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完整版《英兒》將面世 曾因殺妻自殺引爭議

2020-12-17 環球網

記者昨日從金城出版社了解到,經近十年整理,《顧城海外遺集》將陸續出版。該文集匯集顧城眾多繪畫作品並完整呈現其唯一長篇《英兒》。2015年3月,小說卷《英兒及其他》已經在各大書城及網店開售。

顧城,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一個被謎包裹著的人物。1987年5月29日,顧城開始海外生活,1993年去世。

還原顧城6年孤島處境

《顧城海外遺集》是海內外收集作品最齊備、最完整的顧城作品集,充分還原了顧城海外6年的生活面貌、寫作處境、思想狀態和藝術風貌,第一次全面呈現了顧城對東方哲學、藝術,對生命、人生的深透體悟。

1987年5月29日,顧城夫婦自北京飛往德國明斯特,開始了他們的海外生活。1988年,他們以工作移民方式,定居紐西蘭,生養兒子,在激流島上買房、養雞、畫畫,用顧城的話講,經過了從「採擷業」、「農業」、「畜牧業」、「商業」,又回歸「文藝事業」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一門心思要「靠自己雙手勞動養活自己」。

顧城這段海外生活,國內讀者了解極少。即便他們的朋友,對其紐西蘭的生活也很隔膜,意外發生之後,朋友們關於顧城夫婦的許多講述,也基於他們奔波歐美、偶或交集的見聞,或種種道聽途說而生的猜度,其實相當局限。

完整版《英兒》出版

1993年11月,顧城殺死妻子並自殺的方式猝然離世,媒體渲染得沸沸揚揚,《英兒》一面世就是三個版本。這些版本內容不盡相同,卻都有一個相同的內容簡介——都把《英兒》定位在情愛懺悔錄的層面。這些作品的傳播給顧城夫婦的死亡帶來了巨大的非議和猜測,人們寧願相信《英兒》的故事及描寫,就是顧城和謝燁、李英的「真實事跡」,但是,人們恰恰忽視了《英兒》作為小說的虛擬存在。

出版方接受採訪表示,「我們希望這部完整版的《英兒》可以冰釋這些猜測,還原小說本身。它是目前最大限度的《英兒》完整版。我們採用的是顧城帶回紐西蘭島上的一份列印件,上面有作者百餘處修改記錄。它是一部加插圖和校注的版本。插畫是顧城生前的畫作,校注由顧城的姐姐顧鄉親自撰寫、核定,嚴謹、審慎。」

2014年8月,網上流傳一則消息:李英女士去世了。李英早就看過了小說《英兒》,只可惜,這部完整版的《英兒》她再不能讀到了。

他們眼中的顧城

顧城、謝燁、英兒都是我的年輕朋友,英兒更是我的學生,我對他們了解甚多。我失語,是因為我痛苦至深。對顧、謝以這樣的方式告別人世,我極為遺憾。謝燁是從外表和內心都非常美好的女性,我對她充滿懷念。不論有多少原因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生,我無法掩飾對顧城這一行為的厭惡,我當然譴責他瘋狂式的殘忍。

——北大教授謝冕

顧城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愛情,他近乎宗教一樣無所不在。——李瑛

解讀顧城的海外生活

顧城海外生活的許多細節,可以從他的海外作品裡看見。以詩歌為例,關於他的兒子,1987年10月他和謝燁在倫敦一家醫院檢查,第一次聽見胎兒的心跳,便寫下「孩子在母體上微微凸起/這是內在的光明/是滋養本身」(《卑微》)的詩句,第二年3月孩子降生在奧克蘭,他寫道:「現在你可以說/你有兒子」(《此刻》),「你忽然醒著/ 像一朵花/ 變紅/ 像一件衣服// 溼頭髮黑頭髮頭髮頭髮活了」(《桌子》)。當然,他的詩裡更多的是他們島居的勞作和生活,種菜,鋸木頭,打石頭,釘房子,養雞,賣雞蛋,賣春卷,給島民畫像,制陶,還有激流島陽光明媚、綠樹蔥蘢的那些美好的時刻,以及每每泛起的思鄉之情,對北京城、對過去生活、對夢境的追憶,對當時國內發生事件的關注,等等,讀者在詩歌卷《因為思念的緣故》裡隨處可翻閱。

出版方介紹,「《顧城海外遺集》的輯錄費力頗多,其間艱辛、曲折一言難盡,值得欣慰的是,2015年3月,小說卷《英兒及其他》終於面世了,後續各卷會陸續出版。」

作品集將所能找到的顧城的海外作品儘可能地收進來,精心挑選、分類,再經顧城姐姐顧鄉做詳細、嚴謹的註解,我們將會看到一個真實、全面、立體的顧城。

相關焦點

  • 顧城筆下的「英兒」去了(圖)
    英兒是誰:「著名詩人顧城魂斷激流島的女主角、詩人英兒,1月8日去世了,享年50歲!」最近,這一消息在旅居澳大利亞的詩人圈中傳開。說起英兒,人們並不陌生。  顧城與英兒:顧城遺作《英兒》所寫的英兒,本名李英,後來自稱筆名「麥琪」,隨著顧城自殺,一夜之間變成新聞人物。顧城自殺後,英兒去了哪裡生活?英兒到底是不是引發顧城為情自殺的女主角?成為了大眾猜疑的焦點。
  • 顧城小說卷《英兒及其他》開售 收錄全部創作小說
    (出版社供圖)  深圳商報記者 謝晨星  作為一個被謎包裹著的朦朧詩人,顧城自1987年移居海外直到1993年去世,此間大量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均不為國內讀者熟知。記者近日從金城出版社了解到,經過近十年整理,《顧城海外遺集》將陸續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目前,小說卷《英兒及其他》已經在各大書城及電商網店開售。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怎麼樣了?
    ▲ 顧城、謝燁、李英(右)事件發生時,她已於幾個月前和一個英國人離開了激流島。李英後來稱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上殺妻時,如果她在場,也會命喪斧下。在李英後來的《魂斷激流島》中,她描述過顧城的種種行為:他會因為英兒和別的男子一起在沙灘上玩耍而發狂,他一發狂便拿著斧子到山上砍樹;他因為兔子吃得過多而將兔子活活打死,命令妻子做成兔肉春卷賣掉;他因為大黃狗叼走了自己的雞,將最後兩隻受傷的雞用釘子釘死再將它們的肉抹上毒藥,企圖毒死大黃狗......
  • 顧城:妻子與情人共處,殺妻後自殺,千萬遠離愛情中的「巨嬰」們
    ,一位享譽盛名的詩人,卻用斧頭親手砍死自己的妻子,隨後自殺身亡。他甚至將自己的兒子送給別人撫養,因為兒子會"汙染"自己創造的女兒國,會分散妻子給予他的愛。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畸形的三角戀顧城與妻子謝燁非常相愛,可是後來的發生的事告訴我們,他更愛他自己,他的愛是一種依賴。
  • 顧城生前情人"英兒"被曝病逝 生前飽受非議(圖)
    作為英兒昔日的好姐妹,文昕曾親歷過顧城、謝燁、英兒三人的情感糾葛與命運交錯,如今三人都已撒手人寰,甚囂塵上20載的情愛故事是否也能隨之消散,文昕表示,「一切都結束了,就讓一切也都安靜下來吧,世間恩怨到此為止。」
  • 顧城殺妻自縊後:其父依舊在寫詩,嶽母至今未走出失去女兒的痛苦
    這是顧城的短詩,此兩句便是全詩。至今為止,這首《一代人》依舊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短詩絕唱。顧城生於1956年,是朦朧派代表詩人,但在世俗眼裡,他還擁有一個和詩人浪漫身份極不相襯的身份:劊子手。這是因為,他在自殺前曾親手殺死了陪伴自己十多年的妻子謝燁。
  • 顧城寫給英兒的情詩《麥田》賞析
    因此,顧城的《麥田》是屬於顧城和英兒的,「花全開了/開得到處都是」,那是只屬於顧城和英兒的密語,一段泛濫的情感生活。顧城的詩歌是其「精神自傳」,《麥田》中的「我」應該是顧城自己,而「你」應該是「英兒」。有人認為「你」指麥子,所以說「你很小」。這是誤讀。
  • 中國文人群裡最錯綜複雜的情感關係:顧城、謝燁、英兒、文昕、劉湛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顧城17歲開始寫作生涯,給各個報社雜誌投稿。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便隱居紐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致死,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
  • 顧城:斧頭殺妻,三人同居,童話詩人的殘暴與荒誕
    顧城的詩像浮亂世界裡最純淨空靈的花園,給人以洗禮和慰藉,但文字的美好背後藏著的卻是暴虐血腥的現實——想活成童話的顧城最終活成了個瘋子,三人同居,斧頭殺妻,自縊而死。但由於性格非常封閉,顧城很難將自己的思緒傳達給外人,除了偶爾讓姐姐做他的聽眾,大部分時間都在房間裡自說自話。在內外因作用下,顧城的性格存在著巨大的缺陷,這種缺陷被文革再次放大。1968年學校停課,12歲的顧城輟學,開始了一年養豬生活。13歲時,他與父親一起被送到農場,勞改了5年。
  • 顧城的詩歌《小旗》詩名中的「小旗」是英兒的代稱嗎?
    顧城的詩歌《小旗》,一種隱蔽的情感悄悄生長,在無人注視下,「麥子熟了」,起伏的「麥浪」,讓顧城徹底蕩進那隱蔽的情感裡,從此再也沒泅渡出來。如果我猜的沒錯,「小旗」當指英兒。用「小旗」稱呼英兒,在於英兒的旗人身份。
  • 大詩人顧城,為何殘忍殺妻?21年後,情人臨終留下一句奇怪遺言
    這個女子便是英兒,與顧城謝燁結識於一次詩會。那時的英兒還是一個北大中文系的學生,一篇北島詩歌的論文被導師賞識後,才帶她參加了詩會。勇於挺身而出說「不」的女性總是可以讓人另眼相看,英兒在朦朧詩被惡意抨擊後的挺身而出,吸引了顧城的目光,同時也引起了日後與其長相廝守的劉湛秋的注意。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中「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
  • 揭秘顧城 謝燁與英兒的激流島恩怨
    此時詩人顧城已在屋子上吊自盡。奧克蘭警方派出直升機,但兩人仍搶救無效離世。外界至今仍以「殺妻後自殺」來簡單概括當年的事件,甚至並無太多人知道顧城先於謝燁數小時去世。如今,可能已經沒人能真的走進真相了。顧城、謝燁、李英的戀情撲朔迷離,在詩人去世的當月,顧謝合作的自傳體小說《英兒》出版,曾引起國內外巨大的爭議與討論。而李英後來出書,說辭卻與《英兒》大相逕庭。這更給外界營造了更大的謎團。
  • 顧城:不瘋魔不成活
    而謝燁恰恰是一個極為惜才的女子,她本身也受到過良好的文藝教養,愛寫詩,寫散文,曾在《朦朧詩選》發表過詩作。他們在一列火車上相遇並一見鍾情,目光炯炯的顧城在下車之前,快速將寫有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了謝燁。雖然心有疑慮,且父親說顧城很有可能是個騙子,謝燁還是循著紙條上的地址去找顧城,那時的她不知道,這是一趟早已命中注定的旅程。
  • 詩人顧城情人「英兒」雪梨病逝 終年50歲
    [摘要]顧城遺作《英兒》所寫的英兒,本名李英,後來自稱筆名「麥琪」,隨著顧城自殺,一夜之間變成新聞人物。顧城與英兒顧城遺作《英兒》所寫的英兒,本名李英,後來自稱筆名「麥琪」,隨著顧城自殺,一夜之間變成新聞人物。顧城自殺後,英兒去了哪裡生活?英兒到底是不是引發顧城為情自殺的女主角?成為了大眾猜疑的焦點。
  • 顧城、謝燁、英兒「三角戀」 :英兒她欠的 用命還了
    1987年5月,從左往右依次為:顧城,謝燁,李英與文昕。(文昕提供)詩人顧城與謝燁、英兒的「三角戀」主角之一麥琪(原名李英),已於2014年1月8日因鼻咽癌病逝於雪梨,終年50歲。至此,盤桓糾纏了20餘年的曠世悲劇的三位主人公均已離世,有關顧城、謝燁、英兒三人之間愛恨情仇的猜測毀譽,似乎戛然而止。英兒病逝的消息半年後傳回國內,鳳凰網文化第一時間聯繫到了顧城、謝燁、李英三人曾經共同的好友、也是顧城事件見證人文昕女士。文昕表示自己也是剛得知英兒去世,驚愕、複雜的心情很難說清,「我們當時的四個好朋友,如今只剩下了我自己。」
  • 情人英兒:詩人顧城自殺背後的北大才女,後來去哪裡了?
    那時顧城三十歲,正是男人最好的年紀,他在臺上朗讀自己的詩歌,像是一個編夢者,將他的世界講給臺下的人,他清新脫俗的詩句打動了臺下李英的心。也許就是命中注定的緣分,李英在這裡的住宿正好分到了和顧城的妻子謝燁及另一位文學工作者文昕三個人住在一起。
  • 顧城獨子:10歲曾回國,19歲入紐西蘭最好大學,似不知其身世
    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激流島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身亡。事發後,警方在現場撿到了顧城事先寫好的四封遺書。這四封遺書分別為顧城寫給爸媽姐、姐姐顧鄉、媽媽和兒子小木耳,而當時,第四封遺書的收信人、顧城之子桑木耳年僅5歲。
  • 顧城:明明是我的風箏,卻嫁給了藍天
    來到紐西蘭,顧城強烈要求將年僅2歲的兒子小木耳寄養在一位毛利老太太家中,每當謝燁去看望兒子的時候老太太就會批評謝燁說她沒盡到為人母的責任,這讓謝燁心如刀割可又無可奈何。英兒為了拿到綠卡要嫁給島上一個50多歲的外國人,跑到大島上去了,顧城就很幻滅,這對顧城來說打擊非常大,他的情人竟然只是一個對於物質追求頗深的女子,他開始對人生失去了希望。於是他決定把他們故事寫成一本書,然後殺掉英兒再自殺,他將把這本書的稿費留給謝燁作為補償。
  • 想到顧城,除了萬分遺憾,還有那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看,眼眸黑而且亮,深邃而飽含純真,這就是顧城的眼睛。可是最讓人遺憾的,是他最終舉起了殺妻的斧頭,妻亡後他隨後自盡,留給世人無限憾意與唏噓。精神世界豐富的顧城,在生活上卻是個需要保護和照顧的孩子,他對謝燁的依賴達到不可想像的地步。曾有朋友回憶說,謝燁需要買衣服,顧城又一步離不開妻子,只好由他陪著去市區一家時裝店,她買衣服,他就一聲不吭地坐在地上。在西新蘭生活時,顧城不會英語,也不願意學,他的作品多是謝燁幫他電腦上編譯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