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2021-01-08 澎湃新聞

受邀嘉賓:甘肅銳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忠義

主 持 人:新甘肅·甘肅法制報首席記者 何明霞

本期主題:

誹謗他人之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在法律意義上,誹謗有情節輕重之分,當情節比較嚴重時極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那麼誹謗罪的定義是什麼?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本期「舉案說法」欄目就這些問題分析探討。

典型案例:

自訴人周某1原系某村村委會主任,因有群眾反映其有違紀問題,經鎮調查組調查後,在該村召開大會對反映周某1的違紀問題進行答覆,當時參會的黨員群眾約有140多人。會議開始後,被告人周某2在會場秩序混亂,群眾情緒激動的情況下,播放了有關周某1的光碟。光碟內容為周某1與被告人武某某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錄音。參會人員聽後情緒更加激動,紛紛指責周某1,並罵其是貪官、「吸血蟲」,要求罷免其村委會主任職務,經請示相關部門決定暫停周某1職務。後經相關部門對光碟中反映的周某1問題進行調查,澄清錄音並非周某1所為,系被告人周某2在武某某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錄製的。另查明,周某2與武某某通話時,周某2並沒有向武某某說明通話過程要錄音,播放光碟的事武某某也不知道。經法院審理,判決被告人周某2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宣告緩刑一年;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主持人:結合上述案例,簡要談談何謂誹謗罪?

張忠義: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在公共場合散布虛構的事實,對他人人格或名譽造成重大影響和傷害的應負刑事責任。就本案而言,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播放光碟中所稱的自訴人周某1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情況並不存在,沒有事實依據。被告人周某2將虛構的事實在約140多人參加的大會上散布,引起群眾對周某1的誤解,客觀上給自訴人周某1的人格和名譽造成較大影響,進而導致周某1被停職,後果嚴重。被告人周某2的行為符合誹謗罪的構成要件,構成誹謗罪。

主持人:構成誹謗罪的條件是什麼?

張忠義:構成誹謗罪,必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必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誹謗行為必須是針對特定的人進行的,同時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洩露並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情節輕微的,屬於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主持人:誹謗罪的量刑方面有哪些規定?

張忠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這裡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72條第一款規定,對於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來源:甘肅法制報

編輯:楊燕

甘肅法制報新媒體中心

舉報電話:0931-8156896 舉報郵箱:fzgsw@qq.com

猜你喜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 全省58個貧困縣脫貧攻堅成就巡禮】脫貧路上再加力 決戰決勝奔小康——甘谷縣脫貧攻堅綜述

點擊甘肅法制報關注我喲

弘揚法治精神 關注民主進程 倡導人文關懷

解讀社會變革 提供實用資訊 聲援公民維權

甘肅最權威的法制資訊新聞平臺

原標題:《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06-2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誹謗罪的定義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要件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客觀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 誹謗罪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
  • 輕度誹謗罪如何判刑,怎麼規定的?
    ,這個誹謗罪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嚴重的話會構成犯罪。 江蘇國泰新華律師事務所潘寧煒律師解析: 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
  • 解讀李楓案:虛假微博轉發超500次可構成誹謗罪
    8月23日,據媒體消息,李楓髮長文後,郭敬明律師團隊調取和固定相關證據,今天正式向法院提起了刑事訴訟,指控李楓捏造事實,損害其名譽,情節嚴重,已構成誹謗罪。針對此事,網易娛樂連線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志東律師,對此事進行法律解讀。名譽侵權與誹謗罪如何界定?一般公眾對於對於名譽侵權案件的理解是民事案件,但據媒體報導,郭敬明律師團隊是提起刑事案件。
  • 侮辱罪、誹謗罪
    【釋解】本條是關於侮辱罪、誹謗罪的規定。一、侮辱罪(一)概念及其構成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1.二、誹謗罪(一)概念及其構成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1.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
  • 關於誹謗罪你知道多少?
    經常有當事人諮詢我,是不是散布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就會構成誹謗罪嗎?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周裡,李某在宿舍裡更是對薛某惡言相向,然後在學院微信群、貼吧、微博等網絡上散布薛某是小偷的消息(閱讀量不足200),給給薛某的生活學習帶了嚴重的影響,那麼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誹謗罪?
  • 馬蘇起訴黃毅清,為什麼提起的是誹謗罪的自訴?
    1月12日,馬蘇在律師的陪同下,向海澱法院遞交了起訴黃毅清的起訴狀,提起了誹謗罪的自訴,要求法院審判庭認定黃毅情構成誹謗罪,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事情發展1月12日下午1點半,馬蘇起訴黃毅清於2018年1月9日20:33、1月10日22:01、1月11日00:11、1月11日16:22、1月11日17:54、1月11日21:03先後6次在其個人微博中公然捏造自訴人吸毒、賣淫等虛假事實,貶損馬蘇的人格,破壞其的名譽。這些微博在極短時間內被大量點擊、瀏覽、轉發。
  • 侮辱罪和誹謗罪的區別及認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四川蓬溪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鄧永固涉嫌誹謗罪一案
    鄧永固故意捏造事實,在網絡上對他人進行誹謗,損害了他人的人格、聲譽,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情節嚴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其行為應以誹謗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鄧永固在這篇帖子後面,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電子信箱。 焦點之一:程序是否違法在庭上,國家公訴機關同鄧永固的辯護律師鄭其銀展開唇槍舌劍。
  • 誹謗罪,言語構築的囚籠
    法院審理後認為,薛某在信息網絡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其行為已構成誹謗罪。且其損害的是政法幹警的名譽,屬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根據相關法律,鄞州法院判處薛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誹謗法官為何被公訴判刑? 刑法中所指的誹謗是指通過捏造、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且情節嚴重的行為。
  • 舉報他人犯罪失實是否構成名譽侵權
    2003年9月12日,上饒縣公安局認為倪向蘇對事故的發生沒有主觀故意,不構成犯罪,對倪某作出解除取保候審決定和撤銷案件決定,並賠償倪某被拘留期間賠償金、醫藥費、交通費等損失共計2459.75元。倪向蘇向法院起訴要求上饒縣中學賠償精神損失費5000元,並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 最高檢「上調」誹謗罪批捕權 嚴防公民因言獲罪
    從實體上縮小誹謗罪的適用範圍  姚澤金認為,高檢院要求要準確把握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不能把對個別領導幹部的批評、指責乃至過激的言語當做誹謗犯罪來辦,是對於誹謗罪的第一次明確的法律解釋。「雖然它早就是學界和社會上的常識或共識,但是卻不是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所蘊含的當然旨意。」
  •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誹謗罪。那麼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侮辱罪和誹謗罪有什麼區別?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  1、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
  • 談談誹謗罪的舉證責任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楊某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其行為己構成誹謗罪。辯護人所舉證人證言內容均沒有直接證實大字報內容是確有其事,又未能提供其他證據予以證實,被告人楊某也已承認這些內容是聽說的,是否屬實不清楚,應認定這些事實是虛構的;被告人楊某採用貼大字報的手段,將道聽途說的內容公之於眾,造成一定社會影響,足以並己經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應認定為情節嚴重,對辯護人意見不予採納。依照《刑法》第246條第1款之規定,判處被告人楊某有期徒刑1年。
  • 網絡誹謗構成誹謗罪之要件兼評「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誹謗的解釋
    本文擬對網絡誹謗行為構成誹謗罪之要件中的爭議問題進行解析,並就「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的司法解釋也適當予以評析,以期能為將來相關立法的完善和司法操作提供借鑑。  一、客體要件   誹謗罪的客體是公民的名譽權。名譽一般認為是社會對個人人格的評價。名譽權是人格權的一種類型。
  • 最高院指導性案例:在微信群侮辱.誹謗.污衊.貶損他人構成名譽權侵權
    認定微信群中的言論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應當符合名譽權侵權的全部構成要件,還應當考慮信息網絡傳播的特點並結合侵權主體、傳播範圍、損害程度等具體因素進行綜合判斷。2. 不特定關係人組成的微信群具有公共空間屬性,公民在此類微信群中發布侮辱、誹謗、污衊或者貶損他人的言論構成名譽權侵權,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相關法條1.
  • 罪名解讀與已決案例:侮辱罪、誹謗罪
    「危害國家利益」,是指侮辱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外交使節等特定對象,既損害被害人個體的名譽,又危害到國家利益的情況。 2.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釋義:「誹謗」指故意捏造事實,並且進行散播,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行為。
  • 微信群中發信息誹謗、侮辱、貶損他人 廣西一男子被判道歉並賠償...
    通常情況下,在公共場所辱罵他人可能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那麼,在微信群裡誹謗他人,會不會構成侵權呢?3月4日,廣西貴港平南縣人民法院通報了一起群聊辱人案的審判結果,一男子多次在微信群中使用惡毒或惡俗及攻擊性言詞誹謗、侮辱、貶損他人的人格,詆毀他人名譽,被判停止侵害名譽權行為,在相關微信群發表致歉聲明並向原告賠禮道歉,同時賠償原告1000元。
  • 最高院關於公然侮辱他人涉嫌侮辱罪的觀點
    【理解與適用】本條是關於侮辱罪、誹謗罪及其處罰的規定。本條共分三款。第一款是對侮辱罪、誹謗罪及其處罰的規定。依照本款的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實,公然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侮辱罪、誹謗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侮辱罪、誹謗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
  • 發文30篇誣衊他人為「黑警」 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維持原判
    9月18日上午,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自訴人邵某斌、吳某軍、倪某控訴原審被告人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公開宣判。 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 供圖 攝中新網南昌9月18日電 (李韻涵)在自媒體發文30篇被點擊瀏覽67萬餘次,誣衊他人為「黑警」……18日上午,景德鎮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自訴人邵某斌、吳某軍、倪某控訴原審被告人陳光平犯誹謗罪一案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20年4月16日,浮梁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人陳光平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