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趣聊青史。
酒,作為人類生活的主要飲料之一,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極為暢銷的東西。中國酒更是源遠流長,享譽中外。在古代,文人墨客們大多都好酒。什麼李白、杜甫什麼柳永東坡等等大家,也離不開酒。高興時,約上三五好友,來點;憤懣之時,自己獨飲也可。高中進士、貶謫出京、洞房花燭等等,都會一醉方休。遙想李白,醉酒後令楊貴妃研墨,讓高力士脫靴的豪情。在古代,似乎酒量不好的人都成不了大家。
今天,我們每每與朋友喝酒,都會在酒桌上玩些遊戲助興,比如划拳、撲克、骰子什麼的,那麼,古人喝酒會不會玩遊戲呢?小編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會!而且他們很會玩兒!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古人的酒桌遊戲。
飛花令
這第一種遊戲,就叫做「飛花令」。此遊戲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飛花令」作為一種雅令,需要參與者有一定的詩詞基礎,要是換做你我,玩兒都玩兒不轉。所以,這種遊戲多在文人雅士之間流傳。
在古代,行飛花令的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要求行令人要按照令人所出詩句保持「格律一致」,所謂格律一致,大概就是平仄相對,不容偏差。行飛花令時,一般可用詩詞曲,即可用前人的句子,亦可即興發揮。(這不禁讓我想到你那句「名言」:你有freestyle嗎?哈哈),字數上多不超過七字。行令的規則一般分為三種:
1.令人所出詩句為帶「竹」詩句,且「竹」字在詩中為首字,則下一行令人所接詩句中「竹」當為第二字,以此類推,錯誤之人就罰酒。就比如,第一句為「竹外桃花三兩枝」,那麼,接下來的人就應該接「窗竹影搖書案上」。
2.令人出一句詩,詩中關鍵字位於該句中的第幾個字,則由令人開始按照一定順序數過去的那位客人接,以此類推。如若令人不小心點到了自己,則自罰。例如,以「花」為關鍵詞,句子為「東風夜放花千樹」,花在第五個字,則由第五個客人接,接上,則繼續,接不上,就喝酒。
3.詩句中關鍵詞在第幾個字,則位於該座序的客人直接喝酒。還是說「花」吧。句子為「雲鬢花顏金步搖」,花在第三字,則第三位客人直接喝酒。
投壺
投壺是一種投擲類的遊戲,比起飛花令來說,其受眾就要稍微廣一些了。遊戲方式是把箭投向壺中,投中多的人獲勝,輸的人就按照事先規定的量喝酒。投壺遊戲,盛於戰國時期,一直到唐宋,也是主要遊戲之一。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裡寫道「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譁者,眾賓歡也。」其中,「射」就是指的投壺。
擊鼓摧花
擊鼓摧花這個遊戲,就和我們今天的擊鼓傳花一樣了。先折花一枝,鼓響傳花,聲止,持花而未傳者,當飲酒。與今日的遊戲相同,我就不過多贅述了。
酒牌葉子
酒牌葉子,是中國酒文化中用於酒令的牌具。
其玩法,大體與「抓鬮」類似。酒令牌在牌、籤上有稱為酒約的文字,抽到的酒客須依所寫,讓符合者以規定方式行酒。也就是說,在所有牌中,有一部分牌上面寫有該以什麼方式喝酒的文字,抽中這些牌的人,就應當按照規定的方式喝酒。這種葉子,最早出現於唐朝。
流觴曲水
「流觴曲水」。相信大家對這個遊戲有所耳聞。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就提到過: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流觴曲水」這個遊戲就是大家一起列坐在彎曲的溪水旁邊,在水中放置盛滿酒的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當飲此酒。
這種遊戲歷史可以追溯至西周初年。最開始,這是一種傳統習俗,意在祈福免災,後來漸漸發展成為酒桌遊戲。
寫在最後
看了這幾種酒桌遊戲,你是不是發現,古人是真的會玩兒啊?
酒文化作為我國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是源遠流長。文人騷客們,最愛做的事情就是閒暇之餘,飲酒作詩。要是沒有酒這個東西,估計,我們的九年義務教育的背誦課文也要少上許多吧。不知道各位看官如何看呢?
最後再說一句: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