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是現代人的說法,古人喝酒時並不說乾杯,那他們喝酒時說啥?

2020-12-20 李時針的時針

中國的酒文化同樣博大精深,尤其是在中國的北方,在齊魯大地之上,酒文化盛行。交友,談事,談生意,幾乎都是在酒桌上進行的。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而中國的酒文化,也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

釀酒,飲酒,中國人尤其講究。眾所周知,「乾杯」這一詞,並不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在古代的影視作品中,亦或者是文學作品中,從未有他們在碰杯時使用「乾杯」這一詞彙。「乾杯」這一詞是在18世紀以後才慢慢流行的,最早使用這個詞彙,並且賦予它含義的是愛爾蘭人。

但在古代中國,人們也並不知道在中原大地之外,遙遠的地方還生活著一群愛爾蘭人。那古人在飲酒時是幹飲嗎?很顯然不是的,那他們在呼喚對方一飲而盡時,會說些什麼呢?

如果一言以蔽之,我覺得這是不科學的。畢竟,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允許我們這麼做。在宋代《事林廣記》中記載頗為有趣,也讓我們找到了古人酒文化的蛛絲馬跡,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主人盡飲,呈過盞再斟滿勸客,客接盞飲,如客飲不盡,主人將盤斜把云:「千歲千歲!」待飲盡,接盞同起。或客借盞回勸,並如前儀;或不回勸,隨意;或再把盞或換盞,並隨意。——《事林廣記·平交把盞》

從其中的記載中,我們總結出以下幾點:(1)主人飲完盞中的酒,將盞底展示給客人看;我們現在也會有這個動作,飲畢之後,將杯底展現給對方,表示自己沒有「養金魚」。(2)主人會給客人滿上一杯酒,如果客人喝不完,主人便將盤子傾斜,不讓客人將酒杯放回,並且說:「千歲、千歲」。(3)客人喝完酒,便可以將盞放回,如果客人藉機將酒倒滿,主人也要按照之前的禮儀,將杯中酒喝完。(4)如果客人喝完,將盞放回,不再回勸主人了,那大家就可以隨意喝了;

宋代人喝酒比較有意思,主人會用盤子端著酒杯挨個敬酒,如果客人喝不完,主人會用「千歲千歲」來催促,並且不允許客人將杯子放回。

通過這個禮儀我們可以看出,主人為了表示自己好客,基本需要挨個敬客人一杯酒。而客人可以飲完後結束,也可以回敬一個,加深下感情。如今山東河北等地的飯桌之上,依舊會出現主人挨個敬客人一杯酒的現象,俗稱「打圈」。這不過是省略了託盤而已,即便是沒有託盤,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客人也應該喝下以表示尊重。之後大家你來我往,盡興後方才作罷。

在宋代,「千歲」成為了酒桌當中「乾杯」的代名詞。當元朝推翻宋朝,建立了蒙元,在飲酒方面,並沒有過大的改動。「千歲"一詞也一直被沿用下去。

我央 了十個千歲,他剛咽了三個半口」,其中的「央」也是古人酒文化中的一種。「央」指的是喝,「十個千歲」指的是喝了十杯。在酒宴中,也會出現「央了這一千歲」之說。

除了前文介紹的這兩種,喝酒還有更文雅的說法——「舉白」。在《漢書》 的記載中:

大將軍(王鳳)薨後……及趙(飛燕)、李平諸侍中皆引滿舉白。

引滿舉白」,在漢朝時便是倒滿酒,舉起一飲而盡的另一種說法。白便是白酒的代稱,而在酒宴正酣之時,主人直起身子,向席間的列位敬酒,並高呼「引滿舉白」。但他們並沒有碰杯子的做法,只是會舉杯示意一番。究其原因也很簡單,當時人們還是施行的分餐制,每人一個小餐桌,因此只能是彼此示意。

那碰杯飲酒又是怎麼演化而來的呢?這必然是在分餐制結束之後才慢慢出現的。由於唐宋時期,飲食烹飪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封建王朝在這一時期到達了鼎盛,豐富美味的菜餚便不適合繼續分餐而食,士大夫與平民開始聚餐,後逐步得到了推行。

人們離得近了,喝酒時氣氛便更濃了。對於何時碰杯開始,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有的人說,這個規矩來自於古希臘人,他們喜好角力,一般都會在決鬥前互相飲酒,一是勉勵對方,二便是為雙方壯膽,讓整個人興奮起來,以便在角鬥中,有更好地發揮。

因為酒水是提前準備好的,為了避免別有用心之人在酒中下毒,影響雙方的發揮,因此雙方在飲酒前會有一個碰杯的動作,酒水便會互相迸濺到對方的酒杯中,以保障公平。其實,我認為這件事並沒有那麼複雜,古人本就有互相敬酒的習慣,當他們實施合餐制之後,彼此之間坐得更近了,也更容易彼此之間互動。

在飲酒正嗨之時,酒杯不自主撞到一起的現象自然也會出現。這個行為無疑會讓飲酒的氣氛更加濃烈。在讀施耐庵的《水滸傳》時便可以看到,梁山好漢們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時,免不了的一個行為便是撞杯,由此可見,在唐宋後期轉化為聚餐制之後,撞杯也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至於乾杯這個詞,從「Toast」發展而來,只不過是「共飲此杯」的另一種說法而已,一直發展到今天。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終歸還會出現另外一個詞來代替它。

但不管如何轉變樣式,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樣的,那便是為飲酒增添氣氛,以便於在座的各位全都盡興。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全世界喝酒都要乾杯?
    喝酒之前都要乾杯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公眾號為什么喝酒之前都要乾杯呢?他們會舉起酒杯與對方的酒杯大力相撞一下最好能把酒液撞灑進對方酒杯中以震懾對方防止對方在酒杯裡面下毒中世紀的西方也有類似的說法圖文轉自【一樽紅酒】公眾號2、斬妖除魔式乾杯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
  • 華疆說:為什么喝酒要乾杯?
    喝酒為什麼要「乾杯」?>用華疆酒「幹」遍這世界~關於喝酒碰杯的起源有如下說法:驅除鬼怪傳說中世紀的人們在碰杯時會很大聲的說「乾杯」這樣做是為了驅趕有可能已經潛伏進來的妖魔鬼怪這一行為最常見於日耳曼人的部族裡他們不僅會叫的非常大聲而且還會在說「乾杯」後猛烈撞擊對方的酒杯把酒灑在桌子上
  • 喝酒為何要「乾杯」?乾杯的起源竟然如此有趣,快來了解一下!
    然而有趣的是,不論東方西方,全世界在喝酒前都默契地會有「碰杯」這個動作,那麼這個通用的習慣是怎麼來的呢?今天特意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說法。據說古希臘人發現人喜愛喝酒時,鼻子可以聞酒香、眼睛能夠看到酒的顏色、舌頭辨別味道,唯獨耳朵無法感受到美酒,於是他們在喝酒之前互碰杯子,發出清脆的響聲,讓耳朵參與進來,享受喝酒的樂趣。
  • 古代人喝酒的時候乾杯居然是為了這個目的,滿滿的求生欲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做,但大家還是會照做的事,比如乾杯,當我們乾杯時我們到底在幹什麼我們可以分解一下乾杯這個動作,首先是碰杯,舉起你盛滿美酒的酒杯,劇烈碰撞其它同樣滿滿的杯子,這樣一來會發生什麼呢,所有人的酒都會溢出,潑酒到所有人的杯子裡,這個你中有我
  • 「Cheers」還是「乾杯」?乾杯到底是什麼?
    在英語圈或者歐美國家乾杯的場面可能會更安靜一些,說聲「cheers」輕輕碰杯輕抿一口或是舉杯示意。乾杯這個行為已經深入到每個世界各地的每個慶祝典禮和每一次社區聚會。如果你認為「乾杯」僅僅是如此,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乾杯」的由來歷史悠久。古人相互敬酒時,會把酒杯高高舉起,然後一飲而盡。
  • 世界各地關於喝酒「乾杯」來歷的說法,太漲知識了
    人們在杯相敬之時,還有不少傾心吐肺的話,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好,三杯少」,等等都極富人情味。只是也往往因此而酩酊大醉,甚至粗俗起來,傷身不雅,那就不好了。那麼,酒席宴上碰杯、乾杯、亮杯之俗始於何時,又有什麼講究呢?古今中外說法不少,雖多不見經傳,但也頗似有理。
  • 吳京喝酒有規矩:先向于謙討說法再乾杯,大碗豪飲滴酒不漏扣頭頂
    說到這兒,很多人估計以為我是在危言聳聽,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拿吳京主演的《戰狼2》,影片有個非常經典的橋段,那就是跟黑人小夥拼酒量,直接抱著酒瓶對吹的那種,最後直接把對方給灌趴倒地。後來,吳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影片中拍攝所用的酒全都是真酒,光拍那個畫面就喝了「17扎啤酒和三兩白酒」,要不然壓根就拍不出這樣子的效果來。
  • 「白酒」和「乾杯」用英語怎麼說?(修訂版)
    很多學過英語的中國人會用一些不恰當的單詞翻譯漢語的「白酒」,如:spirit, liquor, alcohol, wine, maotai … 這些說法都不準確。此外,還有人會把「乾杯」說成bottom up或bottoms up。那麼,漢語的「白酒」和「乾杯」究竟應該如何用英語表達呢?  在中國,親朋好友聚會時,酒自然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主人常常會問,喝白的?
  • 一聲「乾杯」,讓所有一言難盡都一飲而盡
    不得不承認,酒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能激發無限潛能的魔力源泉,喝得微醺後能讓內向的人變成「話嘮」,也能讓一本正經的大人釋放自我變成小孩,還能讓兄弟之間的誤會隔閡在酒中煙消雲散,酒身上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讓每個人都眷戀它的味道,喝下的那杯酒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意義。
  • 中國「白酒」和「乾杯」用英語怎麼表達? 英語乾貨
    當客人都是中國人時,這一問題很容易解決。但如果有外賓在場,我們該怎樣用英語介紹中國的「白酒」呢?顯然,以上7種說法都不適合用來指代「白酒」。除了這7種說法以外,似乎還有更聰明的中國人:如果身邊坐的是歐美人或澳洲人,他會說白酒是Chinese whisky(中國威士忌);如果客人來自俄羅斯,他會說那是Chinese vodka(中國伏特加)。
  • 「乾杯」英文怎麼說
    一、用(Here's)to 表示:例如:  1.Here's to your health / success.  2.Here's to our friendship! 為我們的友誼乾杯!  3.Here's to Tom for his new job! 為湯姆的新工作乾杯!二、用health, luck等表示:Good health! Good luck! All the best!
  • 與陳泰峰子他們有關的往事乾杯
    相冊我現在還用著,那條牛仔褲後來穿到了昆明,脫色了,我又把長褲改成短褲穿了盡二十年捨不得丟。最後是伍萍堅持認為是「某個舊相好送的、我有戀物癖」才丟掉的。 陳泰當年神經起來時,會在下晚自習後拿著我那把斧頭追趕補習班的女生。他說人家的高跟鞋上樓時,太騷太刺耳吵到他了,說他的神經衰弱不容侵犯。
  • 【英語發展史】「白酒」和「乾杯」用英語怎麼說?
    又該如何用英語說「乾杯」呢?————————— 親朋好友聚會,酒自然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主人常常會問,喝白的?紅的?還是啤的?當客人都是中國人時,這一問題很容易解決。但如果有外賓在場,我們該怎樣用英語介紹中國的「白酒」呢?
  • 乾杯除了cheers還能怎麼表達?
    回復託福成績如「託福98」,獲得雅思成績換算喝酒時一說起「乾杯」,第一反應就是:cheers。其實「乾杯」的英文表達還有很多~cheers雖然是比較常用的表示乾杯的詞,但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場合cheers都可以翻譯成乾杯! cheers是個常見的英語感嘆詞,可以用來表達:乾杯;再見;謝謝1.
  • 中國人喝酒喜歡「先幹為敬」,各個國家喝酒碰杯是什麼意思?
    喝酒這回事,朋友越多越熱鬧。酒席上中國人喜歡敬酒、老外偏愛碰杯、歐洲人祝酒時愛說「親親」、咱們則習慣講「先幹為敬」,這些習慣的背後是什麼原因?喝酒之前為什麼要碰杯?如果主人帶頭先喝,那就萬事大吉!那時的人如果共飲,需要在乾杯後盯著主人的眼睛來試圖察覺主人是否有所隱瞞,並在必要時及時拒絕飲酒。當然,永遠不能第一個喝!儘管如今用宴會的方式下毒謀殺幾乎只留存在了新聞與小說裡,而大家也換上了不耐碰撞的玻璃杯,碰杯和碰杯後注視對方眼睛的習慣卻保留了下來。現在人們喝酒時還是會祝願「Salute!」
  • 法式狗糧呢~法語中的乾杯竟然是「親-親」
    雖然在法國今天可不是情人節,但是「親-親」這個發音是不是特別應景呢~其實,在跟法國人乾杯時,「Santé」是最簡單的說法,原意是「健康」,表示祝健康的意思。比較正式的場合可以把「祝您健康」完整地說出來:A Votre Santé!
  • 「為友誼乾杯」英文怎麼說?
    /success.為你的健康/成功乾杯 !(2)Here's to our friendship!為我們的友誼乾杯!(3)Here's to Tom for his new job! 為湯姆的新工作乾杯!②用health,luck 等表示:(1)To your health, John.
  • 「乾杯」冷知識,快點進來看看(內含新消息!)
    ↑點擊上方可以收聽文章內容哦~「乾杯」一詞的文錄,據說最早見於12世紀時的《諾曼第公爵編年史》。其實,作為一種酒場文化,它應當是一種在文字記載以前就存在的習俗。古希臘盲詩人荷馬的敘事史詩《伊利亞特》中,眾神在金色廣場上圍繞著宙斯神一起不停地乾杯,乾杯的理由是人生永恆的美好追求「幸福」、「長壽」、「快樂」。
  • 它真的不是乾杯的意思……
    中文一般翻譯成「乾杯」,但這個翻譯其實不夠嚴謹。嚴格來說,cheers只是表示碰杯的意思。喝酒的時候,如果有人舉杯,說「cheers」,其實只是提議大家舉杯碰一下,至於想喝多少,可以看自己心情。-那我們6點見-Cheers.-拜~ 邀請朋友去喝酒  在酒吧或者餐廳點酒 國外點酒跟點吃的一樣,不要直接說中文的I want this, I want that,這種表達在英文中很強勢無禮。你應該說:Can I get a gin tonic?
  • 每日一詞 | 記住:「乾杯」不是「Cheers」!
    Cheers 表達了人們喝酒時舉杯慶祝,對彼此的祝福。說「Cheers」不一定就是要乾杯,一飲而盡。如果確切地表達一飲而盡的乾杯,可以用 "Bottoms up"!接下來一起來和小編看看下面這些例句,更好地了解 Cheers 和 bottom 的各種地道用法。1. Bottoms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