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下詔請慧安大師和神秀大師到宮中供養,但兩位大師推讓,說南方有惠能禪師,得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的秘傳衣法,在傳佛之心印,可前往迎請他。
薛簡奉召前來迎請惠能大師,惠能推辭。
薛簡說,京城中的禪門有德之人都說,想要得道,必須坐禪習定,如果不通過禪定而得解脫,是不存在的。不知道大師的教授是怎麼樣的?
惠能說,道由心悟,不在坐中。佛經有說,如果說如來若坐若臥,是人行邪道。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如來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無生無滅,這樣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終究無所證,更不用說通過打坐來證了。
薛簡說要回京復命,請願惠能指示心要,可以傳奏宮廷和京城的學道人,譬如一燈可燃百千燈。
惠能說,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的意思。明明無盡,也是有盡,是相對的名稱。所以《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薛簡問:明比喻智慧,暗比喻煩惱,修道的人,如果不以智慧照破煩惱,如何出離無盡生死?
惠能說,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如果說以智慧照破煩惱,這是二乘見解,羊鹿車的比喻。上等智慧大等根性,不是這樣的。
薛簡問,怎麼樣是大乘見解?
惠能說,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於凡愚不滅,於賢聖不增,住煩惱不亂,居禪定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對於不生不滅,惠能再講解,是本自無生,今亦不滅。如果想要明白心要,須一切善惡都不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無窮。
薛簡蒙受指教,豁然大悟。
惠能在這裡講解心要,心要的作用是指導直見本心。如果當下有迷失,在心要的提醒下,也可以儘快地回歸明悟。對於心要的關鍵問題是,怎麼樣才是明心見性?
個人覺得,心要的關鍵是,本心觀照一切,卻又混而為一,這個「一」,不生不滅,色空一體。當下如果有煩惱,以本心觀照煩惱,煩惱也是菩提。這樣,時時刻刻都可以處於覺悟的狀態。
註:文章僅為個人讀《六祖壇經》筆記,多有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