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朋好友聚會,酒自然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飲品之一。主人常常會問,喝白的?紅的?還是啤的?當客人都是中國人時,這一問題很容易解決。但如果有外賓在場,我們該怎樣用英語介紹中國的「白酒」呢?
根據《英語發展史》作者的經驗,大多數中國人會用以下7個單詞向外賓推介白酒:
spirit,liquor,alcohol,ale,wine,fire-water,maotai。
英文單詞spirit是個多義詞,主要指「精神」、「靈魂」和「情緒」。其複數形式spirits泛指各種烈性酒,包括威士忌(whisky)、白蘭地(brandy)、杜松子酒(gin)、朗姆酒(rum)等。工業酒精或乙醇也可用這個單詞,外科醫生用的消毒酒精(surgical spirit)還是用這個詞。顯然,用spirit指代漢語「白酒」並不合適。
第二個容易用錯的單詞是liquor。這個單詞源於法語,本義與借自法語的另一單詞liquid(液體)有關。在美國,liquor指用蒸餾法釀製的各種烈性酒;泛指時,與spirits同義。同時,含有酒精的任何烈性酒在美國都可以用liquor或hard liquor表達。不過美國的liquor不包括葡萄酒和啤酒;但在英國,liquor可以指任何一種含有酒精成分的飲品,包括葡萄酒和啤酒。
單詞alcohol源於阿拉伯語,指「酒精」,具體指的是葡萄酒、啤酒、白蘭地和威士忌等中的酒精成分。所以,含有酒精的飲品都可以被稱作alcoholic drinks。英語句子「She never touches alcohol」的意思是她從不沾酒。和spirits一樣,alcohol也可指代乙醇。不僅如此,甲醇和乙醇的英文名稱也都含有alcohol這個詞。
古英語單詞ale現在用的較少,通常指代啤酒,尤其是酒精度數較高的啤酒。
古英語單詞wine則專指「葡萄酒」,即葡萄發酵之後釀製的酒,根據顏色不同可分為兩種: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糖分完全轉化成酒精的紅葡萄酒簡稱幹紅。需要注意的是:wine既不能泛指各種酒類飲品,也不能統稱各種酒水。
在英語口語中,可用fire-water(火水)指烈性酒,但英語國家烈性酒的度數大概也只是白酒的三分之二。在吃喝方面,中國人膽大,什麼都敢吃,度數再高的酒也敢喝。
還有的人把白酒一律稱為maotai,這個不必多說,大家覺得合適嗎?
顯然,以上7種說法都不適合用來指代「白酒」。
除了這7種說法以外,似乎還有更聰明的中國人:如果身邊坐的是歐美人或澳洲人,他會說白酒是Chinese whisky(中國威士忌);如果客人來自俄羅斯,他會說那是Chinese vodka(中國伏特加)。這些說法屬於現代洋涇浜英語(詳見《英語發展史》8.1 英語和漢語的交流),都不夠精確,都只能說個大概。
英語詞典中不僅收錄了韓國的燒酒soju(漢語 「燒酒」的音譯),也收錄了日本清酒saki(同sake)。即便如此,日本還在堅持使用shochu(源於漢語「燒酒」)一詞。但很少會有中國人能在飯桌上自信地對外賓說這是baijiu(白酒),更不要提帶有漢語聲調的báijiǔ了。
試問那位曾經跟老外喝過酒的你,你跟老外說過「baijiu」嗎?老外不說baijiu,主要是因為我們自己不敢說。面對baijiu,我們自己都羞於啟齒,那還怎麼奢望別人正確用詞呢?下一次聚會有外賓時,要喝紅的,那就是wine,要喝白的,那就要是baijiu。還可以順便問他一句,Do you like báijiǔ? 他要是喜歡,你還可以說Let’s ganbei. 隔一會兒再跟他說Let’s have another ganbei...
中國人喝酒規矩很多,各地還有各地的講究。如果是跟老外在一起喝酒,「乾杯」用cheers就很好。
單詞cheers本身以s結尾,有三個意思:祝酒時說cheers,意思是「祝你健康」,大體相當於漢語的「乾杯」;跟某人告別時,可以說cheers(再見);在表達謝意時,也可以說cheers(謝謝)。
要是真的想用英語表達乾杯(把杯中酒喝乾),建議使用漢語拼音的ganbei。千萬別把漢語「乾杯」翻譯成bottoms up,這是很忌諱的。
的確,在很多詞典中,短語bottoms up意為杯底朝天,是要對方把杯中酒喝乾,但是,那是過去的情況。單詞bottom不僅指物體的最低點或最低部分,也指人的臀部、屁股。
西方人在這方面的想像力很強,也許你當著老外的面說過「bottoms up」,當時老外表面上也很鎮靜,但其實他心裡是有反應的。在上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的性解放之前,「乾杯」可以是bottoms up,但在性解放之後,這個短語就沒人敢用了。
黃金分割線
酒店服務員如何在2015年薪突破10萬元?
澳門豪華五星級酒店內地現場招聘
招聘會2015年3月全面開始
工資:8000-25000/月
詳情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