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學生跟古人寫信,求教交友方法,還勸李白少喝酒……

2020-12-22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長江網9月25日訊(記者劉嘉 通訊員宋驥)「李白大詩仙您好,您還記得您《將進酒》嗎?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這學期,武漢關小學的五(1)班教室裡多了一個小郵筒。孩子們在學習文言文、吟誦經典時,把感受、疑問寫成信,投進郵筒,就能「時光穿梭」,與經典篇章裡的主人公或作者「通信」。開學一個月,郵筒傳遞了20餘封信件,好幾位學生還收到了「回信」。

小學生給古人寫的信 記者劉嘉 攝

給古人寫信,是該校語文教師萬琦的主意。萬琦說,學校一直重視培養學生誦讀經典的習慣,她也常常向孩子們推薦一些古詩詞、經典篇章,孩子們對經典誦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在誦讀中產生了自己的感受和疑問。萬琦想,何不提供一個渠道,讓孩子們把自己的見解和疑問寫下來,與古人來個「隔空對話」?於是,這學期,她製作了一個「向古郵箱」,請同學們給古人寫信。不到一個月,李白、杜甫、屈原、陶淵明……這些古代的詩人、大文豪們都「收到」了孩子們的來信。

收到的回信 記者劉嘉 攝

翻看這些信件,記者發現李白的「粉絲」最多。有的學生在信裡認真地跟詩仙討論作品。學生孫熙宸在信中問李白:「您寫的『峨眉山月半輪秋』裡,『半輪秋』是什麼意思呢?」學生許耀陽在信裡向李白提了一個問題:「您是用什麼方法交到這麼多朋友的啊?我們現在的學習壓力大,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我也想像您一樣朋友滿天下。」這封信的最後,他還向李白提了個小小的建議:「聽說你很愛喝酒,你要少喝,喝酒對身體可不好哦!」

小學生給古人寫的信 記者劉嘉 攝

不少小學生在信中與古人們聊起了現代生活。有學生告訴陶淵明:「您嚮往豐衣足食、與世無爭、風景優美的世外桃源生活在21世紀已經實現了,現在的人們不愁吃不愁穿,百姓都很滿足。」劉雅萱寫信告訴李清照,現在很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就和她的詞有關。信的末尾,她問李清照:「您可不可以轉告您的詩人、詞人朋友們,讓他們少寫一點兒?寫得越多,我們背得越多啊。」這樣真情實感的「吐槽」,讀來讓萬琦都忍俊不禁。

小學生給古人寫的信 記者劉嘉 攝

信件寄出後沒幾天,同學們陸續收到了「古人」的來信,都高興壞了。這些回信,其實是萬琦特意挑選了古色古香的信紙、模仿古人的語氣給孩子們寫的。「陶淵明」在回信中告訴小學生,在他所處的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桃花源世界令人神往。「李清照」在給劉雅萱的回信中說:「你如此熱愛詩詞,文筆優美,也是一位優秀的女孩。」想起自己曾在信中拜託李清照的朋友少寫詩詞,劉雅萱有些不好意思了,說:「李清照都在鼓勵我,我以後一定會加倍努力,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和接班人。」

將寫好的信投進郵筒 記者劉嘉 攝

除了讓孩子們給古人寫信,這學期,萬琦還為班裡每位學生都定製了一份個性化誦讀課表。做事磨蹭拖拉的孩子,要誦讀《明日歌》《金縷衣》等勸人珍惜時間的詩歌,不擅長交朋友的學生讀《送友人》《贈汪倫》等描述友情的詩歌,有學生學習勁頭不足,萬琦會在課表上加幾篇《勸學》《觀書有感》。「給古人寫信能讓孩子們對經典誦讀有興趣、有互動感,定製個性化誦讀課表能讓他們在誦讀中真正知行合一」,萬琦說。

【編輯:劉思】

相關焦點

  • 古人喝酒划拳時都愛吆喝,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些到底都啥意思?
    就比如李白,在當時號稱千杯不醉,杜甫用一句「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盡了我們詩仙李白對酒的喜愛,更不用說他自己喝酒所作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可謂流傳千年。可以見得,酒這玩意對古人的吸引到底有多大,無論好事壞事,古人都喜歡喝酒,畢竟「一醉解千愁」嘛。
  • 「主人何故言錢少」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
    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待?將進酒中,主人何故言錢少,呼兒將出換美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第一次讀李白的這首《將進酒》,開始我還以為李白是寫感恩父母的。但當看到,那天是丹丘生請李白喝的酒,才忽然明白。
  • 與古人PK喝酒的境界,你肯定拼不過這幾位
    與古人PK喝酒的境界,你肯定拼不過這幾位飲品即人品,從喝酒這件事兒上很大程度能了解這個人的品格。酒仙、酒痴、酒宗、酒禪.....古時飲酒之趣,盡在其中,快看看你是屬於哪一種?!孔子NO.01【酒宗】一代儒學宗師孔子愛喝酒嗎?
  • 【漲姿勢】李白筆下的汪倫是什麼人
    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一下汪倫還有他和李白不得不說的故事汪倫聽說此事後便寫信邀請李白來家中做客在信上還把李白套路了一番親愛的白:見字如晤。聽說老鐵你愛遊玩,俺們這有十裡桃花;還聽說你愛喝酒,俺們這有酒店萬家。來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時光。
  • 乾杯是現代人的說法,古人喝酒時並不說乾杯,那他們喝酒時說啥?
    交友,談事,談生意,幾乎都是在酒桌上進行的。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而中國的酒文化,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釀酒,飲酒,中國人尤其講究。眾所周知,「乾杯」這一詞,並不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在古代的影視作品中,亦或者是文學作品中,從未有他們在碰杯時使用「乾杯」這一詞彙。「乾杯」這一詞是在18世紀以後才慢慢流行的,最早使用這個詞彙,並且賦予它含義的是愛爾蘭人。
  • 古人喝酒都是在表達些什麼
    酒成為古人表達情感的媒介,詩人借酒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1. 借酒表達對現實的不滿余光中在《尋李白》中曾經這樣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 詩仙李白,一生愛喝酒,什麼樣的家庭背景能讓他這麼瀟灑喝酒?
    小的時候,我們都會去讀《唐詩三百首》,其中有這麼一個詩人是我們記憶深刻,他的一生喝酒成詩,被後人譽為「詩仙」,他就是李白。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其為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歡交友。那麼李白這麼愛喝酒,那麼他是怎樣的家庭背景。
  • 社會心理學家專業勸酒:勸人少喝酒
    (duo)費(shou)講了這麼多期社會影響力,其實很多情況下這方面的心理學研究都被市場研究用戶群的大資本們利用了,但是除了讓大家多去 氪金,買東西,勸人剁手消費之外,這些社會影響力還可以被運用在激勵大家培養良好行為習慣中。
  • 古人到底有多會玩兒?5種古人的喝酒遊戲讓你欲罷不能!
    什麼李白、杜甫什麼柳永東坡等等大家,也離不開酒。高興時,約上三五好友,來點;憤懣之時,自己獨飲也可。高中進士、貶謫出京、洞房花燭等等,都會一醉方休。遙想李白,醉酒後令楊貴妃研墨,讓高力士脫靴的豪情。在古代,似乎酒量不好的人都成不了大家。今天,我們每每與朋友喝酒,都會在酒桌上玩些遊戲助興,比如划拳、撲克、骰子什麼的,那麼,古人喝酒會不會玩遊戲呢?
  • 大唐第一無業游民李白,哪來的錢喝酒談戀愛?
    比如李白喝酒喜歡高消費: 金樽清酒鬥十千。 你不喝酒我來勸 笑殺陶淵明,不飲杯中酒。 一喝喝到大晚上 對酒不覺暝,落花盈我衣。
  • 交友當交李白,人手一首千古流傳的送別詩
    有人說嫁人不能嫁李白,或許有一定道理吧。但交友一定要交李白這種的,灑脫不拘小節,關鍵是做詩好,重情義,每逢離別總會賦詩,說不定就靠這首離別是留名青史了。例如: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李白這首最出名的勸酒詩無人不知,其實寫的就是整個喝大酒的過程
    下面僅舉一例來說明:最出名的勸酒詩,莫過於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汪倫教你交友,對!就是《贈汪倫》那個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贈汪倫》我們小時候就在課本上學過。汪倫實際上只是唐朝的一個小吏,而李白在當時可是「全民偶像」,放在今天也是坐擁千萬粉絲的「大V」。那汪倫是怎麼和李白成為好友,並因《贈汪倫》一詩而婦孺皆知的呢?話說汪倫卸任後因留戀桃花潭,舉家遷至涇縣桃花潭畔。天寶年間,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旅居南陵。便寫信邀請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說:先生好遊乎?此處有十裡桃花。
  • 古人喝酒用什麼?除了杯子和碗,你還能想到哪些?
    如果有人問你喝酒用什麼器具?你肯定會一臉看白痴的表情,然後回上一句:「杯子和碗啊,要不然對瓶吹?」杯子和碗是當下飲酒的主要器具,那麼古人喝酒用什麼呢?比現在要講究多了。我們日常所說的喝酒其實只是很小的一個面,跟酒有關的器具還包括存儲、盛酒和飲酒器具等種類,這些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過程。
  • 李賀的《將進酒》盛宴,喝名貴紅酒,吃烹龍炮鳳,比廣東人還奢華
    雖然是段子,但是也說明喝酒在現代交際中的重要性。說起古人喝酒,有兩個人最為著名。一個是劉伶,一個是李白。不過劉伶與李白的特點不同,劉伶以嗜酒聞名,李白以豪飲著稱。據《晉書》記載,劉伶經常乘鹿車外出,漫無目的,車上裝著酒,讓人扛著鋤頭跟在後面,說:「死便埋我」。就是走哪兒算哪兒,喝死了就地掩埋。這可能是最囂張的酒駕了。
  • 扒一扒,自稱「酒中仙」的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李白喝酒上癮,無時無刻不在喝酒。現存詩歌上千首,提到酒的大約有200多首,可以說,李白不在喝酒,就在去喝酒的路上。《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賞。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根據史料記載:「隋開皇以古鬥(經過反覆推算,古鬥之量值近200毫升/升)三升為一升,鬥有大、小之別,唐亦分大、小石制,通用大石制,乃襲開皇制,為古制之三倍。故隋開皇量與唐量每升約為600毫升。」
  • 汪倫抓住李白愛好,妙計請來李白,《贈汪倫》究竟從何而來
    那他的這位好友呢,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詩人李白。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一位飄無所依的詩人,將要乘船離開朋友遠行他鄉,突然聽到岸上飄來陣陣歌聲。這首詩就是李白的《贈汪倫》。在這首詩的背後,有一個小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都很熟悉大詩人李白,他這個人性格爽朗大方,不拘小節,愛喝酒,遊山玩水,四處結交朋友。
  • 古人喝酒何能千杯不醉,酒精度多少?
    酒風彪悍的張飛雖然這些故事總可能誇張失實,但總觀古人,酒量似乎都驚人。一些著名人物如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看見綽號就知。那麼,為什麼古人喝酒可千杯不醉?古代釀酒圖回帶到三國,看小說了解到英雄們酒量驚人,史實中也有記載到他們的酒量,曹魏開國皇帝曹丕,著有《典論·酒誨》,寫了他的父親太祖曹操喜歡喝酒,專門讓人做成了大酒杯,能盛21升酒
  • 這些古人太有意思了!電視劇都沒他們本人精彩……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9日電 題:【古人有癮】這些古人太有意思了!電視劇都沒他們本人精彩……作者 上官雲說起中國古代那些赫赫有名的人物,你會想到誰?他對獄卒說「有要事相告」,然後跟人家聊起了飯菜「花生米與豆乾同嚼,有核桃的味道!一般人我不告訴他」。搞得獄卒一頭黑線。
  • 寫信給你 | 來自雲南西山小學的交友信,期待你的回覆!
    寫信給你 | 來自雲南西山小學的交友信,期待你的回覆!牽手匯暖意社會力量參與扶貧途徑很多,匯聚這些力量首先要搭建平臺。浦興婦聯通過家庭社工的專業方法與力量聯動社區多方力量,邀請浦興路街道寶媽營、編制組、志願軍等團隊,通過系列活動製作愛心物品送予雲南貧困縣有需求的人群。本項目旨在社工利用搭建平臺,與貧困地區牽手,形成「公益鏈」,將受益群眾從服務接受者轉為服務提供者,擴大服務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