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一六〇八期;歡迎關注。
曾經,我們
會認真的去寫一封信,仔細的謄寫
選好一個信封,貼上一枚精緻的郵票
寄給遠方
然後是漫長的等待
等待郵差到來,叮鈴鈴的自行車
一聲「張三,你有信...」
瞬間就溫暖了心田
曾經那麼重要的日常生活
卻漸漸遠去了
毛筆字書寫的信函
也已經成為了古物
遠離了實用功能的日常筆墨書寫
路向何方?
啟功 俞平伯 信札三通
知名藏書家@韋力先生,收藏信函頗豐,研究也頗深。今日我們特遴選他公布的部分信函,以饗書友。
這些信函,不以名家自居,但落筆款款,都是真實的日常事務,筆墨的來往之中,我們可以重溫前人寫信的認真態度,體會文字背後的人間況味。
◆
詩詞往來
徐子為(1906—1958),名炳恆,別號恆廬,少年時受塾師王鶴清啟蒙,又隨名師金松岑、章太炎學習古文,後就讀於上海文學院。由於擅長詩文,投稿而得魯迅先生函約見面。曾加盟南社湖南湘集。徐氏富有藏書,後翻建致德堂第五進堂樓作為藏書之所,並命名「只可樓」。
◆
生病服藥
此為清人趙德瑕致「六兄大人」信札,談及生病服藥之事。
◆
保捐吏目
此為清代官員秦綸致文泉信札,談及為小兒保捐吏目、準備為母親過六旬大壽以及兩個兒子各添一丁之事。
◆
科研發明
此為落款為「辰」者寫與巽青的信札,談及創製足踏磨麵機器之事以及請巽青匯款等。
◆
趕緊還錢
此為清人王洲、王增、錢肇偉三人致少衡、文甫信札,多為寒暄客套之語,信末談到讓他們趕緊還款之事。
◆
常相問候
此為清人戴成元致「文泉六兄大人」信札,多為寒暄客套之語。另有一通致文泉的信札,多談及公事。
◆
日後拜謝
此為清代官員諸承豫致文泉信札,談及自己患病之事,待病癒之後登堂拜謝。
◆
官場瑣事
此為落款為「芳」的清代官員致巽青的書信,多談及公事。
◆
聯名催款
此為清人王洲、王增、錢肇偉三人致少衡、文甫信札,多為寒暄客套之語,信末談到讓他們趕緊還款之事。
◆
詩詞唱合
錢仲聯致楊無恙信札一通,所用箋紙為錢氏夢苕盦用箋。錢仲聯(1908-2003),原名萼孫,號夢苕,浙江湖州人,生於江蘇常熟,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國學大師,蘇州大學終身教授。楊無恙(1894-1952),江蘇常熟人,既工詩文,又擅書畫,在內地和香港先後出版過《常熟楊無恙、武進湯定之、貴陽姚茫父三家書畫集》等。
◆
私家歷史
此件貼裱於番禺人潘仕成集帖《海山仙館藏真》背面,為清同治、光緒間史樸家族友朋往來信札、手札三十餘通,七十餘頁,均墨筆手寫,大多是寫予史樸、史光熊、史恩培的,撰寫信札的人大多是親友、同僚,以及同鄉等。其內容頗為繁雜,從中可了解清朝捐官制度,能窺得其時官商勾結,以及商人資助抵禦天平軍事宜。此外還有舉薦人才、慶賀新禧等內容,從信中,可以了解清末政治、戰爭情況,具有史料價值。另有便籤、手札等數頁。
◆
各位親愛的書友
您還會用毛筆寫信嗎?
或者說,
您希望寫一封信給遠方的朋友嗎?
對於寫信這件事兒
大家都來聊聊
你曾經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