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人知的非遺——美麗的南京剪紙藝術

2020-12-22 每日一文物

剪紙,是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工藝美術品中的一種優美又樸實的藝術形式。剪紙在全國各地都有出現,並且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南京紙主要流行於江蘇省南京市及其周邊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據清代道光年間甘熙所撰的《白下瑣言》等史料記載,南京剪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

「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舊時新年,人們會用大紅紙剪一些寓意吉祥納福的圖案貼在門沿、窗戶上,表達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除了春節剪紙圖樣,還有各種場合的剪紙圖樣,如婚慶用「蓮生貴子」「龍鳳呈祥」等紋樣;祝壽用「八仙祝壽、松鶴長壽」;中秋節會剪出傳說中的玉兔、桂花紋樣;重陽節則選擇「二十四賢孝圖」等吉祥圖案,蘊含著深厚的民俗文化。

喜上眉梢

南京剪紙脫胎於民間的剪鞋樣與描肚兜花,最初的經營模式是走街串戶。比如南京剪紙代表人物——被稱為「金陵神剪張」的張吉根老人,在他10歲時就跟隨安徽蕪湖的舅舅學習剪紙,後一直挑著貨擔根據顧客需要售賣剪紙、喜花或鞋樣等。足跡遍布南京、安徽、上海,直到1949年才定居南京,穩定在夫子廟一帶,仍以剪紙技藝謀生。

由於流動性和顧客需求的多樣性,南京剪紙具有動手性強,易於現場表演的特點。在張吉根老人和武老太等老輩南京民間剪紙藝人的共同努力下,開創了「花中有花,題中有題,粗中有細,拙中見靈」的南京剪紙藝術風格。再經過幾代張家人的努力,風格獨具的「金陵神剪張」剪紙,已蜚聲海內外。20世紀50年代,南京民間剪紙生產合作社和民間工藝廠先後成立,製作剪紙並出口外銷。

鯉躍龍門

從風格上,南京剪紙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用彩色紙張剪成的「喜花」,過年過節、婚嫁日子都要在室內貼「喜花」,以增喜氣。另一類是用白紙或宣紙剪的刺繡底稿,即「花樣」,種類有兩三百種,有些是從「喜花」中繼承的。南京剪紙多取吉祥語句的諧音,如「同偕(鞋)到老」、「吉慶有餘(魚)」、「福(蝠)壽雙全」等,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

鬥香花」式剪紙是南京剪紙所特有的一種樣式。「鬥香」是中秋拜月祭祀時所燒的一種呈塔形的香,在「鬥香」外面批掛作為裝飾的剪紙即為「鬥香花」,鬥香花有金色、大紅、桃紅、綠、藍、桔黃、淡黃、黑等色彩,顏色豐富,效果強烈。鬥香花是集中了南京人民的願望、智慧與趣味的藝術,具有強烈的地域特色。

子孫滿堂

南京剪紙人在嫻熟運用傳統剪紙的基礎上,還能與時俱進,結合現代生活實際,積極創作出符合時代思想的新剪紙藝術作品。金陵神剪張第三代傳承人張吉根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了《小民兵》、《百鳥迎春》、《魚米之鄉》、《慶豐收》、《顆粒歸倉》等大量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金陵神剪張第四代傳承人張方林也根據南京青奧會推出「青奧系列」等作品。

2007年,南京剪紙被列為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08年6月南京剪紙又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然而,南京剪紙仍然存在困境——一些南京剪紙藝人在生活壓力下被迫改行,南京剪紙的從業人數遞減,傳承人年齡偏大、後繼乏人,剪紙技藝傳承困難,瀕危狀況日益嚴重,急需搶救保護。

連生貴子

相關焦點

  • 金陵好奇夜,南京雲錦剪紙花燈等非遺齊亮相,演繹「醉美夜金陵」
    舞臺一側有一處「非遺展示區」,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城市,也是一座手工藝人匯聚之都,其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非常之多,比較著名的有南京雲錦、剪紙、秦淮花燈、風箏、麵塑等等,在這裡都可以近距離感受。現場除了可以欣賞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可以與現場的非遺傳承人交流南京非遺文化,這樣的機會還是非常難得的,動手能力強的小夥伴還可以親自去體驗下製作這些非遺產品。
  • 一把剪刀訴心意,一張剪紙傳非遺!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崔博雲,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崔博雲,原名崔秀臣,祖籍山東登州,20世紀60年代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現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民間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聯盟民間藝術委員會會長,上海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城管委會副主任,中國佛教文化促進會副會長
  • 南京秦淮區中華門街道舉辦「非遺剪紙」青少年暑期活動
    為了讓青少年學生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魅力,豐富青少年們暑期文化生活,8月25日,中華門街道特邀市級非遺剪紙傳承人張林娣老師來到1865園區教授孩子們「非遺剪紙」技藝。她告訴同學們,中國剪紙歷史悠久、寓意深刻,我們要繼承和發揚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接著,張老師向學生們展示幾種通俗易懂的摺紙方式和剪紙技巧。大家非常認真地聽著張老師講解手工製作剪紙的步驟和方法。隨後,孩子們一個個拿著剪刀認真仔細地按照步驟動手剪著自己的作品,只見小剪刀在孩子們的手中轉來轉去,一前一後,一深一淺,不一會兒,一個個漂亮窗花、一排排挺拔松樹、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人兒就在他們手中跳躍。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大益陽客戶端訊(記者 尹海媚 通訊員 吳慧彬)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此次培訓,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邀請了「桃花江剪紙」傳承人肖國新、彭惠純、徐盈慧等現場指導孩子。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剪紙技術,指導老師從剪紙的構圖方法、工具、創作流程等方面進行講述和演示,然後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選取紙張、圖案列印、壓制、刻制。
  • 非遺剪紙培訓走進鄉村學校
    活靈活現的蝴蝶、栩栩如生的蓮蓬、帶紋路的花瓶……9月12日上午,一堂別具特色的剪紙課程在桃江縣修山鎮三官橋中學開展。桃江縣文化館、桃江縣非遺保護中心和桃花江剪紙協會在學校舉辦第六期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剪紙培訓班,以提高孩子動手創造能力,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定州這位75歲的剪紙非遺傳承人 太牛了!
    龍螭銜環谷紋大玉壁白釉龍首刻蓮紋大淨瓶……你能想像這些國寶級文物能躍然紙上成為活靈活現的剪紙嗎在咱定州就有這樣一位巧手老人今年75歲高齡的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新芝用她擅長的剪紙藝術
  • 南京江寧首屆文創夜市來了,家門口感受非遺文化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顧蓉蓉 記者 趙丹丹 文/攝)金陵雲錦、金陵剪紙、金陵麵塑……8月27日晚,2020全球菁英人才節系列活動——主題為「破土成才·雲上傳承」的江寧區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展暨首屆鄉土人才「三帶兩助」文創夜市舉行,通過網絡直播,展示江寧及南京非遺文化項目和江寧鄉土人才創新創業成果
  • 當剪紙遇上《DNF》非遺大師傾情獻藝
    原標題:當剪紙遇上《DNF》 非遺大師傾情獻藝近日,DNF官方開展了以「國創·新篇」為主題的非遺共創活動。旨在架起DNF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橋梁,發揚屬於中國本土的特色藝術。在本次共創活動中,DNF玩家將攜手非遺大師共同創作藝術精品。
  • 扎染、造紙、剪紙……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系列非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扎染、造紙、剪紙……近日,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了一系列非遺活動,老師們帶領小萌娃動手動腦,體驗非遺文化。天橋區濱河幼兒園非遺活動現場「每周四下午濱河寶貝都會進行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非遺活動,讓孩子們玩轉非遺,品味傳統文化。」
  • 非遺新造物,潮汕剪紙原來也可以這麼潮
    本次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和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
  • 四川學子三下鄉:傳承非遺文化,走進儀隴剪紙
    服務傳統,展望藝術;傳播非遺文化,保護歷史文脈。為繼續深入調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現狀,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巴蜀拾藝人」實踐團隊來到了南充市儀隴縣。四川過去的剪紙,多見於喜箋和刺繡底樣,有鞋花、枕頂花、裹肚花、喜花等繁多樣式,但剪紙創作卻極少。儀隴剪紙在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它既不同於北方剪紙的「天真深厚」,也有別於南方剪紙的「玲瓏剔透」。從技法看,它不像北方剪紙大刀闊斧,也不同南方剪紙的精雕細刻,而是粗中有細,細中有粗,形成了豐滿、精巧、秀雅、淳正的獨特風格。
  • 遊十三朝古都·看十四運盛會—非遺剪紙走進上海、杭州
    近日,作為剪紙藝人,有幸能與一眾非遺傳人,參加由西安文體局組織的非遺分享會走進上海和杭州的活動,幾天的行程,來回幾千公路的路程,確實挺辛苦的,但期間收穫滿滿。第一次走進南方城市,第一次看到美麗的黃浦江,第一次去到美麗的人間天堂杭州,第一次登上舒適的客輪,與陌生的朋友交流剪紙藝術,從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當地的熱情,也感受到了濃鬱西北特色帶給當地人的衝擊,很多人第一次見識到北方的剪紙,眼睛中充滿了驚奇,而作為一名剪紙藝人,我也從中感到了自豪。
  • 三灶城市剪紙非遺傳承人陳潔榮用剪紙記錄城市生活變化
    陳潔榮,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三灶城市剪紙」傳承人。在習得傳統剪紙手藝的數十載中,他利用剪紙作品記錄城市生活的變化,並不斷在手法技藝上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形成別具一格的「三灶城市剪紙」流派。2019年,「三灶城市剪紙」被正式列入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納入金灣中小學特色課程名錄之中。
  • 宿州剪紙非遺傳承人再現「宿州八景」 亭臺樓閣生動逼真(圖)
    蘆芬說,剪紙一般是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並且富有生活氣息。由於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人文自然景觀不斷變化,「宿州八景」的圖片已經很難找到,她多次搜尋終於找齊了,這些圖片以插畫為主。「在剪紙的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重新設計構思,使之在符合意境的同時更加貼合剪紙的藝術特點,人物、建築、花草等元素都要生動逼真,因此,幾易其稿是必要的過程。」蘆芬說。
  • 父女剪紙聯展亮相廣東省文化館 演繹「最潮」非遺
    展覽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振興傳統工藝工作站主辦,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汕頭市文化館(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協辦,共展出高級工藝美術師、汕頭市工藝美術大師、汕頭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傳生、新銳當代藝術家陳斯嘉父女近年創作的剪紙作品與裝置藝術60餘件。
  • 超長假期「動」起來:一把剪刀一張紙 和非遺大師學抗疫剪紙
    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在網上開辦抗疫剪紙公益課堂,建議大家拿起剪刀和紙,跟著剪紙大師一起動動手指。抗疫剪紙課程由南京大學教授陳竟的學生鍾昀睿,廣西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剪紙傳承人,給初學者教授。   剪紙藝術是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特色,2006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文化進高校 剪紙漆藝「雲」上教
    近日,通過線上平臺,四川外國語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以下簡稱「非遺基地」)開展第一次剪紙漆藝課堂。四川外國語大學非遺基地成立於2013年。2016年開設《文化遺產保護》專業限選課程,聘請金錢板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丁長福任課程教師。推動傳承方式由傳統師徒口口相授向課堂化課程化傳授轉型,2017年還被重慶市文旅委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基地」。
  • 我們的節日丨燈彩、剪紙、西服……多項非遺亮相上海大世界
    本文圖片 上海市文明辦提供晚會舞臺上,曹素功墨錠製作技藝、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上海細拓(又稱「金石傳拓技法」)、海派剪紙、海派絨繡、培羅蒙海派西服手工製作技藝、獨角戲、上海燈彩、杏花樓廣式月餅製作技藝等多個非遺項目得以輪番展示。今年75歲的韓志強,用曹素功墨、周虎臣毛筆在舞臺上,用甲骨文書法,寫下了唐朝王建的詩句「今夜月明人盡望」。
  • 昌樂縣迎新春剪紙藝術作品展成功舉辦
    大眾網濰坊·海報新聞1月13日訊(記者 範素娟 通訊員 張樹寶)為營造濃厚的節日文化氛圍,推進傳統剪紙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進一步謳歌新時代、展現新面貌、頌揚新成就,1月11日上午,昌樂縣迎新春剪紙藝術作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月啟動儀式在縣圖書館三樓展廳拉開帷幕
  • 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
    >>>海派旗袍  原標題:跨界·剪紙&旗袍——2019海派旗袍設計選拔大賽正式啟動!非遺,讓生活更美好!  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便可以裁出別樣天地,帶給人視覺上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