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定義這個時代的電子遊戲?

2020-12-22 Gamewower

6月中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宣布批准銷售首款基於遊戲的數字治療設備,該設備用於幫助患有多動症的兒童提高注意力。

這是目前為止首個改善ADHD相關症狀的數字療法,也是首個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銷售的基於遊戲的治療設備。該設備將作為治療項目中的一部分使用,以進一步改善障礙症狀。

6月26日,第33個國際禁毒日。《和平精英》與中國禁毒微信、央視社會與法頻道亮劍2020、騰訊守護者計劃,推出「禁毒精英,守護淨土」知識競答H5,將禁毒知識的普及與有趣的遊戲問答結合起來,以有趣有益的方式,在青少年群體中普及毒品預防知識。

這個時代的遊戲正在被賦予更多的屬性,更多的社會功能,在海外如此,在國內也是如此。

1

實際上,在被FDA承認電子遊戲在治療某些疾病之前,在海外已經有了多項有關電子遊戲治療某些疾病的臨床研究。

2013年時,加拿大蒙特婁市的麥吉爾大學與麥吉爾大學附屬醫療中心研究所的學者們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俄羅斯方塊》可能對治療成年人弱視病症有效。

著名的遊戲公司育碧也曾與Amblyotech公司合作開發推出了一款名為《Dig Rush》的產品。改善弱視這一疾病。

《我如何用來幫助自閉症兒童》,一個叫斯圖爾特·鄧肯的人在四年前創建了一個Minecraft伺服器,專為自閉症兒童及其家人提供幫助,因此他也被稱為「自閉症之父」。

來自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首席研究者Alexandra Vakili曾在《Cogent Psychology》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能夠幫助遭受大腦損傷的病人快速恢復。

來自英國和瑞典的科學家們曾發起一項研究,關於《俄羅斯方塊》可以治療創傷後遺症,他們在撰寫的論文之中,稱其為「基於俄羅斯方塊的幹預」。

不僅僅是醫療,在美國有一家叫梅森遊戲和技術學院的學習機構,這個學院主要是針對K12的學生,同時這也是美國最大的一個功能遊戲的學院,是國家型的學習項目,給小學、中學的學生提供編程方面的課程,以及區塊鏈、AI、藝術方面的課程。

2

在中國這個目前全球最大的遊戲市場,遊戲的功能與屬性也越來越多,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科教的結合在近幾年來已經逐漸在遊戲行業中產生了普及。

與此同時,中國遊戲產業還在不停的發掘與探索遊戲在社會責任上更多的作用與邊界。

《和平精英》在6月底參與禁毒的相關宣傳,用遊戲的方式向用戶傳達毒品的危害,普及毒品預防的知識只是它在探索遊戲的社會功能的一個方面。

在5月份,《和平精英》就通過遊戲內外的聯動,與重慶市彭水自治縣開展了一場與扶貧相關的活動。

在4月份,《和平精英》幫助重慶火場救妹妹的少年圓電競夢,聯合俱樂部、隊醫、職業選手,根據醫生的建議,在孩子手部功能康復訓練治療方面,提供專業康復訓練視頻、隊醫建議、心理輔導等;以及贈送其PEL門票等。

遊戲在公益,在社會責任屬性方面的邊界在持續的拓寬,未來還有哪些可能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遊戲產業還將持續的拓展下去。

在相關的數據方面,「禁毒精英,守護淨土」知識競答H5,上線23小時內,觸達人數即突破1億,截至7月6日,參與遊戲次數超過1億、參與H5答題互動人數超過4600萬人。

扶貧帶貨方面,直播累積觀看總人次超過5000萬,超過2000萬人點讚,24小時內京東店鋪總訪客已達372.5萬人次。

用遊戲的流量進行禁毒相關的相關,進行扶貧帶貨,助力當地旅遊經濟,這是遊戲產業在社會責任邊界上的探索。

3

為什麼這個時代的遊戲開始有了越來越多娛樂之外的屬性,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時代的遊戲產業?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看一個數據。

Newzoo公布了一份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年末全球遊戲玩家人數將達到27億,複合年增長率5.6%。若繼續保持這一增長趨勢,則到2023年,全球遊戲玩家人數將達到30億人。

以Newzoo的數據做標準,遊戲產業在覆蓋的用戶數量上,超過了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更為關鍵的是這個群體的平均年齡只有30歲左右。

這個背後代表的意義,用Improbable執行長赫爾曼-納魯拉在今年年初TED演講上的內容,「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球26億人打電子遊戲。這一龐大的互動網絡,帶來的機遇遠不止娛樂。遊戲的能力可以創造新世界、將人們聯繫起來並塑造經濟。」

我們都知道,相比於其他的文化產業內容,遊戲的沉浸感更高、互動性更強,基於這兩大特性,再看遊戲所覆蓋用戶的數量,遊戲這個媒介的作用背後的能量是巨大的。

基於遊戲所涵蓋的巨大能量,決定了遊戲的潛能以及它的發展方向將不僅限於娛樂,而是需要發揮更多的價值。

所以,遊戲開始與各行業做結合,醫療、軍事、科學、教育、文化等等,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跨界。

4

這些跨界的背後是時代的大背景所賦予遊戲的使命。

實際上,1962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Steve Russell和他的同學們開發出了《太空戰爭》(Spacewar),這是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遊戲。

遊戲的進行方式為兩名玩家各自以槓桿及按鈕操作一艘虛擬的太空船,在虛擬太空中互相發射魚雷進行對戰,直到消滅對方為止。

這款遊戲面世的背景正值美國與前蘇聯了爭奪航天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的太空競賽期間。

遊戲,或者說整個文化產業,其發展永遠是與時代背景所息息相關的,在美國電影第一次大發展的時候,正值美國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期間。

而我們這個時代對於遊戲的要要求顯然也不僅僅是提供給用戶一種娛樂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遊戲越來越多的社會屬性。

以《和平精英》與彭水的扶貧為例,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遊戲能在這個時代的大背景下能做什麼,《和平精英》給出的答案是用遊戲參與扶貧,這是遊戲在大時代下的使命感。

在遊戲內,《和平精英》推出了兩款扶貧限定皮膚,一個是九黎主題遊戲皮膚、一個是以彭水知名景點九黎城為名的九黎印象降落傘,同時推出了「探索蚩尤九黎城」的運營活動,出生島上植入了「蚩尤九黎城」的微縮場景,還原了九黎城中的蚩尤圖騰,而彭水當地的特色建築、服裝、繡等文化元素也被植入到了遊戲中,結合苗族日常生活中的蠟染製作和刺繡等生活工具組合成一個遊戲內景點。

在遊戲外,用《和平精英》平臺及線上流量優勢,如微博等社交平臺矩陣等進行相關的宣傳,同時還基於遊戲的衍生流量進行了導入,用直播的方式幫助當地銷售農產品,讓許許多多的遊戲玩家也能成為彭水農產品的消費者。

當遊戲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當遊戲的用戶數量越來越多,遊戲產業也就被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而《和平精英》等遊戲也的確在持續的探索遊戲在更多社會責任上的意義。

在那場演講的最後,赫爾曼說,「我最終的請求面向觀眾中所有的工程師所有的科學家,所有的藝術家。也許你們暢想過太空之旅。但事實是,在這裡,在這一時刻就有很多世界等待著你們的創造,它們會永遠地改變人們的生活。仍有巨大的技術前沿需要我們去攻克掌握,就像早期建立網際網路的時候一樣。建立虛擬世界的科技是非常獨特的。我的懇求就是, 讓我們都參與進來,參與進來! 讓我們把它變成一件 我們可以積極創造的事, 而不是再次變得被動。」

這個時代的遊戲,已經有了改變世界的一絲可能,需要的是我們都參與到其中。

相關焦點

  • 在楊永信與IG交替刷屏的時代,我們如何研究電子遊戲?
    趙東川指出,在歐美的語言中,「競爭性」的活動往往會被歸入「遊戲」的名詞「game」的名下,而遊戲的動詞「play」也常常被用來表述與藝術相關的活動的進行,如「表演」、「演奏」等;但是,在傳統漢語中,「遊戲」以及與之相對應的「玩」,則攜帶有「去嚴肅化」、「去審美化」的意味,這兩個詞語承載著「消遣」、「不嚴肅對待」、「不負責任」等負面的符號性意義。
  •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焦慮?
    你定義了你的自我價值。技巧3:用非反應性傾聽我們是相當被動的傾聽者,因為我們聽的是回應,而不是去理解。在這個充斥著不受限制的偏見和社交媒體回音室的時代,我們一直在尋求驗證我們已經知道的,以保持對我們周圍世界的確定性。然而,當我們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人時,焦慮會激增。那麼我們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呢?
  • 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這個迷茫而混沌的時代
    我們小學的時候,那是一段真的充滿了無憂無慮的絢爛多彩的時光。可是,一旦進入了中學,進入了初中,我們的各種補課,各種排名,就開始了。這種競爭的氛圍和狀態,把我們一直又帶入到高中的三年,最後衝刺完成了高考的這一次可以說是,我們目前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試。我們捫心自問,在這個漫長的六年的過程中,迷茫和混沌是不是一直也在伴隨著我們呢?
  • 我們該如何面對電子遊戲?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現今的電子遊戲,基本上充斥的就是「七宗罪」的內容,成年人尚且不能自拔,更何況孩子們呢!現今玩遊戲已經涉及到了國計民生,之前覺得玩遊戲不過就是個娛樂,現在玩遊戲已經絕不只是娛樂了,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的每一處,佔據了我們生活的每一面,我們不斷的聽到,關於玩遊戲造成家破人亡的事件,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杜撰出來的故事。
  • 如何讓電子遊戲助力孩子成長?
    現在的孩子出生在一個電子產品的時代,天生就帶網感,在不得不接觸電子產品的今天,父母可能最擔心的就是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影響,擔心孩子對遊戲上癮,擔心影響學習,擔心變成宅男等等,坦白講,電子遊戲是一個必然會對當下孩子的童年產生影響的事物。既然如此,那麼如何調節影響?可以允許多大的影響?什麼的管理手段能讓電子遊戲利大於弊?
  • 電子遊戲該不該讓孩子玩?父母的無知,最終傷害的是孩子
    歐陽經常跟我吐槽,說孩子再這樣玩下去就廢了,可是又不知道怎麼去管他,每次說他的時候,孩子總會有非常強烈的牴觸情緒,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衍變成說也說不得,打還不捨得。其實,對於歐陽的這種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最開始,我家孩子也是有些沉迷於電子遊戲,不過,只要父母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事情便會迎刃而解。
  • 網絡時代,我們如何定義「隱私」
    隱私權保護的核心爭議,在於如何界定公共與隱私。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傳播系副教授苑京燕投書澎湃新聞,探討今日快速變遷的中國社會中,我們如何定義「隱私」。       社會公眾對隱私問題討論的激烈程度,反映出社會快速變革過程中,理解隱私問題的複雜性及重要性。
  • 電子遊戲帶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利與弊
    想想,將這句話引用到電子遊戲的世界裡也是極為貼切的。電子遊戲的急速發展的確引發了人們對其「優劣」的爭議。有人向來較為樂觀,凡事只談其有利的一面。所以,就有「電子遊戲不僅能促進我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而且可以拓寬我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觀點。美國邁阿密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人在玩電子遊戲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體因此消耗更多的能量。
  • 全球電子遊戲發展史:五個時代見證崛起
    完善的電子遊戲在20世紀末出現,改變了人類進行遊戲的行為方式和對遊戲一詞的定義,屬於一種隨科技發展而誕生的文化活動。電子遊戲也可代指"電子遊戲軟體"。電子遊戲的誕生讓人類的生活更豐富,從而促進全球人類社會的進步。並且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讓人類的生活更快樂。從遊戲發展的歷史時代來看,電子遊戲經歷了以下四個時代。
  • 如何引導兒子玩電子遊戲
  • 淺談體感電子遊戲與興趣培養的關係
    隨著科技時代的飛速發展,漸入佳境的電子遊戲逐漸改變了人們對「遊戲」一詞的定義,也潛移默化改變了人們有關「遊戲」的行為方式。至此以後,電子遊戲成為了各界議論與關注的焦點。 那麼以電子遊戲的方式又該如何起到教育作用呢?其實早在FC時代玩家就已經接觸過了,還記得當年小霸王學習機在國內盛行,鍵盤+卡帶的形式鍛鍊過多少青少年的五筆、拼音方法;2000年前後學校微機房(註:早年間PC機課堂的叫法)裡又有多少青少年練習過「生死時速」的打字遊戲。
  • 智能時代,如何定義教育現代化?
    教師節慶祝活動上,校長對216位老師提出一個新問題:  智能時代,如何定義教育現代化?  2018年9月10日是我國第34個教師節。當天下午,南岸區珊瑚實驗小學校長譚勁在全校教師節慶祝活動上對216位老師提出了一個新問題:「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教育現代化該如何來定義?『教師』『教育』我們又該如何去重新定義?」  這個教師節過得不一樣  譚勁1978年高中畢業,成為一名小學數學老師。
  • 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快節奏時代,信息流通快,生活節奏快,我們每天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知識深度帶來認知優勢的時代。在知識數量相似和知識獲取速度相似的情況下,我們的策略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可能越來越取決於知識的深度。
  • 我的生活與電子遊戲:啟蒙
    我想他們這樣想的原因,有著對電子遊戲的不了解,也有著害怕我成迷電子遊戲的擔心,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跟電子遊戲的故事,說說我到底為什麼愛上電子遊戲,為什麼玩電子遊戲,以及為什麼電子遊戲不應該被那樣的排斥。當時的我們就各種攢錢,然後一起去那個商店,買些垃圾食品玩起了魂鬥羅。這個時期可能是我慢慢對電子遊戲有了熱情的時候,因為我能跟小夥伴們一起吃零食、玩遊戲,電子遊戲就像是一個集結我們的工具,帶給了我許多的快樂,雖然我們一直都沒有通關過魂鬥羅,但有了拿分快樂,通關似乎也沒那麼重要。
  • 淺談電子遊戲的分類和遊戲的發展史
    電子遊戲(Video Games,少部分學者使用Electronic Games)又稱電玩遊戲(簡稱電玩),是指所有依託於電子設備平臺而運行的交互遊戲。完善的電子遊戲在20世紀末出現,改變了人類進行遊戲的行為方式和對遊戲一詞的定義,屬於一種隨科技發展而誕生的文化活動。
  • 我們到底該如何學習《數據結構與算法》
    前言:我們到底該不該學習算法與數據結構?1、真的應該學習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個問題,所有人都在強調數據結構與算法比較重要,但是好像平時也沒用到,無法直觀的去感受它的重要性,於是把學習重心放在了常見的哪些框架身上,似乎只要熟悉了哪些框架的API,編程就會所向披靡。
  • 《邊遊戲,邊成長》科學管理,讓電子遊戲為孩子助力
    因為,在這個資訊時代,你不讓孩子觸碰屏幕,是不現實的。但是,你不約束孩子用電子產品,孩子的行為就容易走向失控。所以說,如果我們從孩子自身的成長出發,去有效引導這些力量,那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走上非常棒的成長道路。一個有動力、與人為善、做事專注、有宏觀目標的孩子,難道不值得我們下功夫去培養嗎?
  • 也許終結在前方——淺談電子遊戲與遊戲批評
    雖然「第九藝術」電子遊戲尚處年輕的發展階段,但在實際表現上,電子遊戲與電子遊戲之間內核的區別已經大到了可以分門別類,每一個種類自成一派的地步了,而且類別還在不停的拓展增加。伴隨著電子計算機硬體技術的進步,電子遊戲能表現的內容也逐漸變得複雜。內核的複雜和外在的複雜帶來不僅僅的是組合後的精妙美感,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評價電子遊戲的好壞?
  • 成功,該如何定義?
    然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並不同意這些家長的理論,也無法接受他們衡量成功和失敗的尺度。 如果一個能力平平的學生盡了最大的努力,而家長卻因為他(她)不是班裡最好的學生而認為他(她)是一個失敗者,這顯然是不公平的。而我作為一名教師,如果給他(她)打出不該得的分數也是不對的。面對這種兩難處境,我繼續尋求成功的定義。為了給我的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我儘量讓他們知道,這些原理能使他們受用一生。
  • 電子遊戲對孩子到底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很多父母未弄懂
    紅裙子:「我勸你千萬別相信啊,害了孩子你後悔也來不及呀……」這兩位媽媽大概說出了大多數媽媽的心聲,有些人視電子遊戲為洪水猛獸,有些人對電子遊戲一知半解。到底孩子該不該玩電子遊戲?如果玩電子遊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實驗人員的特別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