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2020-12-16 中公教師網

在教師招聘部分考試內容中,有關教育目的有很多不同的理論流派,在考試過程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重點在於人物及觀點的對應以及核心觀點的理解。主要流派如下:

1.宗教本位論

西歐中世紀盛行,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

所謂教育目的的宗教本位論,就是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將教育為神學服務、以神壓抑人道推到了極端的地步。

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在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表現為:

第一,在中世紀漫長的時間內在西方教育思想中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並對近現代西方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了影響。

第二,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

2.社會本位論

「社會本位論」由來已久,《學記》中就曾談到:「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中國古代教育一直以修身為本,但修身的最終目的是「治國平天下」。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其著作《理想國》中提出,一個完美的理想的國家必須由三部分人組成:哲學家、軍人和勞動者,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和選拔這些人,使其各司其職。教育因此成為社會政治的附庸。

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等。

主要觀點: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主張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滿足社會的需要,個人沒有價值,不能作為教育的目的。因此,要倡導民族主義,培養愛國主義精神。該觀點強調社會需要,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國家主義的教育目的觀,即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把為國家服務作為教育的最高目標。

3.個人本位論

代表人物有:盧梭、羅傑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等。

主要觀點:從個體本能需要出發,強調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和滿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對個人的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自然人」,發展人的個性,增進人的價值,促使個人自我實現。

「個人本位」的教育目的具有如下特點:

(1)重視人的價值、個性的發展及其需要,把人的個性發展及需要的滿足視為教育的價值所在;

(2)認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於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發展,使其需要得到滿足;

(3)主張應根據人的本性發展和自身完善這種「天然的需要」來選擇確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發展需要來規定教育目的。

考試過程中,出現考頻較高的就是對於社會本位論和個人本位論的辨析,需要區分兩個理論流派的特點,在考試題幹中若出現「社會人」「社會價值」等強調的是社會本位論,若出現「自然人」,強調個人價值則對應的個人本位論。

4.教育無目的論

由杜威提出來的。他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指出「教育的過程,在它自身以外沒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強調的是教育過程內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動的具體目的,並非主張教育完全無目的。基於這樣的教育目的觀,杜威倡導兒童「在做中學」,不僅使兒童有興趣,而且能調動兒童的學習自主性。

杜威強調的教育無目的論 不等於教育是沒有目的的,因而在答題過程中若出現教育無目的論等同教育是沒有目的的,該說法是錯誤。

5.社會需要與人的自身發展的辯證統一論

教育目的的制定要從社會發展需要和人的自身發展需要兩方面出發。

該部分知識點主要內容如上,需要辨析出各理論流派的區別點,把握其中重點知識點。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有關教育目的相關理論的備考指導
    有關教育目的相關理論的備考指導教育目的相關理論是教育學的教育目的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這部分在考察的時候主要以客觀題來進行,主要考察觀點或者代表人物與理論的對應。一、知識連結(一)宗教本位論其基本觀點是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 有關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解讀
    最近一段時間,有很多學員在複習的時候,時常感覺力不從心,有很多教育學的知識點,在做題的時候,比較容易做錯,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關於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這個知識點,希望對大家的複習所有幫助,祝大家早日成師。一、知識連結
  •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高頻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是通過句子的描述來考察屬於教育目的的哪個理論,或者問持有該觀點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宗教本位的教育目的論將教育為神學服務、以神壓抑人道推到了極端的地步。(二)社會本位論(重要考點,需識記)1.代表人物:赫爾巴特、柏拉圖、孔德、涂爾幹、斯賓塞、凱興斯泰納、洛克。
  • 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
    一、考情介紹教育學中教育目的這一章整體來看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因此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也是以客觀題備考即可,主要考察每一種理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以及出自每一位代表人物的名言之類的句子。下面我們對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的知識點進行簡單梳理。
  • 常考的教育目的理論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屬於常考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考察的內容涉及理論的代表人物、核心觀點的匹配。有關教育目的確立的理論有很多,比如宗教本位論、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教育無目的論、生活本位論、文化本位論等等,不同的人價值取向不同,那麼在考試中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是以下這幾個觀點。
  • 教育目的的理論
    在特崗考試中,教育目的的理論是一個重要考查部分,其中考查最多的是個人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和教育無目的論。主要以單選題、多選題等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通過代表人物的對應、概念反選等角度進行考察,因此需要考生對此知識點進行重點備考,充分理解每一個理論的含義。
  • 【考點訓練營】教育學: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
    ▶1.生活本位論生活本位論把教育目的與受教育者的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或認為教育要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或認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1)教育準備生活說①代表人物:斯賓塞②基本觀點:在《什麼知識最有價值》中,斯賓塞論述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人未來的完滿生活做準備」。教育準備生活說反映了人們期望通過教育獲得能夠使個人獲得幸福的知識和能力。
  • 教師招聘考點之教育目的的理論
    教育目的部分,有一個重要的考點就在於教育目的的各種理論,這一部分在考察時主要考察每一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的對應,因此大家在學習時也要做好對應的學習和整理。(一)宗教本位論1.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2.基本觀點:宗教本位論主張使人在宗教的影響下,以皈依上帝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養成虔信的宗教人士。
  • 2020泉州教師資格考試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目的理論
    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的在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的知識點中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備考,以識記類為主,理解類為輔。那麼關於教育目的理論常考的知識點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主要代表人物:孔德、赫爾巴特、柏拉塗、涂爾幹等(小口訣:黑社會孔赫柏拉塗)3.個人本位論主要觀點:強調應從個體發展的需要來考慮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動的-種理論。最早的提倡者是古希臘的智者派。他們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個人的自由權利,主張教育的目的在於發展人的個性。18世紀和19世紀上半葉是這一理論的全盛時期。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教育目的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教育目的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教育無目的論和社會與人的發展辯證統一論。其中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和教育無目的論要著重進行學習。這些理論可以從教育目的的理論觀點、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等方面進行考察。因此,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從每一種理論的含義出發去理解,在記憶人物的時候可以利用編口訣等方式來記憶,在做題的時候抓住關鍵點作答。接下來針對這一部分的知識點我們來展開進行學習。
  •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教育目的是教育學中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而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在考試當中的,大多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需要大家對每一個理論的核心觀點準確把握,並熟知一些常見的代表人物。2、代表人物:奧古斯丁、託馬斯·阿奎那等3、備考指導:這種教育目的論強調教育對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認為教育需要,也能夠淨化人們的心靈,教育對人們的良知具有喚醒功能。大家在做題時遇到有關宗教、上帝、靈魂、神等有關字眼及論述即可與宗教本位論的觀點聯繫。
  • 2020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考點二: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
    為了提高複習效率,中國教育在線成考頻道收集整理了2020年《教育理論》考試要點,方便廣大考生對複習結果進行檢測,對教材中重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查漏補缺。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1、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全面發展學說(2)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可能(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惟一途徑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教育目的的理論詳細梳理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教育目的的理論詳細梳理,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關於教育目的的理論有不同觀點,在考試中一般以客觀題為主。
  • 2020寧夏教師招聘備考教綜易錯點: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備考教綜易錯點: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小編特地整理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理論的詳細解說,希望對大家理解此知識點有所能幫助,話不多說,馬上開始。
  • 不可不知道的教育理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
    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六個層次: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對於知識的記憶處於認知的低階。學校教育的重點不是知識的記憶,而是培育孩子的思維能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這要求我們必須著眼於追求理解的教育。
  • 翻譯理論 | 目的論
    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過協商來完成,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於首位。也就是說,譯文取決於翻譯的目的。此外,翻譯還須遵循「語內連貫法則」和「語際連貫法則」。前者指譯文必須內部連貫,在譯文接受者看來是可理解的,後者指譯文與原文之間也應該有連貫性。這三條原則提出後,評判翻譯的標準不再是「對等」,而是譯本實現預期目標的充分性。
  • 教育的最終目的——自我教育
    自我總結與自我反思的合力,就是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讓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是自我教育成就了現在的我們。從個人成長的角度考量,「自我教育」正是教育的終極目的,其道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實現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終極目的。
  • 教育目的VS教育方針
    教育目的是我們教育學中常考的一個知識點,歷年考試中大多以客觀題為主,尤其是概念類的考題,但是很多考生往往和教育方針進行混淆,那麼這兩者到底有什麼區別呢?(見下圖)我國當前的教育方針:「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 第六節 教育目的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第六節 教育目的(重點)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了解)1、廣義的教育目的:人們的期望;3、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單選&辨析 關係、價值、概念的混淆)(國家、全國)教育目的-(學校)培養目標-(教師)教學目標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是普遍與特殊;教育目的與教學目標是抽象與具體。
  • 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關係
    在教育理論的考察過程中,該部分知識常以單項選擇題和辨析題的形式考查,多是以定義考察為主。在學習的過程中,重點應該放在掌握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的區別上,理解各個的概念;可以根據案例對其所對應的知識點做出正確的判斷;學習的難點在於理解他們之間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