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網上下單買牛奶 三個小時能到家
住在天津的劉女士通過電商平臺購買了一件伊利牛奶,幾小時後便送到她手中。很難想像,這是前一日剛剛從張北牧場擠出的牛奶,中間還經過運輸、加工、倉儲、配送等環節。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出後,伊利集團實施立體化區域布局,配置一大批高效能現代化生產基地和生態化綠色牧場。伊利藉助現代物流技術和電商渠道,通過協同倉高效調配三地企業內外部資源,激發企業全新發展動能,創造了產品投放的新模式。
「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於伊利來說是個重大機遇。伊利多年來在京津冀地區打下較紮實的基礎。伊利要藉助政策東風,推動京津冀產業協同和市場聯通,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伊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高水準產業布局京津冀
現代大型乳品企業是橫跨一二三產業的實體,具有產業鏈長、分布範圍廣等特點,跨省、跨地區、跨產業的合作需求較大。伊利結合自身發展需要以及京津冀三地綜合環境等因素,因地制宜布局三大產業,以最嚴格的標準發展適合當地定位的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產業協同。伊利集團副總裁雒彥表示,「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伊利很早就進行了高起點、高水準的產業布局。」
首先,在河北和天津,伊利實施「綠色產業鏈」戰略,布局了一大批生態化的優質合作牧場,將環保理念融入整個產業鏈。
其次,依託優質的奶源資源,在人口和消費密集的地區,伊利廣泛布局現代化的高效能生產基地。目前,伊利在北京密雲區,天津的津南區、空港開發區、武清區以及河北的灤縣、廊坊、定州、張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為三地提供了上萬就業崗位,有效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第三,產業布局形成後,如何將其高效緊密連接,以便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成為過去幾年中伊利一直思考的問題。伊利最終通過現代物流技術和電商渠道找到了新路徑――建立與電商合作的協同倉。
協同倉把產業連結起來
2017年10月,由伊利集團與京東集團共同創建,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的協同倉正式開始運營,主要負責伊利在電商平臺的訂單分揀、貼標和包裝,用專用倉庫給產品提供最安全的保障。
協同倉前端連結著伊利的各個產品事業部,由京津冀三地不同工廠生產的液奶、酸奶、奶粉和冷飲,會根據需求在第一時間被運到倉裡備貨。
協同倉中端,數位化的指揮中心對接著京東商城的訂單系統。實現下單、揀貨、出庫、分裝、運輸的全程數據操作,全過程10分鐘內即可完成。通過協同倉電子出庫單,產品以配送地區為單位進入物流環節。這樣不僅分揀更加清晰,也提高了發貨效率。
協同倉的後端通過京東北京分揀中心,輻射華北和西北地區的消費者。在指揮生產的同時,協同倉也讓物流組織更高效,保證乳品在最佳飲用時間送到消費者手中。
下單後三小時即能收貨
在這套高效運轉的系統指揮下,伊利在電商渠道的最快收貨速度縮短為下單後3小時。這不僅促進伊利在京津冀地區的產業鏈融合更加緊密,也為三地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2017年10月12日,伊利在京東超級品牌日當天銷售80萬件牛奶,52萬罐奶粉。當年「雙11」伊利全網銷售額超2億元,列乳品行業第一名。2017年,伊利電商平臺的銷售是2016年的2.2倍,增長120%左右。
伊利以極高的效率配置著京津冀三地企業內外部資源,依靠該地區產業集群、交通、物流渠道、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優勢,通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指揮生產,最大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