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為脫貧攻堅「跑斷腿」|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駐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2016年3月,我成為了銅仁市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下溪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與官田村廣大幹群一道,緊緊圍繞農村工作大局,堅持從「雙薄弱」村整治入手,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排頭兵。

為了做到儘快轉換角色,熟悉工作環境,我堅持做到「三勤」。勤於學習增進溝通,勤於調研熟悉村情,勤於鍛鍊積累經驗。  通過潛心調研和悉心收集、歸納和總結,我與下溪鄉黨委、政府和村「兩委」成員一起,制定了官田村三年發展規劃,提出了三年內「修通一條路、開發一塊田、整修一條河、扮靚一片莊、發展一個產業、建設一個堅強陣地」的「六個一」目標,著力將官田村建設成社會主義新農村。

勿問前程兇吉,但求落幕無悔。駐村過程中,最危險的一次,我差點丟了性命。2017年1月3日晚20點左右,為了去鄉政府給貧困戶姚建英送低保救助申請書和該村田坪組修路請示,考慮到時間緊迫,怕影響了群眾的「大事」,我就及時騎著一輛摩託車往鄉政府趕去。  但由於天色已晚、視線不清,又加上下雨路滑,行駛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慎摔倒致傷,造成右脛骨內,後踝骨折,右腓骨下端三處粉碎性骨折,變成了『斷腿幹部』。手術後,還沒有痊癒的我一瘸一拐又奔赴脫貧攻堅戰場,就怕耽誤村裡的工作。

當我看到官田村村民發來的一條條慰問簡訊,想到被蛇咬傷的村民感謝我時激動的神情,以及貧困群眾收到產業入股分紅後留在臉上的樸實笑容,我覺得為了鄉親們就算斷腿也值得!因為這裡,有我無法釋懷的鄉愁,還有我沒有實現的夢想。就算拄著拐杖,我也要把脫貧攻堅的事業堅持下去!  經過全體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如今,官田村換上了嶄新的面貌,路路暢通、人居環境優美,到處呈現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可喜氣象。村民不僅腰包鼓起來了,內心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是與日俱增,實現了村強、景美、民富的發展新局面!

駐村五年來,我看到官田村的貧困發生率逐年遞減到全面脫貧,見證著全村百姓戮力同心決戰貧困,既榮幸又開心。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充分領會到了習總書記深切的為民情懷、 感受到了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誼,體會到了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勝利成果。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下一步,官田村要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擴大產業鏈,讓周邊更多的群眾搭上增收致富的快車。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編輯 齊青楊

編審 楊儀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的態度變好了丨鳳岡縣新建鎮官田村駐村...
    我叫梁言琴,生在官田,長在官田。2018年10月,懷著忐忑心情,我開始了駐村扶貧之路,幸運的是,駐村地點恰好是我生長的官田村,至少就地域上而言,我無比熟悉,幹起工作來想必會很順利。然而,後來發生的事證明,我想簡單了。走訪建檔立卡朱德華、朱德實戶駐村以前,村裡的「爺爺」「奶奶」大都是笑眯眯的,叔伯們也溫和待人、遇事講道理。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扶貧「三部曲」︱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
    我是德江縣泉口鎮水塘村脫貧攻堅隊隊長杜朝文。有幸出生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有幸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把精彩美好、充滿激情的韶華奉獻在這茫茫大山裡的村落。  回首過往,風雪無數。「三部曲」講述我在水塘,駐村兩年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韶華 脫貧攻堅路上的追夢人丨石硐鎮中壩村駐...
    我自2018年3月擔任息烽縣石硐鎮中壩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以來,一直嚴格要求自己,牢記脫貧攻堅職責使命,圍繞「一宣六幫」駐村工作要求,認真開展扶貧工作,積極落實脫貧政策,我時刻把自己當做中壩村的一位村民,站在村民的角度看待、解決問題,傾聽群眾心聲。幫扶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群眾和領導的廣泛認可。
  • 「脫貧攻堅群英譜」駐村駐心的「扶貧明星」朱明星
    《一個扶貧隊長的日記》記錄了產業扶貧、扶貧扶志、醫療扶貧和日常走訪等工作場景,展示了一個貧困村朝著「美麗鄉村」奮進的歷程。2019年底,大華村最後20戶貧困戶脫貧摘帽。在我省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朱明星獲得好評。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我叫王紫陽,是黔西南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主任、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期負責州工商聯辦公室日常事務、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以及「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對接、助推星火試驗區建設等業務工作。
  • 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官田村,扶貧幹部胡友華的初心和堅守
    近日,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長軒嶺的官田村,村民們自發聯名寫了一封請願書,希望能夠挽留住像親人一樣的駐村扶貧幹部胡友華。67歲的黃小平是官田村的貧困戶因為今年是扶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他擔心區政府辦公室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胡友華明年可能調離官田村,於是和村民們萌生了聯名寫請願書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電」亮山鄉脫貧路丨鳳岡縣蜂巖鎮龍井社區駐村...
    2017年初,農曆新春佳節剛過,我就被遵義鳳岡供電局黨委選派擔任蜂巖鎮龍井村駐村幹部,接過了前任駐村幹部肩上的重擔,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之路。我與村委幹部們一起多方調查登記核准、層層申報、公示批覆,為全村建檔立卡130戶貧困戶477人,分別列入享受農村低保、義務教育扶持、產業扶貧、扶貧小額信貸(特惠貸)、就業扶貧、危房改造等各類幫扶等級及項目,聯繫落實幫扶單位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僅鳳岡供電局就派出了35名幹部與40戶貧困戶結對子。通過因地因人因情制定脫貧思路與計劃,2019年底,全部實現脫貧。當地的村民也對我們豎起了大拇指。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傳好駐村「接力棒」,盡銳出戰「拔...
    幫扶幹部中,除王仲德、王碧在沙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以外,其餘10名幹部全部在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他們一任接替一任,讓「接力棒」既傳得穩,更傳得好。在這支教師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曾經以貧窮落後為「代名詞」的關嶺縣紙廠村、大田村一躍成為全縣產業示範村。
  • 「我的扶貧故事」五年的堅守只為心中不舍情丨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
    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針對他的困境,我們及時召開村「三委」及村民代表會,將其納入農村低保和精準扶貧,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的病情慢慢好轉。2017年,無房戶的楊海山列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了觀山雅居80平方米的樓房,在當地社區解決了公益性崗位就業。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拓寬增收渠道︱長順縣桐筍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班國豔是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幹部。2019年3月18日,我跟著脫貧攻堅大部隊的步伐來到黔南州長順縣桐筍村,負責該村墳山、花魚井、以頭衝三個組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通過逐戶走訪,摸清網格三個組50戶175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為民做實事丨獨山縣百泉鎮羊鳳村駐村...
    我叫蒙秉飛,是獨山縣第四小學教師,2019年2月份開始,到獨山百泉鎮楊鳳村駐村,投身到脫貧攻堅戰場第一線。   為了做到精準扶貧,精準施策,精準脫貧,我在工作中圍繞開好會議、做好遍訪、補好設施、做好搬遷、調好產業、抓好環境整治等任務清單,對網格內所有農戶對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等標準進行拉網式排查,對十三類人員摸清底數,並完成了底圖繪製,人員信息錄入等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看公安」趙澤濤:用「理想信念」護住...
    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筆觸於公安系統,以「講述」與「整理」結合的方式,記錄下六盤水「警界」扶貧的那些事兒,為擎畫未來留下深刻的印記,為迎接新時代的到來,獻上一份「初心」之禮。我叫趙澤濤,今年36歲,是六枝特區公安局派駐龍河鎮新場壩村的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趕路人|赫章縣興發鄉新營村駐村幹部吉荷
    >  他們為貧困山區帶來了希望  產業需要發展  思想需要光亮  脫貧攻堅,扶志當先  脫貧路上誰都不得偷懶  田間地頭,村頭寨尾  你來了  我也來了  我們都來了  我們是脫貧攻堅的趕路人  我們心向黨旗和群眾  不忘初心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高學輝 ‖ 我的駐...
    高學輝2018年6月,經自願報名、單位選拔,我成為了四川省第二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院第二批派駐鄉城縣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駐村幹部。7月,帶著院黨委的信任與囑託,我奔赴鄉城縣開展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工作。鄉城縣位於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東南緣,地處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邊陲,平均海拔3000多米,高原季風氣候,主要居民為藏族。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查看兩洋村6組貧困戶餘當山種植的小米  作為一個甕安人,我懷揣著為人民服務的心趕赴脫貧攻堅一線,只是到村後,有點懵。  兩洋村是雷山縣37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大塘鎮最邊遠的一個村。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的「酸甜苦辣」|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
    我叫陳瓊,赫章縣河鎮鄉雙樂村駐村幫扶幹部。  2019年7月我到雙樂村,駐村一年多來,我體會到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辛酸與無悔、艱辛與幸福、付出與擔當,也品嘗到了扶貧幹部的「酸、甜、苦、辣」。,要求是用「多麼」造句,孩子寫的是「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多點時間陪陪我」,當時自己熱淚盈眶。
  • 「我的扶貧故事」希望村民過得更好更幸福|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
    我今年48歲了,在2018年的秋天,也就是組織派我到貴州黔西南州興義市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的那一年8月,我的兒子才呱呱落地來到這個世界。46歲有了他,我算是「老來得子」。  只是他一生下來,我就已經到距興義70多公裡外的滄江鄉新寨村駐村扶貧來了。我來這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孩子還小,家中母親、嶽父、嶽母都七十多快八十的人了,我在山的這一邊,他們在山的那一邊。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成了我的第二故鄉|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
    我叫楊廣芳,是羅甸縣邊陽鎮者任村駐村工作隊長。者任村總人口1457戶6516人,貧困人口478戶1782人,2014年困發生率為27.34%;全村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工作壓力山大。全天24小時都要睜著眼睛,每項工作都需要親自過問,因為群眾工作無小事,脫貧攻堅工作更如此。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我叫陳名航,是遵義市匯川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毛石分局派駐松林鎮新莊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我從2015年2月開始駐村以來,今年已是第6年。  用了半年時間,我把全村795戶居民的情況摸了個一清二楚,一一梳理群眾問題臺帳,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袁宗林一家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他家6口人中兩個有殘疾,一家人擠在兩間土房子裡,門板當床、幾個塑膠袋團在一塊當枕頭、被褥髒得看不清顏色。
  • 「護航脫貧攻堅手記」我的150天扶貧路
    自2020年3月,我被派到大佛鎮羅漢寺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經過5個多月的鍛鍊,我學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一心一路摸民情羅漢寺村2016年被定為插花式貧困村,該村有35戶貧困戶,雖說扶貧工作沒有貧困村那麼繁雜,但是性質都是一樣的,都是做的與人打交道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