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與兒子「爭奪」的愛:謝燁給兒子買玩具,他會生氣的坐地不起

2020-12-11 不見長安舊少年

顧城,朦朧詩派的代表性詩人,他的作品曾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許對於當代的我們來說,這個名字已經有點陌生,但是有句詩卻是絕大多數人都曾讀過的經典——"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沒錯,這句詩就是出自這位著名詩人的《一代人》,而這首詩也被稱作是為一代人"立言"的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年少成名的天才詩人,卻在37歲那年,殺死妻子後自縊在門口,留下他們5歲的孩子獨自生活在世間。

"木耳"是顧城和妻子謝燁的獨生子,在他們去世後,五歲的木耳便跟隨著姑姑一家生活在紐西蘭的小島上。為了讓木耳能夠無憂無慮的成長,家人一直沒有特意去培養他的中文能力,這也使得木耳一直沒能夠讀過他父母的詩歌,而他自己也選擇了與文學相反的理工科。多年後,顧城的父親接受採訪談到:如果時機成熟,他們會將當年的真相告訴木耳,包括他父母那段瘋狂又慘烈的愛戀。

一、始於才華

在一列由北京開往上海的火車上,23歲的顧城對謝燁一見鍾情。後來,顧城對謝燁說:"我覺得你亮的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也因此,在火車上,顧城畫了周圍所有的人,唯獨沒有畫這位讓他一見鍾情的姑娘。而謝燁也只是默默站在顧城的旁邊,看著他畫完整幅畫,直到他將沒有蓋筆蓋的鋼筆放進了上衣兜,鋼筆的墨水暈開,一點點浸染了顧城的衣服。

他們是怎麼開始談話的,他們不記得,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他們聊了很久很久。聊天的內容從詩歌到電影,有回憶也有夢想,一直到下車,一向羞澀的顧城不知道哪來的勇氣,魯莽地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到了謝燁的手上。身為文學愛好者的謝燁,也被顧城深深的吸引。即使謝燁的父母千方百計的阻攔,她還是來到了北京,找到了顧城,他們的關係由此確定。

但是在那樣的年代,沒有固定工作的顧城並沒有入謝燁父母的眼,父母不同意他們在一起。於是,為了追求謝燁,顧城搬去了上海,甚至接受謝燁父母希望他做精神疾病檢查的要求。結果當然是沒有精神病,他們也在認識4年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的生活一貧如洗,但是相愛的兩個人在一起,即使生活苦澀,在他們心中也是甜如蜜的。

二、 陷於才華

顧城的父親顧工說,謝燁是上天賜給顧城的禮物。顧城被稱為"童話詩人",因為他的詩句有著孩子般的純粹。而為了保持這份純粹,顧城拒絕一切世俗的玷汙。婚後,顧城對謝燁產生了無盡的依賴。從衣食住行到生活起居,顧城的一切都交給謝燁打理,甚至包括他的詩歌作品的謄抄和整理,都是謝燁一手包辦的。謝燁也心甘情願的為顧城打理著這一切,因為她深愛並且仰慕著顧城。

陷於顧城才華的謝燁,放棄了學業、放棄了工作,從一個有追求、有想法的文學青年,變成了顧城背後的女人。只因為,顧城離不開她。1988年,顧城和謝燁來到了紐西蘭的激流島,第一眼看見這個島的時候,顧城告訴謝燁,這就是他找了一輩子的地方。於是,他們定居在了島上。

顧城一心沉迷於在島上搭建自己幻想中的王國,不願接觸一切外物,為此,謝燁學了英語、學會了開車、在外面打工、在家洗衣做飯,她承擔了一切,只是為了讓顧城能夠專心創作。所謂一眼萬年,謝燁淪陷在顧城的才華裡,為了保護顧城心裡的"孩子"。謝燁心甘情願為他打理著一切,即使疲憊也沒有怨悔。直到,他們的孩子——桑木耳出生。

三、 亡於才華

木耳的出生,讓謝燁從這樣全心的付出中醒了過來,她幻想著和顧城還有木耳過一種正常的生活。但是那種在常人看來極其正常的生活,在顧城這裡卻是行不通的。他沉浸在自己如孩子一般的世界裡,不願長大,不願承擔為人父的責任。甚至,他不喜歡小木耳,他覺得木耳的出生分走了謝燁對他的愛,而嬰兒的啼哭也影響了他的創作。

顧城在自己的世界裡,脆弱而頑固的活著,他把謝燁也拉到了自己的世界,依賴著謝燁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也霸道的控制著謝燁的全部。他不許她化妝、不許剪頭髮、不許戴首飾、不許和男性交往甚密、甚至不許他們的孩子分走謝燁的愛。顧城會因為謝燁給木耳買一個小玩具而生氣的坐地不起,會把謝燁給木耳準備的奶糕自己吃掉,最後,迫於無奈的謝燁只能將木耳寄養在當地人家裡。

面對顧城強烈到變態的控制,謝燁一次又一次艱難的忍受、接納。直到她累了,她需要正常的生活,想和小木耳一起過正常的生活。於是,她把李英——那位顧城曾經說過與他天生一樣的女子——接到了激流島,並默許了他們之間的苟且。

顧城沉浸在擁有兩位"妻子"的快樂中,謝燁負責他的生活,李英附和他的精神,他說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他甚至為了維持這樣的生活,開始接受賺錢養家。

1992年,顧城和謝燁去德國講學,回來的時候,卻發現早就厭倦了這種生活的李英離開了激流島。顧城說:"我聽你無聲無息的走了,到生活裡去了,這是我憎恨的事。"李英的離開,讓顧城幻想的王國崩塌了,他開始想到死,同時也開始害怕謝燁的離開,敏感的他早已感覺到了謝燁對他的疏遠,他試圖去挽回,只是一切都晚了。

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與謝燁一番劇烈的爭吵後,在給父母寫了一半的家信下,寫下了四份遺書,然後拿著斧子揮向了歸家的謝燁,隨後,他自己自縊在門口的樹上。

作為詩人,顧城無疑是成功的,他寫"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他寫"人時已盡,人世還長,我在中間,應該休息",他寫"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我們愛他詩中的美,愛其中的哲理,也愛他純淨的語言,在詩的世界,他是王子。但在現實中,作為丈夫和父親的顧城,卻是失敗的,他需要謝燁無條件的支持和滿足,不能忍受兒子分走了妻子的目光,他把自己陳於藝術的香案上,讓周圍的一切做了獻祭。

相關焦點

  • 死於1993:顧城和謝燁最後的日子
    但李英這會也站起來反擊那些批評顧城的人,話沒說兩句,就開始哭,在哭中結束了陳述。看到女人哭,顧城不知所措。後來顧城專門給李英寫了本書,書的名字就叫《英兒》。他對英兒的情話,和當初對謝燁說的,沒什麼區別。「你真笨,知道我多愛你嗎?」
  • 《犯罪心理》:謝燁同意顧城把兒子送人撫養,是做母親的大慈悲
    當媽的估計都會選顧城和謝燁把親生兒子送人撫養這件事。01刷了犯罪心理第一季第十四集之後,卻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再覺得謝燁缺少母親的本能,而恰恰是因為她具足了母親的本能,才同意了把兒子送人撫養。在各種報導中說,謝燁是見到丈夫顧城把兒子踹下沙發,擔心兒子安危終於決定把兒子送人。
  • 顧城妻子謝燁:三個人的婚姻也沒那麼擁擠
    在謝燁寫給母親的最後封信中,她曾很肯定地說:我是一個好人,應該有好報。她確實是個好人,但結局並不美好。在悲劇發生之前,謝燁至少有三次機會藉口離開顧城,但她沒有。顧城是個偏執且性格相當極端的人,他會因為打不到計程車,就將手上的20元撕掉。
  • 執迷不悟嫁給顧城,十年後卻慘死他手,謝燁的愛情到底有多卑微?
    但是,顧城不喜歡這個孩子,讓她送走:「如果一定要孩子,我希望是個女兒。」在他的理想國裡,是不能有其他男人的,包括他的兒子。而且,孩子晚上的哭鬧聲讓他心煩意亂,無法專心寫作。在謝燁外出工作時,小木耳餓得哭啞了聲音,顧城也不管不顧。
  • 揭秘顧城 謝燁與英兒的激流島恩怨
    1984年,顧城在一次訪談時如是說,「朋友在給我做過心理測驗後警告我:要小心發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一直在走各種極端」,並「一直在裁判自己」。他常說自己是安徒生的學生,但最終,童話王國以悲劇終結。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奧克蘭市的激流島,顧城在自家的木屋外草地上致妻子重傷,他回屋對姐姐顧鄉說,「我把謝燁打了」,顧鄉慌張地跑出去,發現躺在草地上的弟媳婦正大口喘息。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他的詩歌安靜、舒緩、抑鬱、沉著,又不缺少生氣和活力。 有人說,顧城之死,成為文學史家的一塊心病。也有人認為他一個道德敗壞的文人代表。也有人說,文學史並不是刑事判決書,文學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論事,探究詩人對於詩歌藝術的勞績。 以下我們以客觀的眼光看看顧城以及他曾經經歷的人和事。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最讓謝小娥無法理解的是,顧城作為她外孫桑木耳的生父,卻不僅不曾給予他分毫的關愛,甚至還一度覺得他奪走了妻子謝燁的愛。在紐西蘭激流島時,顧城曾因對木耳不滿而直接把他摔下了沙發並且踢了一腳。「沒有人會這麼對親生的孩子!」謝小娥搖頭嘆息。
  • 顧城:不瘋魔不成活
    當他在紐西蘭教書時,看見報紙上有個面積不大的小島在拍賣的消息,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並命名「激流島」。他們生了個兒子,起名木耳。木耳不是謝燁懷的第一個孩子,在北京時,謝燁就曾懷孕,但因顧城明確說過不要孩子,故而沒有生下來。木耳則是謝燁一直拖著不肯去醫院才得以留下。
  • 顧城兩個一生所愛皆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
    顧城以理想的光輝照亮了那個特殊的時代,這首詩歌不知鼓舞了多少人,詩人顧城也一戰成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顧城用童真和理想看待整個世界,這給了他"童話詩人",卻也將他送入了深淵。他的一生,遇見了兩個一生所愛,卻都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一夕之前,從天才的寶座,跌入魔鬼的地獄。
  • 顧城:妻子與情人共處,殺妻後自殺,千萬遠離愛情中的「巨嬰」們
    而我今天要說的"巨嬰"們,他們會將對方打碎了和成泥,然後捏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像孩子拆散自己的玩具,拼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奇怪的樣子,洋洋自得。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詩人,沒有人可以否認他在詩歌上的成就。他還真把自己當成賈寶玉了,可他照寶二爺可差的遠了去了。他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給別人撫養,因為兒子會"汙染"自己創造的女兒國,會分散妻子給予他的愛。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畸形的三角戀顧城與妻子謝燁非常相愛,可是後來的發生的事告訴我們,他更愛他自己,他的愛是一種依賴。
  • 顧城殺妻自縊背後:母愛式縱容的婚姻,最終走向毀滅
    但顧城永遠活在他的詩裡,是一個自由且自私的人,他把所有的快樂建立在他寫詩的理想國度裡,而在現實中,他連一個家都養不起,生活中也更多是無能,甚至連兒子都嫉妒,不願兒子分享謝燁的愛,而把兒子送走。而謝燁,從沒想過離開顧城,甚至答應顧城把兒子送走。她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把照顧顧城當成她的精神寄託。把他得詩情當成無限崇拜。顧城離不了她,離了她就會死,她不會讓顧城去死。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精神世界豐富的顧城,在生活上卻是個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孩子,他對謝燁的依賴達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曾有朋友回憶說,謝燁需要買衣服,顧城又一步離不開妻子,只好由他陪著去市區一家時裝店,她買衣服,他就一聲不吭地坐在地上。在西新蘭生活時,顧城不會英語,也不願意學,他的作品多是謝燁幫他電腦上編譯出來。
  • 詩人顧城在愛裡掙扎,妻子與情人共侍一夫,情人離去,他走向極端
    ,顧城不舍的問「你會寫信給我嗎」謝燁很肯定的說「會的」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幾年的情書來往。有一次詩歌集會上,有人對顧城的詩進行批評,謝燁顯得很生氣「你可以說你不喜歡,說你不懂,但是你不能侮辱別人的人格」李英看到後,也很生氣,她跟隨兩人跑了出去,就此,三人之間的關係有了微妙的改變,1987年,李英曾跟好友文昕說,她愛上了顧城「我其實第一眼看見顧城,就知道這是我的命,我躲不開的」1989
  • 20多年前,是誰殺死了顧城?
    這兩個相繼死去的男女,男的叫顧城,女的叫謝燁,他們原是一對夫妻。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因為兒子回到家之後,已經把謝燁念叨了無數遍。隨後,睡眼惺忪的顧城走到了門口,他看見謝燁眼神裡閃現了光芒。事後,謝燁在心裡寫道:你走出來,好像還沒睡醒,黑鋼筆直接放在口袋裡。
  • 顧城獨子:10歲曾回國,19歲入紐西蘭最好大學,似不知其身世
    拿到遺書看到這句話時,顧工就知道,這是兒子已經被逼到絕路上了。只是,當時的顧工還並不知道兒子這裡的「多情多苦」是何意。但顧工卻猜到這個「情」字和自己的兒媳謝燁有關,若無關,他又何以會在自殺前,用斧頭砍死自己的妻子呢!
  • 從大詩人到殺人犯,顧城為何向妻子舉起屠刀?這場悲劇誰來負責?
    這些與顧城的幼年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顧城1956年生於北京,而他的父親顧工也是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北師大小學教材中還有著顧工的詩。在如此書香家庭和父親的薰染中,顧城也是表現出了他在詩歌方面獨特的才華。我們在八歲時,還在地上撒潑打滾向父母索要玩具,而八歲的顧城早就已經把星和月編入了他的詩網中。
  • 顧城:一個比絕大部分人都懂得成人世界的男人,卻不願正常地活著
    在幼年時期,孩子對於母親的依賴與愛的索取可以說是蠻橫無理:要你陪,要你愛,完全不在乎你累不累。他把謝燁當作了這樣一個「母親」,謝燁的愛保持了他的完整。但是,孩子是從屬於母親的,顧城卻不會從屬於謝燁,這個孩子不僅僅要母親陪同,還不許母親過自己的成年人的生活,只允許和他一起堆沙堡。很多人詬病的顧城對於兒子的態度,是因為他把兒子當作敵人了,要瓜分他的母愛。
  • 顧城的事情:不去國外,就沒事
    顧城不會英語,除了偶爾遠道而來慕名拜訪的朋友,交流圈大概也就她們二人。好在顧城並不是喜歡熱鬧的人,不然估計早就寂寞的瘋掉了。不會英語給謀生也帶來很大困難,從奧克蘭的某個大學去職後,顧城就只能回到孤島開始他近乎原始的生活,他好像對那種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充滿與人不同的喜歡,他開始制陶,墾地,撿海裡的牡蠣,養雞,做木工,修葺房屋,他似乎樂此不疲。
  • 顧城:明明是我的風箏,卻嫁給了藍天
    來到紐西蘭,顧城強烈要求將年僅2歲的兒子小木耳寄養在一位毛利老太太家中,每當謝燁去看望兒子的時候老太太就會批評謝燁說她沒盡到為人母的責任,這讓謝燁心如刀割可又無可奈何。這時身心俱疲的她做了個讓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她努力幫李英辦理各種出國手續,用她辛苦賣雞蛋的錢換來了李英前往紐西蘭的機票,而顧城也正期待著李英的到來,「一夫二妻」的生活就此開始。其實謝燁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李英取代她的位子,逃離顧城極端的個人主義,從而獲得與兒子相處的時間。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陰鬱的青春,唯美的詩,撕裂的現實塑造撕裂的人格顧城1956年生於北京,生來敏感孤僻,總愛獨來獨往,不愛社交。他的父親名叫顧工,是文工團創作員,熱愛詩歌和創作。顧城受父親薰陶和指導,也非常熱愛文學。顧城的詩一面勾勒著自己渴望的完美世界,一面表達著內心深處的憂鬱,這本質上是他撕裂人格的真實寫照。禁錮之愛,三人同行,最荒誕的婚姻遇到謝燁是顧城的幸運,遇到顧城是謝燁的不幸。1979年,顧城在火車上邂逅了謝燁,對謝燁一見鍾情,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