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殺妻案中,不但有一個女小三李英,還有一個隱藏的第三者大魚

2020-12-13 騰訊網

著名詩人顧城已經離世二十多年了,很多年輕人沒看到顧城的詩,也不知道顧城的人,而顧城在80年代卻是最著名的詩人,名滿京華,無人不曉的。

顧城殺妻案在當時轟動一時,他的情人李英被推上了峰頭浪尖,被人罵作紅顏禍水,甚止被當成罪魁禍首。李英介入了顧城夫妻的婚姻生活,導致了顧城夫妻的悲劇,但在顧城殺妻悲劇中,不但有一個女小三李英,還有一個隱藏的第三者大魚。

如果說女小三李英點燃了顧城婚姻悲劇的烈火,那大魚就是在烈火上添了一把柴,讓火燒得更劇烈,直接把顧城夫妻燒成灰燼。可是所有的譴責都給了女小三李英,卻沒有人譴責大魚,這是為什麼?

因為大魚隱藏得很深,他和顧城的妻子謝燁感情發展到什麼程度,沒有人知道。而他又不接受記者採訪,不說他和謝燁之間的任何事情,最後還否認他愛過謝燁。

而李英就不同了,李英和顧城公開同居,而且還是在顧城的家和,當著顧城妻子謝燁的面。顧城、謝燁、李英三個人組成了一夫二妻模式,還相處融洽。

在顧城殺妻案發生之後,李英得知消息,哭得痛不欲生,還問:「是不是我殺了他們?」而大魚的表現就是否認他愛過謝燁,這一點他還是不如李英。

但是李英在和舊情人劉湛秋結婚之後,出了兩本書時,卻否認她愛過顧城,而是說她只是崇拜顧城,她愛的人只有一個,就是劉湛秋。看來小三良心未泯只是一時,不是一世啊。不過也是為了向後夫表忠心吧。

雖然大魚隱藏得很深,但是還是有人說出了他的存在,一個是顧城的姐姐顧鄉,一個是顧城的朋友顧曉陽,顧鄉的文章《我面對顧城的最後14天》和顧曉陽的文章《顧曉陽回憶顧城謝燁夫婦絕命之前在洛杉磯的15天》明確指出了大魚的存在。

顧曉陽是這樣寫的:

謝燁在德國也有了情人,叫大魚。大魚是福建人,公派到德國留學,從本科一直念完博士,有很好的工作,有家庭,時尚,熱心。那個基金會邀請過的中國詩人北島、多多、楊煉等,都和大魚熟悉,顧城也和他很要好。有一天吃過晚飯,顧城出外散步,回來時,謝燁正在打電話,一見顧城進門,立刻掛斷。顧城問誰的電話?謝燁說打錯了。這時,電話鈴響起來,顧城一把抓起話筒,只聽那邊傳來大魚的聲音:「哎?剛才怎麼斷了?」 顧城非常氣憤。我後來聽說他打了謝燁。 我當時對顧城說:你自己可以有倆媳婦兒(顧城原話),人家謝燁找情人為什麼不行?

顧城說:不一樣。我對謝燁什麼都不隱瞞,可謝燁跟大魚好 ,一直瞞著我。

事發後我才聽說:大魚已經辭掉工作離了婚,訂下了10月8日來紐西蘭的機票。謝燁無意離開顧城,打算過一種「謝燁—顧城—大魚」三人組式的生活,就像以前的「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組那樣。這些顧城都知道,也沒有強烈阻止大魚的到來。10月8日,大魚如約登上飛機。同一天,顧城揮斧砍死謝燁,自己吊死在樹上。

顧城的姐姐顧鄉在文中說,那時候謝燁要和大魚一起生活。謝燁對她說,她想跟大魚一起生活,而同顧城一起工作,等她和大魚賺了錢的時候,她要養活顧城,讓他寫書。

謝燁還問過顧城,為什麼我可以接受李英,你不能接受大魚?顧城說,這不一樣,你不會嫉妒,我會嫉妒。我不喜歡大魚這個人,和他合不來。

在李英出走後,顧城已經悔過了,他決定努力賺錢,把兒子接回家,一家三口好好過日子,他還買給謝燁買了手錶。謝燁很開心,但是沒有放棄和大魚一起生活的念頭。

就在悲劇發生的那一天,就是大魚即將上激流島的前夕。顧城在大魚上島之前打了謝燁,夫妻雙雙絕命。

(很多媒體文章都說,是顧城用斧子砍了謝燁,但是顧鄉卻說斧子上沒有血,顧城只是打了謝燁。)

大魚並非是未婚,他是有妻子的,他為了和謝燁結婚,就和妻子離婚。大魚是顧城和謝燁共同的朋友,在謝燁心理崩潰時,他安慰謝燁並求愛。

謝燁說過一句話:「現在如果有一個人願意來說愛我,我就會愛上他的」。大魚恰好在此時出現,算不算趁虛而入呢?

大魚是壓倒顧城的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他不出現,顧城改過自新,努力賺錢,放棄他的理想國,過俗世日子,一家三口的好好過日子。

顧城殺妻案發生之後,女小三李英幾乎無法在華人世界生存,她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她只能避著華人,在雪梨當一名普通文員,後來出了書,也沒人問津,還是有人指責她當小三害人。

2011年,李英得了鼻咽癌,臉變形了,身體瘦得厲害,而且進食困難,呼吸困難,而她又拒絕治療。2014年,李英病故,年僅51歲。很多人都罵她是罪有應得,活該的報應,欠顧城夫妻兩條命,就該用她的一條命來還。

而大魚卻健康得活在陽光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誰,不知道他和顧城殺妻案有什麼聯繫。大魚只是一個化名,連筆名和英文名都說不上。

還有一個更可怕的版本就是大魚給顧城出主意,讓他追殺李英,然後自殺。他還給顧城買人殺人工具。他希望顧城殺掉李英後自殺,他和謝燁結婚,《英兒》這本書大賣,他坐收漁利。當然這個版本只是傳言,不能當真。

傳言不能當真,可是顧城和姐姐和朋友的文章應該可以當真,他們明確的指出了大魚的存在。大魚隱藏在顧城殺妻案裡,卻是一個關鍵人物。

參考資料:

顧鄉《我面對顧城的最後14天》

顧曉陽《顧曉陽回憶顧城謝燁夫婦絕命之前在洛杉磯的15天》

相關焦點

  • 大案紀實:詩人殺妻案
    3、荒謬:第三個人的插足1986年,在一場詩會上,有人尖銳地批判朦朧詩派和顧城。有一個女孩當場拍案而起,進行反擊,力挺顧城。她就是後來插足顧城婚姻的第三者,李英。顧城、謝燁、李英,以丈夫、妻子和情人的身份,開始了一段不倫不類、匪夷所思的「同居」生活。作為妻子,謝燁居然能夠容忍第三者的存在,這已經超過一個女人的正常情感範圍。可謝燁說,她是太愛顧城了,才會允許顧城擁有他愛的女人。
  • 「他殺妻棄子有小三,但不妨礙我喜歡他的詩」
    >舒婷,北島,還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臥軌的海子與海子遺書裡「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不一樣顧城上吊之前,先砍死了自己的妻子1956年,顧城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如果不自殺的話,也就才64歲而已,還沒有我們大部分的90後的爺爺年紀大。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顧城的詩歌大受歡迎,在文壇地位越來越高,開始出國活動。1988年顧城到紐西蘭活動,被美麗的自然風光吸引,決定擺脫喧鬧紛雜,帶著謝燁到紐西蘭定居。兩人在激流島落戶後,顧城夢想中的童話世界實現了,他自己過上了國王般的生活。因為擔心孩子分走謝燁的愛,顧城不讓謝燁生育,謝燁堅持生下一個兒子後,顧城將孩子送走寄養。
  • 「顧城殺妻案」心理探析:迷失童話中的巨嬰,如何毀滅自己和妻子
    顧城選擇了死亡,這是一個懦弱孩子解決問題最簡單的方式。當靈魂安靜後,我們會發現,顧城就像拒絕長大的「巨嬰」,迴避現實而去追尋不可能的童話王國,在現實和理想中逐漸迷失自己,最終用可悲的方式親手毀滅妻子和自己。
  • 死於1993:顧城和謝燁最後的日子
    北京昌平詩會之後,李英和顧城夫婦成了朋友,詩會期間,經常形影不離,和三人同行的還有一個詩歌愛好者文昕。文昕和謝燁成了密友,後來經常到顧城、謝燁的家中去拜訪,每次去都順便帶上了李英。但李英沒告訴顧城的是,她在國內還有個情人,叫劉湛秋,年齡大得可以當她的爸爸,而且還有老婆。三人就開始在一個房簷下生活,顧城過上了他夢想式的生活,世外桃源,刀耕火種。他對謝燁和李英說道:「你們是我的妻子。」小木耳長到兩歲時,顧城實在無法忍受了,他要謝燁將親生兒子送走。
  • 顧城筆下的「英兒」去了(圖)
    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激流島,詩人顧城重傷妻子謝燁,而後自殺,謝燁於數小時後不治身亡。他們的死成了一個謎。處在漩渦中的另一個女主角李英也一直被稱為「第三者」。之後,李英離開紐西蘭,一直隱居在澳大利亞雪梨,《詩刊》前副主編、李英的丈夫劉湛秋幾乎多在雪梨陪伴著她。直到近日,記者從旅居澳大利亞的詩人群中得知李英於1月8日在雪梨去世的消息。但他們稱,李英的丈夫劉湛秋並不願意讓外界得知此消息。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善良溫柔的謝燁為了讓顧城專心創作,不但包攬了所有家務,而且還包容了顧城所有的缺點。她愛他,就像愛一個孩子。1988年,顧城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遠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也是這一年,顧城和謝燁的兒子小木耳出生了。顧城和他的情人經歷了什麼?
  • 20多年前,是誰殺死了顧城?
    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一座遠離人群的島上房屋前,地上躺著一個滿身流血的女人,她在痛苦的呻吟;而在不遠處的一顆大樹上,掛著一個男人的屍體。這兩個相繼死去的男女,男的叫顧城,女的叫謝燁,他們原是一對夫妻。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 顧城妻子謝燁:三個人的婚姻也沒那麼擁擠
    導致這場悲劇發生的主要人是顧城,但作為受害者的謝燁,她不是沒有責任。不是她不好,而是因為她太好了。在謝燁寫給母親的最後封信中,她曾很肯定地說:我是一個好人,應該有好報。她確實是個好人,但結局並不美好。第二次機會是一個叫李英的女人插足。其實在第三者插足之前,顧城的喜怒無常已經讓謝燁感到很疲累了。剛結婚,顧城就對謝燁下了各種規矩,比如她不能再繼續上學了,穿什麼衣服由顧城決定,也不讓謝燁出去工作,理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
  • 顧城:不瘋魔不成活
    而謝燁恰恰是一個極為惜才的女子,她本身也受到過良好的文藝教養,愛寫詩,寫散文,曾在《朦朧詩選》發表過詩作。他們在一列火車上相遇並一見鍾情,目光炯炯的顧城在下車之前,快速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了謝燁。雖然心有疑慮,且父親說顧城很有可能是個騙子,謝燁還是循著紙條上的地址去找顧城,那時的她不知道,這是一趟早已命中注定的旅程。
  • 執迷不悟嫁給顧城,十年後卻慘死他手,謝燁的愛情到底有多卑微?
    顧城的父親非常喜歡謝燁,這是一個知書達理,又能影響自己兒子的女孩,覺得她是上天送給兒子的禮物。從小,顧城就特別孤僻,雖然在詩歌方面特別有天賦,卻與人群格格不入,而且內心拒絕成長。顧城的詩中寫道:「我是一個孩子,一個幻想在媽媽懷裡的孩子。」
  • 杭州殺妻案和27年前的殺妻案都驚動全國,他們的孩子後來怎樣了
    他的確是位天才詩人,但在現實中他就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他的人生多虧有了妻子謝燁幫他打點生活中的一切瑣碎事務。溫柔善良的謝燁為了給顧城創造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包攬了一切家務,並且無條件接受顧城一切的缺點。
  • 顧城筆下的「英兒」已帶著她的愛情離開世界(3)
    核心提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寫下這一經典詩句的顧城離開我們已經二十多年了。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激流島,詩人顧城重傷妻子謝燁,而後自殺,謝燁於數小時後不治身亡。他們的死成了一個謎。而處在漩渦中的另外一個女主角———李英也一直被稱為「第三者」。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去哪裡了?
    自由是沒有束縛,離開了所有枷鎖,處在一個自我的世界。我們要自由,但更應該要有道德的自由。那麼沒有道德的自由是什麼樣的?我想從顧城的情人李英身上可以看到。李英對於詩歌有自己的主觀和思想,她在畢業論文中寫出了自己心中北島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她的導師謝冕看到她的論文,覺得這個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心中是讚賞的,他決定帶李英去參加北京作家協會在昌平舉辦的新思潮研討會,也就是在這場研討會上,李英迎來了和顧城的初次相遇。
  • 顧城兩個一生所愛皆離他而去,理想世界的破滅,讓他變成殺人魔鬼
    從小,顧城就酷愛書籍,在其他夥伴在陽光下嬉笑打鬧時,他卻在屋中與書交流,與書為友。他還有一個有趣的別號——故事。這得益於他講故事的突出天賦,連他的父親都高興大呼,稱兒子必有大作為。可十年浩劫悄然而至,黑雲籠罩了整個天空。十二歲,顧城不得己選擇了放棄學業。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怎麼樣了?
    閒暇時間,謝燁向她們講起自己和顧城浪漫甜蜜的愛情故事,表達和顧城戀愛結婚是多麼的幸福。李英聽了羨慕極了:那個女人,為什麼不是我?甚至,她為得不到這樣的愛情躲在被子裡大哭了一場。那時的顧城,在李英的心中,是神邸般的存在。在彼時理想主義色彩甚濃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很多文藝女青年的精神偶像,朦朧派代表詩人顧城的名字足以耀眼到光芒四射。
  • 詩人顧城在愛裡掙扎,妻子與情人共侍一夫,情人離去,他走向極端
    上世紀八十年代,詩歌界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派,後來被人們稱為「朦朧派」這其中有三位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們都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分別是北島、顧城,海子,這三人各自才華橫溢,卻又生活經歷大相逕庭,對於顧城和海子來說,兩人的命運最終走向同一個歸宿,但是兩人自殺的原因卻各有不同,海子的自殺,至今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而顧城的自殺,則是源於他在愛情裡的失敗
  • 顧城:明明是我的風箏,卻嫁給了藍天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大多有大才之人性格多半孤僻,他們的人生就像煙火,輝煌即毀滅,今天阿野要講一個像煙火一樣的詩人顧城。但這樣的生活,被一個叫李英的人打破了,英兒是一個勇敢主動的女子相比於謝燁來講更能闖進顧城的心中。顧城的名氣、才華和詩人氣質無不吸引著這個女孩,於是她常常與好友一起去拜訪顧城夫婦,她也向好友表示:我覺得我比謝燁更適合顧城。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她的骨灰安葬在雪梨東面近海的陵園,墓碑上的英文墓志銘翻譯成中文即:「LIYING麥琪/中國詩人、作家/劉湛秋的愛妻/一個美麗、快樂的心靈之旅已經結束。/一個帶著所有的理解和認知飛向來世的自由的靈魂。/你是如此地為人所愛。/於2014年1月8日幸福地平靜地離世,享年五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