家室的男人,都被英兒所吸引,英兒也「義無反顧」的同時「愛上了」兩人,享受著兩個男人同時拜倒在自己石榴裙下的驕傲。明面上,做著劉湛秋的情人,私底下卻又勾搭上了顧城。然而被蒙在鼓裡的謝燁,卻還傻傻的將當做自己的好閨蜜,講著私房話及丈夫的喜好。英兒從謝燁那裡對顧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便塑造了自己完美女性的女神形象。與古城相比劉湛秋則更為理性一些,他告訴英兒自己不會離婚更不會娶她給她名分。

1988年,顧城被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亞語系聘請為研究員,隨後他發現了「激流島」,於是加入了紐西蘭國籍、辭職、買地、過起了陶淵明般守拙歸田園的生活;自己動手搭木屋(之前顧城曾做過木匠)、種菜、養雞兔、採野菜、打野物等,自給自足。如賈寶玉般多情的顧城,想要「紅玫瑰與白玫瑰」二者兼得,在他不斷的洗腦下,謝燁竟然同意了三人共同生活。

在這段畸形的關係中,謝燁屈辱到為英兒洗內衣內褲,準備保險套。悲劇的釀成與謝燁的委曲求全、無限縱容有著很大關係。

一時的新鮮稱之為浪漫,可整日吃著大鍋白菜粉絲豆腐,如野人一般的病態生活很快便讓英兒厭倦了。趁著謝顧二人外出,英兒帶上屋裡所有值錢的財物,與大自己30多歲的外語老師私奔,離開了激流島。不久後,英兒與劉湛秋結婚,並且不顧「靠賣隱私出名」的譏諷,前後出了兩本回憶激流島時光的書,大火了一把賺了不少錢,名利雙收的同時也為自身做了辯解。14年因為癌症,英兒「一個人,靜靜地,輕輕地」,病死在雪梨一間醫院,年僅50。劉湛秋說,李英臨死前那個晚上,曾他發過簡訊,最後遺言是:「我感覺還好,什麼痛苦都沒有」至死,對顧謝夫婦也未曾有過一句懺悔。

因為英兒的不辭而別,顧城開始癲狂、對妻子謝燁開始了家暴,他將怨氣全部發洩到了謝燁身上。顧城曾在與好友的書信中寫道:自己難過和心碎的,是自己心愛的女孩要被別人染指。

此前曾被顧城強迫流產兩次的謝燁,怕自己過了30歲會喪失生育的能力,千方百計說服顧城後生下了兒子「小木耳」。謝燁天真的以為有個孩子會讓丈夫這個「長不大孩子」長大,誰料想孩子的到來讓顧城更為暴躁,他整日抱怨「這個孩子會把他逼瘋」,最後強迫謝燁將孩子送給了當地土著人家。

終於,在兒子被被奪走後,多年逆來順受的謝燁開始了他的反抗,提出了離婚,並宣告要離開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謝燁收拾行李之際,顧城上前與其爭執,並發生了扭打。中間,顧城返身,折回時手中拎著亮光光的斧頭,對著謝燁就是一番猛砍,謝燁倒地掙扎不久後血盡不治身亡;而顧城,則留下四封詭異的遺書,來到門口一棵大樹,吊在了上面。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句詩不再讓我感受到所謂的希望。有大量「詩人們」用各種妙文解釋這起事件:「顧城之死源自詩人們對塵世的絕望、對愛的絕望、對詩的絕望、對神的絕望」;「詩,殘忍地讓他們付出了代價,生命,也淪落為詩的祭品」等等。

我沒看到詩人,只看到了殘忍和兇狠,惡魔、殺人犯和嗜血者,一場喪盡天良且毫無人性的人間慘劇。

相關焦點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顧城作為中國朦朧派代表詩人,擁有出色的文採。「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這一句詩也成為了顧城的代表。而顧城卻在一九九三的秋天因為精神疾病瘋狂殺妻之後自殺,留下自己的孩子桑木耳卻不知道他們死亡的真相。
  • 顧城:妻子與情人共處,殺妻後自殺,千萬遠離愛情中的「巨嬰」們
    就像孩子拆散自己的玩具,拼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奇怪的樣子,洋洋自得。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詩人,沒有人可以否認他在詩歌上的成就。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畸形的三角戀顧城與妻子謝燁非常相愛,可是後來的發生的事告訴我們,他更愛他自己,他的愛是一種依賴。謝燁是一個熱愛文學的女文青,在那個詩歌盛行的年代,像顧城這樣有才氣的詩人是謝燁極其崇拜的,這種崇拜也會轉化成濃濃的愛。顧城的家世很好,父親是我國知名的詩人顧工。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詩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似乎是一種古老的存在了,詩人更是紙墨裡的虛浮幻象,但只要提起新詩,最不能錯過的一個人便是顧城。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滋潤了多少文學青年奮起以赴的艱澀光陰。顧城的詩像浮亂世界裡最純淨空靈的花園,給人以洗禮和慰藉,但文字的美好背後藏著的卻是暴虐血腥的現實——想活成童話的顧城最終活成了個瘋子,三人同居,斧頭殺妻,自縊而死。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上面這兩段文字,是顧城在小說裡對情人的描寫。顧城,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童話詩人顧城,提出三人同居,幸福生活的背後卻是斧頭殺妻
    在常人的眼中,查海生或許癲瘋,但他的追求又有幾人懂,最終海子選擇了臥軌自殺,了卻一生,同樣,童話詩人顧城,三人同居,看似和平的伊甸園,背後卻是斧頭殺妻,童話的背後滿是殘暴和荒誕。顧城,1956年出生在北京一個詩人之家,父親顧工是小說家、詩人,從小他就受到了父親的薰陶,不過他性格過於內向,甚至過於敏感,他不喜歡跟一群人在一起,喜歡一個人,有時間他講故事不跟人講,而是對著一面牆講。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謝燁、顧城、英兒(從左往右)  微博認證為「詩人阿翔」的網友@安徽阿翔8月2日發微博稱,詩人顧城與謝燁、英兒的「三角戀」主角之一麥琪(原名李英),已於2014年1月8日病逝於雪梨  因顧謝悲劇飽受非議 曾表示「渴望過正常的生活」  麥琪,本名李英,亦是因詩人顧城而為公眾熟知的「英兒」,曾插足顧城謝燁婚姻多年,在紐西蘭與顧城公開以情人身份相處,並得到謝燁默許。三人長期在這種「三角畸戀」關係下共同生活,顧城與謝燁甚至還合寫了一部反映三人情愛生活的長篇小說《英兒》。後來英兒離開顧城投奔他人。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為止,這首《一代人》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顧城生於1956年,是朦朧派代表詩人,但在世俗眼裡,他還擁有一個和詩人浪漫身份極不相襯的身份:劊子手。這是因為,他在自殺前曾親手殺死了陪伴自己十多年的妻子謝燁。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留下獨子桑木耳,如今木耳現狀如何?
    顧城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寫過不少柔美溫柔的詩。當讀者朋友們在讀到這些詩的時候,面前浮現的是一個溫柔的,微笑著的男人形象。然而事實上的顧城並不是這樣的,他表面儒雅,但他的心是邪惡的。只留下了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現在在哪裡,他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受到父母的影響呢?顧城有一個姐姐名叫顧鄉,兩個人從小一起生活,有著抹不開的姐弟情。在顧城去世之後,姐姐就把他們的兒子桑木耳接到自己的身邊跟自己一起生活,為了讓桑木耳不觸景生情,不聽到街坊鄰裡對他的一輪,所以顧鄉帶著他離開了這片他們生活了很久的土地,去紐西蘭定居下來。
  • 詩人顧城在愛裡掙扎,妻子與情人共侍一夫,情人離去,他走向極端
    1969年,顧城隨父親在農場工作了5年,他不喜歡這裡的一切,枯燥的生活,空曠的田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對自己認識的世界進行創造,他決定以寫作的方式來安慰自己,由此,17歲的顧城開始了最初的詩歌創作,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思想逐漸恢復平靜,顧城的詩也變得成熟,他的作品開始在各大雜誌報紙上發表,由此,一躍成為詩歌朦朧派的代表人物。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怎麼樣了?
    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的激流島,顧城先以斧頭砍傷了妻子謝燁,隨後自縊。臨死前,他給姐姐打電話:「我把謝燁打了。」數小時後,謝燁經搶救無效,帶著對生命的渴望離世。那年,顧城37歲,謝燁35歲。在人間慘劇發生後,很多人一直試圖尋找在顧城與謝燁畸形關係背後的那個隱形女子——李英。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激流島殺妻後自殺的童話詩人——上帝與魔鬼的結合體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這句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詩句來自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這是他早期的一些詩,但大多是片段句子,記錄對紛亂社會生活的反應。顧城原籍上海,出生在北京,1969年隨父親顧工下放山東農村,1974年回到北京,80年代以後生活在紐西蘭等國。他有很多的著名詩集,如《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等等,他是天才的詩人,是朦朧詩的領軍人物。
  • 杭州殺妻案和27年前的殺妻案都驚動全國,他們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01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現在提起顧城,可能有些90後,00後不認識。但其實他是八十年代著名的朦朧詩派詩人。謝燁作為一個妻子竟然可以容忍丈夫喜歡另一個女人,甚至主動幫助丈夫追求他的情人——1990年,謝燁用賣雞蛋換來的錢,為李英辦理了一切手續,幫助她來到了紐西蘭。從此,他們三人開始了同居的生活。是的,你沒有看錯。丈夫、妻子、情人三人同居!這大概是天底下所有渣男夢寐以求的齊人之福,但問題是謝燁竟讓能容忍如此荒唐的做法!
  • 顧城殺妻案中,不但有一個女小三李英,還有一個隱藏的第三者大魚
    著名詩人顧城已經離世二十多年了,很多年輕人沒看到顧城的詩,也不知道顧城的人,而顧城在80年代卻是最著名的詩人,名滿京華,無人不曉的。顧城殺妻案在當時轟動一時,他的情人李英被推上了峰頭浪尖,被人罵作紅顏禍水,甚止被當成罪魁禍首。李英介入了顧城夫妻的婚姻生活,導致了顧城夫妻的悲劇,但在顧城殺妻悲劇中,不但有一個女小三李英,還有一個隱藏的第三者大魚。
  • 中國歷史名人臨終遺言都是什麼,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
    談到遺言這個話題,想必大家都還蠻感興趣的,特別是歷史上的那些或悲涼或有趣或無奈的遺言,更是讓人生出了許多想法,對歷史人物,和他生活的時代,會有更立體的認識。下面是一些歷史上的名人臨終時所留下的遺言,這些或孤獨或溫情或悲壯的臨終遺言,最打動最震撼你的是哪一句呢?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
  • 晁蓋臨終遺言是21個字,卻被宋江改成16個字,於是宋江成功上位
    晁蓋臨終前留下了21個字的遺言:「賢弟保重。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這裡的賢弟就是指宋江,晁蓋的意思也很明確,誰抓住了殺我的兇手,誰就可以當梁山寨主。但是這句21字遺言就像一個燙手山芋,讓宋江很不舒服,晁蓋明知道宋江不會武功,還說出這樣的話,這分別是不想傳位給宋江。為什麼晁蓋不想傳位給宋江呢?
  • 歷史名人臨終遺言:貝多芬最傷感,馬克思最風趣,唯有此人最大氣
    人們一般會在臨終前向家人囑咐一些事情,名人也是。名人們的臨終遺言總是被賦予一種特殊的意義,而且他們的遺言被公開後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要是他們的遺言有些奇葩,那就更能引發人們討論的興趣了。耶穌在十字架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事成了。」
  • 著名詩人顧城曾經在武夷路上住過……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詩人顧城曾經在武夷路上住過,而且還在武夷路上留下了「童話」…… 朦朧詩人在武夷路上 留下了童話
  • 「臨終遺言」也能模擬?
    2005-10-21 17:33:13 | 來源:中國法院網 | 作者:陸志堅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可英兒崇拜的只是會寫詩的顧城,當生活的重負壓垮詩歌的浪漫後,她不願再陪伴,趁顧城夫婦赴德國,英兒跟一個男人走了,而且有了婚姻。下圖中,左為謝燁,右為英兒。這時的謝燁,為顧城生下一個男嬰,叫小木耳。這一切對顧城來說,卻都變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