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初到新莊不久,一名年近60歲的群眾來到辦公室,一邊流淚一邊帶著哭腔說:「兒子患了精神分裂症,為了治病家中唯一值錢的小型貨車已處理掉,不但病沒治好還欠下幾萬元的債務,我們家已無路可走了!」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我,深感若無此絕境的人不會這樣哭訴。當天,我與村支書、主任入戶核實,患者叫楊海山,30來歲,平時在新晃跑貨運,雖然收入不高,但基本能維持一家人生活。半年前,他突然神智不清,到醫院檢查為一級精神分裂症,不但收入全無,還要花錢治病、專人看護,家中的頂梁柱沒了。針對他的困境,我們及時召開村「三委」及村民代表會,將其納入農村低保和精準扶貧,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的病情慢慢好轉。2017年,無房戶的楊海山列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了觀山雅居80平方米的樓房,在當地社區解決了公益性崗位就業。
走訪幫扶戶姚茂珍了解家庭困難及經營打算
最憂心的是那家庭債。村民姚茂珍一家,因醫治丈夫的肝癌而欠下巨額債務,丈夫因病去世後,一家人的債務難以解決。為幫助他們脫貧,我認真分析其困難與優勢,利用其毗鄰經開區二號幹道的優勢,引進駕校考點,配套發展餐飲經營,解決家庭經濟困境。
落戶姚茂珍家的科目三大中型汽車考點及其經營的農家餐館
在請相關人員的幫忙協調下,銅仁市開天大中型汽車科目三智能化考點順利落戶姚茂珍戶,我及時向單位協調解決了3000元作為餐飲的啟動資金。目前,其每月房屋租賃等固定收入4800元,駕校平均每天有30多人在這裡吃飯,加上其兒子在銅仁市京東物流務工,月平均純收入近2萬元。那時,村裡這樣的困難群眾還有很多。針對新莊村的貧困戶現狀,我們及時開展了精準再識別,在全村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出列了23戶,同時將因病、因災戶申請評議納入精準扶貧戶,精準扶貧在新莊村第一次實現了應評盡評、應扶盡扶。
駐村幹部與工作組、村「三委」、村民代表等召開精準識別、低保保障評議會2019年5月,我積極投入到新莊村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治中來,利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支部黨員教育,及時補選了村委會主任,新莊村級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萬山區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落戶新莊村
經過全體幹部群眾的努力,新莊村煥然一新。寬敞的柏油馬路橫貫新莊村全境,幹道兩旁綠樹展枝、花果飄香,一盞盞明亮的路燈將新莊的夜晚點綴得如同城郊;重點投資項目——萬仁新能源汽車集團、蘇州高新區冷連物流示範基地等企業先後落戶新莊,為新莊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新莊村68戶232人全部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為解決新莊村產業發展的短板,萬山區50萬蛋雞養殖項目即將落戶新莊,其相關項目手續正在辦理中,祝願未來的新莊村會更加美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田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