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野離離
顧城,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他的詩有孩子般的天真純淨,跳躍迷離,又純粹透明。
故而他又被稱為是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他的幾首被人傳誦至今的詩:
小巷又彎又長沒有門沒有窗我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小巷》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寥寥幾筆,詩情和畫意就都有了。
他的詩,空靈明麗又不乏內涵,讓大家覺得,他這個人也如他的詩一般,嚮往美好,充滿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直到他揮斧砍妻的消息傳出,人們才看清了這個看似柔弱又有才情的詩人,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和魔鬼。
黑夜給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卻用它來尋找殺妻的斧頭。
荒誕且可笑,虛偽又悲涼。
01
1993年的10月8日那天,在紐西蘭的激流島,當妻子謝燁跟顧城提出離婚時,顧城與她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那個時候情人英子也離他而去,眼看與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妻子也要棄自己而去,遠走高飛,他堅決不同意。
事實上,他離不開謝燁,不僅僅是情感上離不開,生活上更離不開。
但謝燁去意已決,顧城眼看無法挽留妻子,偏執的性格加上憤怒的情緒,使他失去了理智,操起斧頭就砍向了謝燁。
就這樣,謝燁還沒來得及閃躲,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犯下滔天大罪的顧城也慌亂不已,他趕緊逃離現場,在河邊洗去手上的血跡時被姐姐顧鄉看到了。
他告訴姐姐他把謝燁打了,並說:「我現在就去死,別攔我。」
之後顧鄉趕到殺人地點時,謝燁還有呼吸,但因傷勢過重,謝燁還是沒能搶救過來。
另一邊,顧城也畏罪上吊自殺了。
一起悲劇,就這樣草草葬送了兩條鮮活的生命,留下才5歲的孩子,孤獨度日。
導致這場悲劇發生的主要人是顧城,但作為受害者的謝燁,她不是沒有責任。
不是她不好,而是因為她太好了。
在謝燁寫給母親的最後封信中,她曾很肯定地說:我是一個好人,應該有好報。
她確實是個好人,但結局並不美好。
在悲劇發生之前,謝燁至少有三次機會藉口離開顧城,但她沒有。
顧城是個偏執且性格相當極端的人,他會因為打不到計程車,就將手上的20元撕掉。
80年代的20元可就真值錢啊,但他還是不管不顧地,胡亂發洩一通。
還有,在上海時,有一天顧城出門忘記帶鑰匙,不巧正好門被風給關上了。
按理講,直接跟父親拿鑰匙就好了。
他沒有,他很憤怒地要求父親給他買票回北京。
因為這麼一件小事,他都可以亂發一通脾氣,任性得像個孩子。
如果以後要成家,對方必定要是個非常能包容能忍耐之人,不然婚姻不會長久。
就在上海回北京的火車上,顧城遇到了這樣一個人,天意嗎?
這個人就是謝燁。
在火車上,謝燁被顧城的才情打動,顧城也覺得自己遇到了知音,臨下車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地址給了謝燁。
此後,兩人便開始書信往來。
慢慢地,謝燁被這個浪漫詩人打動了,顧城也認定,她就是命運安排給自己的愛人。
02
於是顧城向謝燁求婚。
但謝燁的父母不同意。
做父母的一眼就看出了顧城這人不務實,而且性格陰晴不定,偏執倔強。
來見嶽父母,顧城連衣服都整理不齊,衣服扣子都還會扣錯。
此外,謝燁的母親知道顧城做的幾件偏激的事情後,認為把女兒託付給這樣的人,不靠譜。
甚至,她讓顧城去做精神鑑定,看他是不是有精神病。
只是,不管父母如何反對,謝燁的心已經完全被顧城掌控了,那時候顧城愛謝燁也瘋狂,嶽父母不答應,那他就拿個木箱在謝家門口。
不答應婚事就不走。
如此一來,又看女兒的心也都在顧城身上,父母也只好鬆口。
1983年的8月,兩人領證結婚了。
如果當初謝燁真的把父母的話聽進去了,最後的結果也不至於如此。
這是謝燁的第一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是一個叫李英的女人插足。
其實在第三者插足之前,顧城的喜怒無常已經讓謝燁感到很疲累了。
剛結婚,顧城就對謝燁下了各種規矩,比如她不能再繼續上學了,穿什麼衣服由顧城決定,也不讓謝燁出去工作,理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稍有不順,顧城就對妻子痛下狠手,其姐姐顧鄉也承認,弟弟顧城對謝燁有過家暴。
如果說緊緊拴牢謝燁,那都是因為愛。
那麼顧城出軌李英又是如何說呢?
李英是顧城的女粉絲,愛著自己的偶像,這個不難理解。
顧城呢,對水靈恬靜的李英也一見鍾情,哪管自己是有婦之夫的身份。
後來因國外的邀請,顧城和謝燁去了紐西蘭的激流島定了下來。
這一走,李英像丟了魂似的,用一封封信訴說思念和愛意。
顧城心中翻湧的愛不比李英少,於是,他讓李英也過來一起生活。
詭異的是,謝燁非但沒有義正言辭地拒絕,而是默許了。
最關鍵的是,兩個人的孩子已經出生了。
二女侍一夫的畸形生活狀況,居然是幾個文化人做的事。
也有人不禁要問,難道是謝燁沒工作沒自理生活的能力?
不不不,這個人恰恰是顧城。
他沒工作,也不會英語,且也不願意學英語,不會開車,不會打字,不會照顧孩子,甚至他還要求把唯一的兒子送給別人,因為孩子很吵。
以上都是謝燁在幫助顧城做的,連把兒子送給被人,也是謝燁送出去的。
這種「博愛」到能包容整個宇宙的女人,她是有多卑微?
如果這個時候她選擇離開,那又救了自己一命。
可惜她沒有。
03
但凡一個正常人,都無法忍受跟顧城這樣的人一起生活。
謝燁也是。
她其實過得也很壓抑苦悶,尤其是把兒子送給別人養,這無異於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給別人。
她沒有地方訴說,只好給母親寫信。
李英來了,與顧城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她就打了退堂鼓。
她先是想去找工作。
顧城不讓,依舊給她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雞湯。
哪怕那時生活已經相當拮据了。
李英堅持,顧城相當生氣。
一段時間後,李英便感到身心俱疲。
一次顧城跟謝燁應邀去了德國,再也沒有人來控制指點李英的生活,她認為,此時正是離開顧城的最好機會。
後來,她跟一個英國人走了。
沒有告別,也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顧城回來之後發現李英不辭而別,當然是非常生氣且痛苦。
事實證明,李英走的非常明智,決絕地離開,沒有撕逼內耗,也沒有藉口理由,反而讓顧城想要留下他們過往美好的回憶。
於是,《英兒》這本書就問世了。
整本書都是謝燁幫他打字的。
再後來,謝燁也遇見了一個懂自己會呵護人的男人,她也萌生了要離開的想法。
於是,他提出了離婚。
顧城怒吼:我把刀給你們,你們這些殺害我的人。
如果謝燁也能有李英的果斷,來個不辭而別,或許餘生能把前半生的缺憾都給彌補了。
就像李英後來所說的:如果她沒走,那麼被斧頭砍的可能就是她了。
但是沒有如果。
謝燁再次失去第三次逃離的機會。
最終成為了自己曾經深愛的那個男人的斧下魂。
是該同情,還是該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