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生存之惑:英國階級論-中新網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海外生存之惑:英國階級論

  侄子考上了重點高中。我電話和他閒聊,順便問問他有沒有多打電話給他外地的爸爸。他的回答把我嗆住了:「和他有什麼好聊的。你我都是讀書人才有話聊,階級不一樣。」

  我又好笑又擔憂。這小小年紀就開始分級別了,而且還是唯讀書論。當然,我是少不了「教育」他一番。至於他是否真的明白不能拿表面的憑據去劃分階級,是以後要討論的了。

  細問一下我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明白階級之分呢?小時候爸爸告訴我,爺爺是富農,成分不太好。

  等我長大了,知道了城裡和鄉裡的區別;鄉裡人不努力讀書跳出農門,就得一輩子辛苦種田。家境好的同學可以穿新衣服,有很多課外書看。家境不好的卻要為辛苦交學費而努力籌錢。

  工作了,知道老闆、上司是另一階層。惹不得,只有尊敬、陪笑,並且看著他身邊一眾人等一起陪笑,漸漸懂得眾生百態。

  進電視臺了,知道實習生和正式員工是不同階層;臨時工、合同工和企聘、臺聘是不同階層,雖然是同樣的工作崗位,但是後者就是底氣足三分,暗地裡掙得多。

  出國上學了,英語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級別不一樣。我等羞答答的不敢開口,只有看他們口若懸河發表意見,然後乾瞪眼,並努力在想剛才他嘴裡冒出的那個單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出國工作了,有身份(即英國永久居住證或護照)和沒身份的人是不一樣的;沒有身份,你工作基本是泡影,你娶妻嫁人也會有障礙。

  更有極端例子:一位從英國移居加拿大的華人朋友跟我說,同樣是華人,帶英式口音英語的人比大陸英語口音的人獲取工作的機會就是高許多。所以,階級,你讓我怎麼說?

  英國階級論

  今年上半年,BBC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曼大聯合做了一項調查,把過去傳統的三個階層包括上層階級(Upper Class)、中產階級(Middle Class)以及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再次細分出了七個階層,即精英階級(elite)、穩定中產階級(established middle class)、技術中產階級(technical middle class)、富有工薪階級(new affluent workers)、新興服務型工薪階級(emergent service workers)、傳統工薪階級(traditional working class),以及無保障無產階級(Precariat)。請君對號入座,網上有完整的自我測試,會算出你的階層級別。

  我特意在BBC網上測算了一下,不得不說,題目設置簡單到粗暴無理,僅僅有三個問題:你的收入;你的朋友都是哪些人;你的業餘生活,如此而已。

  結果我被無情的劃分到了無保障無產階級(Precariat)。請看結語:They tend not to have a broad range of cultural interests。但我明明在業餘生活一欄勾選了差不多10項豐富的文藝活動,包括劇院、博物館、健身、聽古典樂等,夠附庸風雅吧,但是不夠;據說這類人稅後每年僅有8000英鎊的收入,平均存款僅為800英鎊,不能自食其力,但我老老實實的填上了稅後年收入10-25k,存款10k以下,而且我很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完全沒問題啊;據說,在這個階層裡「只有不足3.4%的人受過高等教育」,拿碩士學歷的我好歹應該算這3.4%裡面吧。

  我又修改了下回答,把稅後年收入填到了25-50k,其他全部維持不變,於是,我就立刻升級,變成了新興服務型工薪階級(emergent service workers)。

  看看,經濟才是硬指標。

  當然我是不會去理會的,管它三六九等,普通人就過普通人的自在日子。不拿福利,不失業,靠自己自給自足,挺好。這或許也是貓在海外的一點小自在。

  (摘自BBC英倫網;作者/許意)

相關焦點

  • 名詞解釋 地理環境決定論、社會達爾文主義、社會契約論、階級論、人性論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名詞解釋歷史唯物主義篇(三)一、地理環境決定論二、人口決定論三、馬爾薩斯人口論四、社會達爾文主義五、社會有機論六、社會契約論七、庸俗社會理論 八、形上學社會理論地理環境決定論的錯誤在於,把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作用,主觀地誇大為決定作用,從而否定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對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最終的決定作用。        主張人口是決定社會狀況和社會變更的根本因素的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集中反映在《人口原理》(1798)一書中。
  • 朱富強│消費的奠基之作:凡勃倫的《有閒階級論》
    凡勃倫知識淵博、研究廣泛,在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科學都取得了較深的造詣,一生中出版了《有閒階級論》《企業論》《現代文明中科學的地位》《工程師與價格制度》《不在所得者和現代商業企業》等 11本具有長遠影響並獲得世界性聲譽的著作,成為那個時期最顯眼和受到高度重視的社會和經濟批判家,成為 20世紀美國最富洞見的經濟學家。普雷斯曼認為,「凡勃倫是美國世紀初期最著名的兩三個經濟學家之一。
  • 《有閒階級論》
    如果某一未開化社會並不怎樣特殊地好戰,那麼在光榮程度上教士職務也許會躍居首位,而軍人次之。但不管是軍人也好,教士也好,上層階級對生產工作總是置身事外的,這是他們的優勢地位的經濟表現——這個原則總是不變的,是很少例外的。關於這兩個階級的脫離生產工作,印度的婆羅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英國社會學教授邁克·薩維奇:21世紀需要新的社會階級分類
    精英和無產者之間差距增大 2011年,英國BBC啟動「英國階級大調查」(The Great British Class Survey),先後調訪超過16萬人,並於2013年公布調查結果。據中新網2013年報導,這項大規模調研項目顯示英國社會依據人們的財富、文化、興趣愛好等元素,實際可以分為精英階級、世家中產階級、技術型中產階級、新型富有工作者、傳統型勞動階級、新興服務業工作者、不穩定型無產者這七大階級。
  • 深度揭露韓國階層的分化丨湯匙階級論
    靠著幫披薩店摺紙盒勉強度日,電影裡完全看不到他們懶惰懈怠的樣子,相反只要有一絲機會就會拼命地把握住《寄生蟲》有許多充滿黑色幽默的惡趣味,這貧窮的一家四口如蟑螂般頑強討生存,善於計劃與操弄,電影有一大部分由於金家人的計謀,搞得像《瞞天過海》系列那種劫盜片一樣,非常有趣。但後面的發展,實在是每一步都出乎意料之外,劇情越來越瘋狂也越來越緊張。
  • 高二歷史總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相關問題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背景?   答:1、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原因:1、地理位置:新航路開闢後,英國處於大西洋航運的中心線上,積極開拓海外活動,推動了手工工場的發展。   2、"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村出現了資本主義的牧場和農場。   3、16世紀英國通過海外貿易和掠奪及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資本。   4、16世紀統治英國的都鐸王朝加強專制統治,鼓勵工商業和海外掠奪等,客觀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 全局觀點之戰爭系列——資產階級革命(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7世紀,英國議會戰勝了國王,結束了建立在君權神授基礎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憲法原則上、受到議會制約的新型君主制—君主立憲制。正如馬克思後來指出的:這是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僅反應了它們發生地區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世界的要求。在此之後,凡是資本主義發展起來的地方,君主制只有向君主立憲制轉變,才能延續下來。
  • 批判意識與通識經典——評凡勃倫《有閒階級論》
    發現並重視貫穿《有閒階級論》的階級分析方法和階級批判立場,挖掘其學術研究價值。對於這一點,李風華教授在其2017年新譯本譯者序中作了富有啟示的解讀和不厭其煩的強調,認為相比於制度分析,「其實凡勃倫更在意的是階級分析和批判」。
  • 英國的階級固化也很嚴重,自古沒變過!
    很多人都聽說過英國階級固化很嚴重,可這是真的!英國人認為,階級,甚至是階級固化、階級壁壘,向來是英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人會很在意你的家庭出自什麼階級、你的收入是多少,而這套階級制度在英國的社會中已經變得根深蒂固。
  • 社會階級在當今英國有多重要?
    愛也好,恨也罷,很多人都把社會等級制度與喝下午茶、聊天氣一併視為英國生活的典型特色。「階級差異不會消失,只不過是改頭換面罷了。」 英國社會學家理察·霍加特(Richard Hoggart)寫道。「每個年代裡,我們都謊稱已經埋葬了社會階級,然而棺材卻一直是空的。」
  • 英國高校的階級密碼
    Image Courtesy: Winchester College英國人在教育上的傲慢與偏見,基於其根深蒂固的階級觀念和停滯不前的社會流動性在金錢也難助階級攀升的英國社會,「讀對學校」是塑造個人品牌和自我進階的必要條件。不過從大學擇校到學科選擇,典型的英國貴族和中上產的標準與中國人很不一樣。許多關於國內盲目追捧的英國中學「貴族教育」,背後的許多「秘密」可能連國內的「專業」留學中介都不知道。
  • 信託影響著英國階級固化?階級固化嚴重嗎?
    最近看了一部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該紀錄片歷時56年,記錄著來自社會各個階級的14名兒童在這56年裡的變化。他們中有上流社會精英,有普通中產家庭,有來自社會底層的家庭,甚至是孤兒院。整部影片試圖圍繞一個明確的假設,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
  • 英孚教育海外遊學留學海外留學預科項目經理 張媛
    英孚教育海外遊學留學海外留學預科項目經理 張媛 中國網10月23日訊(記者 段留芳)10月23日下午14:30,中國網2012年度「大話中國新留學生與此同時,和最早的中國留學生選擇留美不同,新一代中國學生在來美之初就打算回中國發展,這形成了巨大反差。雖然中國學生的強項還在工程和自然科學專業,但是新一代留學生已經逐步轉向商業、教育和影視專業,學科選擇較以往有較大轉變。中國學生正擴展他們的所學方向,以期用在將來回中國後的發展中。中國網教育頻道以此為契機舉辦了此次論壇,希望能為當下新留學生解疑答惑,為留學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
  • 從認識論到生存論——走進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
    而懷疑論存在的事實本身及其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卻昭示著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這就迫使我們為懷疑論存在的合理性的辯護必須超越認識論的視野,以人之存在及古代希臘懷疑論的生存論本質為基礎,實現向懷疑論研究的生存論視野轉換。
  • 拼爹時代:韓「湯匙階級論」凸顯年輕人挫折感
    中新網11月19日電據外媒19日報導,最近,韓國社會流行按照父母財力決定子女地位的所謂「湯匙階級論」。韓國學者表示,受到經濟低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等影響,韓國人整體資產中繼承資產所佔比重有增長趨勢,而且這種現象今後將會越來越嚴重。
  • 論荷蘭全盛時期時商人階級和中產階級人士對海外貿易文學的興趣
    荷蘭全盛時期的商人階級和其他中產階級人士不僅直接或者間接地對於與海外貿易有 關的學問和出版物有興趣,而且對於藝術特別是繪畫多有提倡。他們首先帶動了購買藝術品的風氣,所以那些價格適中並適合懸掛於屋居的小型的畫作,成為藝術品市場上被人購買的大宗。同時,不僅富裕的荷蘭人想用繪畫來裝飾自己的房間,即便是一般普通人民也想收藏繪畫,以繪畫作為家居的裝飾。
  • 聽力口語之海外生存系列:甜點Dessert(視頻)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聽力口語之海外生存系列:甜點Dessert(視頻) 2012-11-22 17:59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論蔡英文的階級屬性
    面對2012年的臺灣政權爭奪戰,民進黨的選舉論述推陳出新,在省籍族群對立之上再加一層階級對立的論述,通過渲染臺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把自己打扮成中下階層、南部農漁民、弱勢階級的代表,把國民黨貼上大財團的標籤。比如,蔡英文就宣稱馬英九身邊站的都是大財團,而她身邊站的都是臺灣民眾。
  • 純粹法學的「純粹」之惑
    純粹法學的「純粹」之惑 2018年07月10日 07: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豔風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罪惡之家》:刻畫、諷刺階級制度,扭曲靈魂下資本家的醜惡嘴臉
    今日看點:《罪惡之家》:刻畫、諷刺階級制度,扭曲靈魂下資本家的醜惡嘴臉這一期小編將要進一步帶領大家叩開電影如何表達內涵的大門,這次評測的是《罪惡之家》,小編帶大家看一看,電影如何通過刻畫人物間接諷刺英國階級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