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有多會玩兒?5種古人的喝酒遊戲讓你欲罷不能!

2020-12-15 書酒散人

大家好,這裡是趣聊青史。

酒,作為人類生活的主要飲料之一,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極為暢銷的東西。中國酒更是源遠流長,享譽中外。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大多都好酒。什麼李白、杜甫什麼柳永東坡等等大家,也離不開酒。高興時,約上三五好友,來點;憤懣之時,自己獨飲也可。高中進士、貶謫出京、洞房花燭等等,都會一醉方休。遙想李白,醉酒後令楊貴妃研墨,讓高力士脫靴的豪情。在古代,似乎酒量不好的人都成不了大家。

今天,我們每每與朋友喝酒,都會在酒桌上玩些遊戲助興,比如划拳、撲克、骰子什麼的,那麼,古人喝酒會不會玩遊戲呢?小編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會!而且他們很會玩兒!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古人的酒桌遊戲。

飛花令

這第一種遊戲,就叫做「飛花令」。此遊戲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飛花令」作為一種雅令,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的詩詞基礎,要是換做你我,玩兒都玩兒不轉。所以,這種遊戲多在文人雅士之間流傳。

韓翃《寒食》

在古代,行飛花令的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要求行令人要按照令人所出詩句保持「格律一致」,所謂格律一致,大概就是平仄相對,不容偏差。行飛花令時,一般可用詩詞曲,即可用前人的句子,亦可即興發揮。(這不禁讓我想到你那句「名言」:你有freestyle嗎?哈哈),字數上多不超過七字。行令的規則一般分為三種:

1.令人所出詩句為帶「竹」詩句,且「竹」字在詩中為首字,則下一行令人所接詩句中「竹」當為第二字,以此類推,錯誤之人就罰酒。就比如,第一句為「竹外桃花三兩枝」,那麼,接下來的人就應該接「窗竹影搖書案上」。

2.令人出一句詩,詩中關鍵字位於該句中的第幾個字,則由令人開始按照一定順序數過去的那位客人接,以此類推。如若令人不小心點到了自己,則自罰。例如,以「花」為關鍵詞,句子為「東風夜放花千樹」,花在第五個字,則由第五個客人接,接上,則繼續,接不上,就喝酒。

3.詩句中關鍵詞在第幾個字,則位於該座序的客人直接喝酒。還是說「花」吧。句子為「雲鬢花顏金步搖」,花在第三字,則第三位客人直接喝酒。

投壺

投壺是一種投擲類的遊戲,比起飛花令來說,其受眾就要稍微廣一些了。遊戲方式是把箭投向壺中,投中多的人獲勝,輸的人就按照事先規定的量喝酒。投壺遊戲,盛於戰國時期,一直到唐宋,也是主要遊戲之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裡寫道「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其中,「射」就是指的投壺。

投壺遊戲

擊鼓摧花

擊鼓摧花這個遊戲,就和我們今天的擊鼓傳花一樣了。先折花一枝,鼓響傳花,聲止,持花而未傳者,當飲酒。與今日的遊戲相同,我就不過多贅述了。

酒牌葉子

酒牌葉子,是中國酒文化中用於酒令的牌具。

其玩法,大體與「抓鬮」類似。酒令牌在牌、籤上有稱為酒約的文字,抽到的酒客須依所寫,讓符合者以規定方式行酒。也就是說,在所有牌中,有一部分牌上面寫有該以什麼方式喝酒的文字,抽中這些牌的人,就應當按照規定的方式喝酒。這種葉子,最早出現於唐朝。

酒牌葉子

流觴曲水

「流觴曲水」。相信大家對這個遊戲有所耳聞。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就提到過: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流觴曲水」這個遊戲就是大家一起列坐在彎曲的溪水旁邊,在水中放置盛滿酒的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當飲此酒。

這種遊戲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周初年。最開始,這是一種傳統習俗,意在祈福免災,後來漸漸發展成為酒桌遊戲。

流觴曲水

寫在最後

看了這幾種酒桌遊戲,你是不是發現,古人是真的會玩兒啊?

酒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源遠流長。文人騷客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閒暇之餘,飲酒作詩。要是沒有酒這個東西,估計,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背誦課文也要少上許多吧。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呢?

最後再說一句: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相關焦點

  • 古人喝酒划拳時都愛吆喝,五魁首啊、六六六,這些到底都啥意思?
    就比如李白,在當時號稱千杯不醉,杜甫用一句「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說盡了我們詩仙李白對酒的喜愛,更不用說他自己喝酒所作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可謂流傳千年。可以見得,酒這玩意對古人的吸引到底有多大,無論好事壞事,古人都喜歡喝酒,畢竟「一醉解千愁」嘛。
  • 古人有一萬種方法表達心情,而你只會臥槽
    不得不說古人可真會玩兒!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緒當頭,古人會有什麼表現呢?這裡啖指咬舌意思就是恐懼不敢多言的樣子,話說這也算是古人的含蓄~果然,不管你啥身份都是伴君如伴虎,古人誠不欺人也!所以說古人就是這麼會玩心情。
  • 觥籌交錯美酒暢飲,原來古人的酒桌上,還有如此有趣的遊戲
    眾所周知,中國人愛喝酒,愛的是喝酒時的氛圍,平時酒桌上總會少不了許多活躍氣氛的小遊戲。酒文化在中國也是有十分悠久的歷史,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古人在觥籌交錯的酒席上會玩什麼遊戲呢?第一種就是飲酒行令,正所謂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
  • 在古時,古人沒有現在這麼多的娛樂場所,古人都會做什麼?
    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些詩都是在講古人喝酒。古人最普遍的樂趣便是喝酒,而且這酒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喝的。俗話說,一壺在手,天下我有,這喝酒對於古人可是就像吃飯一樣必不可少的。而且古人喝酒喜歡在露天的亭子裡喝酒,覺得這樣十分有意境。
  • 古人的夜生活也很豐富:喝酒吃肉聽戲曲,生活質量不比現代人差
    一幅《韓熙載夜宴圖》就真實地反應了古人富人階層的夜生活是怎麼樣的一個真實場景,如今這一張作品被珍藏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普通人一般很難有機會見到。 既然是反應了古人的生活,那繪畫的主題就已經很明確了,另外這一張作品反應的是古人富人階層的生活,所以與普通老百姓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
  • 古人為何能千杯不醉?古代酒到底有幾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我們在讀古代的詩歌跟書籍裡面,經常會看到一些句子,裡面大多數的意思就是,古人喝酒時個個都是千杯不醉的,並且喝了四五壇都依然不醉,這就讓人非常疑惑了,他們為什麼這麼會喝酒?難道是天賦異稟嗎?當然不是。因為古代人的酒都是經過自然發酵而成的。並且酒精度數並沒有很高,所以,古人才有千杯不醉之說。那麼古代的酒精度數很低,到底到哪種程度呢?說出來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時間:2017-02-03 12:41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人怎麼稱呼年齡? 古人對年齡的叫法有多少種?
  • 向古人學習「健康宅」
    或許,大家可以向智慧的古人學習一下,如何在家當一個「健康宅」。    在遙遠的古代,古人們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平板電腦,也難以出遠門旅行,那麼,他們在家時到底在做些什麼呢?查閱史料可知,我們聰慧的先人有很多辦法能讓無聊的「宅」家生活變成詩一般的日子。    在古代,人們一般會選擇健身和靜心兩種方式來打發時間。投壺遊戲就是其中一種。
  • 古人喝酒都是在表達些什麼
    其中酒文化也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篇章,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酒文化,這樣也就構成了豐富多彩的酒文化。酒文化對於中國的發展也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其中包括對文學的影響。酒成為古人表達情感的媒介,詩人借酒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和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1.
  • 古人喝酒都是「大口酒」,他們喝的酒有多少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而「酒」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類,從古代開始就受到眾人的喜愛,中國酒的品類也非常之多。從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喝酒都是大口酒,完全像喝水一樣,但是儘管如此,他們還是很難喝醉,他們喝的是「假酒」,當然不是,只不過是他們喝的酒度數比較低而已,那麼古人喝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呢?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 生活質量的方面莫過於衣食住行,那麼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近些年來穿越劇火熱很多人都夢想著自己能穿越古代,利用自己本身的知識結交歷史名人,甚至有一度想要改變歷史的想法。可你不知道古人的生活條件有多苦,知道後你也許你不敢在生出穿越古代的想法。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苦?
  •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啥古人喝酒像喝水一樣都不會醉?
    在看一些古代影視劇或書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古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酒都是一壇一壇的喝。一壇酒可是有不少,卻一會就被喝完了,喝酒就像喝水一般,讓現代人感到很詫異。古代的酒有多少度?為啥古人喝酒像喝水一樣都不會醉? 古代的酒有多少度?
  • 乾杯是現代人的說法,古人喝酒時並不說乾杯,那他們喝酒時說啥?
    很顯然不是的,那他們在呼喚對方一飲而盡時,會說些什麼呢?如果一言以蔽之,我覺得這是不科學的。畢竟,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允許我們這麼做。在宋代《事林廣記》中記載頗為有趣,也讓我們找到了古人酒文化的蛛絲馬跡,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主人盡飲,呈過盞再斟滿勸客,客接盞飲,如客飲不盡,主人將盤斜把云:「千歲千歲!」
  • 古人才不會無聊,他們玩的這個遊戲比大富翁更好玩
    在我們開心快樂的同時,也會想到古人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電視和電影,他們平時會不會無聊呢?其實這個是多慮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玩法,在沒有電腦的時候也沒見我們的爺爺奶奶們無聊。古人玩的花樣可多了,比如騎騎馬,相當於現在飆車,打打馬球,踢踢蹴鞠(足球),下下圍棋,還能坐而論道,喝個小酒吹吹牛,這才是人生嘛,除了這些,還有一個讓古人廢寢忘食的遊戲就是博具。
  • 猜猜古人都在玩什麼
    你以為的古人只有之乎者也,其實真實的古人真的很會玩。現代娛樂方式五花八門,手機、ipad不離手,沒了手機仿佛丟了命。但是在古代,古人沒有手機,也沒有網,那麼他們玩什麼呢?於是,我們聰明機智的古人為了打發時間,發明了很多的遊戲,甚至有的遊戲是我們一些現代物品、遊戲的來源呢。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 這些小學生跟古人寫信,求教交友方法,還勸李白少喝酒……
    這學期,武漢關小學的五(1)班教室裡多了一個小郵筒。孩子們在學習文言文、吟誦經典時,把感受、疑問寫成信,投進郵筒,就能「時光穿梭」,與經典篇章裡的主人公或作者「通信」。開學一個月,郵筒傳遞了20餘封信件,好幾位學生還收到了「回信」。小學生給古人寫的信 記者劉嘉 攝給古人寫信,是該校語文教師萬琦的主意。
  • 古人是怎麼吃飯的?
    因為古人把飲食看作是禮儀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所以,飲食必須遵守一定的禮儀規範。那麼,這些禮儀規範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說說吃飯那些事兒。一、古代通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禮產生於飲食。《禮記·禮器》曰:「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民間平民的飲食之禮則「鄉飲酒之禮,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
  • 古人的生活條件到底有多艱苦?看完你還想穿越嗎?
    在古代明朝以前,當飲食文化不是特別發達的時候,老百姓會吃一些黃豆和黃米做的糕點。這些蛋糕勉強能滿足他們的飢餓感,但不易消化。今天的米飯、白面等食物根本不能吃。如果你想吃好吃的東西,你就得成為皇宮的顯貴。就像我們以前在農村吃的小米,一定是老百姓中的富人才能享用。明代以後,飲食文化不斷發展,飲食也相對豐富多樣。
  • 古人喝酒何能千杯不醉,酒精度多少?
    酒風彪悍的張飛雖然這些故事總可能誇張失實,但總觀古人,酒量似乎都驚人。一些著名人物如酒仙李白、醉翁歐陽修、飲酒詩人陶淵明等等,看見綽號就知。那麼,為什麼古人喝酒可千杯不醉?古代釀酒圖回帶到三國,看小說了解到英雄們酒量驚人,史實中也有記載到他們的酒量,曹魏開國皇帝曹丕,著有《典論·酒誨》,寫了他的父親太祖曹操喜歡喝酒,專門讓人做成了大酒杯,能盛21升酒
  • 古人的眼中,天有多高?
    夜裡,抬頭遠望,看到群星消失,月亮隱藏在霧霾裡,難免心情抑鬱;古人仰望星空,看到星河燦爛,除了想到牛郎織女、二十八星宿,難免會生出疑惑: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河圖括地象》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未分,其氣混沌,清濁既分,伏者為天,偃者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