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寶馬車?」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0-10-14 啟達小學小芒果

前幾天,看見一位位爸爸分享了自己扎心育兒經歷。

他說,自己去接兒子上下學,卻被兒子「暗暗嫌棄」



其實,兒子也沒明說,但只要一到靠近學校的拐彎處,就會要求爸爸:「能不能就在欄杆處停下來?

然後一個人偷偷溜進學校。

一開始,博主也不覺異樣,後來這樣的次數越來越多,才發現其中有「貓膩」。

一問,才知道,原來兒子覺得爸爸騎的「小電驢」太丟人了


換做一般父母,知道孩子這點小心思,要麼沉默,要麼愧疚,要麼責怪……

而這位博主接下來的做法簡直「暖」化了人。

他一點也不生氣,反倒主動和孩子玩起了「找車位」的遊戲,問孩子:

「我們以後就停麵包車後邊,誰也看不到它(小電驢)」。

後來,父子倆養成了一個小默契。每天一到路口,就去看一看麵包車旁邊有沒有空位,在那裡「神不知鬼不覺」下車。

為什麼這麼做呢?

爸爸一番話告破:

「我的孩子雖然六歲就已有敏感,但他沒把這種刺激像沙粒一樣一層層包裹起來,而是能說出來,相信我。」

深以為然。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孩子也不例外。


當孩子願意把這份敏感的「虛榮心」,出於對父母的信任,說出來,我想為人父母都應當好好珍惜,認真對待!

與其逼著孩子小心翼翼的「自卑」,不如允許孩子大大方方地「愛面子」。

1

「愛面子」的孩子,心理更成熟

「媽媽,別人家的車50萬,我們家多少萬?」

「媽媽,別人家有4套房,我們家有幾套?」

「媽媽,我同學的衣服五千塊,我的這件多少錢?」

……

作為媽媽,想必這些話聽得不少。

隨著孩子年紀越來越大,不知不覺之中,很多孩子開始比房子、車子、票子。

曾在寶媽群看到媽媽們吐槽。


不止一位媽媽擔心自己孩子。

不少媽媽甚至開始自我質疑:「你說,這是不是一種教育失敗?」

是啊,自己怎麼養出了一個「嫌貧愛富」的「富二代」呢?

北大心理督導師武自存認為,當孩子看到自己與周圍同學的差異時,自然會形成好奇心,詢問家人、試圖解決是他們能想到的最快捷的方式

心理學上,從孩子5歲開始,就開始在意外界的看法,特別在乎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並且能夠察覺到社會地位的重要性

孩子開始一點點知道,怎樣的人更受歡迎,更受尊重,自己怎樣才能得到來自他人更多的認同。

然而,他們又沒有成年人複雜的表達行為和思維能力。

所以只會淺層地理解為:「有錢任性」「和同學比比比」……這樣野蠻的方式。

有這種「階級敏感」的孩子,說明孩子正慢慢理解「社會」。

重要的是,面對孩子的好奇、敏感和質疑,我們的回答才是最重要的!


2

真正傷害他的不是車與房

而是你的態度

《圓桌派》有一期話題,曾談到「孩子攀比車房怎麼辦?」。


李玫瑾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都是父母的折射,父母越愛什麼,孩子的眼光就在集中在那裡。

孩子越自卑的,往往也是父母最在意的。

當孩子開始「社會化」,出現小小「虛榮心」,最糟糕的,不是孩子比比比,而是父母的態度。

《現代教育報》曾就這類情況做過一個調查,發現父母通常會有以下這幾種表現。

第一:內心愧疚派

「哎呀,我的車太便宜了,對不起女兒!」

這是一位王媽媽在被女兒「嫌棄」的第一想法。

女兒才5歲,卻覺得媽媽的車太破舊了,經常會問她:「媽媽,為什麼不開一輛奧迪」。

王媽媽心裡不好意思,所以每次去學校接孩子,都會默默地把車停在老遠。

如果連父母都無法正視自己的「物質條件」,又怎樣讓孩子甩掉那些敏感的「自卑」與「面子」呢?

第二,刻意迴避派

只要孩子拋出疑惑,父母就開始刻意迴避,顧左右而言他,轉移話題。

「比什麼比,小孩子就該多多關注自己的學習成績!」

「想這些幹什麼?你的作業寫好沒?」

……

但實際上,父母內心卻在暗暗焦慮。

而孩子感受到的是,這話題以後不能聊,即使疑惑有困惑,也再也不會來找你了。

那些被迴避掉的問題,還是會像一根刺,扎在孩子的心裡,成為一個「禁忌」。



第三,稜模兩可派

調查中指出,有些父母怕孩子持續性提問,會把事情解釋得模糊不清:

「沒關係,你以後也會有的。」

「我們也有一套房子呀。」

……

看似耐心,但是卻沒有一個真正解答孩子內心的疑惑。

專家指出,這會讓孩子體驗到父母內在的羞恥感,從而產生自卑。

孩子的「虛榮心」是他懵懂認識世界的合理存在。


不合理的是,父母作為一個成年人,表面遮遮掩掩,內心比孩子還焦灼還在乎。

到最後,只會加劇孩子的攀比心。



3

三個方法

輕鬆解決孩子的「階級敏感」

生活在今天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有比較在所難免。

孩子愛比較不可怕,最重要的是,父母如何看待差異。

不妨試試下面這3中方法。

1、正視孩子的「疑惑」,明確自己的底線

教育專家單春蘭校長也曾有這樣的經歷。

家住北京三環,兒子不止一次抱怨:「媽媽,我們去住大房子把,家裡房子太小了!」

單校長的回答堪稱「中國虎媽」的經典:

我能給你什麼條件,你就只能去適應什麼條件,爸爸媽媽不會為了你的這種攀比心理,去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外的事兒。」

不迴避,不遮掩,直入中心,明確了自己的「談判底線」。

只有和孩子知道了這一點,才不會生出「我要父母為我做什麼」的胡攪蠻纏之心。


2、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把「自卑心」轉化成「上進心」

在一次問卷調查中,劉女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心得。

她是一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

兒子經常問她:「媽媽,為什麼我們家沒有大房子呢?」

劉女士的回答非常坦然:

「爸爸媽媽上完研究生,靠自己的努力獲得這一切,已經盡力了。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條件,你可以靠自己去爭取。

打那以後,孩子再沒了類似的困擾。

其實有時候,告訴孩子「爸媽盡力了」「爸媽沒辦法給你更好的」沒什麼丟臉的

比起履行不了的空頭支票,告訴孩子生活的真相,更能讓孩子「冷靜」下來。

3、教會孩子正確「比較」,多維度看問題

抖音上,看到一位日本媽媽的日常生活。

一次,她意外發現兒子平時去學校穿的鞋子破破爛爛的,鞋帶子都開口了。

媽媽有一點擔心:「你穿這雙鞋子,會不會被笑話?」

兒子卻一點都不在意:「如果有人笑我,我就問他『你用父母辛苦賺的錢在炫耀什麼』?」


這番回答,令人心頭一暖。

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媽媽自己。

這位媽媽,從不在物質上給孩子多大的遷就,該節省節省。

也從不教孩子去比物質,而是教他比勤奮,比孝順……



教育專家付小平說,孩子從3歲就開始和別人的小朋友,比高低,比好壞了。

與其去指責孩子的「虛榮心」,不如教會孩子如何比較。


親愛的父母們,如果你的身邊也有一個懷著小小的「虛榮心」、困惑不解的孩子,請你坐下來,坦誠地和她聊聊「面子」這件小事兒。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


只要父母能和孩子站在一條戰線上,去看待那些「高低榮辱」,那便一切安好。

相關焦點

  •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為什麼明知大人工作辛苦,還要花掉那麼多錢呢?,我們家有錢嗎?」這樣說才是正確答案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如果孩子問這個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所以,當孩子問你時,請這樣回答:「我們有錢,你沒有,但我們一定會保證你上學、生活的費用。
  • 「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一生
    ,我們家很窮嗎?你家同學的爸爸媽媽呢?」兒子想了想回答:「媽媽在身邊,他爸爸常年在外做生意賺錢呢。」「別人家有五套房,我們有幾套?」「別人家去旅遊都去國外,我們為什麼只能去花幾百塊去郊外?」「媽媽,我們啥時候能買新車?」
  • 「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你的回答將影響孩子一生
    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呢?」九歲兒子撲閃著大眼睛一臉的困惑。我愣住了,這個問題還是頭一次聽到。只見兒子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把手機往我眼前一推,沮喪地對我說:「你看,我同桌他們就是坐的頭等艙,好大呀!」原來,就在今天,兒子同學在微信班級群傳了幾張「飛機頭等艙」的旅遊照。兒子瞬間就心理失衡了。
  •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們家有錢嗎?」「媽媽,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呀?」你家的孩子會問你這些問題嗎?前幾天,我就措不及防地遭遇了這個問題,作為一個並不富裕的媽媽,我有點尷尬,於是給孩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我們家有錢嗎?」他的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勞動獲得金錢。」另一個小孩問他的爸爸:「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好?」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該怎麼回答?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啊?」媽媽回答:「媽媽要賺錢才能給你買吃的買玩的供你讀書啊。」
  • 「媽媽,你為什麼忙得沒時間陪我?」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她說,小時候很喜歡這個玩具,但無論怎麼苦苦央求,父母都沒有買給她,甚是還斥責她。所以,當她真正獨立後,哪怕不再需要這個簡陋的玩具,也一定要買下來慰藉當年的自己。她的父母可能永遠也會不知道,這件貌似平常的小事,讓孩子默默記了二十年。其實,她在意的,早已不是玩具,而是童年時代那種「得不到」的焦慮感和無力感。這種感覺,有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第二層回答:「媽媽從小一個夢想是當設計師,媽媽上班就是為了實現夢想啊。」聰明的媽媽不會讓金錢束縛孩子的想像,反而會用夢想為孩子插上一對翅膀。小於的兒子就問過她:「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啊?」當我們一臉無奈地離開家門的時候,孩子也一定在疑惑:媽媽你那麼不開心,為什麼不在家裡陪我呢?的比我們清楚。有時,我們回答孩子的除了語言,還有情緒。王潮歌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被業界稱為「鐵娘子」。
  • 當孩子問:「我們家是不是很窮?」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我想買這個玩具。寶貝,我知道你喜歡,可是媽媽沒有那麼多錢。媽媽,我們家很窮嗎?為什麼連個玩具都買不起?這時,你該怎麼回答?01 孩子問:我們家是不是很窮?孩子參加完同學生日會,一回來就說:「爸爸,同學家的電視機比我們家的大,房子也比我們家的漂亮,今天他生日,他爸爸送了一雙特別酷的運動鞋,要3000多塊錢,可是我生日的時候都沒有這樣的鞋
  • 「媽媽,你為什麼蹲著上廁所?」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沒有那些特別尷尬的時候呢?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後,孩子就像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天天問你這是什麼,那是什麼?有些時候問出來的話,只能讓人尷尬的無地自容。閨蜜有一次說到,自家寶寶說:「媽媽,我看到爸爸親你了,我也要親親」。這話讓她尷尬了好久,還埋冤老公做事不注意。而這兩天,她又抱怨自己小祖宗那天問她:「媽媽,你怎麼不站著上廁所?」這著實讓她無法回答,也開始意識到寶寶有變化了。事實上,孩子開始詢問性別差異的時候,寶媽千萬不要逃避。面對這些問題,寶媽可以這樣做,對孩子影響一生。
  • 「媽媽,她為什麼能插隊?」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為什麼?」,爸爸就回家陪你玩遊戲,媽媽就給你買新衣服。孩子,我們的日子,還長著呢!」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家有男孩,關注洞見旗下,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 【育兒學堂】「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地鐵上,聽到有個女孩問媽媽:「隔壁媽媽不上班,每天都在家裡陪寶寶,你為什麼不能陪我?」她媽媽說:「人家有錢啊,你爸媽哪有能力不上班!」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
  • 「爸爸媽媽為什麼要上班?」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一生【愛樂•育兒】
    :「隔壁媽媽不上班,每天都在家裡陪寶寶,你為什麼不能陪我?」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產生只有無能的人才去工作的想法,也讓父母充滿無力感。父母的這種無力感,也會讓孩子變得自卑。如果我們必須上班,那就先給孩子好好解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上班」吧。
  • 「媽媽,她為什麼不排隊?」你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她為什麼不排隊?「媽媽,你總是讓我謙讓,為什麼她要搶我的位置?」「媽媽,他為什麼可以那麼沒有禮貌?」別人點了你們家房子,你去點別人家房子?因為慎獨是最高級的自律,而真正的自律,是孩子一生的財富。所以,當孩子問我們「媽媽,為什麼他們沒有說謝謝」、「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做」、「我為什麼還要懂禮貌」的時候,我想告訴孩子:
  • 「別人為什麼都不和我玩?」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的回答,將會影響孩子一生小李馬上就要三十歲了,今年她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正是活潑好動,貪玩的年紀。他每天晚上放學回家完成家庭作業後,都會走出家門和自己的小夥伴們玩耍一會兒。,小李才給出了一個「高情商媽媽」的回答:「別的孩子不和你一起玩,並不是你有什麼問題,而是有可能你們的興趣愛好不同,所以大家才不和你一起玩耍。
  • 「媽媽,我們家為什麼沒大房子?」:你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為什麼同學家開的是寶馬,我們家卻不開呢? 這個媽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怕引導不好,孩子心理會慢慢失衡,或滋生攀比心理,或變得自卑。&39;,我們沒有別人好,其實是一種貧窮感的灌輸,它會讓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匱乏感。
  • "媽媽,她為什麼能插隊?"你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並非天生的規則破壞者,父母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的格局。"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孩子也能經常遇到這樣的"鱸魚"誘惑。在不同的家長身上,我看到了不同的做法。2018年,上海迪士尼樂園曾被曝出一起插隊事件。在某熱門項目的排隊處,一個小男孩中途去上廁所。他的媽媽沒有跟隨而去,而是選擇繼續排隊。男孩歸來後,直接翻越欄杆回到媽媽身邊。
  • 當孩子問道:為什么爸爸不做家務?聰明媽媽的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摸下女兒的頭,笑著說:"因為爸爸、媽媽的分工不同呀!媽媽主要負責做家務和照顧你,而爸爸呢,主要負責賺錢養家。這樣我們家才幸福美滿對吧?"媽媽邊幹活邊說道:"對,因為媽媽的工作沒有爸爸那麼辛苦,寶貝知道疼媽媽了,真乖!"小敏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以稚嫩又認真的聲音說道:"那我以後多幫幫你吧!
  • 「媽媽,同學家有大房子,為什麼我們沒有」你的回答決定孩子一生
    看著班裡的孩子有漂亮的玩具,她會羨慕,開口問媽媽要,看著別人漂亮的文具,也會要同款。再回到自己的小家,她便對媽媽說:「我們可以搬進這樣的大房子嗎?」面對孩子的提問,妹妹無言以對,無奈地對我說:「這麼小的孩子,跟她說多了,多半她也不懂大人的艱難啊?」
  • 「媽媽,有人摸了我一下」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導讀:「媽媽,有人摸了我一下」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有人摸了我一下」兩位媽媽不同的回答,影響了孩子的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你為什麼上班?」聰明媽媽的回答,會讓娃受益一生
    這一幕相信很多職場媽媽都經歷過,甚至有媽媽表示,最害怕每天清早出門,看到孩子幽怨的眼光。如果這個時候再遭受到孩子扎心一問: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只會讓自己更揪心。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當孩子問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們就要知道逃避孩子的回答,或者敷衍孩子都不會讓孩子善罷甘休,所以不如正面回答孩子的問題。媽媽在回答孩子的這個問題時,給出的答案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格局。接下來就看看下面三位寶媽的回答,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