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創新培養機制
一、摘要深化我市教師培訓模式改革,落實各學校培訓自主權。充分發揮優質中小學校在實踐培訓方面的優勢,建立「青州市中小學教師實訓基地」;充分調動骨幹教師專業引領的積極性,創建「青州市特崗教師工作室」;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廣泛開展「青州市區域訂單式培訓」,全力推動我市教師培訓工作向縱深發展。
-
合肥十中:提升理念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立足三新,提升理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教科研分管校長顧從容、教科室主任伍旭清以及全體教研組長、各級部教學主任參會,會議由伍旭清主任主持。關注青年教師成長,完善青藍工程,對2019年的青藍工程進行評估驗收。 2. 成立學科導師團隊,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專業引領指導作用。3. 成立中青年教科研骨幹培養團隊,建立完善培養機制,明確任務目標,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4. 依託教研組、備課組、教科研團隊著力加強學習共同體建設,引導廣大教師重點圍繞學科教學、專業、人文素養提升、新高考、新教材、課程建設、課題研究等主題選擇閱讀書目,開展閱讀活動。
-
"精緻"教師培養機制獲讚嘆
上海屬於成績高於OECD平均、教育結果公平與OECD平均沒有顯著差異的地區,上海在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均衡方面努力的效果明顯。 「課堂教學效率高,課堂上學生認知參與度高,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學習,學校有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措施……PISA數據揭示了上海基礎教育質量與均衡化發展的部分原因。究其深層原因是,上海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和一套完善且高效的教師專業發展制度。」
-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優途徑
作為教書育人的教師,如何跟進新時代,如何提升專業化水平,如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這是每一位現代教師需要回答的話題。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既回味反思,又探索前行,讓教師的事業常幹常新,充滿創造的樂趣。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
世界銀行:完善機制打造卓越教師
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最重要角色。然而,全世界尚有太多兒童未能受到高質量教育,使得教師素質成為一個倍受關注的議題。首先,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只是一種向學生傳遞信息知識的渠道,其更核心的角色是培養學生探索、分析及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公民,並發展全球化經濟中應該具備的能力,如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
-
範公小學黨支部「雙培養」機制助力教師專業發展 提升教育「軟實力」
黨支部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骨幹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建立健全黨員教育培訓機制,積極吸收骨幹教師參加黨員培訓,逐步加深他們對黨在不同時期的基本理論、指導思想、黨的基本宗旨,黨的輝煌歷史以及黨的基本知識的了解和認識,為黨建工作打好思想基礎。在骨幹教師的日常業務考評和選拔機制中強化思想政治考察,推動骨幹教師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性,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修養。
-
閩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 提高中小學教師工資標準
福建省委、省政府日前印發實施的《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分區域逐步提高教師的入職工資收入標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實施意見》提出,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名優教師和從事特殊教育等教師傾斜,並可根據實際與教齡掛鈎,鼓勵教師長期從教。對評上文明學校等綜合獎項的學校,其獎勵金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
-
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十分關注鄉村教育,今年他向大會提交的三個提案中,有兩個與鄉村教師有關,其中一個是建議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要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必須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業務精通、師德高尚的鄉村教師隊伍。」
-
革新推動教師內生發展的機制
這背後,是一系列日益完善的機制,我們稱它為教師發展的內生機制。我們首先把文化認同、價值觀引領作為教師內生機制的第一源動力。在附小,這個價值觀的載體就是《清華大學附屬小學辦學行動綱領》,這份綱領在具體工作中被逐漸細化,其中的制度讓團隊開展教育科研有了方向指引、操作策略、成就動機和專業尊嚴,從而引領教師向成志榜樣教師的目標邁進,讓職場不僅有意思、有故事,更有意義。
-
創新培養機制 助推教師成長
——鹽城市第一中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紀實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鹽城市第一中學多元化的培養機制為教師專業發展注入了持續的動能,收穫了豐碩的果實。
-
找準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
老教師專業發展與教育信息化建設明顯脫節,新入職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呆板,青壯年教師專業成長規劃缺乏個性……這些問題制約著學校的發展。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通過「師德+師能」齊抓共管,提升了教師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技能,實現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
【專業發展】《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
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標準》是國家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是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活動的基本規範,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是幼兒園教師培養、準入、培訓、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
-
翻轉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方式
由此,教師可以在培訓前有充分的時間學習,培訓過程集中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而且使學訓的效果在實踐研究中得以體現和鞏固。在推進教師翻轉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可以依託項目學習、學習資源開發、專家角色改變、學習方式整合和學本評估等五大組織策略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並促進教師的有效專業發展。
-
臨朐縣新華中學啟動教師層級發展機制
臨朐縣新華中學啟動教師層級發展機制 2017-12-13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回歸教育本原的教師專業發展
強化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 教師的學科知識越多,並不意味著學生會收穫更多的知識,對學生學習效果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教師教育培養的一個有力切入點,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質量。
-
2020,我們如何培養好老師——中國教師發展論壇聚焦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隊伍建設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背景下的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育振興與師範院校的使命」……今年是民進中央舉辦中國教師發展論壇的第13屆,回顧過去十餘年來的論壇主題,民進充分發揮教育這一主界別優勢,為教師隊伍的發展和培養建良言、獻良策。 今年的論壇,以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的體制機制改革為主題。
-
我省新時代教師發展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印發 培養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教師
方案明確,到2022年,全省教師發展體系基本形成,教師隊伍結構性緊缺狀況基本緩解,教師學歷水平穩步提升,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到2025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3%,小學和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分別達到83%和96%,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培養造就一批骨幹教師、名教師、名校長和教育家型教師和傑出人才、領軍人才。
-
創新培養培訓機制引領教師專業化成長
一、摘要堅持以山東省「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平臺為引領,以市教師教育中心、特崗教師工作室、教師實訓基地為帶動,深入實施校本培訓、訂單式培訓、名校掛職培訓、薄弱學科教師專業技能培訓、青年骨幹教師培訓、名師提升培訓、新教師入職培訓「七大培訓工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教師業務素質,為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卯足後勁。
-
創新教師成長保障機制
有調查表明,全國有高達68.7%的優秀教師在獲得各類榮譽稱號或獲得高級職稱後,缺乏上進動力,專業發展出現停滯。要改變這一現狀,除教師自身努力外,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通過建立有效機制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建立內驅力激勵機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之源。在眾多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中,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內驅力是最重要的。
-
探索丨郭平 王蓉琴: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1] 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是教師作為主體,在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雙重機制的交叉作用下自我規劃、主動設計個人職業生涯和專業發展的動態活動過程,[2]具有目的性、可行性、持續性、調控性等特徵,體現教師職業發展與專業發展的一致性,以及預期目的性與過程生成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