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五年的堅守只為心中不舍情丨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羅水華,2016年3月到貴州銅仁萬山區高樓坪鄉新莊村開展駐村工作,如今已近5年。幾年來的駐村工作,讓我從滿頭烏髮到兩鬢斑白,只為心中那份不舍情。最難忘的是那貧困淚。初到新莊不久,一名年近60歲的群眾來到辦公室,一邊流淚一邊帶著哭腔說:「兒子患了精神分裂症,為了治病家中唯一值錢的小型貨車已處理掉,不但病沒治好還欠下幾萬元的債務,我們家已無路可走了!」作為土生土長在農村的我,深感若無此絕境的人不會這樣哭訴。當天,我與村支書、主任入戶核實,患者叫楊海山,30來歲,平時在新晃跑貨運,雖然收入不高,但基本能維持一家人生活。半年前,他突然神智不清,到醫院檢查為一級精神分裂症,不但收入全無,還要花錢治病、專人看護,家中的頂梁柱沒了。針對他的困境,我們及時召開村「三委」及村民代表會,將其納入農村低保和精準扶貧,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他的病情慢慢好轉。2017年,無房戶的楊海山列為易地扶貧搬遷戶,住上了觀山雅居80平方米的樓房,在當地社區解決了公益性崗位就業。

走訪幫扶戶姚茂珍了解家庭困難及經營打算

最憂心的是那家庭債。村民姚茂珍一家,因醫治丈夫的肝癌而欠下巨額債務,丈夫因病去世後,一家人的債務難以解決。為幫助他們脫貧,我認真分析其困難與優勢,利用其毗鄰經開區二號幹道的優勢,引進駕校考點,配套發展餐飲經營,解決家庭經濟困境。

落戶姚茂珍家的科目三大中型汽車考點及其經營的農家餐館

在請相關人員的幫忙協調下,銅仁市開天大中型汽車科目三智能化考點順利落戶姚茂珍戶,我及時向單位協調解決了3000元作為餐飲的啟動資金。目前,其每月房屋租賃等固定收入4800元,駕校平均每天有30多人在這裡吃飯,加上其兒子在銅仁市京東物流務工,月平均純收入近2萬元。那時,村裡這樣的困難群眾還有很多。針對新莊村的貧困戶現狀,我們及時開展了精準再識別,在全村4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出列了23戶,同時將因病、因災戶申請評議納入精準扶貧戶,精準扶貧在新莊村第一次實現了應評盡評、應扶盡扶。

駐村幹部與工作組、村「三委」、村民代表等召開精準識別、低保保障評議會2019年5月,我積極投入到新莊村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整治中來,利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和支部黨員教育,及時補選了村委會主任,新莊村級組織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萬山區重點招商引資企業落戶新莊村

經過全體幹部群眾的努力,新莊村煥然一新。寬敞的柏油馬路橫貫新莊村全境,幹道兩旁綠樹展枝、花果飄香,一盞盞明亮的路燈將新莊的夜晚點綴得如同城郊;重點投資項目——萬仁新能源汽車集團、蘇州高新區冷連物流示範基地等企業先後落戶新莊,為新莊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新莊村68戶232人全部實現了高質量脫貧,為解決新莊村產業發展的短板,萬山區50萬蛋雞養殖項目即將落戶新莊,其相關項目手續正在辦理中,祝願未來的新莊村會更加美好。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陽 整理

編輯 肖慧編審 田旻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勵|萬山區高樓坪鄉關莊村...
    我叫陳靜,2018年,我開始在萬山區高樓坪鄉關莊村任駐村幹部,今年是駐村的第三個年頭。駐村以來,除了偶爾周末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和丈夫、兒子以外,我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吃住在村,全身心投入村級工作。為此,村民們都開玩笑的喊我「女漢子」,但我卻十分感動,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
  • 一心奉獻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記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教師楊再永
    一心奉獻終不悔 只為桃李競相開——記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教師楊再永時光荏苒,萬山區高樓坪侗族鄉民族中心完全小學的楊再永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已經奮鬥了十個春秋。此次事件不僅被多家新聞媒體採訪報導,作為傳播正能量的好標兵,還被萬山區宣傳部推薦到貴州好人榜。在工作中,楊再永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了言傳身教,把學生培養好,十年來我給自己規定:一是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二是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帶頭不做;三是言語、行動、儀表等方面都要起表率作用。」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脫貧攻堅「跑斷腿」|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駐村...
    2016年3月,我成為了銅仁市萬山區下溪鄉官田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以來,在區委、區政府和下溪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與官田村廣大幹群一道,緊緊圍繞農村工作大局,堅持從「雙薄弱」村整治入手,通過抓班子,帶隊伍,興產業,促發展,成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的排頭兵。
  • ...的扶貧故事」我要讓家鄉的產業「遍地開花」丨萬山區魚塘鄉槐花...
    我是張羽,萬山區魚塘鄉槐花村人,以前一直在六盤水做建材生意,人在外地,心裡始終不踏實,後來在媒體上看到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和支持,我就把生意轉給別人,回鄉辦起了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大棚蔬菜……發展大棚蔬菜並非一時興起,回鄉前,在多方走訪調研中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與向叔一家「結成親」丨沿河自治縣...
    我叫車潔,是沿河自治縣後坪鄉雙坪村的一名駐村扶貧幹部。2018年被鄉裡下派到雙坪村,負責包保雙坪村雙坪組。兩年多來,群眾的大小事始終佔據在我的心裡,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是我的一貫做法。我行事風風火火,幹起活來,不怕髒不怕累,遇事從來不推脫。
  • 「區縣動態」萬山區「七精準」作答醫保扶貧卷
    2020年,萬山區醫保局堅持按照「保基本、全覆蓋、重質量、兜底線、可持續」的工作原則,著力穿好精準參保、資助、報銷、便民、比對、宣傳、督查七條「精」線,為廣大建檔立卡人員織牢了安全有力的醫療保障網,有效杜絕了因病致貧、返貧的情況發生,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交上了一份滿意的醫保答卷。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2020年6月,市委組織部選派我到正安縣桴焉鎮桃子坪村擔任掛村第一書記。初到桃子坪村,為了儘快熟悉情況,我積極召集村組幹部開了一個簡單的情況介紹會,從精準扶貧、黨建、集體經濟、鄉村治理、綜治信訪等各個方面聽取大家的看法,儘可能全面地了解村裡近五年來的發展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丨把「駐」村變「住」村|遵義市匯川區松林鎮新莊...
    初到新莊村,看著眼前的狀況——省級貧困村、山高坡陡、交通閉塞、生產條件落後、經濟基礎薄弱……如何當好這個第一書記,我心裡很忐忑,有些不知所措。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深知這一道理。為儘快進入工作狀態,我進村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村串戶到群眾家拉家常、摸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心繫群眾才能對得起這個時代丨道真自治縣棕坪鄉...
    「王同志啊,你從鄉裡面來呀?吃飯了沒?快來家中坐。」剛到棕坪鄉熊先茂開辦的移民餐館,他就笑著招呼我。我叫王俊,今年30歲,2015年考入道真自治縣棕坪鄉黨政辦工作,現任坪鄉蒼蒲溪村黨支部副書記。說幹就幹,我開始講政策、幫他們寫申請、算細帳、租門面。最終,熊先茂一家終於從大山深處搬遷至棕坪街上,開辦起了移民餐館,日子越過越紅火,並於2017年成功脫貧出列。王俊在群眾會上宣傳扶貧政策2019年11月,我從棕坪鄉黨政辦調任蒼蒲溪村,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
  • 「講扶貧故事」王文勇:我和我的戰友
    第一書記是駐村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工作繁雜,而我慶幸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有兩個好隊員扶持相助。我們沒有上下級之分,只有同志般的互相理解和為完成工作的同心協力。我常常想,如果沒有他們的盡心盡力,不知道怎樣來完成脫貧攻堅收官時繁重的任務。我們是一個團結的團隊,戰友們身上的好品質,讓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在心中湧動了許久,只想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風雨扶貧路 只為鹿窩換新顏丨息烽縣鹿窩鎮...
    認真監督扶貧工程建設標準和質量2014年大學畢業,我通過息烽縣事業單位考試招錄到被稱為「邊、遠、窮」的鹿窩鄉(2016年撤鄉設鎮)。作為一名有志青年,我主動請纓來到扶貧工作站,我認為青年就要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為人民利益譜寫奮鬥的華章。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周青蘭:陪老公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
    老公扶貧去了,他到村裡後要到每個周五的晚上才能回家來,有時候他工作忙,周末也不回來。老公一天在村裡到底幹了些什麼,我想一探究竟。那年暑假的一個周末,老公回來一天後又要走了,我告訴他,我也要去。我軟磨硬泡,老公答應了我。就這樣,我懷著孕挺著個大肚子和老公 一起踏上三年零八個月的扶貧路。
  • 「我的扶貧故事」仙人街上的旅遊大使丨石阡縣龍井鄉關口坪村第一...
    我深知產業扶貧是扶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2018年8月,總投資11.7億元的仙人街旅遊項目正式啟動,關口坪村屬於該項目的核心區,該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開發,群眾將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入股到公司,群眾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 「我的扶貧故事」一段扶貧路 一生火把情丨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扶貧...
    一段扶貧路,一生火把情……我叫楊勇,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姑開鄉火把村的扶貧特崗和村支部書記。2016年春天,我懷揣著夢想,來到火把村,開始了我的扶貧之路。楊勇和貧困戶合影火把村平均海拔1750米,曾是姑開鄉的深度貧困村,典型的少數名族聚居村落,苗族彝族人口佔了70%以上,2014年貧困發生率44%,脫貧攻堅任務重。
  • 「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有情 心中有責丨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
    我叫張曉夏,是納雍縣勺窩鎮中心幼兒園副園長。2019年7月18日,我接到鄉鎮工作員的電話,告知我到黃河社區結對幫扶貧困戶。當時的我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可以投入到這場戰役中,擔心的是自己沒有扶貧經驗,害怕做不好工作。對此,我惡補脫貧攻堅相關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幫扶對象的生活好起來是有意義的事情丨水城縣...
    我叫楊雯,生於1980年,2013年到坪寨鄉工作,現在是坪寨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坪寨鄉播落村小屯組的包組人員。回想起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五味雜陳。剛到坪寨鄉工作時,這裡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對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 砥礪奮進的五年③|堅守「三美理想」全力打造「立德樹人」國美模式
    學校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把最具中國藝術學科特色的「下鄉採風」藝術實踐傳統,凝練為「以鄉土為學院」的育人理念。打造「時代畫卷中國夢」革命文化美育體系,以全國紅色教育基地為現場,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創作活動,生動再現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集輯出版建校以來師生校友創作的紅色題材經典作品集,舉辦紅色主題展覽、專題講座;以重大紀念日為契機,連續多年舉辦校園合唱節,師生同臺唱響愛國情;凝練先鋒號角、紅色丹青、藝苑尋蹤、塑碑鑄魂等校園紅色文化精品,引領廣大師生堅守初心信仰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工作同樣精彩丨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西部...
    我叫向軍鳳,2019年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同年參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向軍鳳(圖右)參與入戶走訪。  工作中,我用實際行動關心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上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積極組織村裡的青年開展志願服務,幫助村民進行環境整治,化解矛盾糾紛,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真正把志願服務落到實處,為推動任家寨村搬遷點鄉村治理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我駐村後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和家人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面,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6月生二胎時,直到她被推進手術室後,我才氣喘籲籲地趕到醫院,內心非常愧疚。後來,當小孩歲半會走路後,妻子為了不拖我的後腿,咬牙把小孩託付給嶽父嶽母照料,於今年年初來到偏僻的郭家寨村擔任村文書,和我共同駐村扶貧。
  • 高新區的煙火氣,一半都藏在師新莊社區裡
    丨師傅滿臉的皺紋透露著生活的艱辛  「賣銅、賣鐵、賣鋁,高價回收廢品。」喇叭裡傳出的聲音隔著半條街距離都能聽到。  你別說地圖上還真能搜到  這裡逐漸告別「髒、亂、差」的往昔景象,街道變得日漸整潔。  五金電料、家電維修、修改衣服……還有各種小餐館,為社區增添了許多生活氣息。