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2020-12-20 二狗子侃歷史

顧城作為中國朦朧派代表詩人,擁有出色的文採。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來尋找光明」這一句詩也成為了顧城的代表。

而顧城卻在一九九三的秋天因為精神疾病瘋狂殺妻之後自殺,留下自己的孩子桑木耳卻不知道他們死亡的真相。

一:顧城婚姻悲劇

一九五六年九月份顧城出生在一個北京的工人家庭裡,雖然顧城的父親只是一個工人,卻一直給顧城很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為他成為詩人奠定了文化基礎。一九七七年開始成為朦朧派主要代表的詩人,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他。

兩年之後,也就是一九七九年,顧城在一輛火車上遇到了她未來的妻子謝燁。並且對他一見鍾情,不希望擦肩而過的顧城直接將自己的地址寫在紙條上遞給了謝燁。顧城眼光獨特,一眼就看出來她心中的不凡。而謝燁也硬是用一張紙條挨家挨戶地找到了顧城的家中。

雖然倆個人相戀了,可謝燁的父母卻不同意這門婚事,可顧城不管這麼多,拿著一個裝滿行李的大木箱子離開北京直接搬到了上海謝燁的家中。謝燁的父母雖然一直不同意,可顧城在四年裡不斷的來到謝燁家中死纏爛打,謝燁父母無奈之下只能讓這個瘋子成為了自己的女婿。

正因為四年裡的死纏爛打,讓謝燁的父母感到不安心,於是要求顧城去做精神方面的檢查,雖然檢查結果並沒有顯示有什麼異常,可顧城和謝燁婚姻的悲劇卻就此開始了

在一九八七的時候,顧城成為了奧克西大學的研究員,謝燁也跟隨著丈夫來到了國外。顧城卻不想過如此的生活,僅僅一年就選擇了辭職,在他的眼裡詩歌如果和金錢名利,便失去了所屬於詩歌自己的浪漫和文化。

辭職之後的顧城和妻子一起在激流島上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開始寫詩,種地過上了樸素的日常,那時候倆個人之間的悲劇就已經慢慢來開了帷幕。

那時的顧城因為辭去了工作,並沒有屬於自己的收入,可他卻要求自己的妻子謝燁也辭去工作,不允許她繼續讀書。而謝燁每次工作回到家中,卻只能看到一片狼藉的房間,黑色的墨汁被潑灑在牆上,家中的東西沒有什麼是完好無損的,謝燁對此感到無奈,卻又無能為力。只能辭去了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中照顧家庭。

顧城自認為自己只是個詩人,無法作為一個丈夫甚至是父親的角色,於是生活中的不平等就這樣開始了。顧城不僅要求謝燁承擔所有的家務以及自己作品完成之後的種種工作,自己連孩子都不去管,平時的花費還要向謝燁索取。甚至在顧城寫作的時候謝燁不能發出一點聲響。這樣的生活讓謝燁在信中寫到太累了想要離開這個家。

在此期間,顧城還在婚中出軌,和著名詩人李英有過關係。三個人之間開始了微妙的關係。謝燁感覺成為了保姆照顧家中的一切,而李英成為了情人,享受著愛情。直到顧城受邀前往荷蘭,西班牙等國家,在保姆和情人之間,顧城果斷選擇了保姆。

而和李英的感情結束,也讓顧城深受打擊,一邊說一邊讓謝燁打字寫下了《英子》一書。而這本《英子》代表了顧城的感情的不舍也成為了謝燁想要復仇的開始。

厭倦了如此生活的謝燁愛上了一個大學教授,他十分尊重謝燁,願意一切都給謝燁,讓謝燁做自己。顧城得知後變得愈加瘋狂,這段婚姻也將走到了盡頭

當得知謝燁出軌後,卻直接動起來手。有人認為顧城有很嚴重的暴力傾向,在他的詩中充滿了屬於詩的美好和純潔的童話,可現實中的他卻身處控制和欲望的地獄,對於生命的尊重也慢慢消失。

一九九三年,悲劇發生了。八月份時,謝燁寫了一份書信表示自己即將離開這個家庭,可卻被顧城知道了。倆個月後,顧城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用斧子瘋狂地砍向謝燁,將其殺死。事後,坐在一片眼神渙散。顧城在殺妻之前進入了無我的狀態的顧城,選擇了逃避,在家中上吊自殺了

二:孩子木耳的悲慘

而他們的孩子木耳一直由顧城的姐姐在照顧,為了不讓他知道自己父母的悲劇,木耳的姑姑始終不讓木耳學習中文,不讓他知道父母的事情,甚至不讓他讀父母為他留下來的詩歌。也正是因為如此木耳始終不知道自己父母去世的真相。

可憐的桑木耳,永遠都不知道父母的婚姻悲劇,也永遠地讀不到母親給自己寫的詩歌,告訴自己謝燁有多麼愛木耳。

顧城將自己的人生都和詩歌綁定在了一起,讓自己和詩歌一樣成為朦朧純潔顧城的一生都像一個孩童,有著孩童的天真童趣,卻沒有想過面對現實和生活。將自己的婚姻和愛情殺死,只為了創造一個詩歌童話的世界。夫妻之間的感情,父子之間的溫情,卻都成為了他創作路上最大的阻礙。

從另一個角度看,顧城在婚姻中的控制欲望太過強烈。不斷的要求,和自私的佔據都讓妻子謝燁感到不適卻只能忍氣吞聲。感情當中的倆個人是相互的,一方的付出終究是不夠的,感情的破裂也是必然的事情。在感情中,控制欲是肯定會存在的,但是把握好度的控制欲能夠讓感情更加穩固。

最後,詩歌放大了顧城對於生活的渴望和嚮往,也放大了他心中的欲望,讓自己身陷其中無法掙脫,最終不能平衡詩歌和現實。也就造成了婚姻的悲劇產生。如今的人們依然痴醉於顧城的詩歌,卻不看他殺妻的事實。如果不去承認他的一生,那顧城的詩歌也將失去了意義。

相關焦點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而在主流媒體的報導裡,顧城殺妻的手段還極其殘忍:用斧頭砍死!可以說,1993年的顧城殺妻自殺案和1989年詩人海子臥軌事件的影響,幾乎可以劃等號。所不同的是,相比海子臥軌,顧城殺妻案在輿論上引發的風暴更加激烈。今天,顧城殺妻案事發27年後,人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度依舊未減。
  • 杭州殺妻案和27年前的殺妻案都驚動全國,他們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01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現在提起顧城,可能有些90後,00後不認識。但其實他是八十年代著名的朦朧詩派詩人。到了這個時候,謝燁才想起要逃離,逃離顧城的控制、逃離這位狂躁、敏感、壓抑、自虐的天才詩人。謝燁提出了離婚。但顧城哪裡會答應呢?於是他們大吵。最終,天才詩人親手用自己打磨的斧頭砍向那個為愛甘心奉獻所有的謝燁。而顧城最後也自縊身亡。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1993年顧城和妻子去世後,他們唯一的兒子去哪了?現狀如何?
    顧城是充滿了風花雪月,是充滿了童話浪漫的詩人,但是現實生活卻不能讓他逃避。生活的重擔總需要有人來承擔的,謝燁便是承擔起顧城生活重擔的人。1988年,結婚後的顧城和謝燁隱居到了紐西蘭的激流島,他們開始過上了顧城所期望的田園生活。但一切都矛盾開始醞釀了,他們孩子的到來便是一個代表。
  • 顧城與兒子「爭奪」的愛:謝燁給兒子買玩具,他會生氣的坐地不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詩人,卻在37歲那年,殺死妻子後自縊在門口,留下他們5歲的孩子獨自生活在世間。"木耳"是顧城和妻子謝燁的獨生子,在他們去世後,五歲的木耳便跟隨著姑姑一家生活在紐西蘭的小島上。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犯罪心理》:謝燁同意顧城把兒子送人撫養,是做母親的大慈悲
    當媽的估計都會選顧城和謝燁把親生兒子送人撫養這件事。01刷了犯罪心理第一季第十四集之後,卻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再覺得謝燁缺少母親的本能,而恰恰是因為她具足了母親的本能,才同意了把兒子送人撫養。在各種報導中說,謝燁是見到丈夫顧城把兒子踹下沙發,擔心兒子安危終於決定把兒子送人。
  • 顧城獨子:10歲曾回國,19歲入紐西蘭最好大學,似不知其身世
    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身亡。事發後,警方在現場撿到了顧城事先寫好的四封遺書。這四封遺書分別為顧城寫給爸媽姐、姐姐顧鄉、媽媽和兒子小木耳,而當時,第四封遺書的收信人、顧城之子桑木耳年僅5歲。
  • 大詩人顧城,為何殘忍殺妻?21年後,情人臨終留下一句奇怪遺言
    他便是有著一副人畜無害純真面孔,自稱「長不大的孩子」的童話詩人——顧城。看了以上這些描述後,很難將「拋妻棄子、家暴出軌殺妻、公然養包養情婦小妾」這些殘暴邪惡加之於身。與所有美好的愛情一樣,顧城和妻子謝燁在火車上邂逅,23歲的青年詩人當時已與舒婷、北島、海子並稱「四大詩人,」在文藝女青年的心目中是偶像的存在。
  • 26年前詩人顧城殺妻後自縊,留下獨子桑木耳,如今木耳現狀如何?
    顧城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他寫過不少柔美溫柔的詩。當讀者朋友們在讀到這些詩的時候,面前浮現的是一個溫柔的,微笑著的男人形象。然而事實上的顧城並不是這樣的,他表面儒雅,但他的心是邪惡的。只留下了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現在在哪裡,他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受到父母的影響呢?顧城有一個姐姐名叫顧鄉,兩個人從小一起生活,有著抹不開的姐弟情。在顧城去世之後,姐姐就把他們的兒子桑木耳接到自己的身邊跟自己一起生活,為了讓桑木耳不觸景生情,不聽到街坊鄰裡對他的一輪,所以顧鄉帶著他離開了這片他們生活了很久的土地,去紐西蘭定居下來。
  • 童話詩人顧城,提出三人同居,幸福生活的背後卻是斧頭殺妻
    在常人的眼中,查海生或許癲瘋,但他的追求又有幾人懂,最終海子選擇了臥軌自殺,了卻一生,同樣,童話詩人顧城,三人同居,看似和平的伊甸園,背後卻是斧頭殺妻,童話的背後滿是殘暴和荒誕。這樣的顧城12歲就輟學在家養豬,為了走出內心世界,17歲就跟著父親的一個朋友學畫畫,他的詩歌也進入起步時期,參加工作後,他在一些《北京文藝》、《少年文藝》的報刊上也發表了一些文章。
  • 顧城完整版《英兒》將面世 曾因殺妻自殺引爭議
    1987年5月29日,顧城夫婦自北京飛往德國明斯特,開始了他們的海外生活。1988年,他們以工作移民方式,定居紐西蘭,生養兒子,在激流島上買房、養雞、畫畫,用顧城的話講,經過了從「採擷業」、「農業」、「畜牧業」、「商業」,又回歸「文藝事業」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一門心思要「靠自己雙手勞動養活自己」。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顧城的詩像浮亂世界裡最純淨空靈的花園,給人以洗禮和慰藉,但文字的美好背後藏著的卻是暴虐血腥的現實——想活成童話的顧城最終活成了個瘋子,三人同居,斧頭殺妻,自縊而死。但由於性格非常封閉,顧城很難將自己的思緒傳達給外人,除了偶爾讓姐姐做他的聽眾,大部分時間都在房間裡自說自話。在內外因作用下,顧城的性格存在著巨大的缺陷,這種缺陷被文革再次放大。1968年學校停課,12歲的顧城輟學,開始了一年養豬生活。13歲時,他與父親一起被送到農場,勞改了5年。
  • 顧城:可愛如天使,極端像魔鬼,孤寂的靈魂幻想成理想的詩歌
    1993年10月8日,著名「童話詩人」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殺妻自殺。當時的兩個人愛得很深,顧城迷戀於謝燁的活潑,而謝燁也被顧城的詩人氣質折服,只是和所有的戀愛劇情一樣,父母的阻力是巨大的。 因為謝家父母的不同意,顧城特地從北京跑到了上海,躺在了謝燁他們家門口的箱子裡,想要為他們的愛情證明一些什麼。他們的異地戀斷斷續續的持續了四年。
  • 激流島殺妻後自殺的童話詩人——上帝與魔鬼的結合體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這句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詩句來自詩人顧城的《一代人》,這是他早期的一些詩,但大多是片段句子,記錄對紛亂社會生活的反應。顧城原籍上海,出生在北京,1969年隨父親顧工下放山東農村,1974年回到北京,80年代以後生活在紐西蘭等國。他有很多的著名詩集,如《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等等,他是天才的詩人,是朦朧詩的領軍人物。
  • 顧城:妻子與情人共處,殺妻後自殺,千萬遠離愛情中的「巨嬰」們
    他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給別人撫養,因為兒子會"汙染"自己創造的女兒國,會分散妻子給予他的愛。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畸形的三角戀顧城與妻子謝燁非常相愛,可是後來的發生的事告訴我們,他更愛他自己,他的愛是一種依賴。
  • 讀《顧城的詩》
    、謝燁、李英、劉湛秋四人的複雜情感糾葛,據說顧城與謝燁本來恩愛,英兒比顧城小七歲,與年長得多的劉湛秋關係暖昧不清,又以北大中文系女生和詩人崇拜者身份闖入了夫妻倆的伊甸王國,自此危險的苦果種下,三人在紐西蘭激流島同居數載,直至英兒與謝燁密商後英兒離開激流島,顧城殺妻自縊。
  • 顧城:不瘋魔不成活
    1、最近幾天翻看之前的《見字如面》,節目中念到了顧城與謝燁的通信,將他們浪漫、理想、而又曲折的愛情故事撕開了小小的一角,供多年後的我們去細細體悟。顧城是一位公認的才子,五歲時就開始寫詩,後來他的詩作享譽海內外。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寫下《致橡樹》的著名詩人舒婷曾去看望過他們,發現顧城連吃一碗海鮮面都視為奢侈,而且吃飯間,他很自然地把舒婷吃剩的麵包吃下肚,這讓舒婷很不好意思,也有些不安。這樣的生活,能持續多久呢?就在這時,卻有個叫英兒的女子走進他們的生活。她是顧城在一次講學中認識的女學生,二人彼此傾慕,謝燁竟然同意英兒搬進他們夫婦的房裡生活。
  • 死於1993:顧城和謝燁最後的日子
    事發後,顧城的姐姐顧鄉看見他在洗手,顧城說:「我現在就去死,別攔我。」謝燁倒在通往二人住所的小路上,顧鄉趕到時她還有呼吸。顧鄉回頭再去找顧城,他已經在家門口大樹上吊死了自己。一個半小時搶救後,謝燁重傷身亡。謝燁早就意識到她和顧城的愛情是悲劇,但不知為何,她無法結束這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