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翻譯|你可以哀傷,也可以悲悼,你的失去是真實的

2020-12-11 騰訊網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導語2020的開始有點喪,大多數人一邊每天驚心動魄地看著疫情數字的飆升,一邊又為突如其來的一個個噩耗時而憤怒時而悲傷。

我們尤其為奉獻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感到揪心,我們希望他們都能好好地回來。在這場「戰鬥」中,已有1716位醫務人員確診,並有6位不幸殉職。而年輕的李文亮醫生,作為「吹哨人」,他的經歷和離世更是讓我們痛心不已。

所以,在這段「非常時期」,我們想用「悲傷」作為主題,讓大家認識悲傷,並學會放下悲傷。我們引用了三篇發表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的外國臨床心理學家的文章,通過閱讀以下文章,我們將學會善待自己和悲傷的人,用健康悲傷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四種不為人知的悲傷

悲傷這個詞通常被理解為對死亡的一種反應。但是,這種狹隘的理解並不能涵蓋所有產生和觸發悲傷的人類經歷。以下是我們所經歷的與死亡無關的四種悲傷:

1. 身份的喪失:角色或歸屬的喪失。

例如:

一個正經歷離婚的人,覺得失去了「配偶」。

一位乳腺癌倖存者在雙乳切除手術後悲傷地失去了女性的尊嚴。

一個空巢老人,以最直接的方式哀悼失去的父母身份。

失去工作或轉行的人會為失去的身份而悲傷。

離開宗教團體的人會感到失去了歸屬感和社區。

每當一個人失去了最初的身份,他們就會哀悼失去的自我意識。他們的任務是悲傷,他們認為自己是誰,並最終創造一個新的故事,將失去整合到他們的個人敘事。在某些情況下,這會讓人感覺某種身份被偷走了,比如離婚讓人措手不及,或者乳腺癌倖存者讓人措手不及。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的悲傷可能會因為在做決定時缺乏控制力而加劇。另一些人則選擇擺脫身份,比如轉行或離開宗教團體。雖然這聽起來比較容易,但這些人仍然可能感到悲傷,因為選擇離開這些本身也會讓他們感到哀傷,這是一種矛盾的心理。他們可能覺得沒有權利去悲傷和失去自我感,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做的決定。

2. 失去安全感:身體、情感和心理健康的缺失感。

例如:

身體、情感或性創傷的倖存者在日常生活中掙扎著想獲得更多安全感。

遭受驅逐和住房不穩定的家庭沒有安全感。

離異家庭的孩子們為失去「完整」家庭的穩定感而痛心(儘管他們可能不會這樣表達)。

社區成員遇到暴力,感到不穩定和不安全。

一個人發現伴侶的不忠,可能會在感情上感到不安全。

在基本層面上,我們希望在家裡、社區和人際關係中感到安全。失去安全感,無論是身體上的還是情感上的,都會讓一個人的世界感到明顯的不安全。即使在沒有危險或麻木的情況下,失去安全感的症狀可能包括高度警惕。對許多人來說,特別是那些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人,麻木和過度警覺是間歇性發生的。對於創傷、暴力和不穩定的倖存者來說,即使情況穩定下來,內心的安全感也很難恢復。除了從創傷中恢復,個體還肩負著哀悼失去的安全感並學會重建安全感的任務。

3.失去自主權:失去管理自己生活和事務的能力。

例如:

一個患有退行性疾病的人,他為身體或認知能力的喪失而悲傷。

為自己的衰老而悲傷的老年人,他不再能夠照顧自己(這可能與作為社會貢獻一員的身份認同感的喪失有關)。

一個在經濟上遇到挫折的人,當他們依靠別人的幫助時,會感到失去了自主性。

這種類型的悲傷直擊每個人管理自己身體和生活的核心需求。失去自主性會引發對失去控制感的悲傷,以及維持自我意識的掙扎。在疾病和殘疾的情況下,失去自主權(通常是失去身份)影響著他們邁出的每一步。新形式的衰退使得他們失去的獨立性和運作能力,進而產生了悲哀。一個遭受嚴重經濟挫折的人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失落感,表現為他們的選擇在減少,同時還有一種失敗或絕望的感覺。他們的任務是哀悼這些失去,並重新認識他們。

4. 失去夢想或期望:處理希望和夢想沒有實現。

例如:

與不孕不育作鬥爭的人或夫婦。

努力在「現實世界」中找到自己位置的優等生。

一個人的職業軌跡不能反映他們的期望。

這個人的社區在政治上轉向了他不想要的方向。

這種類型的悲傷以一種深深的迷失感為特徵。我們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有一個願景,那就是我們的生活將如何展開,我們期望世界如何運轉。當生活中的事情違背了我們的期望時,一個人會感到深深的悲傷和不公平。一個人或一對夫婦努力想要懷孕,一個學生努力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有所成就,他們可能會體驗到一種失敗感,這種失敗感會加重悲傷的過程。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和別人比較自己的過程和結果。預料之中的政治轉變可能會導致人們失去對假定的現實和對穩定的感覺,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了解世界的運作方式。

將「悲傷」這個詞恢復到適當的位置

失去身份,失去安全感,失去自主性,失去期望,都是悲傷的理由。悲傷和哀悼作為一個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用我們給予哀悼者的溫柔來度過一個時刻的混亂。哀悼者得到同情,並有權憤怒,悲傷,麻木,迷失方向,逐漸癒合。「悲痛」這個詞既準確地描述了這一過程的內在現實,又使這一過程對我們自己和他人合法化和具體化。

當許多人帶著悲傷和哀悼經歷人生的挫折和悲劇時,許多人覺得他們沒有資格得到這個詞。

所以我給你許可。

你可以悲傷。

你可以哀悼。

你的失去是真實的。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悲傷

當一個人悲傷的時候,他們有什麼辦法來應對工作、為人父母和配偶帶來的額外壓力呢?

我有很多想法!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很重要,這樣他們就會在你悲傷的時候支持你。告訴他們你需要他們做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當我深愛的父親去世時,我告訴我的配偶,我希望他不要再試圖「修復」我的悲傷,而是在我崩潰的時候緊緊地擁抱我。我告訴我的孩子們,當「媽媽有時間」的時候,不要擔心,而是來一個大大的熊抱。直到今天,他們仍然注意這個要求,我愛它!告訴你的朋友和家人你到底需要他們什麼,當你的需要改變的時候告訴他們(毫無疑問他們會的),永遠不要期望他們讀懂你的想法,因為他們一定會失敗。

尋求並接受幫助。把你的故事講給那些願意聽的人。如果你必須找一個專業人士來聽,那就去吧!在悲傷的時候去見輔導員也會獲得一種力量。試著不要把求助看作是一個弱點,你會從中受益的!

讓自己休息一下——悲傷是很難的!

這需要大量的精神能量,有時其他的事情會被忽略或遺忘。會犯一些錯誤,這時儘量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怪自己。相反,你應該對自己和那些悲傷的人好一點。

給自己一點時間——再多一點!

悲傷可能在六個月、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後依然沒有結束。對許多人來說,悲傷需要很長時間平復,過程很艱難。不要聽任何人試圖告訴你如何或多長時間可以停止悲傷。偉大的愛常常伴隨巨大的悲痛。你可以深深地悲傷,同時也可以學會如何再次茁壯成長。花點時間尊重痛苦,也花點時間尋找美麗和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會慢慢減輕。

在預期死亡(即長期患病)與意外死亡之間,悲傷有何不同?

突然死亡,被認為是可以避免的,或者創傷性的死亡尤其難以治癒,因為它們特別難以理解。如果你所愛的人的死亡對你造成了任何創傷,不要猶豫,去尋求專業的支持或團體。對愛人和朋友來說,在這種情況下知道該說些什麼也是一種挑戰,所以專業的幫助可以真正改變這些抱怨者。指導對於幫助這些悲傷的人癒合往往是必要的。

因為目睹你深愛的人的痛苦或衰退所帶來的創傷,一個預期中的死亡也可能是具有挑戰性的。而且,僅僅因為我們知道某人生病了,並不總是意味著他們知道自己將會死去——所以即使在長期患病之後,人們也常常會感到措手不及。再次——沒有人能告訴你如何治癒,所以你可以花點時間去尋找在不加重你痛苦的前提下,願意深入傾聽你的人,獲得他們的支持。

健康悲傷的四個任務

心理學家威廉-沃登在他的《悲傷諮詢和悲傷治療:心理健康從業者手冊》一書中概述了健康悲傷的四個任務。沃登對庫伯勒-羅斯悲傷階段模型持批評態度,他並不是唯一一個持有此態度的人。由於一些問題,許多研究人員、心理學家和臨床醫生正在拋棄這個模型。沃爾登不相信悲傷是一個人所經歷的消極階段。相反,沃爾登賦予哀悼者積極參與四項任務的權力。

當面臨失去時,你被迫在兩種選擇中做出抉擇。你可能會因為失去了什麼而陷入絕望,希望已經改變的永遠不會改變。或者你可以沉浸在悲傷中,這樣你就能適應並繼續前進。沃登希望你能採取一個健康的悲傷模式,希望它能讓哀悼者接受失去,適應失去後的生活。

沃登關於悲傷的四個任務是:

1.接受現實的失去

有些否認是有目的的,因為它能讓你慢慢地消化全部的失去。然而,在否定中停留或無所事事是接受的對立面。你必須面對自己的否認,接受失去已經發生的事實。

接受就是對現實的屈服。因此,你必須承認失去,而不是假裝它沒有發生。你愛的人死了。你的公司放棄了那個職位。你的伴侶拒絕了你的求婚。你不可能通過否認來使失去消失。接受是適應和前進的第一步。

2.體驗悲傷的痛苦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我們都害怕在我們的文化中有痛苦的感受。我們吃藥,用娛樂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避免不適,但這對我們並沒有幫助。逃避只會加重我們的痛苦。

你必須經歷你所失去的痛苦。允許這種情緒進入你的意識,並採取適當的步驟來處理這種感覺。您可以與信任的朋友、導師或家庭成員一起應對。

然而,有許多方法來處理語言之外的情感。如果寫一首歌,畫一幅畫,或做一個視頻是比較適合你的,那麼無論如何,試著去做它們吧。悲傷和痛苦的感覺是自然的。讓你不自然的反而是去壓抑這些情緒。

3.適應一個「死者」失蹤的環境

你的婚姻結束了,你的朋友搬走了,你的工作讓你失業了,或者你的愛人去世了,現在的生活已經不一樣了。你可能會覺得適應沒有愛人的生活是對愛人的背叛,追求另一個目標是對夢想的背叛,和新朋友走得更近是對搬走的朋友的背叛。

這種推理會讓人陷入困境。你必須調整和適應新常態,這意味著重新定位和重組你的生活。

4. 在開始新生活的同時,找到與「逝者」的持久聯繫

即使你的那一部分已經消失,無法彌補,曾經的你仍然是你的一部分。你從逝去的愛人身上感受到的歡樂和溫暖將永遠伴隨著你。試著把你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當作一份禮物。與其關注你失去了什麼,不如關注你從你所愛的人那裡得到了什麼。

當夢想破滅時,會有祝福和詛咒。隨著夢想的消逝,其他激情也會隨之實現。所以,開始新的生活吧,但要把那些珍貴的時刻和記憶作為快樂和力量的源泉,帶在身邊。你因為認識了你愛的人而變得更加堅強。你們在一起分享了那些歲月,所以你才會變得更好。

拒絕「廉價」的悲傷

完成這四項任務能讓你適應新常態,繼續生活。但太多的人想要的是不經過艱苦努力就能取得進步。一種「廉價」的悲傷過程根本沒有向前推進。忽視和逃避,讓你停滯不前。

「廉價」的前進可以鞏固你的地位。身體上,你在變老,你的孩子在成長,你居住的地方在改變;但在你的內心,你仍然在那個地方。

然而,悲傷並非沒有一線希望。許多人觀察到,正是苦難和失去豐富了一個人。

再次引用所羅門王的話,

「憂愁強如喜笑,因為憂愁能感化人。

來自穆斯林神秘傳統的蘇菲派,神秘的魯米這樣說失去:

「心懷悲傷,然後你才能擁有巨大的快樂。痛哭後,你才能放聲大笑。

「傷害你的將會祝福你,黑暗終將成為你的蠟燭。

不容置疑的是,健康的悲傷並不容易。但是生活中什麼是容易的呢?人們最珍惜的東西往往是那些需要付出最大代價的東西。

不要讓健康的悲傷的代價嚇到你,讓你遠離這四個任務。這四項任務將幫助你走出悲傷,並發現與所羅門王、魯米和許多其他人一樣的洞見——失去和痛苦會加深和豐富你的人生。它們會幫助你更好地欣賞你所擁有的一切。

(圖片源自網絡)

END

參考文獻:

1、Sarah Epstein MFT, 2019. 4 Types of Grief Nobody Told You About. And why it’s important that we call them grief.

2、Stephanie A. Sarkis Ph.D., 2016,

Navigating Grief: How to Cope

An interview with Lara Krawchuk, MSW, LCSW, MPH.

3、Dan Bates, LMHC, MAML, 2019,

The 4 Tasks of Grieving. Grieving is a healthy response to loss.

相關焦點

  • 疫情下,失去親人讓人難以接受?心理學家給出4個方法,幫你轉化哀傷
    但無論如何,你都要知道,我們要學習「在失去親友的日子裡活下去」,還要學習超越生死的智慧。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這也是重整生命的寶貴機會,值得我們珍惜! 哀傷,是一段痛徹心扉的人生經歷,很難靠別人安慰和講道理來化解。
  • 哀傷輔導第二期|最後一課 哀傷自助與生活正常化
    當你想到感受的時候,它還可以跟什麼相關?就像心理學家說,他想到cookie的時候,就會想起他和孩子一起在床前玩耍的美好時光。第三步,拓展上面的那些記憶,以及由你的感受所引發的那些對將來的恐懼。當一個人失去的時候,不是哀嘆過去,他常常還在恐懼未來,哀傷裡面裹挾了他對失去的不舍,以及對於未來變動的恐懼。
  • 哀傷輔導課程 人類能否超越哀傷
    不知道你是否曾對它產生好奇心,是否你曾認真地著手找出它是什麼以及這種心,你的心——也就是人類的心——是否能超越它。我們必須找出痛苦、憂傷和哀傷是什麼。痛苦是生理上的,也是心理上的:在身體上,在器官內的受苦和痛苦,以及在心中極為複雜的痛苦、憂傷和哀傷。我們都知道身體上的痛苦——些微的痛苦或非常大的痛苦——可以用藥物或以其他的方式來處理。
  • 看見哀傷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哀傷?
    心理學研究早已揭示,有愛就會有哀傷,只是孩子的哀傷反應與成人不同。1.有40%的孩子在失去父親或母親後會有強烈焦慮感,會擔心再失去另一個親人。2.孩子會哭泣悲傷,出現情緒抑鬱。3.不少孩子會有內疚感,覺得死亡與自己有關,比如是因為自己平時不聽話、調皮等,或沒能做讓親人感到自豪或所期望的事。
  • 走過哀傷的心靈旅程
    然後,她問 我,叔叔,你知道我剛才在幹嘛嗎,我在摺紙呢。說罷,她拿出一- 只 精心折好的幹紙鶴,確切地說是一-家千紙鶴。一隻大鶴, 兩隻小鶴,大鶴用紅色的彩筆塗滿了全身,小鶴有些差澀地藏在大鶴的翅膀裡。小女孩告訴我,大鶴是爸爸,兩個小鶴是媽媽和她。爸爸飛到天上去了,小鶴長大了,以後也要去大鶴那裡的,那時他們又可以見面了。最後,小女孩問,叔叔,我可以把幹紙鶴送給你嗎。
  • 「哀傷是愛」:失獨家庭心理重建調查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周刊》2020年第36期,原文標題《「哀傷是愛」:失獨家庭心理重建調查》,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根據人口學家的測算,中國目前有超過100萬失去獨生子女的家庭。在心理學上,喪子是所有喪親經歷中最為痛苦的類型,而喪失唯一的孩子更是「悲上加悲,痛上加痛」。
  • 對逝去的愛人,我們是可以選擇「不告別」的
    這意味著你要馬上接受失去,接受告別。風之電話亭的存在,提供給我們另一種選擇:面對親人的離開,你可以選擇不接受,不告別。你可以用一種方式,跟ta繼續保持聯繫。比如非常著名的「5階段理論」,認為失去親人的人,會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抑鬱、接受」5個階段。當5個階段結束,哀傷的療愈就完成了,也就是大家說的「走出來」。1996-2006年,這種觀點在心理學界受到了質疑。人們發現:哀傷的療愈是一種更複雜的過程。
  • 一個可以保留原文格式、快速翻譯的線上論文翻譯軟體
    在這種情況下,往往要藉助一些翻譯軟體來輔助,但是網上的眾多翻譯軟體,大多不是很理想,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尤其是對一些專業術名詞的翻譯不準確,導致閱讀理解上的偏差。下面我給大家推薦一款線上翻譯論文的軟體,這款軟體在功能服務上很不錯,現在咱們了解一下。
  • 關於哀傷輔導
    • 軀體:(內分泌、運動系統、內臟)四、關於哀傷• 哀傷(bereavement):指任何人在失去所愛或所依附之對象(主要指親人)時所面臨的景況,這景況是一個狀態,也是一個過程,其中包括了悲傷(grief)和哀悼(mourning)。• 悲傷(grief)是哀傷的一部分,主要指一個人面對損失或失喪(loss)時出現的內在生理、心理反映。
  • 殤痛:失獨父母哀傷
    原文標題:殤痛:失獨父母哀傷反應的質性研究
  • 因疫情而喪失親人,心理諮詢師推薦的8個哀傷應對策略
    關鍵詞指引:哀傷正常化:哀傷反應的三個階段情緒宣洩:書寫表達完成哀悼:哀悼儀式,空椅技術,敘事治療改換認知:合理情緒找回控制:計劃與目標學會放鬆:正念訓練哀傷自測:延長哀傷障礙問卷誤區: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安慰
  • 魔獸世界:「哀傷剋星」是白送的武器,沒有「手臂」你敢拔劍嗎?
    當然不是,祥子哥是針對非酋玩家,和新手玩家說的,至於那些在遊戲裡各種歐皇的玩家,不必理會完全可以當成熱鬧來看。白送的武器「哀傷剋星」哀傷剋星大部分的玩家都很了解,知道板甲職業有一把白送的武器,裝等是180,這在版本初期的時候絕對是響噹噹的存在。
  • 一個可以保留原文格式、快速翻譯的線上文檔翻譯軟體
    在海量的英文資料面前,你是否還在為讀不懂的學術文章而苦惱?嘗試了各大翻譯平臺的文檔翻譯,你是否還在為處理速度而鬱悶?不禁感嘆,世界上最漫長的時間就是等待呀!But,不要急,現如今,在小牛翻譯工程師的不懈努力下,翻譯100頁文檔只需50秒是的,你沒看錯,文檔翻譯也可以插上翅膀不多說,快來了解一下
  • 哀傷輔導|第三課 關懷者的說話技巧(課程提要)
    有些喪親之痛你沒辦法理解,除非你有過類似的經歷。2、你可以重新再生一個或者領養一個孩子:喪親者不會覺得是一種安慰,孩子是喪子父母生命中最寶貴的一個部分。你不能說我另外再領養了,或者又生了一個孩子之後,失去的生命就可以被替代掉。每個生命都極其寶貴,它無法被替代。
  • 張海迪;她完成自己的翻譯後,將那些哀傷的片段留給丈夫完成
    在手術之前,張海迪深情地拉著王佐良的手說:"如果我活下來,當然非常幸運,我希望還能和你在一起生活,但如果我死去,也是時候了。這麼多年拖累你,我跟朋友們講了,如果我死了,讓他們給你找一個健康的、比我更好的女人。"
  • 翻譯切忌照搬原文
    翻譯往往可以根據與原文的相似度分成幾個層次:直譯、意譯、編譯,然而成熟的翻譯中所採取的這些手段都必須符合文本、跨文化交際、委託人等各方面的要求,然而在初學者那裡直譯往往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或者更像英語中說的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
  • 人的一生都是在失去,我失去了身體,卻認識了你!
    《我失去了身體》是非常少見的雙線交織的動畫電影,更為特別的是,不同於新海誠曾經的《你的名字》,雙線交織但整體風格統一,這部動畫電影裡的兩條線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我失去了身體》的兩條線中,一條線恐怖緊張充滿了末日逃生的刺激感,一條線是哀傷中的一點甜蜜,但共通的是兩條不同的故事線的底色裡都有一種悲愴感,孤獨感。
  • 心理熱線:哀傷諮詢工作如何做?
    在和求助者交流中,一方面可以鼓勵求助者表達哀傷,比如男人也可以哭泣,另一個方面也可討論是否使用一些儀式來表達哀傷,比如離婚後用某種方式進行道別,親人去世沒能參加葬禮,可到墓地去悼念等。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了喪親者多無法跟失去的親人正式告別,處在封閉生活狀態下無法舉行葬禮哀悼,這都需要跟求助者一起討論居家可行的一些悼念方式,以及在疫情結束後,可以如何進行哀傷。
  • 你的韓語翻譯到底什麼水平?TOPIK沒法判定的,它可以!
    CATTI 翻譯專業資格考試與職稱考核、獎學金評選機制掛鈎;獲得二、三級口譯或筆譯資格證書人員可以成為中國譯協的普通會員,獲得一級口、筆譯資格證書人員可以成為中國譯協的專家會員;獲得資格證書人員可以聘任為相應的翻譯專業技術職務;除此之外,CATTI證書作為一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證書,在某些城市(如上海、南京等)還可以為落戶加分
  • 【側耳「親」聽】奇想之年——淺聊親密關係的失去你
    例如我們想把一件事情告訴給那個人聽,這個人,只是這個人,你不需要太多言語,他就懂了,他不僅懂了,他還會給你回應。但是他已經不在了。ECHO留言總結了一句話,我們失去了愛人,就失去了一個語境。這個語境,只屬於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