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詩語:一天只吃兩頓餓了喝水充飢

2020-12-17 十堰晚報電子版

學生檔案:董詩語,18歲,鄖陽區二中畢業,高考理科成績519分,已被武漢紡織大學錄取。

母親體弱沒有工作,家裡還有上學的弟弟妹妹、殘疾的爺爺和智障的叔叔,一家7口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父親身上。而兩年前,這唯一的家庭支柱還被查出癌症,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董詩語,歡喜之餘卻為湊不齊學費而發愁。

■文/記者 楊天嬌 實習生 代琳源圖/記者 呂世銀

 實地踏訪

照顧弟妹分擔家務,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7月31日上午,記者來到鄖陽區城關鎮徐家堰菜園村五組,蜿蜒的村路盡頭,一棟三層的老舊磚房便是董詩語的家。客廳裡是老舊的吊扇,裝修廢料製成的茶几,房間裡除了床、桌子和柜子,再無其他東西。

董詩語和父母、弟弟妹妹、爺爺及叔叔住在一起,一家7口的基本生計全靠父親一人,原本生活就比較拮据,兩年前,父親被查出惡性腫瘤,動了手術,術後化療,高昂的醫藥費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出院後,父親無法從事高強度工作,只能在一家倉庫做管理員,依靠2000餘元的工資,養活一家人。政府部門鑑於她家的實際情況,給她的爺爺和叔叔辦理了低保,每人每月領300元的低保金。

董詩語很清楚家裡的條件,從小她沒有要過玩具,空閒時間多是照顧弟弟妹妹,她身上穿的衣服全是鄰居贈送的舊衣服。上中學時,董詩語已經開始洗衣做飯,幫大人操持家務。不忍心看著患癌的父親獨自支撐一家7口,她學習更加自覺,她想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未來能夠改變家庭的現狀。

如願考取大學的她,選擇了材料學專業,而她原本打算學機電工程,她不是不知道機電工程專業有更好的前景,但同樣的錄取分數線,兩者每年學費卻相差1000多元,她考慮了再三,還是忍痛割愛選擇了前者。

高考後的這段日子,她知道一家人在為她的學費發愁。懂事的她,自覺地承擔起家務活,耐心輔導弟弟妹妹做功課,不讓父母再為其他的事煩心。

勵志故事

一天吃兩頓,生活費全靠獎學金

3年前,中考結束後,董詩語考上了鄖陽區二中,高中3年,她從未偷懶,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背書,晚上熄燈後還在床上看書。

老師得知董詩語的家庭情況後,在班上組織了兩次捐款,拿到捐款後,董詩語淚流滿面。學校對每次考試綜合成績第一名、單科成績第一名設置獎勵。董詩語每個月都能拿到「獎學金」,加起來200多元,相當於她一個月的生活費。

每周董詩語回家一次,母親問她還有沒有錢時,董詩語總說有。董詩語說,她在學校,有時一天只吃兩頓飯,花7元錢左右,餓了就喝水充飢。「我的水杯容量特別大,有700毫升,喝一大杯就不餓了。」

老師和同學被她的吃苦精神打動,都很關心她。化學老師借著獎勵的由頭塞給她200元,讓她補一補;數學老師也在高考前給了她一張飯卡,讓她吃好點;同學們會在晚飯時間給她帶上一個餅;食堂的阿姨總會給她多打一個葷菜,遇到好吃的總會給她加點分量。「大家對我的好,我會記一輩子。」說著說著,董詩語眼淚掉了下來。

真情對話

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記者:在你拿到同學們的捐款後,你有什麼感想?

董詩語:班裡兩次為我捐款,我都事先不知道,當拿到捐款,我百感交集,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同學們都是把自己的生活費節省出來給我的,有的甚至一次捐出50元,我打從內心裡感激。

記者:一天只吃兩頓飯,你不餓嗎?

董詩語:每天晚上都餓,可是我不好意思再問家裡要錢。平時多喝點水就好了,有時花1元錢買個餅也能充飢。

記者手記

不忍看著患癌的父親獨自支撐一家7口,董詩語小小年紀就想從父親手上接過家庭的重擔。在採訪中,董詩語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恩。對父母,對學校老師還有幫助過她的同學。心懷感恩、明理懂事,她相信,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能改變命運,

如果你想幫助堅強女孩董詩語,可直接與她聯繫,電話:19871360959;或 與 記 者 楊 天 嬌 聯 系 , 電 話 :18702704952。

捐助熱線:8695889(市希望辦)8110110(十堰晚報)

相關焦點

  • 王霜在巴黎一天只吃兩頓飯,餓了就喝水,她牢記賈秀全的叮囑!
    近日王霜接受央視的採訪也透露為了控制體重有時候一天只吃兩頓飯,晚上餓了就喝水。訓練量提升,那麼吃的就會多,但是王霜也牢記賈秀全指導的叮囑讓她控制飲食,因此王霜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為了控制飲食,有時候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和中午吃的多一點,晚上儘量不吃,但是也會餓,餓的時候就喝水。
  • 因孕吐嚴重,準媽媽一天三頓吃泡麵充飢,孩子生下來全家崩潰
    但孕吐也存在不同的情況,有些孕媽只會對既定的食物感到噁心。可有些孕媽,孕吐就比較嚴重,會反感很多東西。小紀就是這樣,剛懷孕的時候,孕吐比較嚴重,又不想費事吃其他的東西。就一天三頓拿泡麵充飢,偶爾加腸加雞蛋。不僅小紀不上心,就連家人也不上心,一次產檢都沒做過。直到羊水破了,一家人才手忙腳亂地把她送到醫院。
  • 皇宮中一天吃兩頓,妃子們不會餓嗎?真的不會,主要因為這原因!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現在我們大部分人都是一日三餐,養成習慣了之後要是少吃一頓飯總是會覺得餓的難受。 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朝代都是一天吃兩頓飯的,清朝的時候宮中也是這樣,那有人就好奇了,他們起的那麼早,一天只吃兩頓飯的話不會餓嗎?
  • 清朝皇帝為啥一天只吃兩頓飯?其實是有原因的
    其實對於歷朝歷代,我們可能對於清朝的歷史會更加了解一些,清朝一共出現了十二個皇帝,每一位皇帝都各有自己的能力,但是,每一位皇帝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定,那就是在皇宮中一天只吃兩頓飯,不論是皇帝還是皇妃,都一樣。
  • 清朝皇宮裡一天吃能吃兩頓飯?那皇帝和妃子們不餓?
    清朝皇帝一天只有兩頓飯,而不像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三頓飯,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滿族人大多生活在東北地區,東北地區大家都知道,冬天冷的能凍死人,下午五點多的時候天都黑的,而且早上7點鐘的時候天才亮,屬於典型的晝短夜長。所以,生活在那裡滿人就早上9點才吃一頓飯,到了下午3點才吃另一頓。那個時候的人們又沒有什麼消遣工具,所以睡得也早。
  • 古人真的一天只吃兩頓嗎?一日三餐又是從何而來
    一日三餐,一次餐不吃餓的慌。有時候工作晚了或者玩累了還要加幾餐。聽說在我們古代老百姓只能吃兩餐?難道他們不會餓嗎?那一日三餐是說法又是從何而來。人們一天吃多少,吃幾餐和他們的生產條件和物質水平有極大的關係。比如在秦朝的時候,普通人一般就只吃早晚兩餐,流行「兩餐制」,「兩餐制」是時間一般都是在上午九點以及下午四點,只有皇宮貴族才有權利吃四餐,諸侯只能吃三餐。
  • 一天吃兩頓,餓到胃痛
    一天吃兩頓,餓到胃痛楊穎,國內頂流明星。在這個以瘦為美的年代,為了能博得大眾的好感,瘦,當然是必須的。明星這個行業,身材管理相當重要,尤其是對於女明星來說,我們絕對找不出一個喜歡自己變胖的女星。楊穎,這位國內頂流明星。儘管她一直以來備受爭議,但一件毫無爭議的事便是:她是頂流明星。
  • 25歲媽媽生了4個娃,孩子餓了喝水充飢,網友:哪兒來的勇氣
    25歲媽媽生了4個娃,孩子餓了喝水充飢,網友:哪兒來的勇氣?近期一個視頻火了起來,讓很多父母看了流淚,紛紛在下面留言「父母有些可恨」、「媽媽不值得同情」、「孩子太可憐了」、「父母的勇氣哪兒來的」等等,究竟是怎麼回事?
  • 父親陪愛女抗擊病魔7年:經常3天只吃4頓飯 餓了靠喝水充飢
    陪伴女兒住院父親經常三天只吃四頓飯劉冬梅的父親劉福根,今年46歲,自貢市榮縣保華鎮五皇村人。劉福根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一直吃藥。為此,劉福根到煤場工作,維持家庭開支。2012年,5歲的劉冬梅因反覆高燒不退被查出白血病。
  • 為何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看完你就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這
    現在有個俗語,想必大家應該都知曉,那就是"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這句話其實很好理解,那就是人們吃飯一定要一日三餐,頓頓都要吃,而且,還有個話和這個搭配更好,那就是"早飯吃得好,午飯吃得飽,晚飯吃得少",其實一日三餐對於現代人而言真的是非常普遍
  • 一天吃兩頓還是三頓更好?根據這幾點「因人而異」!
    親 ,你一天吃幾餐呢?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看看醫生怎麼說
    有的人認為一日三餐,一天吃三頓飯才是最科學的飲食,而有的人講究過午不食,認為古時候老百姓是吃兩頓飯的,現代社會的人飲食營養太好,腸胃負擔重,應該也吃兩頓飯,減輕胃腸道的負擔,也有助於減輕體重。那麼到底一日三餐更科學還是一天兩頓更科學呢?一天吃兩頓飯和一日三餐,哪個更科學?
  • 在農村,很多農民一天只吃兩頓飯,專家:習慣不科學,但非常實用
    據說,玉皇大帝讓老牛下凡間傳達玉帝旨意,旨意的原意大致是這樣「農民們一天要打扮三次,辛勤勞動,然後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即三打扮一吃飯。」但是呢老牛到了凡間以後摔了一跤把玉帝的旨意搞糊塗了。於是向農民們傳達了一個相反的旨意。告訴農民,玉皇大帝的旨意是「人們一天要吃三次飯,打扮一次,即三吃飯一打扮。」然後就回到天庭。
  • 北方人一天兩頓飯,南方人要三頓,是什麼造成這種差異?
    東北人也不是一年四季都吃兩頓飯,只是在冬天天比較短的時候才吃兩頓飯,其他季節還是和其他地方都一樣的,東北冬天白天時長比較短,晚上黑的比較早,一般4點多鐘就黑天了,所以會在下午1點多的時候吃飯,不過大多數情況下晚上會餓,還是會在晚上七八點鐘再吃一頓的,其實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吃兩頓飯,不同的地方還是不一樣的。
  • 韓雪一天只吃兩頓飯,卻不是因為保養,竟是為了孝心!
    韓雪一天只吃兩頓飯,卻不是因為保養,竟是為了孝心!《口紅王子》是最近挺熱門的一個綜藝,從播出到現在,收視率一直在增長。她有一套嚴格的生活作息規律,如果平時沒工作的話就每天十二點前入睡,早上七點左右起床,並且不吃中午飯,只吃早飯跟晚飯。每天就吃兩頓飯是不是太少了,還是有其他原因或養成習慣了。韓雪對此作出解釋,她原本家裡是沒有保姆的,她跟媽媽一起生活。她認為媽媽每天都做三頓飯會很累,所以她只吃兩頓。看來她真的特別體諒自己的母親。
  • 一日三餐的由來,據說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
    一日三餐指一日內的吃三餐,分別為早餐、中餐、晚餐。古代朝食稱饔,晚飯稱飧。在宋朝以前,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吃兩頓,只有皇室才有資格吃四餐,而諸侯吃三餐。在西漢時期,在給因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就很好的證明了諸侯吃三餐這一點。秦漢以前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餐。第二頓在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 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吃飯真的是只吃兩頓嗎?
    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吃飯真的是只吃兩頓嗎? 自古都流傳著古人「自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此悠然恬淡的自然生活方式確實令不少人心生嚮往,但同時也會讓人有所憂慮,那就是古人難道真的是一日兩餐嗎,其他時間不會餓嗎,餓了又會怎麼辦呢?
  • 清朝皇帝每天只吃兩頓飯?那麼,晚上的時候皇帝餓了怎麼辦?
    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在看到自己喜歡吃的美食的時候,多數都會忍不住的想要多吃幾口。那麼,你一定很好奇在中國古代,皇帝遇到自己喜歡吃的食物的時候,會怎樣做呢?會像我們這樣一直念念不忘嗎?會多吃幾口這道菜嗎?御膳房會按照皇帝的喜好,特意為皇帝多做幾次這道菜嗎?實際上,皇帝也是一個正常人,對於食物自然也有喜歡和不喜歡之分。
  • 一天到底該吃兩頓還是三頓?營養專家: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呢?
    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呢?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們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這也是科學合理的飲食安排。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基本都是一日三餐,尤其是在城市裡,有不少人甚至還會一日四餐,在晚上了還會出去給自己加餐——吃夜宵。但是,在有些農村地區卻並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兩餐的。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他們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的呢?小時候聽大人們說起過,在東北那邊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往往農村裡一天就是吃兩頓。但當時也僅僅是聽說過,也沒有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