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香:沒有缺席家庭教育的父親

2021-01-15 左書文苑

父親

王瑞香/文

提起這個字眼,總讓我想起那幅名為「父親」的油畫來:溝壑縱深的面頰上,堆滿了歲月和苦難的磨礪,這大概曾是千千萬萬飽受舊社會苦難的父親形象的一個高度集中,在畫家的筆下,讓他永遠的在人們心中紮根。傳統文化裡的父親,幾千年的封建社會裡的父親,都是嚴肅、嚴厲而又深沉的,所以才會有嚴父慈母,父愛如山等辭藻的流行。在從前,除卻父親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外,父親還是一個家庭的規矩,是兒女心中的信仰和精神。雖然父為子綱,現在看來有點過了,但是,父親的權威和地位以及對兒女的深遠影響,在幾千年的傳統裡還是很值得褒獎的。一個好家庭,離不開一個好父親,一個優秀的孩子,更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父親。

由於第一次接觸七年級的孩子,我格外用心,班裡有好幾個不交作業、不守規矩、行為習慣極差的孩子,我逐一找他們了解情況。一問,幾乎全部是只有母親單獨撫養,或者父親極少參與教養和陪伴的孩子。時代進步了,父親卻整體開始退步了,每天接送孩子的路上,母親多於父親,當然,這可能是片面現象。從暑假到現在,我被幾個父親深深感動了。

父親一,是兒子興趣班的一個男士,三十六七,每個周末,幾乎全程陪伴孩子踢足球。兒子在場內訓練,他在場外觀看。這個孩子,性格特別活躍,足球踢得也是有模有樣,反應快,看得出,很自信。父親二,是我一個初中同學,自初中畢業到現在,一起吃過三次飯,幾乎每次吃飯,都是在談論兒女的教育。這三次飯,大概貫穿在他兒女們成長的各個階段,這個事業有成的男人,雖然沒有接受多少教育,卻一再說:孩子若沒有教育好,我留多少錢也是沒用的,孩子若教育好了,就根本不用我給他留多少錢,他大概不知道,他的想法跟歷史上的一位先賢不謀而合。還一位就是朋友的老公,朋友工作忙,性格粗線條,照顧小女兒的任務全落在了這個一米八大漢的肩上。可貴的是這個大漢也很忙,可他還是事無巨細地照顧著女兒的生活起居。所以,女兒出落得大方自信而又開朗,這樣的女孩子,活得該多有底氣啊,這是她一輩子對抗生活艱難的勇氣和力量的源泉。

生活在教師和學校這個圈子裡,見過了太多優秀而又負責的教師父親,然走出這個圈兒,才發現,養育孩子的事情,大多都是母親在做。家訪了幾個問題孩子的母親,說起孩子,總是哭哭啼啼,無奈至極,含辛茹苦,養一個不上進、不感恩,甚至不入大流的孩子。面對這些,我又無奈,又深表理解。

小小段長年累月跟我一起生活,我幾乎承擔了他百分之九十九的陪伴和照顧,我常常在想,他的行為和性格會不會有某些偏差和不足,母親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半,長期生活在一半兒世界裡的孩子,他如何在另一半兒世界裡自由行走?最明顯的一個問題是膽小和嘴碎,運動不發達,不會下各種棋類,不敢太多的冒險和衝撞。而這個社會,這樣的情形不止我一個,手機搶走了很多孩子的父親。二胎政策放開了,男人們或許花五分鐘就可以再次成為父親,然養和育卻是至少得花二十幾年的時間。這樣的負累和犧牲全部交由女人,這樣的父親,僅僅是個種男。

「養不教,父之過,」古訓一點兒不過時,只養不教的父親,還不如一隻雄性袋鼠和企鵝。當然,在一個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的家庭裡,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投入相對少些是情有可原的,然而,不能把這個作為全部責任甩給孩子母親的藉口。父親孩子的問題,都是身後家庭的問題,更是家庭裡成員的問題。父母親共同參與的養和育,才是良性而健康的養育,為那些負責盡責智慧的父親們點讚。

相關焦點

  • 在孩子教育中缺席的父親們,你們可知道對孩子的成長有多大影響
    隨著教育的發展,問題越來越多,有一個嚴重現象就是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不良影響,不自信,膽怯不勇敢,沒有責任感和擔當,男孩子女性化,女孩子中性化等問題都與父親缺席孩子教育有關係。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親能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大部分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總是缺席。
  • 缺席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
    不過,從孩子的心理健康角度出發,在心理諮詢室裡見過那麼多不開心的孩子,很多近乎是悲劇的家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最好的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家裡買了怎樣的學區房,孩子讀了多少書,有多少愛好,而是父母雙方共同創造有愛的氛圍,爸爸不缺席,媽媽不焦慮,讓孩子在愛裡成長。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 父親缺席的家庭教育,影響兒子、女兒一生的事業,乃至家庭幸福
    心理學上講,父母親在孩子年幼時的陪伴對孩子未來的工作、情感、生活會有很深遠的影響,父親的缺席,對兒子的事業、女兒的情感影響更大。父親缺席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特徵?孩子的焦慮、沒有安全感,會讓他在很多事情面前沒有勇氣,容易退縮,這樣的孩子多性格內向。三、內心敏感,抗壓能力弱我們生活的當下環境,競爭激烈,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工作,壓力都是很大的,那在這樣的環境下,就需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逆商來讓自己立足。
  • 「父親缺席症候群」,說的就是那些回家玩手機、不與家庭交流的爸爸
    有些情況是被迫且無奈的,比如:離婚、單身赴任或加班,這種情況等於變相將父親從孩子身邊帶走,父親被置身於幾乎無法參與育兒的處境中。也有些情況是父親本身沒有完成應盡的責任,他們即使在家與孩子共同生活,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只熱心自己的事情,下班回家就玩電腦、手機或玩遊戲,不與家人和孩子交流,對家庭置之不理。
  • 中國家庭的「父親缺席」:女兒將來遇渣男,兒子一生沒出息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越來越多人從前人的經驗中意識到「父親缺席」的可怕後果。父親缺席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這就是因為父親的不作為,沒有給孩子傳達積極向上的能量。很多家長不知道,父愛和母愛是存在差異的,前者陽剛磅礴,後者流水潺潺。如果只有母愛,那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謹小慎微,欠缺抵禦風浪的魄力。
  • 親子論壇 | 打破「中國式父子」魔咒,讓爸爸不再缺席家庭教育!
    ② 作為父親,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做平衡。③ 分享陪伴的經驗行之有效的方法。④ 父親如何堅持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4、問答互動環節:讀者可與主講嘉賓以及兩位爸爸代表進行互動。>活動內容:據研究,在沒有父親的單親家庭或者父親缺位的雙親家庭中,兒童通常存在更多內在的問題,例如:容易悲傷、社會退縮、焦慮等;同樣,也會有更多外在的行為問題。
  • 父親不能「缺席」家庭教育——心理專家李明善點評
    其實,這和許多家庭中照顧、教育孩子重任落在母親的肩膀上不無關係,很多父親由於各種原因當起了「甩手掌柜」,無論是幼兒園還是中小學校園中,缺乏「陽剛之氣」的男孩越來越多。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失,對孩子成長非常不利,造成男孩缺乏陽剛之氣。 就此問題,記者諮詢了延邊心理諮詢研究會會長李明善:「造成男孩不陽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的嬌生慣養與百般呵護是一方面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席』。如果父親堅毅剛強的品質難以影響到男孩的成長,便會導致男孩『不陽剛』的一系列表現。」
  • 新手寶爸抱娃視頻走紅,父親不缺席,才是家庭育兒該有的樣子
    二、缺席的寶爸帶給孩子的是怎樣的成長影響?1.滋生家庭教育中寶媽的焦慮情緒寶爸的缺席使得寶媽們在教育中付出更多,同時也因此變得更加焦慮。寶媽們沒有可以一起商量的人,全有自己「做主」的教育讓她們不斷地質疑自己。
  •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
    好的家庭教育,是父親不缺席,母親有溫度。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一直以來關注家庭教育話題。他曾經說過,「在兒童身上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如此,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一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 「爸爸家長會」刷爆朋友圈:父親不缺席,是極好的家庭教育
    因此,爸爸不缺席,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成長,爸爸不能缺席前不久,一組父女照在網上走火。原來是外國一8歲女孩在生日時想要拍一組「美人魚」的寫真,她的爸爸不僅找來專業的攝影師滿足了她的心願,最後還親自扮成「美人魚」與女兒一起出鏡。
  • 喪偶式育兒,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造成母親陷入雙重困境
    但是在中國,女性成為家庭主婦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太大,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會受到輿論的指責,周圍的人都認為家庭主婦對家庭的貢獻微乎其微,而且政府方面也沒有針對維護家庭主婦的權益的政策,所以大部分女性只好兩頭奔波,這樣只會積壓女性對家庭和丈夫的不滿,使家庭矛盾越來越尖銳。
  • 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掌握聊天技術,才能更好融入環境中
    父親是教育孩子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美國專家在《父親在兒童節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當中明確的指出成功父親的7個功能:①和孩子的母親培養積極的關係②花時間陪伴孩子③養育孩子④適當的規訓孩子⑤也讓孩子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⑥保護和供養⑦成為一個孩子的模範很多父親都曾聽聞這種「成功父親」的要求,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父親還是缺席了孩子的成長
  • 家庭需要父親領導力
    父親的愛更多體現在他們的脊梁上。這脊梁,擔當的是家庭的責任,是家最重要的依靠。遺憾的是,很多時候,這脊梁,也是留給孩子們的背影,教育子女的責任更多落在母親的身上。教育大環境的改變需要時間,可喜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父親覺醒,也有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積極投入到全人教育的使命中。在我們校友中,就有十幾位投身於此的父親。父親節之時,我們一起聽聽他們的肺腑之言。
  • 記住父親參與教育的三個關鍵期,千萬不要做「問題父親」
    important}如果父親疏於對孩子的教育,就連功成名就型父親,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許多父親拘泥於所謂教育的內容和原則,而忽視了教育的時機和方式,把與子女的關係搞得很僵。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
  • 1個好爸爸抵過10個好老師—父親不可缺席家庭教育
    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在家庭教育裡的角色經常是缺失的,中國傳統 「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往往使得很多父親以「我忙、沒時間、事情多」等藉口,放棄了教育孩子這塊陣地。即便母親用再多的熱情去填補這一塊空白,也達不到父親親自教育孩子的效果。這就是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 家庭教育專家:​再忙碌的父親都可成為好父親
    父親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缺位已成為一個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不少父親都說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和教育孩子。在父親們這句忙碌的藉口背後,的確有一些原因讓他們放棄陪伴孩子的時光和教育孩子的責任。 首先是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父親們感覺壓力山大,如果不在工作上多一些投入,可能在社會上難以立足,難以承擔養家餬口的責任,更談不上維護男人的尊嚴。其次,教育孩子既費時間又極需愛心和耐心,父親往往覺得在這些方面與妻子相比自愧不如,而沒有看到自身的巨大潛能。
  • 李娜吐槽老公玩手機不帶孩子,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傷害有多大?
    多少母親無奈於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可那些父親卻不知其中的傷害到底有多大!眾多網友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父親。類似的父親普遍存在,但你們知道一個時常缺席的父親,對家庭和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都說帶孩子的前幾年是女人最難熬的時光,也正是這些最艱難日子裡的攜手與否,決定了一個女人對家庭和孩子的態度。婚姻是攜手共進,不是逃避和偷懶,一個忙得抽不開身的母親身邊,若是有一個樂於分擔的好父親,不僅有利於家庭和諧,還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和美好,從而影響孩子的性格。相反,若是有一個只顧玩手機卻缺席孩子成長和教育的父親,會讓母親對婚姻生活失去信心,從而也影響了夫妻關係。
  • 沒有"父親"的父親節?有"父親"的父親節
    親子教育、父母成長、K12教育的終身學習成長、共同成長剛剛過完偉大的「母親節」,又迎來同樣偉大的父親節。讓我們祝福全天下的父親永遠順心健康,感謝父親帶給我們生命和偉大深沉的父愛。(Father's Day),顧名思義是感恩父親的節日。
  • 《隱秘的角落》:控制欲強的母親和缺席的父親,哪個更災難?
    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因為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教育的失敗,從一個乖巧可愛的好孩子 朱朝陽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離婚了,父親很快就另組家庭,而母親則為了他一直沒有再婚。 他的童年有一個控制欲極強的母親,和一個永遠缺席的父親。
  • 爸爸每天5點半起床為女兒做早餐:給孩子最好的愛是父親的不缺席
    因為自己不懂廚藝,剛開始經常是做不好,有時候做出來了,孩子也說不好吃,但蘋果爸爸沒有敷衍了事,而是為了做得好吃,他上網找菜譜,對著視頻來做,做著做著就會了。中國有太多孩子,在喪父式家庭中長大,而每天都能吃上爸爸親手做的不重樣的早餐,幸福感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