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全固態電池、鋰硫電池、電解液、電極界面頂刊文獻

2020-12-13 電化學能源

1.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界面】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原位Li3P層助力聚合物電解質/金屬鋰界面快離子傳輸

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柔性和電極接觸性,是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具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但是,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與鋰負極間大的界面阻抗、較小的臨界電流密度以及電池循環過程中鋰枝晶的生長等問題依然阻礙著聚合物固態電池的發展,目前全固態聚合物電池只能在高溫、小電流密度條件下工作。SEI對電池的穩定循環有著重大影響,上述問題可以通過在聚合物固態電解質與鋰金屬界面處原位生成快速導鋰的人工SEI界面層來緩解。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Yutao Li北京理工大學金海波等人將黑磷引入到交聯聚合物電解質中製備了複合固態聚合物電解質。該電解質可以在鋰金屬/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界面處原位形成Li3P層,顯著降低電極/電解質的界面電阻。此外,原位生成的Li3P層增加了金屬鋰負極對固體聚合物的潤溼性,界面處的電流密度得以均勻化,鋰對稱電池的臨界電流密度也因此增加了一倍。具有Li3P層的全固態Li/Li對稱電池和Li/LiFePO4電池在高電流密度下表現出更好的循環性能。

文章要點:

1)將黑磷引入到交聯的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複合電解質中,Li負極與黑磷在界面處原位生成可以傳導Li+的Li3P層。

2)原位生成的Li3P層的增強了金屬鋰負極對固體聚合物的潤溼性,減小了界面電阻,並且可以調節固態聚合物電解質與Li負極界面處的電勢分布,使界面處的電流密度均勻化。

文章信息:

In Situ Formation of Li3P Layer Enables Fast Li+ Conduction Across Li/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Interface."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20).

DOI: 10.1002/adfm.202000831

相關焦點

  • 全固態鋰金屬電池近期研究成果及國內電池供應商布局
    鋰金屬電池是下一代最具前景的高能量密度存儲設備之一。然而,鋰金屬在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枝晶可刺破隔膜,引起電池短路甚至爆炸。採用固態電解質代替易燃的液態電解質可從根本上解除鋰金屬電池的安全隱患。固態鋰電池是一類使用固體電極材料和固體電解質材料的鋰電池。與液態鋰電池,混合固液鋰電池不同,固態鋰電池的電池單體中不含有任何液體電解質、液態溶劑及液態添加劑。
  •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全固態鋰離子電池正極界面的研究進展 鋰電聯盟會長 發表於 2021-01-06 14:34:23 第一部分:前言統鋰離子電池的有機液態電解質在高溫下極易起火,造成電池熱失控,具有較大安全隱患;同時,由於金屬鋰負極在電解液中極易產生枝晶
  • 鋰硫電池優缺點_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鋰硫電池優缺點   優點:鋰硫電池除了能量密度非常高外,還具有一些其他的優點,一方面,其生產成本比較低。   鋰硫電池電極材料   造紙工業一種很常見的副產品:木質磺酸鹽,已被壬色列理工學院科學家證明可做為鋰硫電池的低成本電極材料,目前研究小組創建了一款手錶鋰硫電池原型,下一個工作將試著擴大原型。
  • 電解液添加劑對石墨NCA三電極電池低溫充電的析鋰影響
    本工作研究了在富酯低溫電解液混合物中鋰離子電解質添加劑對石墨-NCA三電極電池的析鋰影響,這些添加劑包括VC,LiBOB,LiDFOB,PS和LiFSI。SEI穩定添加劑一般會對低溫充電性能產生負面作用,然而本研究發現0.1M LiFSI有利於低溫充電性能的提升。
  • 上海矽酸鹽所陶瓷基鋰氟轉換固態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鋰金屬負極理論容量高、電極電勢低。與傳統鋰離子電池相比,鋰金屬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正極材料的選擇更廣泛,既可以與傳統的含鋰聚陰離子框架和層狀氧化物材料匹配,也可以與新興的具有更高理論能量密度的無鋰氟化物材料配合。一般的鋰金屬電池以電解液為鋰離子傳輸的介質,主要成分是鋰鹽和有機溶劑,但由於液態介質副反應多和有機物的易燃性,這一類電池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 助力全固態鋰金屬電池
    導讀:全固態電池由於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高倍率性能以及安全等優點而備受關注。作為全固態電池的核心部件,固態電解質一直是制約固態電池發展的瓶頸。本文採用Mg摻雜NASICON型固態電解質LiZr2(PO4)3得到Li1.2Mg0.1Zr1.9(PO4)3,Li+電導率得到巨大提升,同時研究了電池界面特性。發展安全的全固態電池是取代有毒易燃的液態Li+電池的關鍵技術,且固態電解質是Li–S和Li–air電池的核心部件。
  • 王安邦等:鋰硫電池的實用化挑戰
    二、鋰硫電池電解液用量高的問題鋰硫電池中電解液用量大,約佔電池總重的50%左右,是鋰硫電池實現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鋰硫電池電解液用量大的原因如下。①單質硫溶解放電機制所致。硫是電子、離子絕緣的物質,只有邊放電、邊溶解,才能保證電子、離子通道的暢通,進而保證電化學反應的順利進行。
  • 鋰—液態多硫流動電池實現「再生」
    鋰—液態多硫流動電池實現「再生」2017-10-02 06:58 來源: 科技日報 鋰—液態多硫流動電池理論上適合用於電網大規模儲能,然而這種電池在循環過程中容量容易降低,無法真正獲得應用。歷時多年,美國史丹福大學崔屹教授課題組日前找到恢復電容的「再生」之術,有望解決電網大規模儲能難題。
  • 【電解液周報】多氟多國際市場佔有率達25%!電池高鎳化給電解液...
    常見的固態電解質可分為聚合物類電解質和無機物電解質兩大類。在聚合物固態電解質方面,目前成熟度最高的BOLLORE的PEO基電解質固態電池已經商用,於英國少量投放城市租賃車,其工作溫度要求60~80℃,正極採用LFP和LixV2O8,但目前Pack能量密度僅為100Wh/kg。無機固態電解質主要包括氧化物和硫化物。
  • 重磅總結:固態電解質-從材料到電池
    應對界面挑戰的策略SSE和電極之間不良的固-固接觸的高界面電阻是阻礙固態電池發展的主要挑戰,解決固態電池中的界面問題的常用策略是在SSE和電極之間施加人工界面層。此外,低熔點離子傳導性無機物被用作界面和粘合劑,以改善正極和石榴石型SSE之間的接觸,但相關的挑戰是在循環過程中微裂紋或其他缺陷的形成。因此,在固態電池設計中,如何在電極材料和SSE之間形成電子和離子接觸,同時如何節省額外的空間以適應循環過程中電極材料的體積變化仍然是一項挑戰,需要進一步研究。
  • 高比能、長壽命的柔性固態鈉離子電池問世
    相比於鋰元素,鈉元素在地殼中的儲藏量十分豐富,獲得鈉元素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其開採費用僅為鋰的1%;鈉離子電池的充電時間可以縮短到鋰離子電池的1/5;鈉離子電池無過放電特性,允許放電到零伏;由於鈉鹽特性,允許使用低濃度電解液(同樣濃度電解液,鈉鹽電導率高於鋰電解液20%左右)降低成本;鈉離子不與鋁形成合金,負極可採用鋁箔作為集流體,可進一步降低成本
  • 研究人員開發新型電極結構 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如果這項技術得到採用,與現有技術相比,電池的能量密度將顯著提高,極大促進高性能二次電池的發展。
  • 清華化工系張強團隊合作建立保護金屬鋰負極的可移植界面
    以金屬鋰為負極的鋰硫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600 Wh kg-1,有著巨大的產業前景。但負極枝晶生長是限制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鋰金屬固態電池的共性問題。金屬鋰異常活潑,容易與電解液反應,引發鋰離子和電子在界面處的不均勻分布,帶來樹枝狀鋰枝晶的沉積。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眾所周知,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鋰離子電池獲得高電壓、高循環性能等優點的必備條件。鋰離子電池通常採用有機溶劑作為電解液,而這類有機溶劑極易燃燒,電池一旦由於內短路產生高溫或者火花,電解液將在瞬間被點燃並導致整個電池發生爆炸。新的思路是,將易燃的液態電解液,變成固態電解質,降低因為易燃而導致的安全風險,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性能。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
    據外媒報導,韓國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全固態二次電池的新型電極結構。他們發現鋰離子在活性物質之間容易擴散的機理,並針對全固態二次電池設計了一種新型電極結構。   與只能使用一次的原電池不同,二次電池可以充電並重複使用。對於機器人、電動汽車、儲能系統(ESS)和無人機等應用來說,二次電池技術的重要性正在逐漸提升。全固態二次電池通過固體電解質在電池電極內傳輸離子,與液態電解液相比,固體電解質更加安全,不易引發火災。
  • 下一代動力電池是固態電池嗎?還有哪些瓶頸需要解決?請看此文!
    在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裡面有兩個,一個是基礎研究,一個是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比如「1.1-全固態鋰金屬電池」和「1.2-高安全全氣候的動力電池系統技術」。這兩個細分方向都明確提出支持支持全固態電池研發。第三個專項是儲能與智能電網技術重點專項,提出要支持GWh的鋰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和MWh的本質安全的固態鋰離子儲能電池技術,屬於共性關鍵技術。
  • 新能源的「蔚來」疾馳而至 固態電池憑什麼這麼能打?
    固態電池、超高續航……新款電池包結合時下最為前沿、熱門的動力電池關鍵詞,毫無疑問以成為蔚來汽車開年首個「秘密武器」,為其打響新年電動車市場爭奪戰的第一槍。根據發布會介紹,新電池能夠在性能上取得大突破,主要來源於三項工藝:「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無機預鋰化矽碳負極」、「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而其似乎與特斯拉在2020電池日提出的幾大電池技術(乾電極+矽碳負極+超高鎳)異曲同工。「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此固態電池非彼固態電池首先是「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工藝。
  • 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如何,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低溫條件下,鋰離子電池的有效放電容量和有效放電能量都會有明顯的下降,同時其在低於-10℃的環境下幾乎不可充電,這嚴重製約著鋰離子電池的應用。 在所有的環境因素中,溫度對電池的充放電性能影響最大,鋰電池在電極/電解液界面上的電化學反應與環境溫度有關。低溫下電解液的粘度降低、導電性下降,活性物質的活性也會降低、會使電解液的濃度差變大,極化增強,使充電提前終止。
  • 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區別_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兩種形態
    電池電解液和電解質的區別   電解質和電解液不是一樣的,電解液包含電解質,因為電解質是固態,一般是指離子狀態的物質,電解液溶解在液態溶劑中形成了電解液,是指能導電的一種液體,會因為使用環境不同、物質配方會不同,但是功能是一樣的,就是具有導電的功能。
  • 固態電池也產氣?如何抑制?——中科院物理所固態電池最新成果
    在各種極端條件下(碰撞,高溫,過充),電池會出現產氣鼓包甚至是自燃等情況。全固態電池將商業化電池中的液態電解質替換為固體電解質,因而被期望能大幅改進電池的安全性並在近年來逐漸成為電池領域的研究熱點。大量的研究關注固態電池的界面及電化學性能的改善,然而對於固態電池的安全性相關的行為尤其是產氣行為,研究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