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暨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暨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舉行 本網記者 明海英/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明海英 通訊員吳江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與旅遊廳、武漢大學、在鄂相關高校及湖北省考古文博單位統籌力量共同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12月29日,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暨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成立大會在武漢大學校史館舉行。

  湖北省副省長肖菊華,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陶宏,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湖北大學校長劉建平,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徐豔國,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段天玲,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任友洲,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校長竇賢康、副校長吳平、黨委副書記沈壯海,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馮天瑜、胡德坤出席成立大會。會議由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主持。

  來自湖北省政府辦公廳、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高校、文博單位和襄陽市相關代表,武漢大學有關單位負責人、師生代表等與會。  

  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

  竇賢康在致辭中指出,成立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和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學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指導下的探索實踐,也是響應新時代全面推進「新文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主動作為。為建好、建強共同體和研究院,武漢大學將重點打造「四個一流」:打造一流的考古文博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一流的考古文博學科群落、推進一流的考古文博科學研究、實現一流的考古文化遺產展示與利用。

  段天玲宣讀了國家文物局賀信。賀信指出,「新的徵程,任重道遠。祝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行穩致遠,在文物考古專業人才培養、文博專家智庫建設、學術科研及文物考古成果傳播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充分發揮研究院的輻射作用和示範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力量!」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發來賀信,由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安志代為宣讀。樊錦詩在信中表示,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的成立,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講話精神的最好回應,是華中地區考古學科的大事,也是中國考古文博學界的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她祝願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暨長江文明考古協同創新中心蓬勃發展、再創輝煌。

  會上,陶宏宣讀了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理事會名單。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理事會由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任理事長,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凌雲、中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邊境、湖北大學黨委書記謝紅星、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任副理事長,武漢大學歷史學院黨委書記劉禮堂任秘書長。

  段天玲、吳平分別代表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與武漢大學,籤訂《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共建協議書》。沈壯海宣讀了《關於成立武漢大學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的通知》。

相關領導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揭牌 本網記者 明海英/攝

相關領導為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揭牌 本網記者 明海英/攝

  竇賢康、陶宏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揭牌,竇賢康、陶宏、邊境、劉建平、徐豔國、段天玲、任友洲等正式啟動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竇賢康、段天玲共同為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揭牌。

  肖菊華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整合資源、強強聯合,組建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是深化考古專業學科建設的重要舉措,對考古事業發展和考古學科建設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考古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辦好共同體和研究院,努力打造「中國特色、荊楚風格、長江氣派」的考古學學科體系。肖菊華強調,希望武漢大學發揮牽頭作用,各參與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單位集中優勢力量、整合各方資源,加強和深化校內協作、校際合作,共同推進考古專業學科拓展和建設,力爭更多高校躋身國內考古學第一梯隊;希望共同體發揮好共享平臺、聯合辦學、體系構建功能,在打造一流文博人才培養體系上探索湖北模式;希望共同體和研究院紮根荊楚大地,努力產出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考古研究成果,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貢獻更多湖北智慧。

  運用系統思維推進新時代高校考古專業建設

  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建設共同體將運用系統思維推進新時代高校考古專業建設,努力建設成為政府、高校、地方、企業之間,圍繞高質量考古學專業建設的資源匯聚平臺、聯動發展平臺、質量提昇平臺和立德樹人平臺。

  同時,由武漢大學與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共建長江文明考古研究院,在雙方組成的理事會指導下具體開展建設工作。樊錦詩任名譽院長、馮天瑜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劉禮堂任院長,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餘西雲任常務副院長。研究院設立七個研究中心(所),包括:武漢大學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武漢大學青銅文明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一帶一路」考古研究中心、武漢大學茶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文化遺產與數位化保護研究中心。

  成立大會後,舉行了湖北省新時代考古學專業建設高峰論壇,馮天瑜教授、方勤研究員、孟華平教授、餘西雲教授分別以《自然人文雙優的長江文明》《長江中遊文明進程研究進展》《夯實基礎,迎接中國考古新時代》《守正創新,推進武漢大學考古學科建設》為題,展開學術交流。論壇由劉安志主持。

  馮天瑜表示,最新的考古成果證明,長江流域的文明生發絕不晚於黃河流域,她滋養並回護著中華文明,逐漸成為中國經濟文化的重心。如今,長江經濟帶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其生態狀況切關大局,「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成為長江文明建設的新共識。

  據介紹,湖北是文物資源大省,也是考古重地。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6473處,居全國第七,在文物資源的發掘研究、活化利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明顯的湖北優勢,荊楚特色。武漢大學考古學科成立於1976年,是中國較早成立的考古學科之一,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區唯一的考古學科,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完整的學科體系、較高水平的人才隊伍和若干優勢特色研究領域。   

相關焦點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60周年大會舉行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創建60周年大會舉行 2020-11-04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舉行 頒發多項考古大獎
    中新社成都10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嶽依桐)以「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22日在成都開幕,中外近400位考古專家學者共襄盛會,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和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終身成就獎、研究成果獎「金鼎獎」、青年學者獎「金爵獎」也一一揭曉並頒獎。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閉幕 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專場成果豐富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閉幕 古蜀文明及四川考古專場成果豐富       本報訊(記者 吳夢琳)10月23日下午,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閉幕。
  • 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舉辦
    22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揭幕,來自13個國家的數百位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學研究」,探討人類起源、農業起源和文明起源三大考古學領域的最新課題。
  • 古蜀文明再吐芳華——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綜述
    10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成功舉行,一場看似「高冷」的專業會議演繹成考古嘉年華:專業會場火熱,公共講座爆棚,考古成果展因觀眾過多不得不「限流」……  一個中國考古學界的重大共識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古蜀文明是中華文明的寶庫,世界青銅文明的明珠!」  近20年前,中國考古學會第十次年會在成都召開,由此推動了四川考古事業大踏步前進。
  • 這場考古國際學術峰會 助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成都舉行,現場川大考古文博學院揭牌。此次大會是考古學界的高端學術峰會,現場除了祝賀與期望,專家們認為,在古蜀文明的保護和傳承、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以及學科建設等諸多方面,本次大會均具有「積極意義」。
  •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座談會暨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座談會暨國家文物局-北京大學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朱巖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員,相關省市自治區文物部門、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和博物館負責同志,北京大學相關院系師生代表等出席。座談會暨籤約儀式由郝平主持。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將...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將於10月31日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舉行。本次活動由四川大學主辦。 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西北大學等機構,匯集考古學、文物與博物館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將會聚四川大學,共同參與學術討論,為中國考古學的前沿發展提供智慧。 據悉,在本次活動上還將舉行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儀式,川大考古必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取得更大的發展,發揮更大力量。
  • 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考古和歷史研究工作提出的4點要求為考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賦予新時代考古學的新使命,考古工作者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必達。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 全國高校考古教師暢談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賦予新時代考古學的新使命,考古工作者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必達。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運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志峰,山西省文物局局長劉潤民參加座談會,座談會由國家文物局考古與文物保護司司長閆亞林主持。
  • 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
    10月31日,中國考古學前沿論壇暨四川大學考古學專業創建60周年紀念大會在四川大學舉辦,旨在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王建國共同為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揭牌。
  • 中國宗教考古專業委員會成立
    本報訊 中國石窟寺考古處於什麼階段?它的過去是怎樣的?未來應該如何發展?日前,「中國石窟寺考古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考古學會宗教考古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重慶市大足區舉行。
  • 中國考古學新發現與研究——第四屆世界考古論壇專題紀實
    2019年12月15日下午,會議進入中國考古學新發現與研究專場,與會學者從史前人類文化、大遺址研究、都城考古新發現等方面出發,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遼河流域早期文明的發現與研究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郭明
  • 國內規模最大、層級最高 中國考古學大會10月在蓉揭幕
    &nbsp&nbsp&nbsp&nbsp昨日,成都晚報記者了解到,國內規模最大、層級最高的國際性考古學術會議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10月22日-24日在成都舉行,屆時將向世界各地的考古學者全方位展示四川尤其是成都的考古成果。
  • 預告丨五千年中華文明何處尋?考古給你答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誌發表的《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一文中指出:「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鬥,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 世界考古論壇揭曉十大田野考古,主題聚焦「水與古代文明」
    此外,「婆羅洲島尼亞洞穴五萬年的歷史」「長江中遊地區史前文明的中心-石家河聚落考古新發現」等10項考古新發現獲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中國考古學:從第一個村落到第一個國家」「陶寺遺址:『中國』與『中原』的肇端」等9項獲「重要考古研究獎」。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開幕發言中表示:「對於過去的考古探討,有助於我們更真切的把握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更加從容地應對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 孟華平:長江中遊地區史前考古學研究任重道遠
    孟華平:長江中遊地區史前考古學研究任重道遠 ——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孟華平 2019年09月17日 11:2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明海英 字號
  •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舉行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舉行  清華新聞網11月26日電(記者 趙姝婧)11月25日上午,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清華兩岸論壇在主樓舉行。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志軍,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臺灣原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政務委員、臺灣中華大學和交通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臺灣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清華大學公管學院院長薛瀾出席成立大會。
  • 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 探索智能時代教育生態
    原標題: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 探索智能時代教育生態   未來學校研究共同體成立大會暨第四次教育革命與未來學校研討會20日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舉行。   當天的成立大會上,來自教育部、中國教科院、山東省教科院、廣東省教科院、四川省教科院、甘肅省教科院、吉林省教科院、遼寧省電化教育館、東莞市教育局、長沙市教育局、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北京海澱區教科院、深圳福田區教科院、成都市金牛區教科院、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國際交流協會青少年文化交流專業委員會等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以及聯想(北京)有限公司、好未來教育集團、亞洲教育創新研究院等共建企業的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