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是誰殺死了顧城?

2020-12-17 叫我麥大人

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一座遠離人群的島上房屋前,地上躺著一個滿身流血的女人,她在痛苦的呻吟;而在不遠處的一顆大樹上,掛著一個男人的屍體。

這兩個相繼死去的男女,男的叫顧城,女的叫謝燁,他們原是一對夫妻。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01 車站偶遇,情定於此

1979年的夏天,從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上,23歲的顧城見到了21歲的謝燁。

敏感多情的詩人,寫下了這樣一句話:我畫了你身邊每一個人,但卻沒有畫你。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

顧城深情熱切的眼神,讓謝燁無法不去關注眼前這個年輕男子。

謝燁是活潑的、開朗的,她知道這個笨拙性格有點古怪的男孩,對自己有好感。

於是,兩個陌生的年輕人,不知不覺聊起了天。到站的時候,顧城從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撕下一頁紙,匆忙寫下自己的地址。

他孩子氣般魯莽地,把紙張塞進了謝燁的手上。謝燁的臉上發起了紅暈,她的心怦怦直跳。

回到家之後,謝燁把車上和顧城的相遇告訴了自己的父母,而她的父母說:「這個人怎麼聽起來像個騙子呀!」

謝燁笑著說:「那我就看看他到底是不是騙子!」

那個年代網絡遠未產生,連電話都很少,謝燁就這樣拿著那張紙條,看著地址,沿著北京的街道挨家挨戶地,找到了顧城的家庭住址。

她站在門口,屏住了呼吸,輕輕地叩響了那扇門。

開門的是顧城的母親,對於謝燁的到來,顧母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兒子回到家之後,已經把謝燁念叨了無數遍。

隨後,睡眼惺忪的顧城走到了門口,他看見謝燁眼神裡閃現了光芒。

事後,謝燁在心裡寫道:

你走出來,好像還沒睡醒,黑鋼筆直接放在口袋裡。你不該同我談哲學,因為衣服上的墨跡惹人發笑,我想提醒你,又發現別的口袋同樣有許多墨水的顏色,才知道這是你的習慣。

就這樣,兩個人談起了戀愛。

02 謝燁默許第三者的插足

1956年,顧城出生於北京,父親是著名詩人顧工。

長在詩書世家,顧城從小就顯現出了驚人的寫作天賦。17歲的時候,就在《北京文藝》《山東文藝》《少年文藝》等報刊發表作品。

謝燁比顧城小2歲,是個文學愛好者,寫散文,也寫詩。她沒有想到在火車上,邂逅了顧城,並能夠與這位「詩歌王子」相愛。

她更沒有想到,這個讓她愛到筋疲力盡的男人,有一天會將自己送進鬼門關。

兩人紙上傳情了一段時間後,加上顧城耍無賴式地在謝家門口吃睡了好幾天,終於逼得謝燁的父母同意了他們在一起。不久之後,兩人便結婚成為了夫妻。

婚後,顧城迎來了人生的最後一次創作高峰。

1986年,顧城赴約參加一個詩會。在詩會上,受到了一個老評論家的抨擊。

謝燁向來愛惜顧城的才華,她無法忍受別人這麼說自己的丈夫。

於是,她站起來,怒不可遏地說道:「你可以說你不喜歡,你可以說你不懂,你甚至可以說你討厭!但是你沒有權利侮辱人格!」

說完這句話,謝燁就哭了,之後便離開了會場,和她一起哭泣的人,還有一個叫英兒的女人。

英兒,何許人也?

她原名叫李英,後改名麥琪,比顧城小7歲,學生時代的她,一直都以「單純、可愛」的形象示人。

1986年,23歲的李英,在昌平詩會結識了詩人顧城和《詩刊》社副主編劉湛秋,在未來的日子裡,她將與這兩個男人糾纏不清。

少女時代的李英,形容自己每次見到顧城:「像進殿堂朝聖一樣,我的精神世界被他的光環所籠罩。」

那一年,顧城30歲,與妻子謝燁已結婚3年。明知顧城是有婦之夫,李英還是不管不顧地愛上了顧城。

兩個愛著顧城的女人,在那個詩會上,一同為了顧城哭泣。顧城並不清楚那個老評論家在罵什麼,他只知道有兩個女人在為他哭泣,於是他的內心感到喜悅、激動。

1987年,顧城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一年後赴紐西蘭,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而在這一邊,李英和劉湛秋暗送秋波,眉目傳情。

1989年1月,顧城辭去奧克蘭大學的職務,專心在紐西蘭的島上種菜、養雞、作畫、寫作。

辭去了工作之後的顧城,一刻也沒有忘記李英。遠離了世人的激流島,正是他建立「理想王國」的世外桃源。

1990年7月5日,顧城謝燁邀請李英,前往紐西蘭激流島。李英想著出國總比在國內賴著強,於是她揮別劉湛秋,奔赴紐西蘭。

就這樣,激流島上,上演了三個人的畸戀。李英和顧城,兩人都稱彼此是知己,甚至兩人當著謝燁的面前,重演那些纏綿悱惻的畫面。

李英說:「顧城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能聽懂,我能理解他夢幻的空間,他對我也一樣」。

顧城這邊也說道:「英兒,你跟我天生就是一模一樣的,謝燁不一樣,她是我造就的。」

但是,這個世界上真有三個人的純潔愛情嗎?

03 激流島的悲劇

顧城的才華,舉世公認。但,他脫離了詩人這個身份,就只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甚至可以說,顧城是一個自私的大男子主義巨嬰。

謝燁生下了他們的愛情結晶,但不久因為顧城不喜歡男孩子,所以謝燁忍痛,把孩子寄養到了紐西蘭的一個外國人的家庭裡。

我們無法想像,謝燁是如何懷著痛苦的心情,把剛出生不久的骨肉送給了別人,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謝燁尊重和深愛著顧城。

她愛著這個才華橫溢的男人,但是她並不知道,寫出美麗詩篇的丈夫,有一天也會變成手拿屠刀的惡魔。

李英的到來,顧城非常開心。一個是深愛他的賢妻,一個是打開了自己靈魂之門的情人,顧城覺得這三個人的世界,就是他童話裡的王國,而他就是這個王國裡的唯一男人。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

李英漸漸地發現,她心目中的「詩歌王子」,其實是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巨嬰。

艱苦的環境,靠著救濟金生活,已經讓她漸漸對這種三人模式感到厭倦排斥。但最可怕的,還要面對陰晴不定、脾氣暴躁的顧城。

終於,在顧城和謝燁不在家的日子裡,李英和島內一個教英語的老頭私奔了。

顧城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非常地傷心。

謝燁此時,鼓勵顧城把李英相關的一切寫下來。就這樣,顧城和謝燁兩人合作創作了《英兒》一書。據說,書裡面有大量描寫顧城和英兒的私密生活。

寫完這本書,顧城後知後覺地發現,謝燁才是一直守候在自己身邊的人。他說,要和謝燁重新開始。

但謝燁說:「一切都太晚了。」

謝燁把自己能夠給的,都給了顧城。她愛得疲憊,愛得沒有了自己,她說到底也是一個女人啊。

在顧城視李英為知己,兩人卿卿我我的時候,謝燁也愛上了一個德國的留學生。

比起顧城的「巨嬰」、自私和任性,留學生更顯得體貼溫柔。謝燁在留學生的身上,感受到了被愛和被呵護的感覺。

她不願意,再和顧城這個孩子氣的男人在一起了。她愛不起了,她的身心已經被掏空。

顧城從小到大,都是非常自我而驕傲的。他出身詩書世家,他年少成名,他身邊總有許多愛慕她的女孩。

李英的背叛,謝燁的離開,使顧城感到了震驚、絕望、震怒。

他曾經說過:「他的理想是建立一個人間天堂、人間的女兒國,而他就是這王國中唯一的男人。」

顧城自以為是地認為,紅玫瑰和白玫瑰都愛他,她們相處得真跟姐妹一樣,彼此關照,互諒互讓。

但是,他不知道表面的和諧,其實暗流湧動。終於,爆發的那一天到來了。

04 從詩人到惡魔

顧城看到了謝燁眼中的冷漠和絕情,他難以置信,曾經這個女人什麼都願意為他做的呀!

英兒為了名利,背叛了自己,如今,謝燁也拋棄了他。

他的全身都在顫抖。

「你真的要離開我嗎?」顧城幾乎用哀求的語氣詢問道。

「我們回不去了。」

顧城的腦門兒「嗡嗡」地響,他抬起眼皮,看到了屋子裡有寒光閃爍。他衝了過去,拿起了閃著寒光的斧頭,瘋子一樣地又衝到謝燁面前。

「你不可以離開我!」

謝燁眼神冰冷又恐懼,但是顧城瘋狂的舉動,更加堅定了她離開的決心。顧城大喊一聲,揮起了手中的斧頭。

時間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

等顧城冷靜下來,他看見了倒在血泊中的謝燁。他哭了,恍恍惚惚地走到書桌面前寫下了遺囑。

「媽媽:今天我過不得了,燁要跟別人走,木耳我也得不到。媽媽,我沒法忍了,對不起。我想過回北京,但那都沒法過。我死後,會有一些錢寄家裡,好好過,顧鄉會回去,別省錢。

媽,我沒辦法,燁騙了我,她們都騙了我,還說是我不好。媽,好好的,你要能過去,我就高興了。爹要邦(幫)老媽媽,全當我還在遠方。媽,好好的,為了我最後的想念。」

寫完這封遺書後,他最後給自己的姐姐,打了一個訣別電話。

「姐,我把謝燁給打了,你過來救救她吧。」

說完,顧城掛了電話,轉身拿起一根粗繩,走向那顆結束自己生命的大樹。

在詩歌裡,顧城作為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

其中,《一代人》中的那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但是這樣的人,卻又是可悲可恨的。

可悲的是,他至始至終都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裡;他不接地氣,他自私、自以為是又極其自負。他更是可恨的,向陪伴自己深愛自己的妻子,揮起了屠刀。

最終,承受不了愛人的背叛和離去,選擇毀滅對方,毀滅自己。

那麼,到底是誰殺死了顧城?歸根到底,是他自己。

他從頭到尾,只想單純地做一個詩人,卻忽略了自己除了詩人的身份,還有愛人,丈夫,兒子、父親等等這個角色。

在這個角度上來說,顧城的人格是不健全的,這也是他後來悲劇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說,才華的確是耀眼的光環,但是健全的人品、人格才能夠使一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甚至在困境當中,做出合適的、理智的選擇。

顧城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顧城輸了人生,謝燁輸了性命,李英輸了人格,一切都歸於平靜……

作者:墨墨

編輯:小麥

相關焦點

  • 顧城:明明是我的風箏,卻嫁給了藍天
    但這樣的生活,被一個叫李英的人打破了,英兒是一個勇敢主動的女子相比於謝燁來講更能闖進顧城的心中。顧城的名氣、才華和詩人氣質無不吸引著這個女孩,於是她常常與好友一起去拜訪顧城夫婦,她也向好友表示:我覺得我比謝燁更適合顧城。
  • 詩人顧城和英兒:誰也不知中止玫瑰。顧城的詩歌《一人》賞析
    ——賞詩品文論世集顧城的詩歌《一人》,是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情感糾葛,這種情感糾葛在詩人看來是「不能避免」的,是「他的命運」;顧城的詩歌《一人》,寫詩人和英兒之間的「危險安心」的愛戀,「危險」是為顧城置妻子謝燁不顧而與情人英兒的畸形之戀,「安心」是為顧城確實在與英兒的愛戀中找到了靈肉相合的感覺,顧城曾說:「英兒是我的靈魂」。
  • 顧城、謝燁、英兒「三角戀」 :英兒她欠的 用命還了
    至此,盤桓糾纏了20餘年的曠世悲劇的三位主人公均已離世,有關顧城、謝燁、英兒三人之間愛恨情仇的猜測毀譽,似乎戛然而止。英兒病逝的消息半年後傳回國內,鳳凰網文化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顧城、謝燁、李英三人曾經共同的好友、也是顧城事件見證人文昕女士。文昕表示自己也是剛得知英兒去世,驚愕、複雜的心情很難說清,「我們當時的四個好朋友,如今只剩下了我自己。」
  • 【閱獨】顧城《門前》
    【編者按】顧城是從文革中泅遊過來的詩人,如同從沼澤歸來的麋鹿一般,他不會再為遍地鮮花的大地所迷醉。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尋找幸福的青鳥,殊不知幸福得來從不費功夫。文化君今日推薦顧城的一首童話詩《門前》,它輕輕地抹去了遙遠未來的光環,只在心和景交接的一剎那,便把世間的美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願您與我一同品鑑。
  • 顧城:不瘋魔不成活
    木耳不是謝燁懷的第一個孩子,在北京時,謝燁就曾懷孕,但因顧城明確說過不要孩子,故而沒有生下來。木耳則是謝燁一直拖著不肯去醫院才得以留下。後人說顧城最初不喜歡木耳,是由於木耳奪走了謝燁的愛,我覺得是不恰當的。他本心應是不喜歡孩子,也並未打算成為誰的父親。
  • 顧城筆下的「英兒」去了(圖)
    英兒是誰:「著名詩人顧城魂斷激流島的女主角、詩人英兒,1月8日去世了,享年50歲!」最近,這一消息在旅居澳大利亞的詩人圈中傳開。說起英兒,人們並不陌生。  顧城與英兒:顧城遺作《英兒》所寫的英兒,本名李英,後來自稱筆名「麥琪」,隨著顧城自殺,一夜之間變成新聞人物。顧城自殺後,英兒去了哪裡生活?英兒到底是不是引發顧城為情自殺的女主角?成為了大眾猜疑的焦點。
  • 死於1993:顧城和謝燁最後的日子
    謝文娥尤其覺得顧城古怪,他的自理能力極為差勁,二十多歲的人,衣扣居然常常扣不齊。而且他喜怒無常,有一次僅僅因為打不到計程車,他就將手上的20元人民幣直接撕爛。謝文娥不同意女兒嫁給顧城,顧城就做了個木箱子,放在謝家門口,自己往裡面一躺,謝燁不出來他就不走。雖然母親極力反對,但謝燁那時已經深愛上顧城。1983年,兩人準備結婚。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和其他孩童一樣,顧城從小就對一切大自然的動植物特別的喜愛,用一顆熱忱、憐憫之心對待一切。在顧城8歲的時候,曾經因為擔心被秋風吹入水中的蜉蝣,專門寫了一首詩。但是顧城的性格從小就是與眾不同的,從上幼兒園開始,顧城就不願意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在其他孩子一起做遊戲的時候,顧城只會蹲在樹下看螞蟻。對於顧城來說,更喜歡自己獨來獨往,他有著屬於自己的理想王國。
  • 徐敬亞:顧城——命中注定的詩人
    煌煌兩卷本,收錄顧城自6歲到37歲31年間創作的兩千餘首詩。1800頁——在我的閱讀範圍,凡古往今來,還沒哪位中國詩人出版過如此巨量的詩全集——每一頁裡,顧城都活著,永遠。詩人一去,已整整17年。1993年10月8日,在情感衝撞的激流島,悽美的黃昏中,顧城親手定格了自己的生命。對於詩人來說——他將永遠年輕,因他用死固定了年齡。
  • 讀《顧城的詩》
    最後一句「但如果有船隊駛過/也會夢見鳥群」,這一下又還給了低等動物以靈魂,人的慣常思維遭到否定,誰又真能確定動物們沒有記憶或思想?這只是人的揣測吧,詩歌就這樣把每一個生物的性靈還給它們,讓人們重新思考自己的思考。另外最後這句詩也影射了某些記憶永不磨滅的信念,包括詩人這次觀海寫生的難忘經歷,以及人們所經歷的對個人或集體而言的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大事件。
  • 他本是浪漫詩人,但是卻極度討厭孩子,殺死妻子以後自殺身亡
    他本是浪漫詩人,但是卻極度討厭孩子,殺死妻子以後自殺身亡顧城是有名的詩人,也是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同時他有一句最流行的詩,即使是現在人們依然是在傳送,雖然他的文章很出名,但是他的一生卻不怎麼好,最後的時候他選擇殺死自己的親人,並且自己也選擇死亡
  • 顧城殺妻13年後,兒子木耳未讀過父母詩句,不知他們死亡真相
    一:顧城婚姻悲劇一九五六年九月份顧城出生在一個北京的工人家庭裡,雖然顧城的父親只是一個工人,卻一直給顧城很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為他成為詩人奠定了文化基礎。一九七七年開始成為朦朧派主要代表的詩人,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他。
  • 顧城完整版《英兒》將面世 曾因殺妻自殺引爭議
    記者昨日從金城出版社了解到,經近十年整理,《顧城海外遺集》將陸續出版。該文集匯集顧城眾多繪畫作品並完整呈現其唯一長篇《英兒》。2015年3月,小說卷《英兒及其他》已經在各大書城及網店開售。顧城,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一個被謎包裹著的人物。1987年5月29日,顧城開始海外生活,1993年去世。
  • 從大詩人到殺人犯,顧城為何向妻子舉起屠刀?這場悲劇誰來負責?
    誰能想到,如此童話般的詩句卻是出自他那雙沾滿妻子鮮血的雙手。童話的開端當代年輕人,很痴迷於那些歌唱偶像明星,但是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內地的知識分子中卻是痴迷於如今偶像熱般的詩歌熱中。當時的詩壇大家雲集,顧城就是這樣一位閃耀的星星。不同於北島冷峻激昂的風格,顧城的詩中有如孩提般的稚嫩柔美。
  • 揭秘顧城 謝燁與英兒的激流島恩怨
    原標題:【回顧】「顧城事件」羅生門20年導讀:1993年10月8日,紐西蘭奧克蘭市的激流島,顧城在自家的木屋外草地上致妻子重傷,他回屋對姐姐顧鄉說,「我把謝燁打了」,顧鄉慌張地跑出去,發現躺在草地上的弟媳婦正大口喘息。此時詩人顧城已在屋子上吊自盡。奧克蘭警方派出直升機,但兩人仍搶救無效離世。
  • 論顧城的詩歌
    或許已有很多讀者也發現了這個變化和顧城的詩歌論,尤其是他的「自我」論有密切的關係。本論文根據顧城的詩歌論來整理顧城的詩歌,尤其針對它語言和形式的變遷,來考察顧城終生探求的詩歌理想和他的創作留給現在和未來的讀者的課題。
  • 顧城的這些詩,哪句最美?
    看來這個時代的詩意遠遠沒有死去,今天小編再和大家分享一些顧城的詩句,希望詩歌的狂與美都長存於我們每個人心中。顧城相比較海子多了一絲溫暖與哲思,他的詩很多都給人以啟迪與希望。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些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 為啥顧城總戴那頂奇怪的帽子?
    關於這頂帽子,有各樣猜想和推測,如果在網上搜「顧城帽子」,會發現不少人在關心這個問題,比如:顧城為什麼總戴帽子?為什麼顧城總要戴一頂奇怪的帽子?顧城為什麼要戴白帽子,有什麼意義麼?顧城總是戴著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為什麼是褲腿做的?顧城帽子很特別啊!有什麼含義嗎?在《顧城海外遺集》經近十年整理終於要陸續面世之際,聊一聊顧城的帽子,和帽子下那個不一樣的顧城,想來還是蠻有趣的一件事。
  • 重溫經典詩歌丨顧城:來臨
    顧城對生命的追求和渴望幾近瘋狂,在他締造的「理想之國」裡,死亡也能美得像秋風那般溫婉寂靜,像陽光一樣神聖而躍動不已。今天推薦顧城的這首《來臨》,在他的筆下似乎每個物體和意識形態都能擁有生命且美麗神秘,初讀這首詩時會感覺到一種欣喜和迫切的節奏感,宛若精靈般生機勃勃,最後又如驟雨初歇,一切回歸寧靜。
  • 顧城最美的幾句詩,你讀了嗎?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現代詩人顧城的幾句詩句,這幾句詩句我個人覺得是非常美的。詩人顧城生命中的最後一段時間,是隱居在南半球的一個小島上,過著隱居毫無拘束的生活。對詩人的生平在這裡不做概述,重要的是欣賞他那美妙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