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的由來,據說以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

2020-12-27 鳳凰網房產

一日三餐指一日內的吃三餐,分別為早餐、中餐、晚餐。古代朝食稱饔,晚飯稱飧。

在宋朝以前,普通老百姓一天只能吃兩頓,只有皇室才有資格吃四餐,而諸侯吃三餐。

在西漢時期,在給因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就很好的證明了諸侯吃三餐這一點。

秦漢以前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即使兩頓飯也要視人而待。《墨子·雜守》說,兵士每天吃兩頓,食量分為五個等級。第一頓在太陽行至東南方時就餐。第二頓在下午四點左右進餐。

對於進餐時間,古人講「食不時不食」(《論語》)。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或特別的犒賞。

而為什麼宋之後,老百姓就吃三餐呢?

由於宋代經濟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也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變得豐富,人們也晚睡,這晚上容易肚子餓,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所以,三餐開始有了早、中、晚飯的分稱。

至於一日四餐,那在古代屬於「帝王餐」,在漢朝時被制度化。

中國古代飲食制度帶有明顯的等級色彩和禮儀特徵,貴為天子的皇帝飲食安排自然要與眾不同,以「別尊卑」。

帝王為什麼一天要吃四頓飯?漢班固《白虎通·禮樂》「右論降神之樂」條是這樣解釋的:「王者之所以日四食何?明有四方之物,食四時之功也。」

原來,帝王每天吃四頓飯是借「四方」「四時」之數字概念,有迷信色彩在裡面。

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那簡直是太好了,一日六餐七餐都有,那簡直是過著帝皇般的生活。

相關焦點

  • 一天只吃兩頓,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總結出了一個順口溜,叫「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這說明,「一日三餐」是現代人的飲食常態。「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這兩頓飯可以看成是現在的「早飯」與「晚飯」,但是,古人並不這麼叫,而是把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稱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食」,稱為「飧」。這也就是朱熹《集注》中所說的「朝曰饔,夕曰飧」。
  • 古代老百姓一天吃幾頓飯?由這個朝代開始,我們才有吃晚飯的習慣
    我們常說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似乎一天三頓飯是理所應當的,偶爾少吃一頓還經常會被家人訓斥,說這樣對身體不好。那麼一日三餐這個習慣是怎樣來的呢?難道古代也是一日三餐?其實在兩宋之前,普通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而已,只有皇室貴族才一天吃三頓或者四頓。這主要是因為在宋代以前農業更加不發達,老百姓的糧食有限,就算是一天兩頓飯也顯得捉襟見肘,所以糧食要省著吃。
  • 古人真的一天只吃兩頓嗎?一日三餐又是從何而來
    一日三餐,一次餐不吃餓的慌。有時候工作晚了或者玩累了還要加幾餐。聽說在我們古代老百姓只能吃兩餐?難道他們不會餓嗎?那一日三餐是說法又是從何而來。人們一天吃多少,吃幾餐和他們的生產條件和物質水平有極大的關係。比如在秦朝的時候,普通人一般就只吃早晚兩餐,流行「兩餐制」,「兩餐制」是時間一般都是在上午九點以及下午四點,只有皇宮貴族才有權利吃四餐,諸侯只能吃三餐。
  • 「一日三餐」的由來,古代一天幾餐卻是由身份決定的
    民以食為天,現代我們一日三餐,可是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嗎?早期的人們一天的進餐並不是三餐,古代一天幾餐是卻由身份決定的。兩餐制其實是一種普遍的世界性情形。古代近東、希臘、印度的普通人一般也只吃兩頓。早上勞作,正式吃飯一般要到「晌午」。供神的食物為一日兩餐,是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常見的做法。在古希臘,荷馬著作裡沒有人一日三餐,都只吃兩頓飯。
  •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古人最初一天只吃兩頓飯,現代的「一日三餐」始於何時呢? 「定時吃飯」是人們飲食文明進步的標誌,先秦時期,普通人家都是一天吃兩頓飯,即所謂「兩餐制」。
  • 為何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看完你就知道了,原來是因為這
    只不過因為想要睡懶覺或者是為了減肥,才會減少自己的用餐數量,一天只吃一頓或者兩頓。但想來大家肯定不知道,一日三餐是在唐朝之後才逐漸形成的,在唐朝之前的古代社會,一日兩餐才是人們的日常。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可並不像現代人這樣,是為了減肥或者睡懶覺。
  • 生活在古代的人一天吃幾餐,一日三餐這種說法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生活在古代的人們在正常情況之下,一天是吃多少餐的呢?現如今人們口中常說一日三餐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來一起詳細了解一下吧!其實生活在古代的人們一天吃幾餐這個問題,跟他們的生存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說生存的條件好的話,人們的生活自然也會好,吃的自然也會多。如果說生存的條件很糟糕的話,人們自然就吃不上飯。比如說在我國秦王朝時期,農業發展比較緩慢。
  • 生活歷史冷知識,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為什麼不是兩餐或四餐?
    為什麼我們習慣一天吃三餐?關於一天中用餐的次數,《莊子》的〈逍遙遊〉中有這樣的說法:三飡而反,腹猶果然。(一日吃完三餐,就不會感覺肚子餓了。)從這樣的記述中來看,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770至西元前221)已經確立了一日三餐的觀念了。但這與當時一般人的生活習慣似乎有些出入。
  • 古人一天吃兩頓飯,為什麼演變成如今的「一日三餐」?
    一天吃三頓飯,是現代人相當普遍的生活寫照,有時候睡得晚,還會加一頓宵夜。然而,這種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古人來說卻最為奢侈,因為在古代,人們大多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吃第一頓飯,然後開始幹活,下午再吃一頓飯,接著幹活到太陽下山,然後回家洗洗睡了。
  • 在農村,很多農民一天只吃兩頓飯,專家:習慣不科學,但非常實用
    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老牛為什麼沒有上牙以及一日三餐的由來。據說,玉皇大帝讓老牛下凡間傳達玉帝旨意,旨意的原意大致是這樣「農民們一天要打扮三次,辛勤勞動,然後一天只能吃一頓飯,即三打扮一吃飯。」但是呢老牛到了凡間以後摔了一跤把玉帝的旨意搞糊塗了。於是向農民們傳達了一個相反的旨意。告訴農民,玉皇大帝的旨意是「人們一天要吃三次飯,打扮一次,即三吃飯一打扮。」然後就回到天庭。
  • 一天吃兩頓餐可以減肥嗎?
    減肥的人們對於減肥瘦身是想盡了辦法,有的甚至是選擇了節食減肥呢,有的甚至就是選擇一天只吃兩頓餐的。那麼到底一天只吃兩頓餐有不有助於減肥瘦身的呢?下面就請減肥小編給你們講講吧!一天吃兩頓餐可以減肥嗎?一天吃兩餐不可以健康減肥。
  • 你知道一日三餐的由來嗎?歷史上一天幾餐是卻由身份決定的
    一日三餐是現在人再正常不過的生活習慣,習慣到大家都認為就應該是一日三餐,為什麼不是呢?很少有人會問這個一日三餐制是從什麼時候形成的?還是上下五千年一直就是一日三餐?而不是一日二餐?一日四餐?實際上秦漢及以前,由於農業不發達,糧食有限,尋常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這兩頓飯當時稱之為 「朝食」或「饔」,時間大約是在太陽行至隅中時(臨近中午時)就餐。第二頓飯稱為「餔食」,稱為「飧」,在申時(下午四點左右)進餐。朱熹《集注》中有「朝曰饔,夕曰飧」的注釋。其中朝食是最重要的主餐,所以早餐不僅要吃好,更要吃飽。
  • 古時候平民一天只吃兩頓飯,一日三餐都是貴族才能享受的!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吃多少頓呢?那自然是一日三頓了!一日三餐是現代人們非常普通的生活寫照了,有的時候若是睡得晚,那麼還一定要加一頓夜宵。不過,這一種大家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對於很多古人開說,卻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 現在的人們都是一日三餐,那麼歷史上的古人吃幾頓飯呢?
    今天我們常常說一日三餐,似乎一天三頓飯是理所當然的,實際上中國古代對於飲食有著嚴格的規定,一般老百姓只能吃兩頓飯,只有皇室才可以一天吃四頓飯,古人的作息習慣和我們今天有很大的不同,那時候可沒有手機電腦,也沒有豐富的夜生活,所以中國古代老百姓一般七八點鐘就開始睡覺了,現在的年輕人一般要等到十一二點才睡覺,夜晚下班閒著沒事出去逛逛。
  • 5000年來為何古人只吃兩餐?而現代人則一日三餐?原來是這樣!
    在5000多年的歷史中,為什麼古人一天只吃兩頓飯?漢代有傳言說,加分後,一日兩餐逐漸改為三餐或四餐。並且,三餐開始以早餐,午餐和晚餐命名。對於早餐,漢代稱為冰箱,是指早上起床洗碗後使用的小吃。在唐代,冷飲開始被稱為點心。
  • 「一日三餐」,何時開始的!
    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是「一日三餐」而不是「一日兩餐」或者「一日一餐」。「一日三餐」的習俗,又是從何時開始的!有什麼說法嗎!「一日三餐」,世上最美的事,也是最幸福的事。目前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都是「一日三餐」,富裕的地區如此,貧困的地區也是這樣。「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是一句最為普通不過的諺語,點明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在我國,一日三餐的習俗是從何時開始的呢!漢代以前,人們一日只吃兩餐,當時人們認為,只要一日用過兩餐,便意味著一天的時間就過去了。這是由於當時農業不發達而導致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一天吃兩頓還是三頓更好?根據這幾點「因人而異」!
    親 ,你一天吃幾餐呢?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也有一些人提出,每天只吃兩頓飯是跟著古人的飲食作息來養生保健;還有人提出疑問,兩頓飯都很豐盛,其他時候也沒覺得餓,這樣對健康有害嗎?
  • 一天吃兩頓飯和一天三頓飯,哪個更科學?看看醫生怎麼說
    有的人認為一日三餐,一天吃三頓飯才是最科學的飲食,而有的人講究過午不食,認為古時候老百姓是吃兩頓飯的,現代社會的人飲食營養太好,腸胃負擔重,應該也吃兩頓飯,減輕胃腸道的負擔,也有助於減輕體重。那麼到底一日三餐更科學還是一天兩頓更科學呢?一天吃兩頓飯和一日三餐,哪個更科學?
  • 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呢?
    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呢?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我們都知道,一日有三餐,這也是科學合理的飲食安排。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基本都是一日三餐,尤其是在城市裡,有不少人甚至還會一日四餐,在晚上了還會出去給自己加餐——吃夜宵。但是,在有些農村地區卻並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兩餐的。現在農村還有一天吃兩餐的嗎?為何他們一天只吃兩餐,如何安排的呢?小時候聽大人們說起過,在東北那邊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往往農村裡一天就是吃兩頓。但當時也僅僅是聽說過,也沒有當真。
  • 一天到底該吃兩頓還是三頓?營養專家: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現在很多人推崇一日兩餐的飲食方式,比如「過午不食」「8小時飲食法」等,都提倡每天只吃兩頓飯。根據歷史記載:秦漢以前:普通人都是一日兩餐。戰國時期《墨子》一書中就提到,兵士每天吃兩頓,第一餐叫「朝食」,在九點前就餐;第二餐叫「飧[sūn]食」,下午四點左右進餐。其中,第一餐為主,第二餐補充。這時的一日兩餐,並非為「養生保健」,而是由於糧食產量低,且做飯費時費力,日常百姓難以保證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