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完勝脫貧攻堅」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2020-12-23 呂梁日報

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採訪小記

□ 文/圖 本報記者 劉子璇

家庭小作坊式的粽子加工廠內,幾名本村婦女正在製作手工粽子。

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依靠發展粽子經濟,再加上旅遊和採摘,年人均增收就超過了一萬元?面對記者的一臉驚訝和半信半疑,前青塘村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貴順底氣十足地說:「千真萬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咱們還是到村裡四處走走,看看村民們都在幹嘛。」

「去年,全村粽子產值達到1200萬,今年估計能達到2500萬元。村裡共有796戶,光賣粽子的人家就有七、八十戶,現在才是農曆三月初,就有50多戶開工包粽子了。」前往一家加工廠的路上,王貴順說起村裡的粽子產業,如數家珍。

從村口到青塘粽加工戶王亞軍的家裡並不遠,走過的路上,隨處可看到很多院戶門口張貼的「出售新鮮粽子」「加工粽子」「出售粽葉」的廣告牌。走在村子的小巷內,粽子的香味到處瀰漫。

說話間,王貴順帶記者來到了村民王亞軍的家裡。這是一戶家庭小作坊式的加工廠,也是該村今年最早開始加工粽子的廠家。臨近11點,煮好了粽子晾起來,王亞軍和他的母親才有時間吃當天的早飯。「這兩年全靠賣粽子,我們才還上了前幾年治病欠下的幾十萬外債,現在就想著擴大點規模,自己買個真空包裝機,節約成本。」王亞軍說著。

「這是村裡規模比較小的加工戶,咱們再去一家規模大的加工戶去看看。」王貴順說。

為了方便加工粽子,40多歲的賈建軍把院子改造成了粽子加工車間,靠南的平房添置了淘米機、蒸煮機,客廳則成了真空包裝室。「利用一切條件加工銷售粽子,這就是我現在一心謀劃的事情。才3月初,我們的包粽子工人就已經忙不過來了,後面,我們需要的人會越來越多,我們主要是在太原賣,每天都有專車將新鮮的粽子拉到太原各個地方。」賈建軍說起話來不緊不慢,「去年,我光東北江米就買了2000多斤,銷售額達到將近30萬。」賈建軍娓娓道來,聽得記者滿心佩服。

賈建軍家的二樓的房間是粽子加工室,六七個婦女圍坐在一起,有條不紊地將包好的粽子整齊地碼在一起。「忙完家裡的活計,就趕忙過來了。在這裡每天就能賺到七八十塊錢,這比坐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強多了,去年光給人家包粽子我就收入七八千元。」包粽子工人李愛愛說,現在村裡只要是能幹活的,都早就忙開了,根本沒一個在家閒著的。

「的確,青塘村裡沒閒人。」接過李愛愛的話茬,王貴順說,村裡的女勞力大部分都去廠子裡包粽子,男勞力要不就是在四處售賣,要不就是搗鼓那400畝葦地。現在家家戶戶,都在想著怎麼賺錢,怎麼奔小康呢!本村的包粽子工人已經遠遠趕不上需求,今年預計得對外招工300人。

「呂梁山上魚米鄉,不信你來前青塘;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王貴順越說越高興,因為水量充足,青塘村涵養了成片的葦子,葦子上抽出的粽葉葉片大而厚,包出來的粽子異常好吃,青塘粽葉因此遠近聞名。現在隨著青塘粽子的走熱,以往1.5元一斤的粽葉在端午節最高能賣到12元一斤,四面八方的經銷人員爭相來村收購,青塘粽子更是供不應求……

「富了口袋,還要富腦袋。」粽子產業發展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前青塘村多年以前淳樸的村風民風得以回歸。為了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前青塘村還先後建成了文化記憶展示廳、文化廣場,還建立了村環境衛生保潔制度,家家戶戶講衛生、人人爭當先進戶,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通過挖掘文化資源、樹立文化自信、發展文化產業,前青塘村構築了致富奔小康的精神高地,不僅衝出了貧困的困境,而且實現了一個傳統古村落的華麗蛻變,前青塘村在奔小康的路上絕塵而去。

相關焦點

  • 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家家包粽子 戶戶奔小康
    「去年,全村粽子產值達到1200萬,今年估計能達到2500萬元。村裡共有796戶,光賣粽子的人家就有七、八十戶,現在才是農曆三月初,就有50多戶開工包粽子了。」前往一家加工廠的路上,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黨支部副書記王貴順說起村裡的粽子產業,如數家珍。
  • ...決戰完勝脫貧攻堅】臨縣前青塘村:培育特色產業 發展鄉村旅遊
    導語: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堅持生態造景,把美麗鄉村建設與富民產業相結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通過旅遊扶貧開發,帶動群眾自主創業和就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走出一條鄉村振興之路。
  • 臨縣前青塘:粽子飄香名揚天下
    青塘,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劉亮亮 攝「青青蘆葦蕩,深深海眼亮,悠悠粽飄香,家家奔小康!」端午時節,走進臨縣前青塘村,到處生機勃發,滿目蒼翠、空氣清新,遊人如織,樂享滿缽粽香。6月24日中午1時30分,《新華社》在前青塘村舉行直播粽子產業發展的喜人盛況,全球參與觀看的人數達上百萬;同樣,6月25日的《人民日報》以《青塘粽子名氣大、整村脫貧步子快》為題,圖文並茂報導了前青塘村利用資源優勢,發展粽子綠色產業,端穩了金飯碗,脫貧奔小康的故事;6月26日的央視綜合頻道《朝聞天下》欄目滾動熱播《青塘粽子的故事》,央視《正點財經》欄目則以《小小粽子廠、脫貧大產業》為題,報導了前青塘村發展粽子產業的典型故事
  • 臨縣前青塘村——粽子包出穩穩的幸福
    原標題:臨縣前青塘村——粽子包出穩穩的幸福   1月5日,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戶外的水塘裡已經結了冰,一院磚房裡,村民王亞軍正支著手機在快手平臺直播帶貨。
  • 山西美麗鄉村顏值代表:呂梁市臨縣前青塘村
    山西美麗鄉村顏值代表:呂梁市臨縣前青塘村 2020-09-25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臨縣前青塘村:「野草」變成...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臨縣前青塘村:「野草」變成...】臨縣前青塘村:「野草」變成寶,葦子鼓腰包》山西日報新媒體綜合報導:7月3日下午,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
  • 臨縣青塘粽子扶貧車間建設工程正式開工
    8月24日,臨縣青塘粽子扶貧車間項目開工儀式在後青塘村舉行。這是臨縣粽子產業發展史上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也是後青塘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感恩奮進的一件大事、喜事,開啟了青塘村接續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新徵程。市決戰決勝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振國出席儀式並宣布開工。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公益訴訟讓「青塘粽子」走得更穩更遠
    不久前,山西省臨縣檢察院檢察官來到臨縣前青塘村村民秦香平家中進行回訪。「當初看到檢察官來了,嚇了一跳,沒想到檢察院是來幫助我們改進工作的。」秦香平說。臨縣位於呂梁山西側,過去屬於全國深度貧困縣,2020年2月正式脫貧。離縣城十公裡遠的前青塘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如今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指引下,因打造了「青塘粽子」扶貧產業而全村脫貧。去前青塘村採訪的路上,同行的檢察幹警介紹說,村裡流傳著一首打油詩:呂梁山上魚米鄉,不信你來前青塘;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
  • 劉振國帶領縣鄉幹部深入青塘村現場辦公解決粽子產業園區建設難題
    7月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決戰決勝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長劉振國帶領縣鄉幹部深入青塘村,現場辦公解決粽子產業園區建設難題。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雙會,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澤榮,縣政府辦、行政審批局、發改局、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局、住建局、交通局等部門負責人,安業鄉、前青塘、後青塘村負責人等參加。「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粽子是前青塘村的一張名片。前青塘村依託粽子這一特色產業,不斷豐富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 臨縣有個青塘村:景美人富……
    呂梁臺記者 李雅萍:這裡是臨縣前青塘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支隊伍將當地傳統的婚俗文化完整的再現給大家,青塘村通過一系列民俗文化旅遊活動,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新活力。青塘村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和天然的蘆葦田,這裡盛產的粽葉色澤墨綠、葉片寬肥,是包粽子的好材料。當地一直流傳著「呂梁山上魚米鄉,不信你來前青塘,要問青塘啥最好,蘆葦海眼粽飄香」的美談。從2015年開始,青塘村開始發展粽子產業,還打造了一批獨具黃土風情的旅遊景點,搞起了鄉村旅遊。
  • 山西這個小山村一年賣90萬個粽子
    作為呂梁臨縣前青塘村的村支書,帶著村民致富脫貧是他責無旁貸的重任。前青塘村位於臨縣城以南8公裡處,安業鄉湫河西岸。村裡有耕地1900畝、人口794戶,其中有226戶是貧困戶。前青塘村水量充足,有一處地下水源叫「海眼」,涵養了成片的蘆葦,還有百畝魚塘。在當地有「好吃不過冰糖,好住不過青塘」的美譽。但是,就這樣一個好地方竟然也是貧困村。
  • 山西臨縣:青塘有三寶--"海眼"潤良田、蘆葦名揚、粽飄香
    一首詩,道出了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前青塘村的特別之處。  「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網絡主題活動山西行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前青塘村。  蘇航 攝  要說前青塘村的第一寶,就是充沛的水資源,造就了青塘村的與眾不同,也便利了祖祖輩輩。  前青塘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文告訴記者,在青塘,有個關於「海眼」的傳說:村南石崖底有一口枯井,開挖時冒出一股泉水,高達數尺,村裡的人用一口大鐵鍋覆蓋後,泉水仍不斷湧出。
  • 鄂爾多斯市「奔小康 看老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活動...
    6月12日,鄂爾多斯市「奔小康 看老鄉」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活動走進準格爾旗準格爾召鎮。當天的宣講中,首先由宣講團成員趙東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全鎮領導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及當地群眾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什麼要脫貧、脫貧的重要意義、怎麼樣去脫貧以及如何推動鞏固成效等內容。
  • 安徽東至: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昂首闊步奔小康
    由於縣域面積大,貧困人口數量大、分布散、程度深,脫貧攻堅任務異常艱巨。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4萬人,涉及241個村。脫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脫貧,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 「只爭朝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理論政策宣傳,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全區『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巡迴宣講團」,到57個脫貧摘帽貧困旗縣進行巡迴宣講。5月22日上午,宣講團成員深入鄂溫克旗,在巴彥託海鎮安門社區舉行了集中宣講。
  • 李雙會在青塘村調研青塘產業園區項目建設工作
    8月11日上午,縣委副書記、縣長李雙會深入臨縣安業鄉青塘村,就青塘產業園區項目建設情況進行調研。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高澤榮,國土局、住建局、行政審批局、交通局、電力公司等單位負責人,安業鄉黨委政府、前青塘、後青塘村負責人等一同參加。
  • 傳說中的臨縣青塘村究竟有多美
    端午未至,臨縣青塘粽子已香飄四處。臨縣青塘村,除了盛產粽葉,生產粽子,的確也有一塘水。且不說塘子大小,水多水少,單就一隻塘子,便給了村子幾多生機。加上塘子周邊剛吐綠的垂柳,仿佛一片南國風光。近段時間,臨縣青塘村作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鄉村,竟成十裡八鄉群眾踏青出遊的首選之處。從臨縣南高速口駛出不遠,向南繼續行駛3公裡左右,便到了青塘村。一路上並未見到提示牌,只能靠導航。
  • 【決戰脫貧攻堅】萬眾一心奔小康——寫在人民法院助力決戰決勝...
    《中國審判》特別策劃報導(下)奔向小康目錄脫貧攻堅倒計時·綜述萬眾一心奔小康脫貧攻堅倒計時·幫扶智力援建 法治致遠浙江高院 萬裡路援建邊疆情湖州兩級法院,確保年底前涉貧案件全部辦結;近期,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印發了《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內容涵蓋打擊脫貧攻堅領域職務犯罪,涉民生、農村集體產權、環境保護等脫貧攻堅領域各類案件的審判等多個方面……身處化解鄉村矛盾糾紛一線的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作為最密切聯繫群眾的「橋頭堡」,更是長期堅守在祖國四面八方的各個角落,將調判相結合
  • 山西臨縣:萬餘名貧困老人喜領「孝心紅包」
    說起扶貧孝心基金的事兒,山西臨縣安業鄉前青塘村83歲的王銀照十分高興。  「目前我們籌集了來自政府、子女、社會三方面近3000萬元的扶貧孝心基金。」臨縣縣委宣傳部長任文珍告訴記者,近日發放了首批735萬元的扶貧孝心基金,共有14960位貧困老人領到了「孝心紅包」。  臨縣是呂梁地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也是山西確定的1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 河南省「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宣講報告會分別在民權縣...
    商丘新聞網訊9月25號至26號,河南省「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宣講報告會分別在民權縣、睢縣舉行。   在睢縣城郊鄉舉行的報告會上,省委宣講團成員、駐馬店市上蔡縣朱裡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講述了自己歷經磨難艱苦創業、感恩回報鄉親、全力幫助農民工進城就業脫貧致富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