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小男孩和我哭訴說:自己在相親市場上很不受歡迎,而原因,僅僅是因為自己的父母離異了。
他很委屈地表示:父母離異,子女就一定變態麼?
我不覺得這是真理。
但我不否認現在買豬看圈是主流。
原生家庭不夠好的孩子,在婚戀上,就是吃虧。
有一期非誠勿擾,來了個小夥子,也挺帥的,工作也好。
留到了最後一輪,就快能反選時,他說他媽不容易,希望自己工作忙的時候,媳婦陪陪他媽,以後肯定得住一起。找老婆就是希望給他媽找個能說話、能逛街、能一起做飯的伴兒。
燈全滅了。
還有一期,一個小夥子說自己沒房是因為親爹離異後不分財產給他。他命苦,從小就註定沒有父愛,他爹是個王八蛋,他恨死他爹了。希望能找個人和他一起努力買房。
大家滅燈的同時,還要落井下石一下,說給你是人情不給是本分,別逼逼。
只有一期我印象特別深刻。
男嘉賓說他風流的爹不要他媽了,但是男人的責任心,他有,因為不可能重複他媽媽的悲劇,不會這樣辜負一個女人。耳濡目染感同身受,知道這是多麼混蛋的行為,會給女人和孩子多大的虧欠。他的責任心隨他媽,感謝他媽養大了他,讓他可以獨當一面。
幾乎沒有滅燈的。
大家在鼓掌。
你們說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影響沒?父母離異對孩子影響大不大?
從這幾個男嘉賓看來,有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對人格發展和做人格局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對表達方式也有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
確實,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也可能養出很不錯的男孩。但是在有得選的範疇內,大家不會特地把它當個優點來選是現實。
能不扣分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命運的確不公平,人生是接力賽。離異家庭也好,家裡窮也好,父母關係不好也好,大部分屬於上一棒沒接好。
我相親過一個非常優秀的男孩子,顏值學歷工作無懈可擊的那種青年才俊。他剛需是必須溫柔脾氣好懂事識大體,對學歷收入事業幾乎沒有要求。
後來我才知道:他媽可能是不溫柔、脾氣不好、不懂事不識大體的類型。
遂撤了。
他和我們公司前臺好上了,很快結婚也很快離婚,他繼續找了下一個溫柔脾氣好懂事識大體的姑娘去忍耐他媽。
前臺姑娘後來說:原來孤兒寡母是最爛的組合,這不是說著玩的,名聲差是有道理的。
可能這句話背後,有無數個掉過坑的姑娘,這是她們的血淚經驗。
所以,我覺得原生家庭不好,對普通家庭的孩子影響也蠻大的,他們聽了這個高壓線,很可能第一印象就不好了。
有其他條件一致的小夥子可選的話,會不那麼首選這類的孩子。
其實女孩也一樣。
同樣可能也會被婆家挑剔她是不是性格有缺陷、會不會有不安全感、能不能學會怎麼愛一個人、有沒有好好過日子的信念。
女孩單親家庭名聲沒有那麼差,是因為我國社會默認姑娘嫁人了和娘家關係不太大。至少不會和上面說的幾個小夥子一樣要求男方必須和她家長一起住。
所以矛盾會少很多,名聲也好很多。
現實裡,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好的朋友,無一例外,都是向外界展示出自己完整健全的人格的人。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有錢,姑娘看在錢的份上,陪老太太慢慢耍,非常做小伏低不頂嘴,看起來孝順到極點,也挺和諧的。
說白了,大家組隊過日子,都是在看可否共贏。好的合作姿態是我有什麼可以提供給你讓你舒坦,而不是我需要你忍耐我啥啥啥。
男女都一樣的。
大部分人都是心裡默默在打分,算總分,算自己虧沒虧。
說到這個,我覺得那種和平分手、夫妻各自有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仍然給孩子很多愛和妥善的教育的家庭就很虧。
他們會被那種離異的扭曲家長給潑上一樣的髒水。
如果孩子沒有第一時間展示出樂觀積極的心態,在陌生人的相親場子,可能會被用有色眼鏡看。
如果孩子剛好是內向型,即使人格沒問題都可能會貼標籤,被用放大鏡去觀察——你看,沉默寡言,一定是離異家庭造成的。
真的冤枉死了。
明明是所有人都要做的事,可原生家庭不好的,尤其是離異家庭子女,尤其需要抓好這一塊。
非常辛苦。
但是也有一種家庭過得特別好。
我見過一個和爸爸長大的兒子,很愛一個和媽媽長大的女兒。
他倆的婚禮是和帶著他倆長大的父母的婚禮一起辦的,特別有意思。住樓上樓下,一家子熱熱鬧鬧的,真兩家人變一家人了。
也許那些抹不平的心理創傷,有同樣成長軌跡的人最能感同身受。
是包容和理解,互相取暖,而不是挑剔和嫌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