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緻"教師培養機制獲讚嘆

2020-12-27 東方網

"精緻"教師培養機制獲讚嘆

時間:2018/12/2 7:34:15

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許沁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上海基礎教育領先的「秘密」,在於擁有一支卓越高效的師資隊伍。29日東南亞國家(地區)教育部長級會議暨提升學生學業表現PISA區域研討會上,上海與新加坡、芬蘭一同作為全球教育標杆,應邀分享了基礎教育成功經驗。

「上海以制度和創新驅動,對教師的準備、選拔、培養和激勵形成了一套全方位、系統的做法。短短30年間,上海基礎教育培養出了一支高效而卓越的師資隊伍,把教師打造成為一個專業性、協作性強和可持續發展的職業,讓每一名孩子從優質的教學獲益,實現了教育質量與均衡的高位持續並行發展。」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先生這樣評價並總結上海不同於芬蘭和新加坡的教師培養特色。

PISA數據助力每個孩子成長

眾所周知,上海學生在PISA2009和PISA2012的閱讀、數學和科學成績中蟬聯第一名,不僅平均分高,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高端學生的比例也是所有國家或地區中最高的。從PISA2015開始,上海與中國其他三個省市(北京、廣東、江蘇)共同代表中國內地參加PISA測試。上海屬於成績高於OECD平均、教育結果公平與OECD平均沒有顯著差異的地區,上海在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均衡方面努力的效果明顯。

「課堂教學效率高,課堂上學生認知參與度高,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學校有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PISA數據揭示了上海基礎教育質量與均衡化發展的部分原因。究其深層原因是,上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一套完善且高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會議現場,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題為「上海教育秘密——基於PISA數據結果的啟示與反思」的主旨發言中如是說。

正如2013年《世界是平的》作者弗裡德曼來上海考察和探索上海PISA表現卓越的秘密時所揭示的:「所謂的秘籍就是那些無形地貫徹在整個系統中的制度和文化。上海教師深度地投入到培訓、同伴學習和持續的專業發展中,高標準的學校領導力以及作為教師受尊重有獲得感的社會地位。」

卓越師資關鍵:一攬子制度保障

上海教師選拔、培養、激勵的機制,緣何獲得參會代表紛紛讚嘆?在專家看來,上海基礎教育領先的秘密,在於擁有一支卓越高效的師資隊伍,從優質的職前教育、嚴格把關的教師資格,規範化的入職教育(見習教師制度)、持續激勵的在職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等一攬子的制度和質量保障機制。

在教師職初期,見習教師參加規範化培訓制度,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帶教新進教師;成長期教師分學科、跨區域跨校開展骨幹教師團隊發展計劃、研習計劃;為成熟期教師開展研修一體的網絡課程建設計劃、針對名校長名師的雙名工程,以及為高端教師設立的講臺上的名師、卓越校長領航計劃等,助力為每一名處於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教師提供相應的專業發展路徑。

而完善的教師激勵制度,分別從教師業務能力、業績評價和發展支持三個著力點入手,激發教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在吸引力,促進教師持續發展。與此同時,上海還特別注重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將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作為評價教師素質和業績的首要因素。

參會代表讚嘆上海「精緻」的教師培養制度和激勵機制,圍繞如何選拔師資、教師資格考試形式以及如何發揮入職教育價值等問題,在會場與上海代表團進行了長時間熱烈討論。泰國、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教育行政官員表示,希望能與上海建立教育經驗分享機制,更深入地探討上海經驗的借鑑與本土化實現方式。

以人工智慧賦能教師展開「上海探索」

與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資訊時代相比,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變革是必然的。這種變革必然成為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現代化的主要內容。如何重新界定教育?探索什麼是最有益於學生個體發展的學習策略?

課堂教學上,技術還沒有真正融入教學變革;在教育公平方面,還存在數字鴻溝;在理念上,還停留在技術驅動、設備驅動等異化現象……目前,上海在教育信息化上還存在不足之處。應對數位化時代的挑戰,教育信息化勢在必行。今年9月,上海市教委正式發布《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2022),將從技術驅動向育人為本轉變、從碎片化建設向系統建設和應用轉變、從脈衝式應用向常態化應用轉變,希望以「三個轉變」,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學習和成就學生價值。

如何以數據驅動的大規模因材施教,以人工智慧賦能教師,為每個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面對教育與技術激烈的較量,上海需要在借鑑世界經驗的基礎上,凝結上海智慧,開展上海探索。」上海教育部門有關負責人說。

馬來西亞、汶萊等參會代表對上海在已取得卓越成績的基礎上,還能進一步從PISA數據中進行深入反思和前瞻性思考的勇氣和智慧點讚。OECD、新加坡和芬蘭對應對數位化挑戰的上海行動方案表示認同和讚賞,希望持續關注實踐效果並分享具體做法。

相關焦點

  • 完善教師培養機制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完善教師培養機制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1.10 星期五     教師專業成長過程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育人」和「育己」同樣重要
  • 「活動回顧」卓越教師培養機制研討沙龍
    【活動回顧】卓越教師培養機制研討沙龍 潮州市人才驛站 潮州市人才驛站微信號 czsrcyz 功能介紹 潮州市人才驛站是廣東省委組織部和潮州市委組織部共建,潮中產業創新中心承建的非營利性柔性引才引智公共服務平臺。
  • 創新培養機制 助推教師成長
    ——鹽城市第一中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紀實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鹽城市第一中學多元化的培養機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能,收穫了豐碩的果實。
  • 創新培養培訓機制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
    2014年成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培訓實踐基地,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合作開展基礎教育管理改革實驗項目,定期對我市校長、後備幹部、廣大教師進行提高培訓,開創了培訓工作的新局面;開辦「教育講堂」,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創新幼兒教師培訓模式,依託旗城幼兒園「濰坊市級幼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這一資源,從各鎮街辦選派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幼兒教師到旗城幼兒園,以幹代訓,邊幹邊學,加速理念的滲透和理解
  • 濰坊以機制創新引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濰坊商業學校教師、基礎部主任魏亞麗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1974年8月生的魏亞麗,堅守會計專業教學一線27年,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主持完成「3+4」中職本科貫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取得豐碩育人成果。近年來,她指導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3次,指導學生3次創造點鈔世界紀錄。她數次獲評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並獲得2019齊魯最美教師、山東省教學能手、齊魯名師等榮譽稱號。
  • 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創新培養機制
    新時代,新形勢,對教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在堅持青年骨幹教師培訓、薄弱學科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新教師入職培訓、名校掛職培訓、校本培訓等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我市的優勢資源,調動我市培訓在常規優良業績的基礎上,創新培訓模式,改革培訓機制,形成「基地搭臺,工作室引領、區域訂單覆蓋」的新局面,為我市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卯足後勁。
  • 名校長訪談|華師大二附中:不能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建校以來,華師大二附中培養了成千上萬的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教育改革也始終走在中國基礎教育的前列。據中國科協統計,華師大二附中在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總共獲26枚金牌,金牌總數名列全國前茅。李志聰:學校的辦學理念是追求卓越,培養創造未來的人。我們實踐的「卓越教育」,圍繞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拔尖人才奠基這一總目標,使具有不同興趣、潛能、特長的學生各展其才。二附中成立至今六十一年,我們一貫堅持「教師第一」的思想,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來抓。
  • 李滄首聘中小學思政課特聘教師,8位校外人士獲聘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日前,李滄區中小學思政課特聘教師聘任儀式在賓川路小學舉行,8名校外人士獲聘。青島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王繼軍,全國少工委委員、山東省少工委委員王永君,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徐德祥,青島市少工委委員、「快樂沙」公益組織負責人林風謙,交運溫馨巴士通達分公司613路駕駛員、交運溫馨巴士「馨飛揚」志願服務隊發起人李琦,歷史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劉慶,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趙榮莉,中國海洋大學海洋與大氣學院專職團幹部張雪貝,為李滄區首批中小學思政課特聘教師
  • 坪山表彰優秀教師 姚遠獲評教書育人模範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楊平,坪山區委書記陶永欣,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孫新華,區政協主席陳主,區領導冷和明、葉青雲、彭堯,以及坪山區各單位、各街道主要負責人,各級各類學校校(園)長、先進教師代表等參加慶祝大會。胡小盈等5人獲年度教師提名獎會上對2019-2020年度為坪山區教育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進行表彰,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 高端、精緻、專業!這場專屬YIA教師團隊的精神盛宴,很贊!
    ——初中部英語教師  馮超作為一所高端精緻的國際化學校,我們應當樹立怎樣的培養目標?我們的德育、教學、教育科研應當遵循怎樣的標準?我們應當建立怎樣的家校關係?——小學部語文教師  石宛鷺「6S」,也許並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是在這所高端精緻的校園中,它具有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
  • 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十分關注鄉村教育,今年他向大會提交的三個提案中,有兩個與鄉村教師有關,其中一個是建議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必須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通、師德高尚的鄉村教師隊伍。」
  • 範公小學黨支部「雙培養」機制助力教師專業發展 提升教育「軟實力」
    學校黨支部著力抓好黨員幹部、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政治素養。通過爭當師德標兵,開展「最美黨員」評選活動,加強師德建設,樹立師德模範。學校與教師籤訂《師德師風建設責任書》,開展師德師風民主測評活動,如「家長評老師、學生評老師、教師互評、教師評領導」等民主評議活動。學校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增強師德考核的結果運用,強化制度約束,突出價值引領。二是增強骨幹教師的入黨決心和信心。
  • 為鄉村教師量身定製培養機制
    市繼續教育辦公室按照骨幹教師的培訓要求,分學科、年段制訂骨幹教師培訓計劃,淘汰無故不能參加培訓或不能完成培訓要求的骨幹教師,對表現優秀的骨幹教師進行適當獎勵,發揮骨幹教師在帶動鄉村教師素質提升中的引領作用。三是為兩縣能參加國培、省培的教師提供平臺。市繼續教育辦公室規定,凡參加國培、省培的教師都要在不同區域、層面進行培訓匯報和成果展示,促進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
  • 福州教師:一支永不止步的夢之隊
    記者 池遠 攝福州日報記者 謝薇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十三五」以來,福州通過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措施,創新教師培養機制,發揮名師引領作用,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 泰州6位老師入選省級鄉村優秀教師培養獎勵計劃
    泰州市學科帶頭人、泰興市「323工程」培養對象,獲省首屆鄉村骨幹教師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省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李玲芳女,任職於姜堰區張甸中心小學。紮根鄉村教育15年。江蘇省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優秀學員,泰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教壇新秀,姜堰區教學能手,姜堰區數學名師工作室成員。獲姜堰區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 世界銀行:完善機制打造卓越教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最重要角色。然而,全世界尚有太多兒童未能受到高質量教育,使得教師素質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議題。首先,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只是一種向學生傳遞信息知識的渠道,其更核心的角色是培養學生探索、分析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公民,並發展全球化經濟中應該具備的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 閩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標準
    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實施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分區域逐步提高教師的入職工資收入標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施意見》提出,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名優教師和從事特殊教育等教師傾斜,並可根據實際與教齡掛鈎,鼓勵教師長期從教。對評上文明學校等綜合獎項的學校,其獎勵金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
  • 煙臺大學積極構建教師教學可持續發展機制
    近年來,煙臺大學高度重視教師教學發展工作,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全方位教師教學培訓體系,打造系列教師發展工作品牌,積極構建教師教學可持續發展機制。持續跟進對新入職教師的培養工作,建立教師成長檔案,形成教師發展軌跡,全力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和教學能力的提升搭建更廣闊的平臺。
  • 大力培養新時代好教師
    原標題:大力培養新時代好教師 國之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大力培養新時代好教師,關係著教育的前途、學生的未來,關係著浙江的發展。 古人說,「師者,人之模範也」「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去年教師節,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念茲在茲的教育情懷,充分彰顯了一個文明古國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價值追求。
  • 高校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理念、路徑和機制
    從與傳媒產業資源整合高效應用相融合的角度來看,高校應用型傳媒人才培養要適應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和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的產業發展需要,將學校教育與社會、行業資源有機整合高效應用,最大限度地實現學校資源開放,促進媒體力量融入。通過合作辦學、訂單培養、校企共建實驗室和實踐教育基地以及共同研發項目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協同育人機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