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文化的幹支紀時法

2020-12-13 中天易學創始人

易學文化的幹支紀時法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在預測時,首先要明確預測的時間,即某年、某月、某日、某時,而中國傳統的紀時方法是採用幹支紀時法,例如1994年3月1日上午10時 預測,就寫作甲戌年、丙寅月、丙戌日、癸巳時,這是起課和斷課的重要依據之一,一旦記錯了其中一項,預測的準確率就會大大降低, 甚至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幹支紀時法在我國是源遠流長的,早在殷商時代就已經普遍使用幹支紀時,在甲骨文的卜辭中,在易經的卦 辭和父辭中,幹支已經屢見不鮮。《爾雅.釋天》說:「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幹是也。歲陰者,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 戍亥,十二支是也。」漢太初元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第一個甲子年正式開始,歷經幾千年而未衰.農曆仍然沿用。周易的各 門術數的分支,都是用幹支紀年來推算的,實踐證明準確率是十分驚人的,外國人稱中國的幹支紀年法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年幹支每六十年一個周期,推算年幹支,按其次序順推即可。超過六十年,則取其餘數。快查年幹法為:甲4、乙5、丙6、丁7、戊8、 己9、庚0、辛1、壬2、癸3。例如 1994年,尾數為4,天幹即為甲,1995年尾數為5,年幹即為乙,類推。關於月幹支的推算,首先要 看年幹支的天幹如何,只有這樣才能推出月幹支的天幹,在明朝的《針灸聚英》中有一個口訣: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之歲庚寅上,丁壬壬寅順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尋求。

月幹支的地支是每年如此,固定不變的,只要知道了正月的天幹,一年十二個月的幹支也就順利地排出來了。例如1994年是甲戌年, 「甲已之年丙作首」,那么正月的天幹即為丙。正月建寅,這月的幹支也就是丙寅,二月就是丁卯,三月是就戊辰,依次類推。 幹支紀日由於延續時間長,順推計算在應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難,一般計算日幹支要首先定元旦幹支,再看年份閏平,逐月逐日相加, 才能推算清楚,平時應用時查一下曆書即可。

時幹支的推算是根據日天幹而來,地支是每時不變的,時幹的推算口訣是: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生戊子,

丁壬庚子居,戊癸是壬子,時元從子推。

其推算方法是,夜半子時,在甲日、已日時起自甲子,乙日、庚日時起自丙子、丙日、辛日時,戊子,丁日,壬日時起自庚子,戊日, 癸日時起自壬子。

目前,公開出版的曆書很多,而且越來越具體,從中可以很方便地查出年、月、日的幹支,只要算時幹支就可以了。

相關焦點

  • 奇妙的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也就是以十天幹與十二地支按照一定規則依次組合,每一組幹支代表一個周年,並且每個周年中的每月、每日都以此規則用某組幹支來表示。人們把這套用幹支來標註年月日的曆法稱為幹支紀年法。例如今天是2020年12月16日,幹支紀年法就是把這一天標註為庚子年戊子月癸巳日。
  • 年幹支的換算方法
    在易學應用中,我們常常需要用到幹支紀元法,那麼如何把數字歷轉換為幹支歷呢?
  • 年幹支查找方法講解
    關注訂閱可以看到更多易學知識。年幹支換算,首先知道天幹地支代表的數字。十天幹甲是一,乙是二,丙是三,丁是四,戊是五,己是六,庚是七,辛是八,壬是九,癸是十。十二地支子時一,丑時二,寅是三,卯是四,辰是五,巳是六,午是七,未是八,申是九,酉是十,戌是十一,亥是十二。舉例說明,2018年怎麼找幹支,天幹的找法固定的,每一年都是最後一位減三。
  • 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確定一個時間點需要八個字,比如2010年8月14日22點37分是庚寅、甲申、丙申、己亥。所以古代孩子出生時間也是用八個字表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辰八字。古代很重視出生八字,孩子一生下來就看八字。為什麼以出生時間為準呢 ?因為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按照一定的規律周流循環 ,這個規律在易學上被稱為運。
  • 天機子平 | 幹支緣起
    我們都知道,命理學(古稱「子平術」),就是對幹支的運用。    幹支,是中國獨有的曆法學符號。這也是中華文明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個重要文化符號。    天幹有10個,地支有12個。據古書記載,天幹地支起源於太古時代,什麼是太古時代?用現代考古學來劃分,就是舊石器時代。
  • 為什麼萬年曆中是以立春為一年的開始計算年的幹支?
    立春還是一年的開始,翻開萬年曆,我們會發現太歲幹支的交替並不是從春節正月初一開始的,而是從立春開始替換為當年的幹支。因為寅月所對應的是農曆正月,而農曆十二個月與公曆12個月每年約11天的差異導致農曆每三年就要多出一個月來填補,所以農曆春節每年都在不同的位置,這樣就導致有些年份兩個立春,有些年份沒有立春,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太歲是一年神煞的主宰,如果某年太歲沒有立春,在古代就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所以就規定除夕春節僅論節日,而不論太歲幹支。在民俗擇日、卜筮、生辰八字中都以立春為開始算新年的幹支。
  • 信納老生:怎樣快速學習易學
    ,只能靠自覺.所以,惰性會更大,易學本身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在沒有人督促和壓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倦怠懈怠的情緒,特別是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情況,或者自己難以突破的時候,會出現迷茫和牴觸,就很容易厭學和放棄。
  • 易學四大系統之——陰陽
    因此可見陰陽在易學中的重要性。不僅如此,如果從起源上講,中華文明就是從陰陽這一基本概念逐步建立和發展形成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學習易學,人們會逐漸的明白,易經的道理都源於自然,易學完全是自然之道。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中天易學分享:溺愛就是克,課堂案例《72》
    中天易學分享:溺愛就是克,課堂案例《72》 導師:張永紅 弟子:王俠整理 大家好,這裡是中天易學國學文化大講堂,今天是新生開學後的第一堂實戰課, 師父張永紅採取獨特的授課方式,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
  • 八字:八字分析幹支技法七論
    幹支之間相臨作用,時柱與月柱相隔也作用。 (二)幹支天地論 天幹在上,為外部的、社會的、大範圍的現象與活動。不管是財富、六親、官職等社會關係,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現象。天幹為用神對日幹直接作用,應吉程度大,也就是大家認可的外表現象。姑言「富貴天幹定」。
  • 全新解讀經典預測案例觀梅佔,正本清源,重新認識易學大師邵雍
    這段時間重新分析經典預測案例《觀梅佔》,很多易學愛好者都有疑問:為什麼《觀梅佔》、《牡丹佔》的應期都是第二天?是怎麼定出這個應期的呢?《梅花易數》是不是易學大師邵雍的著作?帶著這些問題,重新了解易學大師邵雍。
  • 算命必備,易學常見神煞表大全
    神煞系統吉兇論命法,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研究易學,而得出的寶貴經驗積累。欲習易學,必然涉及神煞。神煞有吉有兇,影響各不相同。吉者,曰神;兇者,曰煞。換句話說,即是神煞是易學輔助論斷的重要參照,切勿一見神煞便妄下定語,如此則大謬矣。神煞雖屬硬性規定,但皆不出河洛五行幹支之理。通過古今聖賢大量實踐證明,神煞無不應驗,由此可見並非無知妄說。《四言獨步》云:「神煞相絆,輕重較量」,此言近之。但如陳素庵、任鐵樵等人,認為神煞一無是處,則未免矯枉過正矣。琴鶴堂易學謹識。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您學會了嗎?
  • 什麼是幹支紀年?幹支紀年怎麼算?
    十天幹,十地支,又簡稱幹支,由幹支來紀年的方式叫做幹支紀年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紀網上十天幹和十二 地支順序組合,
  • 紫微鬥數:有趣的幹支紀年法
    中華傳統文化上下五千年,可謂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凝聚著中華民族的魂與魄。隨著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普及,大家對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也逐漸高漲。炎一受好友之邀,定期給幾個孩子講一些傳統文化,在講課中發現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並不牴觸,並且能跟他們在學校學的知識聯繫起來,學的都還不錯。今天炎一就分享一個「中華古歷-幹支紀年法」的應用。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
  • 中華文化促進會洛陽偉華易學研究會成立
    名譽理事長陳園(右三)與部分顧問合影人文天地雜誌訊:為了繼承當代易學泰鬥邵偉華先生的研易究易之遺志,弘揚其終生用易學服務百姓、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讓邵氏易學更加發揚光大,2019年10月16日,中華文化促進會洛陽偉華易學研究會在古城洛陽成立,
  • 幹支紀年曆
    1、天幹地支說到幹支紀年,首先要了解「幹支」,也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天幹十二地支。2、幹支紀年法(幹支歷)將幹支裡面的陽幹配陽支,陰乾配陰支,得到60個幹支紀年。將這60個幹支排序,60一個循環即為農曆中的一個紀年,也是農曆中的一甲子。
  • 易學盛會|中國宗教學會易道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首屆易學文化高峰論壇圓滿成功!
    本次論壇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人文精神」為宗旨,開展「易學與經學」為主題內容的高端學術討論。周廣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編輯部主任卓新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中國宗教學會會長 二、論壇發言人與題目(按發言順序)1、陳  明:從自然宗教到人文宗教:《易經》到《易傳》的文化轉變2、鄭志明:泰卦的文化意涵與生命關懷3、張春香:論漢代卦氣說的生成本質
  • 《時空智慧》,解讀你內心的易學文化
    《易經》又稱《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