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1-01-08 澎湃新聞
【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2020-06-24 04: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周某1訴周某2、武某某誹謗罪案

【裁判要點】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破壞他人名譽和貶低他人的人格,情節嚴重的行為。未經當事人同意,錄音錄像侵犯個人隱私,在公共場合散布,謀取利益或對他人人格或名譽造成重大影響和傷害的應負刑事責任。

【基本案情】自訴人周某1系某村的村委會主任,被告人武某某原系某公司派駐的玉米制種技術員。因有人向紀委、人大反映周某1有違紀問題,經該鎮組成調查組調查後,在該鎮,涉案村召開黨員、各社社長、黨小組長、群眾代表大會,對反映的周某1的違紀問題進行答覆,當時參會的黨員群眾約有140多人。會議開始後,被告人周某2提出有個光碟要當會播放,只說是光碟內容與上訪信件有關,但沒有說明光碟的具體內容,參會的該鎮相關領導沒有同意,但被告人周某2等人堅決要求播放。當時,因參會的人員較多,會場秩序非常混亂,且群眾情緒激動,會場秩序無法控制,在這種情況下,周某2播放了光碟。光碟內容涉及某公司前期投入的是現金還是農資的問題,參會人員聽到錄音內容後情緒比較激動,紛紛指責周某1,並罵其是貪官、吸血蟲,要求罷免其村主任職務,並表示不罷免周某1的職務就要去上訪,經請示決定暫停周某1職務。對光碟中反映的周某1的問題進行核實,澄清並非周某1所為。另查明,周某2與武某某通話時,周某2並沒有向武某某說明通話過程要進行錄音,播放光碟的事武某某也不知道。

【裁判結果】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播放光碟中所稱的自訴人周某1以低價購進化肥,高價供給群眾的事實,經相關部門調查此事實並不存在,沒有事實依據,因此,被告人周某2在鎮、村群眾大會上播放的光碟中所稱周某1低價購進、高價供給群眾化肥的事實是虛假事實,被告人周某2將虛假的事實在約140多人參加的大會上散布,引起參會群眾對周某1的誤解,客觀上給自訴人的人格和名譽造成較大影響,並進而導致鎮政府將周某1停職,後果嚴重,被告人周某2的行為符合誹謗罪的構成要件,已構成誹謗罪。自訴人以被告人周某2構成誹謗罪的指控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因被告人武某某對被告人周某2與其通話時錄音、錄製光碟的行為並不知曉,且對被告人周某2播放光碟的事也不知曉,因此,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綜上,對被告人周某2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一款、第七十二條一款,對被告人武某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人周某2犯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宣告緩刑一年;(緩刑考驗期自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二、被告人武某某無罪。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一款 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中華民和國刑法》

第七十二條一款 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的,可以宣告緩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二條二項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作者系甘州區法院審管辦 姚勇)

原標題:《【百姓事,身邊法】捏造並虛構事實,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構成誹謗罪》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貶損他人人格及名譽是否構成誹謗罪
    受邀嘉賓:甘肅銳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張忠義主 持 人:新甘肅·甘肅法制報首席記者 何明霞本期主題:誹謗他人之事,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但在法律意義上,誹謗有情節輕重之分,當情節比較嚴重時極有可能構成誹謗罪。那麼誹謗罪的定義是什麼?誹謗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 誹謗罪的定義
    誹謗罪(刑法第246條),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構成要件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與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客觀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 誹謗罪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如果散布的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使有損於他人的人格、名譽,也不構成本罪。 (2)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
  • 輕度誹謗罪如何判刑,怎麼規定的?
    江蘇國泰新華律師事務所潘寧煒律師解析: 在犯罪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捏造並散布某種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1)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
  • 解讀李楓案:虛假微博轉發超500次可構成誹謗罪
    8月23日,據媒體消息,李楓髮長文後,郭敬明律師團隊調取和固定相關證據,今天正式向法院提起了刑事訴訟,指控李楓捏造事實,損害其名譽,情節嚴重,已構成誹謗罪。針對此事,網易娛樂連線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志東律師,對此事進行法律解讀。名譽侵權與誹謗罪如何界定?一般公眾對於對於名譽侵權案件的理解是民事案件,但據媒體報導,郭敬明律師團隊是提起刑事案件。
  • 侮辱罪、誹謗罪
    「危害國家利益」,是指侮辱國家領導人、外國元首、外交使節等特定對象,既損害被害人個體的名譽,又危害到國家利益的情況。二、誹謗罪(一)概念及其構成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1.
  • 關於誹謗罪你知道多少?
    經常有當事人諮詢我,是不是散布虛假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就會構成誹謗罪嗎?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周裡,李某在宿舍裡更是對薛某惡言相向,然後在學院微信群、貼吧、微博等網絡上散布薛某是小偷的消息(閱讀量不足200),給給薛某的生活學習帶了嚴重的影響,那麼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誹謗罪?
  • 談談誹謗罪的舉證責任
    2、上述證人證言說明黃某的生活作風之事,在楊某貼大字報之前己是眾所周知,大字報沒有造成「惡劣影響」,不能認為是「情節嚴重」。   法院審理後認為:被告人楊某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破壞他人名譽,損害他人人格,其行為己構成誹謗罪。
  • 最高檢「上調」誹謗罪批捕權 嚴防公民因言獲罪
    而誹謗,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  謝佑平進一步分析說,依照刑法,構成誹謗犯罪必須滿足四個要件。一是須有捏造某種事實的行為,即誹謗他人的內容完全是虛構的。二是須有散布捏造事實的行為。所謂散布,就是在社會公開的擴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言語散布,另一種是文字,即用圖畫、報刊、圖書、書信等方法散布。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這些造謠會被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隨後,店主與朋友分飾「快遞小哥」與「女業主」身份,捏造了曖昧微信聊天內容,並將偷拍的視頻與聊天內容截圖發至微信群。「少婦出軌快遞小哥」這一謠言隨後傳開。當事人吳女士稱,自己因此事被社會性死亡,至今找不到工作,而造謠者道歉並無誠意並且拒絕賠償。造謠者卻認為,吳女士提出的賠償不合理,自己接受了相應處罰並且已經道過歉了。
  • 四川蓬溪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鄧永固涉嫌誹謗罪一案
    鄧永固故意捏造事實,在網絡上對他人進行誹謗,損害了他人的人格、聲譽,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情節嚴重,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其行為應以誹謗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鄧永固在這篇帖子後面,留下自己的姓名、電話、電子信箱。 焦點之一:程序是否違法在庭上,國家公訴機關同鄧永固的辯護律師鄭其銀展開唇槍舌劍。
  • 誹謗罪,言語構築的囚籠
    帖子中詆毀法官和律師的言論,完全是其主觀臆斷,並無任何事實依據。 今年11月17日,鄞州法院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法院審理後認為,薛某在信息網絡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其行為已構成誹謗罪。且其損害的是政法幹警的名譽,屬於嚴重危害社會秩序。根據相關法律,鄞州法院判處薛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 侮辱罪和誹謗罪的區別及認定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侮辱罪、誹謗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 網絡誹謗構成誹謗罪之要件兼評「兩高」關於利用信息網絡誹謗的解釋
    《解釋》第1條對「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為類型化和具體化為三種情形,具體包括:第一,捏造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第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第三,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 馬蘇起訴黃毅清,為什麼提起的是誹謗罪的自訴?
    2017年的年度大瓜,在跨年的前兩天在李小璐和賈乃亮家發生,而這件事也沒有隨著跨年而一起翻篇,反而愈演愈烈,大火從賈乃亮,李小璐,PG One,漸漸的演變成了黃毅清和馬蘇。1月12日,馬蘇在律師的陪同下,向海澱法院遞交了起訴黃毅清的起訴狀,提起了誹謗罪的自訴,要求法院審判庭認定黃毅情構成誹謗罪,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 最高院關於公然侮辱他人涉嫌侮辱罪的觀點
    【理解與適用】本條是關於侮辱罪、誹謗罪及其處罰的規定。本條共分三款。第一款是對侮辱罪、誹謗罪及其處罰的規定。依照本款的規定,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實,公然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侮辱罪、誹謗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格尊嚴和名譽權。侮辱罪、誹謗罪的犯罪對象只能是自然人。
  • 罪名解讀與已決案例:侮辱罪、誹謗罪
    誹謗罪的立案標準 釋義:「誹謗」指故意捏造事實,並且進行散播,損害他人人格和名譽的行為。「捏造事實」是無中生有,憑空製造虛假的事實。誹謗除捏造事實外,還要將該捏造的事實進行散播,散播包括口頭方法和書面方法。捏造事實的行為與散播行為必須同時具備才構成本罪。
  • 財新傳媒回應郭文貴:侮辱人格敗壞名譽
    近期,針對財新傳媒的正常新聞報導,北京盤古氏投資有限公司及其實際控制人郭文貴,通過媒體和網際網路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貶損財新傳媒職業公信力,侮辱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女士的人格,敗壞其名譽,手段及影響均極其惡劣。
  • 網上發帖惡意誹謗他人 發帖人被常寧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在網上捏造事實誹謗他人也涉嫌違法。近日,常寧市公安局依法查處一起網上發帖惡意誹謗他人案件,抓獲違法行為人劉某福。劉某福因鬧訪、纏訪、非訪等違法行為,兩次被公安機關行政處罰。2016年以來,他多次在網上發布不實言論,惡意誹謗中傷接訪的市領導、紀監委幹部、政法幹警以及鄉鎮幹部,經多次教育仍不思悔改,在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構成侮辱誹謗罪。那麼什麼是侮辱誹謗罪,如何認定?侮辱罪和誹謗罪有什麼區別?下面由法律快車的小編在本文詳細介紹。  什麼是侮辱誹謗罪?  1、侮辱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行為。
  • 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構成要件誣告陷害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人身權利和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